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9888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docx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最新】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B.枯死的树枝C.珍珠D.蘑菇

2.对一只生活在草原上的野兔而言,环境就是

A.草原上的植物和狼、鹰等动物B.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

C.草原上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D.A、B、C和草原上其它的野兔

3.下列叙述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其中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草盛豆苗稀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③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④⑤③⑥

5.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6.在下列有关显微镜“对光”的操作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

A.用左眼注视目镜B.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反光镜对向光源D.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反光镜

7.从物质转变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把污染物转变为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B.使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使气体转变为固体

D.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8.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是(  )

A.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C.适当增加氧气的浓度D.适当增加无机盐

9.甲乙两根新鲜萝卜条分别经过浓盐水和清水浸泡后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根据萝卜条发生的变化判断下述正确的是(  )

A.甲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吸水

B.甲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失水

C.乙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失水

D.乙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吸水

二、判断题

10.大叶黄杨、月季、松和木槿这几种植物都属于灌木._____

11.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家获得事实和证据的重要方法._____

12.植物新根少,生长缓慢,茎、叶呈现紫红色斑点的现象,是由于缺乏了含钾的无机盐._____

13.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

如测试地附近不能有水田、水流、河流、湖泊等。

14.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_____

15.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亿万年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太阳能._____

16.有些毒蛇有醒目的体色或斑纹,很易被敌害发现,这是对环境的不适应.______

17.湿地生态系统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系统类型。

(______)

18.在农业生产上,要让作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应该合理密植。

(______)

19.种植在盐碱地中的植物,不容易成活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对植物的根有腐蚀作用,造成植物死亡._____

三、综合题

2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分解者是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_____的来源;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_____.

(3)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1.请根据“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_____

①叶片上滴加碘酒②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③用淸水漂洗④观察颜色反应⑤用酒精脱色⑥暗处理24小时

A.②⑥⑤③①④B.②⑥③⑤①④C.⑥②⑤③①④D.⑥②③⑤①④

(2)用酒精脱色,是为了使叶片中的_____溶解到酒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叶片的绿色对后面的显色反应有干扰.

(3)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目的是为了与未遮光的部分进行实验_____.

(4)在叶片上滴加碘酒片刻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叶片_____部分变为蓝色.(填写“遮光”或“未遮光”)

(5)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照,产物中有_____.

22.植物的根具有重要的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尖具有吸收功能的主耍部位是_____区,因为这一区域有大量_____的,使得根的表面积增大很多倍,有利于增强根的吸收功能.

(2)在进行无土栽培时,要将植物的根浸泡到_____中,吸收其中的水分和_____,然后通过_____运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23.显微镜的发明为我们揭开了生物体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请据图填空:

(1)部件1的名称是_____.

(2)部件6的名称是_____.

(3)若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P”,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放大图形是_____.

(4)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在低倍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像偏在右上方,他想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将玻片向_____方移动.

(5)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丙丁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

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

【详解】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珊瑚、枯死的树干、珍珠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是真菌,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考生容易错将珊瑚当成生物,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物,珊瑚虫才是生物。

2.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

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野兔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以及除这只野兔外的其他野兔、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可见D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环境的内涵。

点评:

对于此类题目,学生应理解环境的内涵和范围.

3.A

【解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当发生洪水时,容易溃堤。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正确;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草盛豆苗稀,草与豆苗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4.B

【分析】

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

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所以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是: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③表达交流。

故选B。

【点睛】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5.C

【解析】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6.B

【解析】在显微镜“对光”的操作中,用左眼注视目镜,A正确;应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错误;反光镜对向光源,C正确;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反光镜,D正确。

7.D

【解析】

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物质转化,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二是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8.C

【解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产量定,A正确;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产量,B正确;增加氧气浓度,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C错误;植物生长需要一定量的无机盐,适当增加无机盐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9.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甲装置放入的是浓盐水,由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小于浓盐水溶液的浓度,会导致萝卜细胞失水,从而导致萝卜皱缩变小、变软;在乙装置中是清水,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部清水,所以细胞会吸水,萝卜会因为吸水而硬挺。

考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

10.错

【解析】杨、松、杉的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属于乔木;大叶黄杨、月季和木槿是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属于灌木。

所以“大叶黄杨、月季、松和木槿这几种植物都属于灌木”的说法是错误的。

11.对

【解析】在提出问题和对问题答案做出假设的前提下,要判断假设的正确与否,需要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收集与实验课题有关的证据,为最终分析假设是否正确提供实验支持。

因此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12.错

【解析】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老叶黄色枯焦,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焦枯状。

可见,植物新根少,生长缓慢,茎、叶呈现紫红色斑点的现象,是由于缺乏了含磷的无机盐。

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13.√

【解析】

试题分析: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植被,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影响空气湿度,因此,要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如测试地附近不能有水田、水流、河流、湖泊等。

故说法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设计。

14.错

【解析】他1648年,一位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把一棵重2.5kg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木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

以后,他每天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

为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制作了桶盖。

五年以后,柳树增重80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100g,海尔蒙特为此提出了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这一观点。

15.对

【解析】几千万几亿年前的植物与动物的尸体埋藏于底下,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组成很多物质,这些物质再被混合,成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煤和油气是动物和植物形成的,其中储存的能量都是亿万年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量就是来自亿万年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太阳能。

16.错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解答时可以从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特点目的方面来切入。

【详解】

毒蛇有醒目的体色或斑纹,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的原理特点。

17.对

【解析】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例如沼泽。

18.对

【解析】

试题分析:

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

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

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合理密植,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

19.错

【解析】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

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使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根毛细胞内部的浓度,植物根毛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所以“种植在盐碱地中的植物,不容易成活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对植物的根有腐蚀作用,造成植物死亡”的说法是错误的。

20.甲乙能量分解生物圈

【解析】

(1)由图解可知,甲与大气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以判断出甲为生产者;而甲和丙都被乙分解利用,因此乙为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丙直接以甲(植物)为食,又被乙(分解者)分解,同时,丙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则丙为消费者。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就无法得到分解。

物质循环就会发生障碍。

(3)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生态系统,因此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1.C叶绿素对照未遮光淀粉

【解析】

(1)由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

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漂洗后观察叶色。

故用图中编号及箭头表示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⑥②⑤③①④。

(2)酒精脱色: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3)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

植物在黑暗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植物的淀粉,所以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

是消耗掉叶片原有淀粉,排除干扰,防止影响实验。

(4)、(5)实验现象:

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2.成熟根毛植物培养液无机盐导管

【解析】

(1)根尖具有吸收功能的主耍部位是成熟区,因为这一区域有大量根毛的,使得根的表面积增大很多倍,有利于增强根的吸收功能。

(2)在进行无土栽培时,要将植物的根浸泡到植物培养液中,吸收其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然后通过导管运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23.转换器细准焦螺旋d右上甲和丁

【解析】

(1)部件1的名称是转换器。

(2)部件6的名称是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将字母“p”写好,旋转180°后得到的是字母“d”。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

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丙、丁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甲和丁的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