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984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9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docx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

我们要提升的阅读能力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了解冒号、引号的用法

6.结合语境理解内容

7.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9.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第一课: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词语的意思除了用查工具书的方法之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具体理解词语意思时,有四种常用的方法:

(一)拆拼法

有些词语,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先分别解释每一个字,然后把每个字的意思串联起来,完整的词义就呈现出来了。

(二)近义换词法

这种方法是借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解释词语。

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基本意思不变,那么就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词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三)反义词否定法

这是一种利用返义词加上否定词“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比如“悲伤”加上“不”就是指“不高兴”。

(四)联系生活法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解释词语,也是理解词语的有效方法

【小试牛刀】根据括号内的方法提示理解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jié)据(jū)。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维持(拆拼法)

拮据(近义换词法)

诚实(反义词否定法)

【实地演练】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好品质总有人欣赏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开小公司,母亲是公立小学教师,日子过得殷实而温馨。

父亲工作忙,很少跟孩子聚在一起。

一个周末,父亲放下手中的事,准备带全家去看杂技团的表演。

儿子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手舞足蹈。

 

刚要出门,小小年纪的他突然不走了,他想起朋友小杰约他下午去看卧病在床的瑞塔。

他支支吾吾地向父亲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妈妈微笑着对他说:

“傻孩子,我们可以明天到医院去看瑞塔,再说,爸爸好不容易才弄到门票。

” 

他很为难地回答道:

“不行,我们约好了不见不散,我走了,他会失望的。

”父亲微笑着说:

“我们今天听孩子的,他做主。

” 

二十年后,父亲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他紧锣密鼓地准备培养儿子成为接班人。

得知这一消息,儿子显得有些痛苦:

自己只对写作感兴趣。

 

这事还没定下来,父亲却在一次车祸中瘫痪。

他硬着头皮,挑起父亲身上的重担,虽然百倍努力,可还是徒劳无功。

 

一年后,公司破产,背上二十万美元的债务。

父亲的老朋友想凑钱帮他还债,他拒绝了,说:

“我可以失去所有的东西,但不能失去信誉。

” 

为了还债,他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他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人生也开始闪光。

 

一次,一位债主兼出版商读了他的小说,专程上门拜访,说:

“先生,我知道您的才华和信用,我决定为您免费出版以后的小说,你赚的钱拿五成偿还我的债务即可,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 

他就是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司各特。

后人发现,他的日记本里夹藏着一张废弃的门票,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门票可以作废,但人的信用永远不能作废。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殷实()原委()信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手舞足蹈:

支支吾吾:

力不从心:

3.“好品质总有人欣赏”中的“好品质”在本文中指()

(1)美好的品质

(2)讲信用(3)助人为乐的品质

写人文章阅读

【阅读方法歌诀】

写人阅读并不难把握人物个性点抓住典型是关键描写方法须掌握

神态心理细描写外貌动作加语言边读边想边感悟人物特点全呈现

【小试牛刀】

圈点勾画

1.勾画:

请画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父亲对儿子的态度的词语。

2.圈点:

请圈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儿子表现的词语。

3.批注:

想一想,第3自然段中,在得不到爸爸的回音之后,儿子会想些什么?

4.批注:

你觉得文章的结尾和题目有着怎样的关系?

5.批注:

在文章的结尾,爸爸听了儿子的话,会说些什么呢?

“是我自己上来的”

一天,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钓鱼。

他们来到湖边,父亲拿着钓鱼竿钓鱼,儿子就在一旁玩耍。

离湖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坑,孩子很好奇,自己悄悄地——(摸索探索)着下到坑里。

玩了一会儿后,儿子想回到父亲身边,可是他突然发现坑底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儿子很着急,不得不大声呼喊:

“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

”但他没有得到回应。

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不可能听不到。

父亲对儿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儿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

儿子不停地大声呼叫着父亲的名字,可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儿子又急又怕,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

儿子一边哭泣一边呼喊,可仍然没有回音。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儿子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

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爬上去的地方。

终于,儿子发现在坑的另一面坑壁上有几棵小树。

他努力地接近小树,终于——(困难艰难)地爬了上来。

这时候,他发现父亲还在原来的地方悠闲地钓着鱼,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儿子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他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说:

“爸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请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上横线。

2.从文中找到正确的词句,完成下面的填空。

儿子在坑里玩耍,发现自己上不来,不得不()。

这时父亲(),儿子的第一个反应是(),第二个反应是()。

最后,儿子()爬了上来。

3.下列句子中带点部分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在括号里用词语写出来。

(1)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爬上去的地方。

终于,儿子发现在坑的别一面坑壁上有几棵小树。

()

(2)儿子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他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说:

