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0752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赣州市2019年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1.下列关于蓝藻和伞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蓝藻和伞藻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B.蓝藻和伞藻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C.蓝藻和伞藻细胞中均有拟核,拟核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

D.蓝藻和伞藻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种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与蛋白质过程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无核膜。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伞藻是真核生物,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这两个结构,A正确;蓝藻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伞藻细胞中有叶绿体,都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蓝藻有拟核,拟核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但是伞藻细胞有细胞核,C错误;蓝藻和伞藻是单细胞生物,故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种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C。

2.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德里亚斯·鲍施教授研究小组构建了一些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类细胞”的膜成分与正常细胞膜类似,也含有一些有机物和某种能源物质。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类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B.“类细胞”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特性

C.“类细胞”在K+溶液中无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运输K+的载体

D.“类细胞”中含有的某种能源物质很可能是ATP

【答案】B

【解析】

“类细胞”的膜成分与正常细胞膜类似,基本支架应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A项正确;“类细胞”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依赖于膜的流动性,B项错误;“类细胞”含有一些有机物和某种能源物质,有能量供应,在K+溶液中无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运输K+的载体,C项正确;ATP可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类细胞”中含有的某种能源物质很可能是ATP,D项正确。

3.研究人员将某实验动物的第5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需要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

B.动脉硬化的产生与生物变异有关

C.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

D.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敲除”,要求考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解读题给信息,判断出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与甘油三酯代谢有关。

根据题意,将某实验动物的第5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需要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该变异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AB正确;上述信息只能表明敲除的DNA片段与甘油三酯代谢有关,不能表明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D正确。

4.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

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红花植株自交得F2。

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红花:

黄花:

蓝花:

白花=7:

3:

1:

1,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F2中基因型为Aa__的杂合子致死

B.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C.亲本蓝花植株和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D.F1产生的配子中,Ab雌配子或Ab雄配子致死

【答案】D

【解析】

【分析】

F1红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黄花(aaB_)和蓝花(A_bb)的个体,说明F1同时含有A、a、B、b基因,故F1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

若没有致死情况,则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_B_:

aaB_:

A_bb:

aabb=9:

3:

3:

1,事实上,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_B_(红花):

aaB_(黄花):

A_bb(蓝花):

aabb(白花)=7:

3:

1:

1,白花基因的基因型是aabb,则可推知含有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又由A_bb(蓝花)的数目是1而不是3,可推知含有Ab的雌配子或者是雄配子致死。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红花:

黄花:

蓝花:

白花=7:

3:

1:

1,应是含有Ab的雌配子或者是雄配子致死,A、B错误,D正确;结合分析可进一步推知,F2中蓝花植株植株的基因型和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bb,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

子代的基因来自于亲代,据此推断F1的基因型。

针对F2的异常性状分离比,借助分离定律将组成F2的两对基因拆分,进而推断致死的配子的基因型。

针对题中的两种观点,可借助数学思维分情况进行讨论。

5.茶树经过整型修剪,去掉顶芽,侧芽在细胞分裂素作用下发育成枝条。

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都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生长素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因此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B错误;从题干中“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去掉顶芽,侧芽在细胞分裂素作用下发育成枝条”的信息,可推知多胺具有解除顶端优势的作用,因而多胺有利于侧芽发育,C正确;茶树发芽与季节变化相关,即与光照、温度有关,而发芽与激素有关,D正确;故选B。

6.欧洲兔被带入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它的繁衍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

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可增加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也可引起群落演替的发生

B.y1年后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变化反映狐狸也是袋鼠的被捕食者

C.y2年后欧洲兔数量明显减少,但对袋鼠影响不大,这与病毒的专性寄生有关

D.y3年后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稳定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2)正反馈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

【详解】外来物种入侵可降低当地的物种多样性,A错误;y1年后欧洲兔数量基本不变,袋鼠的数量下降,反映狐狸是袋鼠的捕食者,B错误;y2年引入粘液瘤病毒,欧洲兔数量明显减少但对袋鼠影响不大,说明病毒专性寄生于欧洲兔,C正确;草原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错误;故选C。

7.夏季晴朗的白天,取某种绿色植物顶部向阳的叶片(阳叶)和下部阴蔽的叶片(阴叶)进行不离体光合作用测试。

从8:

00-17:

00每隔1h测定一次,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8:

00时,植物消耗NADPH的场所为___________,16:

