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0517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docx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一含解

江苏省宜兴官林高级中学、如皋一中、白蒲中学、江安、塘桥、明德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试题

(一)(含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到中年,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

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

然则,何以解忧?

曹操说:

“唯有杜康。

”曹操的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

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

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

范仲淹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

酒果真能解忧吗?

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归心部。

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

“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

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甚至纵情朗诵。

忧从中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

七言较多回荡捭阖,效力大些。

最尽兴的,是狂吟起伏跌宕的古风,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里与万里”,当然要神完气足,不得嗫嚅吞吐,而每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

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要看情绪是否____①____(饱满/满足),气力是否____②____(充沛/充分),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一个人独诵,最为忘我;拿来当众表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

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

(节选自余光中《③》,有改动)

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饱满   充沛               B.满足   充沛

C.饱满   充分               D.满足   充分

2.下列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建安”是年号,曹诗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B.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

C.范仲淹,北宋人,以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为后世人所熟知。

D.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有诗歌《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等。

3.下列四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填入③处的一项是(3分)

A.人到中年       B.何以解忧      C.情贯古今    D.独诵高咏

【答案】

1.A

2.B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

“饱满”与上文的“情绪”搭配,“充沛”指充足而旺盛,与“气力”搭配。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

《石壕吏》是杜甫的作品。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

由引用的“唯有杜康”“举杯消愁愁更愁”等诗文可知。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

旧历年底,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我撰一春联,“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内”。

在下就为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对联:

每天读好书

         

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引玉罢了。

4.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的一项是(3分)

A.鼎鼎大名    B.恭请    C.在下    D.抛砖引玉

5.下列为“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文中要求的一项是(3分)

A.天地称一统              B.囊括八方地

C.图书富百城              D.此地有良伴

【答案】

4.B

5.D

【解析】

4.

试题分析:

“恭请”是敬辞,用于请别人,不能用于请自己。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试题分析:

对联要明其特点: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考点: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

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

“子欲逃名者乎?

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

“其乐如何?

”居士曰:

“吾之乐可胜道哉!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

“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居士曰:

“不然。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

”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

“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

“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

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

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极:

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哀:

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佚:

散失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3分)()

①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⑤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一居士。

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乐趣。

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也应该离职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3分)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4分)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3分)

【答案】

6.D

7.B

8.B

9.

(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状语后置、是、“岂……乎”各1分)

(2)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虽、响、状语后置、喻各1分)

(3)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

(被动句、讫、判断句各1分)

【解析】

6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

①是说欧阳修的任职情况;⑤是一般读书人的情况;⑥是欧阳修的去职理由。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

B作者改号不是为了逃避名声。

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

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

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

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

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

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

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

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

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

“六一,讲的是什么?

”居士说:

“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祖上集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

”客人说:

“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

”居士说:

“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  

客人笑着说:

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

这正像庄子所讥讽

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

”居士说:

“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

客人说:

“你的乐趣怎么样呢?

”居士说:

“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

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

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

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

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

客人又笑着说:

“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

”居士说:

“不是这样。

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

我将选择哪方面呢?

”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

“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不久,居士叹息说:

“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

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

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

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

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

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

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

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1)这是一首

羁旅诗,上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2)后人认为“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写得很好,请赏析。

(4分)

(3)综观全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3分)

【答案】

(1)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1分)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1分)年过半百功业未就的哀叹之情。

(1分)

(2)灯下夜读,与窗外翠竹相伴,其情致高雅不俗,以竹喻人,以竹显志,要忍受这份凄凉冷清,风吹萧萧,弄出一片风雨声,营造出一个与诗人心心相印的清寒而自我满足的世界。

这正是一个极萧条又极难寻味的境界。

妙用意象,情景交融。

(3)这首诗刻画了这样一个游子形象:

半生漂泊,人到中年,且不得志,功业未成,但并未一味消沉,还有追求,还要读书,孤舍风寒,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自强不息。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行路无情”“年去年来”指的是漂泊的羁旅之苦。

“何成!

”更发出了一种老大无成而生命虚耗的憾恨,几许“雪茎”,更衬出其悲愁之重。

综合起来便可得出上阕表现了游子漂泊的愁苦、憾恨与困惑。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

与唐宋词中某些抒写羁旅情怀之作的明显区别是,词人没有陷于孤独悲戚的情感中而不能自拔,上片言漂泊之苦,作者极尽渲染之能事,但这只是一个铺垫,至下片则一“灯”擎而愁云散,述读书以明志,赋翠竹以寄情,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可谓“哀而不伤”者也。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2)一肌一容,____________,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4)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5)

________,飞漱其间。

(郦道元《三峡》)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7)为山九仞,____________。

(《尚书》)

(8)知人者智,____________。

(《老子》)