“爸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

4.儿子遇到困难向父亲求助,父亲几次置之不理。

但最后儿子对父亲为什么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

5.读了这个故事,文中的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谈谈你的看法。

【实地演练】

(一)优雅的清洁工

在老家县城,有一位年轻英俊的清洁工,每天早晨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楼下时,都会摇动他手上的摇铃。

当我提着垃圾袋走向他时他总是微笑着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个请的姿势就像在说欢迎光临

他跟一般的清洁工有所不同,他总是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时髦,像是在做一件很荣耀的事。

有一次,我还看见,他用扫帚对准了地上的一个烟蒂,摆出打高尔夫球的姿势,一杆把烟蒂挥入距离十来步的簸箕内,而且还顽皮地对我扮了个鬼脸……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华。

原先他在省城一家宾馆里当迎宾先生,后来因为老父病重,便回老家照顾病人,同时兼差做了一名清洁工。

在与垃圾打交道中,他总能抱着一颗感激的心,因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

我被他优雅、自信、有礼的言行所感动,每次倒垃圾时,都不忘说声“谢谢”。

对此,他很激动,他说,自己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

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一天见他一次,真是荣幸万分。

因为,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生活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时髦:

2.请在第1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读划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摘抄描写清洁工动作的词语。

()

(2)从这段话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4.为什么说“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

请写下来。

(二)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称为书圣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没有不吸取他书上的精华的现在书店里带摆放着他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那是古今书法的典范王羲之的书法是怎样造就的呢

王羲之出身于晋代的名门贵族家庭里,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看得很淡薄。

他曾经临摹过好些书法家的字帖,并对他们的书法特点进行仔细的研究。

他还(专钻)门学习过汉朝书法家张芝的草书,很有心得体会。

王羲之不但善于学习历代书法的长处,而且经过(刻克)苦研究,还独创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

他苦心琢磨字体的间隔、结构、笔画和气势,一有空就在自己的衣服上鞋子。

天长日久,把衣服都划破了。

后来,他到永嘉去做官,总在池边苦心练字。

每次(练炼)字后,就在池里一池水全变成了黑色,人们称之为“墨池”。

就这样,他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打勾

2.请为第1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请用横线画出本文的一个过渡句。

4.从上面的过渡句中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获得成功的原因有两点:

(1)

(2)

5.王羲之在永嘉做时,洗砚涮笔的水池被人们称为“墨池”,这是为什么?

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羲之?

5.作者写这篇文章,你一定很受教育,在你身边有像王羲之这样刻苦学习的同学吗?

请简要介绍他(她)的事例。

第二课体会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方法点拨】

1.排比的作用

(1)可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

(2)可以加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3)可用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2.排比写物——可将事物刻画得更加细致

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描定细腻、形象生动

排比说理——把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反问句的作用(明知故问,不回答)

加强语气,把明确的答案表现得更鲜明、强烈

4.设问句的作用(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1)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2)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3)突出某些内容

【小试牛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卖哨?

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

5.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6.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7.他在呼唤着什么?

他呼唤的是和平。

()

【实地演练】

秋天早晨的田野

秋天早晨的田野是怎样的呢?

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仙境。

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笼罩着金色的田野,笼罩着沉甸甸的谷穗,笼罩着远近的小村。

就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树丛间、田野里,这世界仿佛在幻觉中。

你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吧,有点儿清凉,有点儿湿润。

比城市里那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怎样?

你吸个饱吧,会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太阳还没有起来。

东边的天际是灰暗的,渐渐变成暗红了。

天边的云连接着,重叠着。

一会儿阳光从云彩的缝隙中,一束束,一缕缕,射向天际,又映红了大地。

这时,远处传来大公鸡的报晓声。

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像。

不一会儿,像

一转眼,变成了,静静地依傍着大地。

一瞬间,阳光穿过树丛,透过晨雾,斜斜地、密密地洒满了大地。

拖拉机“突突”地下地了,人们三五成群地下地了。

伙伴们,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

仙境就在我们这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A.比喻句B.排比句C.拟人句D.设问句E.反问句

(1)难道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

()

(2)秋天早晨的田野是怎样的呢?