00后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2)阴叶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______(填“正”或“负”)相关,阳叶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阴叶却没有,表明该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午休由___________(填“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

(3)一般认为,光合午休的原因是此时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气孔大量关闭,CO2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图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观点,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2).光照强度(3).负(4).环境因素(5).不支持(6).据图中数据,光合午休时,胞间CO2浓度比较高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原料与生成物上是相反的,所以一种物质的变化和两个过程都有关系;以叶肉细胞、叶片或者植物为研究对象时,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氧气的释放和吸收、有机物的积累都表示净光合作用。

比如以二氧化碳为指标,叶片总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一部分来自于呼吸作用,一部分从外界吸收,后者代表叶片的净光合,因此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

(1)8:

00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NADPH是光反应的产物,参与暗反应,故NADPH消耗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夏季晴朗的白天16:

00后,太阳慢慢偏西,光照强度减弱,限制了植物光合作用。

(2)由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阴叶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原因是叶片光合作用从胞间吸收二氧化碳,净光合速率较低时,固定的CO2较少,胞间CO2浓度较高;净光合速率较高时,固定的CO2较多,胞间CO2浓度较低,阳叶和阴叶部位的光照强度和温度等有差异,阳叶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阴叶却没有,表明叶片光合午休由环境因素引起。

(3)据图中数据,光合午休时,胞间CO2浓度比较高,图示实验结果不支持光合午休的原因是此时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气孔大量关闭,CO2供应减少所导致的。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从图形中去思考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注意的是在正午时,绿色植物的“午休”现象也在图象中得到体现,考生注意仔细推敲,大胆想象。

8.科学家用小鼠进行实验,实验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食物不限量。

测定两组小鼠相关代谢指标,结果如下表。

分组

体重

(g)

胰岛素

抵抗指数

脂肪含量

(mg/dL)

瘦素含量

(ng/dL)

瘦素受体蛋白含量(CD)

脂联素含量

(μg/dL)

对照组

38.8

3.44

252

3.7

0.48

10.7

实验组

49.1

4.89

344

6.9

0.1

5.6

(1)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脂肪转化为葡萄糖,则瘦素与胰岛素的相互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体重增加使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增多,瘦素经_________运输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该机制为_________调节。

(3)实验组的瘦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小鼠体重并未降低,据表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

(4)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据此推测实验组小鼠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拮抗作用

(2).体液(血液、血浆)(3).(负)反馈(4).实验组小鼠的瘦素受体蛋白含量少,瘦素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影响了脂肪的转化(5).实验组小鼠脂联素含量低,造成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信号不敏感

【解析】

【分析】

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2、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

(1)当老鼠大量进食后,老鼠的血糖浓度会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吸收(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使瘦素含量增加,瘦素促进脂肪分解。

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因此:

胰岛素与瘦素在调节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关系是拮抗作用。

(2)瘦素是激素,而激素分泌后,随着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该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3)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小鼠的瘦素受体蛋白含量少,瘦素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影响了脂肪的转化,故实验组的瘦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小鼠体重并未降低。

(4)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实验组小鼠脂联素含量低,故造成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信号不敏感。

【点睛】本题考查激素相关知识,以实验为载体同时考查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目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组织语言,准确作答的能力,难度适中。

9.果蝇(2n=8)羽化(从蛹变蝇)的时间约24h。

已知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羽化时间24h、19h和29h,但无法确定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

现用一只羽化时间19h的雌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蝇杂交,F1的羽化时间为24h:

19h:

29h=2:

1:

1。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果蝇羽化时间的基因有A1、A2和A3三种,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性,这些基因遵循__________定律。

(2)根据以上数据,无法确定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通过统计F1中羽化时间为19h和29h的果蝇的_____________来确定。

若统计结果为_________,则说明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2)若A1、A2、A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它们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亲本雄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定向性

(2).基因的分离(3).性别比例(4).都是雄性(5).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6).A1A3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分析,果蝇(2n=8)羽化(从蛹变蝇)的时间约24h。

受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用一只羽化时间19h(A2-)的雌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A1-)的雄蝇杂交,F1的羽化时间为24h(A1-):

19h(A2-):

29h(A3-)=2:

1:

1。

【详解】

(1)控制果蝇羽化时间的基因有A1、A2和A3三种,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果蝇(2n=8)羽化(从蛹变蝇)的时间约24h。

