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0540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5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处理(chù)打烊(yàng)入场券(quàn)弄巧成拙(zhuō)

B.应届(yīng)卡壳(

kǎ)佝偻病(lóu)便宜行事(biàn)

C.暂时(zàn)因为(wèi)一服药(fú)混水摸鱼(hún)

D.针灸(jiǔ)憎恶(zēng)明晃晃(huǎng)退避三舍(sh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的一些偏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其日后成功创业大有裨益。

C.横滨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了单项金银牌,国人振奋之余心生感慨:

我们的表现固然可以赢得世界敬佩,却易导致球赛精彩不再。

D.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本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他作品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

尔克斯作品的。

(2)2013年初,新交通法规引发巨大争议,其中闯黄灯罚6分是舆论批评的焦点,但不可否认,新交通法规将使中国社会向更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迈进。

(3)“医疗改革试点”方案是《卫生局工作要点》中20个亮点之一。

然而从年初开始酝酿,到年底还在讨论,整整一年,这个亮点没有亮起来。

A.融合施行始终B.融合推行最终

C.融和推行始终D.融和施行最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这部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小说他不赞一词,理由是一味追求点击率,内容低俗,情感虚假。

B.马航失联客机事件发生后,国内赴马来西亚旅游的人数锐减,少数已经支付了旅行社费用、不得不踏上旅途的人们也是人心惟危。

C.正是农历六月前后,炎炎火日当天,流金铄石之际,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同学们只得赶早趁凉而行。

D.在师兄的引荐下,我与张教授缘悭一面,教授为我专业发展上遇到的困惑指点迷津,让我受益匪浅。

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地铁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组织定期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列车化身为一座座移动图书馆。

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②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③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

贤幼有志节

,不妄举动。

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

“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

必为台牧,卿□勉之。

”九岁,从师季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

或谓之曰: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贤曰:

“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

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

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

”问者惭服。

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

贤□招集豪杰与之谋曰:

“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

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

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

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

如吾计者,指日取之。

”众皆从焉。

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

群贼大惊,一战而败。

狼乃斩关遁走。

贤轻与三骑追斩之。

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

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

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

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

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

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

贤固请,德乃从之。

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

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

所掠之人,还得安堵。

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

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

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②,以备寇戎。

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

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

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

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

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

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虏遂震慑,不敢犯塞。

饿废洗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

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

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时年六十八。

高祖亲临,哀动左右。

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

谥曰桓。

(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大野树儿:

人名。

大野(dàyě),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

②斥候:

侦察兵。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受:

通“授”,教授

B.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卒:

通“猝”,仓促

C.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闲:

熟悉

D.高祖亲临,哀动左右动:

感动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必为台牧,卿□勉之

②贤□招集豪杰与之谋曰

③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

A.①且②乃③之B.①其②因③之

C.①且②因③焉D.①其②乃③焉

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弟的责任,彼此十分友爱。

B.对于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

C.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

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打得羌族、浑族害怕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

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

(4分)

(2)贤固请,德乃从之。

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

(3分)

(3)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虞美人·寄公度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

②《荆州记》:

“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

赠诗曰: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词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①、《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②、《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③、《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

五、(12分)

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

①人们把一年从4个时间节点再等分成为24个时间节点的过程,大致经历了l千余年。

②而春分、秋分正好将“二至”平分。

③因赤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间存在夹角,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往置不同,便有了四季更迭。

④在这24个节点中,清明节和冬至,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⑤日影最短之日则被称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⑥一年中影子最长的那天,被古人称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7.在下面对话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清晰,语言

连贯得体。

(4分)

张宇:

你好。

你们的短信说“货品已经发出,预计二日到”,今天已经第三天了,怎么货还没到呢?

网店客服:

不好

意思,①

张宇:

噢,那我就在2号等着签收了。

还有,你们短信说“已付包装费保险费送货费由收货方付”,我到底该付哪些费用呢?

网店客服:

张宇:

我明白了。

谢谢!

