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913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记录年级四科目语文时间-9-1单元序号一单元内容自然奇观备课小组成员四年级语文老师中心发言人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字词,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重、难点重点:

掌握本单元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体会表达,学会运用。

单元练习抄写字词。

积累优美语句、语段。

课时分配课次1234园地复习测试讲评课时21213221共14课时检测时间-9-13单元授课时间从第1周至第2周9月2日至9月13日课时教案课题1观潮教案序号1-1-1授课时间年9月2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初步理解钱塘江大潮的自然之美。

点难点教学重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1、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资料。

2。

有关图片。

板书设计1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教后感在教学《观潮》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会它的壮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

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

(4)出示“闷”: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

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

“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境。

四、达标测试: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课时教案课题

1、观潮教案序号1-1-2授课时间年9月3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三、四自然段。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自然之壮美。

点难点教学重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三、四自然段。

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自然之壮美。

教学准备

1、课前鼓励学生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2、课件。

板书设计

1、观潮声:

隆隆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形:

一条白线拉长、变粗奇特、壮美教后感在教学重点段落“潮来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录像片段,然后再来用心朗读课文,把自己观察到的情景读出来,这样很快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章美的蕴意,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学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达标测试: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课时教案课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序号1-1-3授课时间年9月4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

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点难点教学重重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教学准备大峡谷的图片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水:

千姿百态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山:

神来之笔景:

生物的多样性教后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

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老师先提出问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最后全班交流反馈,老师相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出示地图)让我们一起到地图上来找一找青藏高原,在这儿有两个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2、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学生相互交流已搜集的文字、图片。

3、教师出示图片:

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游览一下吧。

(板书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4、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估计学生会提出:

雅鲁藏布大峡谷究竟美在哪里?

作者是怎样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二、自读课文,感知发现

1、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减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河床、切割、堪称”等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要读正确、流畅,同伴互相抽读课文,检查初读情况。

3、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再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合适的词?

4、完成填空练习1: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不仅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三、研读课文,品味欣赏

1、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互相说一说。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从“不容置疑”这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2)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2、全班交流,品味欣赏。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①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它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采用列举具体、准确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

)②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些具体准确的数字(雄辩)有利地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③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能不能找个词替换“不容置疑”这个词,为什么?

“一争高下”是什么意思?

读着这段文字,你的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受?

(自豪,骄傲。

)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带着这份骄傲齐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品读

三、四自然段。

①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读一读你所画出的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②学生边交流边读出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美。

(引导学生运用“从……到……”的句式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水、山和生物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品味、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

)③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你的同伴听,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进一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对语言品读欣赏的能力。

)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结尾,升华情感。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完成填空练习2。

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因为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

壮美奇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我们中国人的__________。

4、学完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四、总结内容,达标测试

1、(出示图片)请学生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做准备。

2、(让学生扮成导游)你来当小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部分景观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时教案课题3鸟的天堂教案序号1-1-4授课时间年9月5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点难点教学重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板书设计3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榕树鸟的天堂

第二次看到鸟教后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

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

为什么?

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

你知道吗?

3、介绍资料:

这棵大榕树在哪儿?

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

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

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

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

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

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

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

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

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

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发挥学生想象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一棵大榕树)

二、指生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自己借助工具书解决了解大榕树的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准备:

扫除文字障碍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应接不暇:

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暇:

空间。

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1默读课文,思考: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

交流。

3、理清课文的脉络。

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学生甲: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

课文5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学生汇报

XXXXX: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要求:

句子通顺描写生动具体教学反思大部分同学习作中言之有物,能基本上把所看到的或者浏览过的景点介绍出来,但缺乏一定的顺序,内容空洞语言乏味。

教学过程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2、你准备怎样去写呢?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

你有何发现?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3、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

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

为什么?

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

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4、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