受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因此控制果蝇羽化时间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根据以上数据,无法确定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可以通过统计F1中羽化时间为19h和29h的果蝇的性别比例来确定;若统计结果都是雄性,则说明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3)若A1、A2、A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一只羽化时间19h的雌果蝇(A2-)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果蝇(A1-)杂交,F1的羽化时间为24h(A1-):

19h(A2-):

29h(A3-)=2:

1:

1,说明亲本雌果蝇为A2A3,雄果蝇为A1A3,进而说明A1对A2、A3是显性,A2对A3是显性。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亲子代的可能基因型,进而确定不同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10.下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可能下降的是________;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持续数年调査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治鼠害,通过引入鼠的天敌来降低该鼠群的K值。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措施的实践意义是________。

(3)在对该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

(1).丙

(2).竞争或捕食(3).食物量的变化(4).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5).样方(6).空间上的分布(分居)

【解析】

【分析】

1、调查植物、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

2、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年龄组成能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增长型未来一段时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衰退型未来一段时间,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衰退型未来一段时间,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

通过图示分析:

甲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乙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丙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详解】

(1)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可能下降的是丙,因为年龄组成是衰退型;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可能捕食丙,或者丙捕食乙,或者乙和丙共同捕食甲,这样乙丙为竞争关系。

(2)据图示可知,乙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持续数年调查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的季节食物的变化所致。

为防治鼠害,通过引入鼠的天敌来降低该鼠群的K值。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措施的实践意义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3)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空间上的分布(分层)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种间关系,能量流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1.蓝纹奶酪是成熟过程中内部生长蓝绿霉菌一类奶酪的总称,又称为青纹奶酪。

回答下列问题:

(1)蓝纹奶酪的原材料为牛奶,使用的消毒方法为_____________。

(2)蓝纹奶酪制作所用的初级发酵剂为乳酸菌,初级发酵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灭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纹奶酪制作过程中会向奶酪内接种二级发酵剂类地青霉,接种后需给奶酪穿刺扎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地青霉产生的蛋白酶可将奶酪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增添奶酪的风味。

(4)类地青霉属于______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实验室分离培养类地青霉通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麦芽汁琼脂”或“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一般用_______________方法灭菌。

【答案】

(1).巴氏消毒法

(2).缺氧和较低pH值的环境可以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繁殖(3).类地青霉生长繁殖需要氧气(4).小分子肽和氨基酸(5).真菌(6).马铃薯琼脂(7).高压蒸汽灭菌

【解析】

【分析】

1、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紫外线消毒。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①灼烧灭菌:

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

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

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

【详解】

(1)牛奶使用巴氏消毒法消毒。

(2)乳酸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使发酵液处于缺氧和较低pH值的环境,这样可以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繁殖,故蓝纹奶酪制作所用的初级发酵剂为乳酸菌,初级发酵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灭菌。

(3)类地青霉是一种真菌,代谢类型为异样需氧型,故接种后需给奶酪穿刺扎孔,使其渗透氧气,利用类地青霉的生长。

类地青霉产生的蛋白酶可将奶酪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可增添奶酪的风味。

(4)类地青霉属于真菌,实验室分离培养类地青霉通常使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灭菌。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重点考查无菌技术,要求考生识记消毒和灭菌的相关技术,能准确判断各种工具、器皿等所采用的消毒或灭菌方法,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12.研究发现,M限制酶在大肠杆菌PUC18质粒(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IacZ基因上存在唯一的酶切位点,如果IacZ基因没有插入外源基因,便可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当培养基中含有IPTG和Ⅹ-gal时,β-半乳糖苷酶能将Ⅹ-gal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蓝色菌落,反之,则形成白色菌落。

回答下列问题:

(1)已获得的目的基因可利用__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与体內DNA复制相比较,该反应要在___________中才能进行,并且要严格控制___________条件。

(2)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

大肠杆菌需事先用Ca2+进行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选择培养基上加入IPTG、X-gal和氨苄青霉素,其巾氨苄青霉素的作用是筛选出____________。

与“氨苄青霉素”筛选相比,“蓝白斑”筛选的优点是___________。

若要挑取已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应选取___________色菌落。

【答案】

(1).PCR

(2).一定的缓冲溶液(3).温度(4).限制酶、DNA连接酶(5).使大肠杆菌细胞处于感受态(6).导入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7).能直接筛选出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8).白

【解析】

【分析】

本题考点是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大肠杆菌pUC18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LacZ基因,但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位于LacZ基因上,所以构建成的重组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但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产生β一半乳糖苷酶。

【详解】

(1)PCR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