【答案】

(1)故不积跬步 

(2)尽态极妍 

(3)一尊还酹江月 

(4)潦倒新停浊酒杯 

(5)悬泉瀑布 

(6)赢得生前身后名 

(7)功亏一篑 

(8)自知者明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清粥

王岫榕

⑴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

傍晚,几朵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

⑵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

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暖,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

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随着热气徐徐上升,开出乳白的花朵。

厨房里就会弥漫起淡淡的甜香,热乎乎的。

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慢的融入米的世界。

这时候,就要把火关到最小,小到可以让锅保持着咕嘟的状态,又不会让刚氤氲出来的热气散掉。

⑶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稠且润泽,咕嘟声均匀如尘世的喧嚣,香气,便徐徐的氤氲,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是幸福的香气。

⑷煮粥的时候,心是静的,手却很少闲着,随便拿一本闲书,看两页,照顾一下粥,再返回来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随便从哪里看起,只是一种消磨,洗衣机里转动着衣服;或者摘一篮子青菜,是晚上的小菜,菜叶子油绿油绿的,用清水泡进红色的小框子里。

为了配菜,再切了一盘雪白的豆腐,此时,孩子回来了,奔跑着去开了门,顺手将垃圾搁门口……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

⑸朋友老是觉得我为一锅粥浪费了太多时间,她煮粥和许多人一样,放点米进去,加上水,调好电饭锅的火候,盖上盖子就可以了。

吃饭的时候盛在碗里,有稀薄的米汤浮在上面,而米粒,却仿佛是受了什么委屈似

的,悄悄地沉到了碗的最底下。

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

在这样的不受关注与注视下熬成的粥,只不过是添肚子的食物而已,米粒根本不肯释放香气。

⑹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

⑺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的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

而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

锅还是那只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如生命和经历,总会有抗争和激烈,慢慢变进入一种状态——互相依存,又并不干扰。

⑻我是极爱喝粥的人,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只腌出油的鸭蛋,是清粥的绝配。

喝一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帖,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只愿此刻,专心感知粥的美味,体味生活的眷顾,感知安静的,有粥可食的人生。

⑼青春飞扬的年纪,处处都是好风景,很难将自己关在厨房里为自己,为家人煮一锅真正的清粥。

便常常用稀饭代替,哄骗的,终究是自己的身体和心。

⑽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锅清粥,好像没有着急要做的事,吃了亏,煮粥的过程便慢慢

平复了心境。

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却多了许多闲适,心

和味蕾都更敏感,对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

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

身体的熨帖和糯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

⑾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⑿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的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摘自《文苑经典美文》2014.8)

12.文章详细描写了煮粥这个富有情趣的过程,请简单概括这个过程。

(6分)

13.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⑸段划横线语句的作用。

(4分)

14.请修辞角度赏析第⑿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分)

15.请结合文本探究“煮一锅清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6分)

【答案】

12

开始时水米磨合(躲躲闪闪)——沸腾后水米相互渗透——熬好前水米融合(胶着

)(每点2分,时间和水米的状态各1分)

13

内容上,写了朋友煮粥的过程(方法)与煮出的粥的状态(1分),与作者所写的煮粥方法进行对比(1分),突出精心煮粥能让粥回报煮粥人,(1分),也为下文作者抒发感慨做铺垫。

(1分)

14

运用比喻,(1分)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状态比喻成熬煮粥一样,(1分)形象地表明人在生活中要学会和缓地接受,慢慢体味,感知安静。

(2分)

15

①平凡漫长看似枯燥的过程,也能感受到幸福;②忙乱琐碎中,只要心静就能感受美好;③认真对待生活,生活必将善待你;④我们追求简单的生活,不去追求过多的物质;⑤做人只有沉稳、和缓,才能让灵魂变得美好。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

【解析】

12【题1】

试题分析:

此题的回答,需要结合文本中相关语句加以概括,如“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暖,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和,行动开始迟缓

,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稠且润泽”“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得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

而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

锅还是那只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等加以概括。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考点: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

此题其实是考查修辞在文中的应用,注意分析“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的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这句话,不难看出应是比喻,是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状态比喻是熬粥一样,为了表达某一主题,借此分析即可。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课表卷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

向内挖掘又有两种:

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

考点: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8分)

探索与美

冼鼎昌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与艺术是很不相干的,二者南辕北辙。

其实艺术创作和科学创造是有共性的,有共性就可以来比较。

比较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就是科学和艺术的比较美学。

科学和艺术都需要探索,探索与美也有密切关系。

在科学领域里,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了大爆炸、混沌等新的词句。

直到不久前,讨论宇宙的起源和大小似乎还只是哲学家的专利,但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到了六十年代,科学家直接得到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观察证据。

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大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大混乱的结局。

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实在。

二十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美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

他说:

“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

美呢?

不一定。

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

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经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

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

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

在回顾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