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064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docx

《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docx

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

数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例10的简单动画、口算卡片、小棒等。

  教学设计

  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

  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

  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进行动画演示:

(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

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

(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

)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

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

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

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

  3.解决32-2。

  教师问:

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

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32-2=30。

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

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

  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

  4.解决2+30。

  教师板书:

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

  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2.数学游戏:

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

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

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

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

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

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

  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

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做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

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反馈练习

  1.口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

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

  2.做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

),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

  3.按顺序填数:

做第43页的第7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做后由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

  小结

  专家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是:

本节课选取的教材是一节常规的数学课堂内容。

它体现了平凡的教学中的不同一般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

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习,是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4.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

特别是,教师参与活动能力弱的小组活动,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角色。

  5.练习中,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过程,体现了重视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鼓励会用数学式表示的同学列出算式,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历年融入了常规教学,让学生在事实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中,相关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执教:

安徽省芜湖市中和路小学 黄丽娟

  评析:

安徽省芜湖市中和路小学 陈长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