网店客服:

对不起,我们工作不细致,给你带来了不便。

张宇:

没关系。

你们能改进工作就行了。

18、在高考来临前夕,某地一中学举行了高中毕业典礼,近900多名学生单膝或双膝跪地,向老师行跪拜礼,感谢老师三年来的教育之恩。

对此,校方回应说,同学们行跪拜礼不是学校组织的,不过学校倡导这种感恩方式,因为学校注重灌输“感恩”理念,学生每天都要做“感恩操”。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表明自己的看法,并说出两条理由。

(40字左右)(4分) 

六、现代文阅读。

(18分)

布达拉宫的海拔(韩德年)

①我是在六月末的一天来到布达拉宫脚下的。

经过一夜雨水洗濯的拉萨,天清得无以再清,气纯得无法再纯,我浅陋的语言无以言表,只能以“清纯”二字来聊表。

布达拉宫宛然在画中,我们排队走进这幅巨大的立体画,迎面是一群藏族妇女在一处宽阔的平台上载歌载舞,歌声嘹亮而欢快,我们听不懂她们的歌词,但那欢快的旋律却立刻感染了我们。

沿着“之”形的道路往上攀爬,阶梯平缓而宽阔,纯粹的青石板铺砌,苍老凹凸的石板,像一张刻满皱纹的老人的面庞,似乎每条纹理中都蓄满了故事,让人不敢落脚,那个浅浅的凹印中是否就装着文成公主的芊芊足迹?

那块宽大的石台是否就承载着五世达赖凝神远眺的身影?

一切都有可能。

②布达拉宫由红、白两种最接近自然的色调构成,雄浑朴实,巍峨敦厚,因而让人感觉这高达117米的l3层建筑群落,似乎不是人工修建而是从地而生自然天成的。

要不是宫殿顶部与阳光交相辉映的金顶,要不是从墙上垂下的一道道黑牦牛毛编织的神秘帘子,你简直就要相信自己的这种感觉了。

说实话,对于第一次进入布达拉宫的人来说,那庄严肃穆的历史沉淀,那神秘玄奥的宗教氛围,那目不暇接的瑰丽珍宝,那迷宫般上上下下的曲径通道,缭乱、麻木了你的感觉,你就像一条鱼缸中养大的鱼被扔进了大海一样,一下子懵懂迷茫,难辨东西。

只是机械地随参观的人流挪动脚步,你的眼睛、思维根本无暇分类、整理、思辨你的感受。

那些鎏金的、纯金的大大小小、无以计数、形神各异的佛像,那八座神秘的被无数金银珠宝镶裹、堆砌的历代灵塔……无一不撞击战栗你的心灵,无一不突破你以前所有人生感受的底线。

这是一处历史与现实超时空交汇的大海,这是一处生与死、智与愚无间相容的大海,这是一处荟萃绝世珍宝的大海。

置身这深邃无垠的大海,我们这些可怜的鱼缸中长大的小鱼,没有选择的要被刮擦的遍体鳞伤,没有选择的要被灌进一口又一口苦涩的海水,没有选择的要被掏空仅有的一点儿脑髓变得无以思考无法思考,直到梦游般地从布达拉宫的后门走出来。

③当拉萨明艳的太阳从头到脚照透你的全身时,你才恍然清醒,原本的你才还魂到你的身上。

原来在你走进布达拉宫时,你的魂魄早已被放置在了这儿,等着你。

④这便是初进布达拉宫的感受,你似乎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许多许多,却又觉甚么也没有看到、感受到,无从言表。

就像一串珍珠忽然间叮叮咚咚散落一地,让你无措地不知从哪颗珠子捡起,手中仅拿着一截串珠的绳索发呆。

以至后来查一些资料,才断断续续的串连起来一些,但依然有那么多的空白和残缺,留待补充填阙。

⑤布达拉宫的背面依然由红白两种色调构成,依然是曲折的石板路,但背面似乎更为陡峭险峻一些。

坐在路边的石板上,任凭高原纯浓的阳光肆意涂抹肌肤,怅然地望着巍巍矗立的布达拉宫,有点像偶闯桃花源的渔人,甫从另类的桃源出来,刻意要记住路径一样。

但我们又能记住什么呢?

我们进宫时的天已然与出宫时的天不同,进宫的你已然与出宫的你有别。

1300年前的宫墙依然还在,1300年前显赫的松赞干布呢、文成公主呢,又在何方?

五世达赖的灵塔依然金碧辉煌地警示着后人,而他开创的盛极一时的甘丹颇章政教合一的政权呢?

一切都被时间的手撕得灰飞烟灭。

难怪宫中的佛陀一直垂睑微笑着,他老人家是在笑我们人类的愚痴吗?

⑥下到山脚,又有一群藏族老人围在一起唱着跳着,苍老的歌声里溢满了欢快,轻缓的脚步表达着无上的喜悦,眼神眉宇间堆满了幸福与满足,手舞足蹈似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原来幸福是这么容易,快乐是如此简单,优雅是如此的率意!

