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785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

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⑴-⑷题。

(6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      

(A.叹为观止B.叹为观之C.广为流传)

【小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

困倦( )颤栗( )

【小题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ào(  )热  飞jiàn(  )

【小题3】文段中有一个词的意思为“极度兴奋”,这个词是          

【小题4】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答案】

【小题1】juàn   lì

【小题2】燥 溅

【小题3】亢奋

【小题4】B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是高考字音题的常考内容,识记时可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1、音义结合法。

多音多义字的复习应该把读音与字义结合起来。

2、联想法。

对于具有相同声符的形近字可以运用“联想法”把它们组合起来记忆。

3、推断法。

所谓“推断”法,就是根据已知的词语读音来推断未知词语的读音,这种方法适用于很多并列结构的词语。

4、记少不记多法。

一些字的读音记住少数,可以推断多数。

倦为形声字,读juàn;栗为形似字,读lì。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试题分析:

这道题考查常见的易错字,“燥”与“躁”学生们很不好区分,这就要求日常学习中要根据字义来记忆。

燥  部首是火,当然是与气候那些有关了;躁,急躁、烦躁如词,主要是是情绪,心理方面,因此根据此处的语境,应写为“燥”;“溅”这个字写错的可能性很小,应为相关的同音字意义差别很大。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3】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因为有词语的解释,而词语让在原文中找,只要学生能理解原文的意思,就可以很快将词语写出“亢奋”。

在日常的学习中,除了日常学习中加强对词义的记忆外,还可以根据文句对词语的意思进行推断。

多读多培养语感。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4】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词语辨析题,想将此类题做好,就需要联系上下文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蔚为壮观: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用在这个句子中不合语境;广为流传:

流传很广,用在这个句子中语句不通顺;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因此可判断出此处选择“叹为观止”一词。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B.高可二黍许。

译文:

(核舟)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

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C项中“但”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此处的意义为“只”,“当”解释为“能够”。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面这句话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5·18海峡文化精品展”展出了寿山石、脱胎漆器、漆画等数十件,展示了福州的文化特色。

【答案】

①在“等数十件”后加“作品”(“精品”等);②删去“数十件”或“等数十件”。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判断这个句子,病因为:

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因此在“等数十件”后面加上宾语“作品”或“精品。

这个句子还可以判断为重复赘余,将“数十件”或“等数十件“删掉。

考点:

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默写(12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                   。

(《论语》)

⑵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⑶木兰不用尚书郎,                 ,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

⑷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⑸烽火连三月,                 。

(杜甫《春望》)

⑹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

⑺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来源:

学§科§网]

⑻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

⑼刘禹锡的《陋室铭》中“          ,        ”表现了作者交往的高雅。

⑽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要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往往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

(1)任重而道远

(2)悠然见南山

(3)愿驰千里足

(4)叶底黄鹂一两声

(5)家书抵万金

(6)烟波江上使人愁

(7)庭下如积水空明

(8)为有源头活水来

(9)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10)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考查学生的背诵默写能力的题型。

(1)——(8)句属于识记类默写,对接上下句。

背过会写字就可得分。

但需要注意(3)“驰”的写法,(5)注意“抵”的写法,不要少写了下面的一点,(6)句中的“使”字要注意,(7)句中的“庭”字要注意半包围里面的“廷”字,不要写成“延”。

(9)(10)为理解性默写,提示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理解文意背诵。

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5、名著阅读。

(9分)

【小题1】把下面A、B、C处略去的人物姓名后绰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

①齐天大圣,混世   A   ,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逞强。

这一个,金箍棒起无情义;那一个,双刃青锋有智量。

齐斗勇,咬牙锉齿气昂昂。

(选自《西游记》)

②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

我曾经面对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

我已经认识了你,   B    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

(选自《简·爱》)

③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  C    ”。

大家都用讥笑的口气讲他,那个快乐的军人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巫师”,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

(选自《童年》)

A:

                B:

             C:

           

【小题2】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人物,概述与其相关的某一件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对出下联。

(宽对即可)(6分)

故事情节:

                    (3分)

上联:

嫉恶如仇,悟空三打白骨精。

下联:

                    (3分)

【答案】

【小题1】A:

牛魔王B:

罗彻斯特C:

好事情

【小题2】示例:

①故事情节:

鲁达等人到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金氏父女啼哭。

得知镇关西的罪行,鲁达大怒,当即赠送金氏父女银两,安排她们出逃。

再到肉案前,戏耍了郑屠一番,并把他摁倒在地,先后三拳便要了他的性命。

下联:

侠肝义胆,鲁达拳打镇关西。

示例②:

故事情节:

林冲刺配沧州,途经柴进庄园,柴进盛情款待。

柴氏庄上洪教头嫉妒林冲,有意挑衅。

林冲在柴进鼓动下用棒教训了狂妄的洪教头。

下联:

武艺高强,林冲棒打洪教头。

示例③:

故事情节:

④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来到黄泥岗,停车休息。

吴用巧设妙计,用药酒放到杨志一行人,智取了生辰纲。

下联:

足智多谋,吴用智取生辰纲。

示例④:

故事情节:

武松刺配孟州时,为报答施恩,酒后来到快活林,他先将蒋门神夫人丢进酒缸,又痛打蒋门神,打得他跪地告饶。

最后夺回了快活林,归还施恩。

下联:

有恩必报,武松醉打蒋门神。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

对名著中人物的考查是中考名著题比较重要的考点,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熟悉程度。

只要考生平时认真反复阅读名著,关注到每个人物、每个故事的细节,解答这类题目并非难事。

要应对好中考名著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

(2)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

(3)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试题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名著阅读已经成为中考语文试题的显著特色之一。

要应对好中考名著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

(2)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

(3)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此题可以选取熟悉的情节,比如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的《智取生辰纲》和出自《水浒传》导读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对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等。

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完全相同,“两”“一”都是数词,“个”“行”都是量词,“黄鹂”“白鹭”都是名词,而且都是飞禽名,其中“黄”“白”又都表颜色,“鸣”和“上”都是动词,“翠柳”“青天”都是名词,其中“翠”“青”也都用来表示颜色。

但中考对联题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词性基本相对即可。

3.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水流。

”上下两联都是主谓结构,“明月”“清泉”都是主语,“照”“流”都是谓语中心语,“松间”“石上”都是状语。

4.节奏相合。

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如杭州西湖岳坟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下两联依次都是两字一顿、两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相合。

5.平仄相协。

汉语每个字都有声调,古代汉语分平(含阴平、阳平)、上、去、入四声,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相对。

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对联要求上下两联之间平仄相协。

平仄相协的起码要求是:

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上举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意义相关。

对联的上下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

“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等等。

此题要求对出下联,根据上联的字数,词性和语法结构及题目中的要求可知,下联应以《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为内容,宽对即可。

我们可对“侠肝义胆,鲁达拳打镇关西”或“足智多谋,吴用智取生辰纲”或“有恩必报,武松醉打蒋门神”。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综合性学习(8分)

【小题1】在“科海泛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

根据你了解的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的事实,参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①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例句②塑料袋的发明和使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也可以污染环境。

【小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飞机发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快船》,他经常引用凡尔纳的话“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

【材料二】1914年,威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释放》的科幻小说。

该小说想象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接下来发生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最后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和平政府。

物理学家齐拉特于1932年阅读了这部小说,该书启发他于1933年解决了核键式反应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启发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了在国际上控制军备、和平利用核能的运动。

从以上材料中你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小题3】科学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巨大动力。

请你写一句赞美科学的话。

(至少用上一中修辞手法)。

(3分)

【答案】

【小题1】示例:

①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

②汽车的广泛利用可以方便人们出行,也可以成为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

③冰箱、空调可以使人们生活更舒适,也可以破坏臭氧层。

④互联网的使用可以开阔视野,快速获取信息,也可以使人沉溺于虚拟世界难以自拔。

【小题2】①科幻小说能给科学家很多启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②科幻小说为科学的启蒙和文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③科幻小说能激发科学的灵感,促进他们把幻想变成现实。

【小题3】①科学像一粒种子,孕育了巨大的生产力。

②科学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文明创新思维的大门。

③我爱科学,它给了我学习的动力,给了我创造的信心,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④让科学之树,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

⑤科学就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为人类的发展导航。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语言掌握情况的题型。

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

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此题限定了仿写的内容——关于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必须从正反两方面来谈,例句提供了仿写的结构:

……可以……,也可以……。

考点: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2】试题分析:

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

研读原材料,【材料一】反映的是西蒙、西科斯基分别发明快艇和直升飞机受到凡尔纳科幻小说的影响;【材料二】反映的是物理学家齐拉特受到凡尔纳科幻小说的影响,解决了核键式反应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启发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了在国际上控制军备、和平利用核能的运动。

然后就发现了这两则材料共同点:

那就是很多科学发明与科幻小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

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

①科幻小说能给科学家很多启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②科幻小说为科学的启蒙和文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③科幻小说能激发科学的灵感,促进他们把幻想变成现实。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

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

然后推断:

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

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3】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语言运用的题型,其实是考查一围绕话题写一句话,这样的题型不难,只要不脱离话题——科学,并且用上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对科学进行赞美即可。

语言要通顺流畅。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对比、排比、反问、设问……

考点: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题目(17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老僧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

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

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

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

【小题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⑵名之者谁?

(  )

⑶行者休于树(  )       ⑷觥筹交错(  )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4】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⑴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                          。

⑵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小题5】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

请简要回答。

(3分)

【答案】

【小题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小题2】⑴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⑵取名(命名)⑶在⑷酒杯

【小题3】⑴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⑵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小题4】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5】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这事实上是一道考查文言文断句子的题型。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

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此题因为是课内文言文断句子,凭借语感很简单。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

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虚词六种文言知识。

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的考查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日常加强归类记忆,就肯定不会失分。

如果是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诸峰”“林壑”“寓”。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试题分析:

这其实是一道考查能否筛选文言文信息的题型。

能够按照题干的要求正确的筛选出答案,需要考生对文意首先要有正确的理解,只有正确的理解,才能正确的筛选出答案。

此题很容易,只要日常认真听课就可以了,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在抄写的过程中不要因为太过着急而出现错别字。

考点:

筛选文言文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小题5】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课内文言文理解的题型,要想将此类题做好,就需要细细研读文本,抓住体现太守“乐”的关键句子,如“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因为本题要求“简要回答”,因此将这些关键性语句概括总结为: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

考点: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

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

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

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