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

()

(3)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笼罩着金色的田野,笼罩着沉甸甸的谷穗,笼罩着远近的小村。

2.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请展开想象,在原文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

4.秋天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用上一两种修辞方法写几句话。

记事文章阅读

【方法点拨】

记事文章不难懂六个要素记心中文章顺序需知晓思想内容要弄清

圈点勾画

1.勾画:

在2.3.5段中划出表示弟弟心情变化的句子。

2.圈点:

请圈出文中是怎样具体描述“拐弯处的回头”的动作的。

3.批注:

第5自段中的“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顺叙倒叙和插叙表达方式要查明感悟方法和技巧阅读愉快又轻松

【小试牛刀】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

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

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

“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

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

——拐弯处的回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慰()笃定()半信半疑()不约而同()

2.文中第4自然段串最有表现爸爸此时神态的词语是(),最能表现爸爸对弟弟关心的动作的词语是(),这一动作体现了爸爸的性格是()。

3.“……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处。

”这虽然是极其微小的动作,为什么“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4.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来。

5.绝大多数的爸爸都是这样的:

爱孩子,只是不善于表达。

请你寻找一个代表爸爸爱你的动作,用几句话写下来。

爸爸爱你的动作:

也许是寒风凛冽的冬天,爸爸骑着自行车送你去学校,一种上对你的关怀备至;也许是你生病住院时的呵护关心;也许是你不会做题目时的耐心辅导;也许是热得大汗淋漓,只为为了给你准备一桌好菜……

战胜命运的孩子

两个孩子:

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然而不幸得很!

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知道了他们的怨恨。

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

“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

”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

“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

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

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

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

因为,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

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

“不用谢我,该感谢你们自己的努力。

事实证明,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会留下另一条道路!

1.为加点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痛哭流涕:

(2)名扬四海:

3.根据短文内容,在下表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人物

爱好

理想

不幸遭遇

新的追求

结果

一个孩子

另一个孩子

 

4.划横线的句子两个孩子心里一亮,此时他们分别想到了什么?

一个孩子:

另一个孩子: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A:

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理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

B:

眼睛瞎了,耳朵聋了,也无关紧要。

C:

人要战胜命运。

第三课了解冒号、引号的用法

【方法点拨】

1.冒号(:

)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

它有以下四种用法

(1)用于称呼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

亲爱的老师:

您好!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例:

本店经营品种:

服装、鞋帽、钟表、玩具。

{冒号使用注意点}

(1)一个句子里不要多次出现冒号。

(2)引用的文章中的句子不需要用冒号。

(3)冒号一般用在停顿的地方。

(4)冒号不和“即”“也就是”这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

2.引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它的常见用法有以也四种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例:

●她大声地说:

“太开心了!

●作者写道: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这就是对鸟的对态的描写。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例:

大家都叫家“顺风耳”。

人,岂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突突突”,路上开来一辆拖拉机。

(3)引用或突出。

比如特殊节日的日期“六一”“五一”。

(4)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学会“速读”,也就是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

特别提醒

冒号和引号经常出现在对话中。

引用人物的原话都要用引号,如果提示语的位置不同,使用也不同。

1.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加冒号。

2.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加句号。

3.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面加逗号。

4.【小试牛刀】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请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2)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3)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萨沙问道。

()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

2、给下面一段话中缺少标点之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挺巧!

小孩子,你做得挺好哇。

军官点了点头。

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3、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

1.我还体会到劳动使我们的心思细腻

2.鲁讯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早字

3.小鸟对小草说小草弟弟我病了请你跟我说一会儿话,好吗

4.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小明自言自语地说

5.妈妈去哪里了明明问爸爸我怎么一大早就没看到她啊

标点符号自主作业(满分100分,错一个标点扣一分)

1、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2、□你看到什么了□孩子□

3、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去□

4、能否更上一层楼□主要是看我们的努力程度怎么样□

5、□再见吧□亲爱的妈妈□□

6、□全体立正□□

7、□这孩子的嘴多巧□□李阿姨说□

8、□冬冬□王老师来了□□冬冬的妈妈说□□还不快给王老师倒杯水□□

9、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煮东西吃□

10、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思□

11、他时而默读□时而朗读□时而背诵□

12、我在市场里买了桔子□苹果□青菜□锤子□钉子等东西□

*13、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工作□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14、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

15、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壸□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

16、推开门一看□呵□好在的雪呀□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17、□不□不□你误会了□□他解释着□□我不是残疾人□我是给别人送拐杖的□□说着□他踢踢腿给老奶奶看□车上的人都笑了□

18、图书馆里的书真多□□梅林童话□□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我都喜欢看□

19、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啊□这不是王阿姨吗□她是我原来的邻居□

20、他脸色苍白□艰难地说□□水□水□□说着就昏过去了□

21、他大声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记住下功夫革命□□

22、大家就丰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了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3、往前没走多远□就听到小丽叫□□快来呀□姐夫□□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

最佳答案

1、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2、“你看到什么了,孩子?

3、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去。

4、能否更上一层楼,主要是看我们的努力程度怎么样。

5、“再见吧,亲爱的妈妈!

6、“全体立正!

7、“这孩子的嘴多巧!

”李阿姨说

8、“冬冬,王老师来了。

”冬冬的妈妈说,“还不快给王老师倒杯水!

9、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