而这份欢悦、无忧、率意、简单,也只有生活在布达拉宫脚下的人们才做得到。

他们无愧于生活在佛国圣地,无愧于居住在人类精神的屋脊。

这一幕“欢送曲”,让我们这些被无底的欲望熏染得全身都透着焦躁、忧恼、嫉妒、愤懑的外乡人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惭形秽。

⑦看开一切,放下一切,当你真正放下一切时,你反而拥有一切,这也许是布达拉宫赐予我们的无上精神财富!

布达拉宫的有形海拔3756.5米,而他内在的无形的精神海拔又谁能蠡测的到呢?

(选自《兰州日报》,有删改)

19.结合文章第②段,简要概括布达拉宫的特点。

(4分)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原来在你走进布达拉官时,你的魂魄早已被放置在了这儿,等着你。

(2分)

(2)进宫的你已然与出宫的你有别。

(2分)

21.文中第⑥段写藏族老人的舞蹈,有什么作用?

(4分)

2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布达拉宫的海拔”为题有什么好处。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小明和小亮分别从父亲那里拿到两个梨子。

心急的小明很快就把梨子吃掉,酸涩的味道。

使他直吐舌头。

小亮则将自己的梨子藏起,想过一段时间再吃,当小亮想吃时,梨子却烂掉了。

后来,当父亲问到梨子的味道时,他们就把实情说了。

父亲对小明说:

“看来,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会更好些。

又对小亮说:

“看来,有些东西是不能长久放置的,否则的话,结果会更糟。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模拟检测题

(一)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A处理(chǔ);B卡壳(qiǎ);C一服药(fù))

2.C(A杆-竿;B偏-片;D酬-筹)

3.A(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和,形容融洽,和谐。

推行,普遍实行;推广(经验、办法等)。

施行,法律、法规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

始终,自始至终,从头到尾持续不变。

最终,最后的结果)

4.C(流金铄石,形容天气酷热,流,铄:

熔化。

A.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添加一句话。

也指一言不发。

B.人心惟危,原指人心常被私欲所惑而不安分。

后指人心地险恶,难以揣测。

D.缘悭一面,缺少一面之缘,谓无缘相见。

悭,缺少。

5.C(A项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B项语序不当,应是“定期组织”;D项搭配不当,“理解”与“魅力”搭配不当。

二、社科文

6.答案:

A

解析:

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7.答案:

C

解析:

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8.答案:

B

解析:

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三、文言文

9.A(受,得到,接受。

10.D(①必为台牧,卿其勉之②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③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

11.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

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12.B(都督大野树儿被州民豆卢狼杀害)

参考译文:

李贤字贤和,祖先是陇西成纪人。

李贤自幼就有志向节操,不轻举妄动。

有一次出去游玩,遇见一位老人,须眉雪白,对他说:

“我八十岁了,见过很多人,但没有一个像你这样。

将来必定做到台臣牧守,你还是好好努力吧。

”九岁时,从师学习,只是概括看一下大意要旨,不在章节句子上下功夫。

有人对他说:

“学习时不专心勤奋,还不如不学。

”李贤答道:

“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学习,当个带领徒弟教授学业的先生?

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够了。

至于忠孝之道,其实早已铭记在心。

”问者惭愧而心服。

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抚养教育弟弟们,彼此十分友爱。

大统二年(536),州民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树儿等人,占据州城反叛。

李贤于是召集豪杰之士,与他们商量道:

“贼众仓猝起事,杀掉两位将军,他们气势虽大,但是他们心已骄。

他们没有推行政令,一味残忍盘剥。

以寓居之贼,驾驭临时拼凑的部众,势必自相瓦解。

今日如果从城中进攻,贼人必定失魂落魄。

按我这个计划行事,很快就会取胜。

”大家都表示服从。

李贤率领勇士三百人,分为两路,乘夜色呐喊杀出。

贼众大惊,一战而败,豆卢狼夺关而逃。

李贤轻装骑马,与三名骑兵追上,杀死豆卢狼。

升任原州长史,随即代理原州政务。

八年,授原州刺史。

李贤虽然自少年起就从事征战,但对政事也十分熟悉,安抚教育乡里,百姓安宁。

十二年,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又安抚张掖等五郡而返。

不久,茹茹围逼州城,抢劫百姓,赶走牲畜。

李贤想要出战,大都督王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