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1037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x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课时作业2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张謇从“通州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的思想出发,于1895年冬开始筹办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后精心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这反映了(  )

A.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个人努力程度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解析:

“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等字眼意在强调实业救国思潮的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而非强调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个人努力程度不能“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状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

C

2.(2018·汕头高三诊断)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

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

据此可推断(  )

A.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

B.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

C.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D.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清末政府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在收归官办时,对商人持股减价收购以报效朝廷,说明当时中国产权意识非常薄弱,制约了官商合办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新政的推行,故C项正确。

A、B、D三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

答案:

C

3.(2018·咸阳高三质检)民国时期,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

这一思想(  )

A.主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由发展

B.肯定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C.反映了民族资本发展环境不完善

D.奠定了官僚资本产生的基础

解析:

题干中的“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说明民族工业发展无法实现自由发展,而且也没有完全肯定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故排除A、B;“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在商业化的方式之下,还需要政府给以某些“督导”才有可能,故C项符合题意,而D项并没有体现出来,故排除。

答案:

C

4.(2018·江西省六校高三联考)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

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B.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市场商品总值是一直增长的,这种情况下,洋货却并不是持续增长。

洋货比重下降是在1920年,这是因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一直持续进行,故A符合题意。

洋货所占比重上升是在1908年,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的时候应该是1920年,其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故C的说法错误;D中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的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故排除D。

答案:

A

5.(2018·焦作高三统测)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A.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群众性“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C.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D.民国政府的提倡、“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解析:

从题干的材料看秦二爷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是在一战期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美国和日本加紧了对华侵略,故A项明显错误,符合题意。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民政府提倡,“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因此B、C、D项正确。

答案:

A

6.(2018·山东省滨州市高三月考)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0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

A.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B.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

材料“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等信息表明政府对投资办厂的鼓励,故A项正确。

B、D项与材料无关。

C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7.(2018·桂林高三联考)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解析:

题干中“1932年”以及图中的“挽回利权,振我中华”“十九路军”字样是解题的关键。

结合所学可知,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闸北,我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勇反击,“一·二八”事变全面爆发。

前方将士奋勇杀敌殊死抵抗,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

如图所示的“抗敌牌”火柴就是当时的爱国企业为支援前方奋战的十九路军将士,呼吁上海人民支持抗击日寇而设计生产的。

“抗敌牌”火柴深刻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支持抗战的爱国情怀,侧面反映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故答案为C。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A、B;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排除D。

答案:

C

8.(2018·厦门高三摸底)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

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

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开始实施币制改革。

材料表明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动机是(  )

A.统一货币,保护经济发展B.抵御冲击,防范侵略

C.趁机敛财,积累个人资本D.稳定物价,控制金融

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是针对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白银以及日本推进华北的分离而进行的,因此改革的动机是抵御冲击、防范侵略。

故答案为B项。

A项未能考虑到当时的紧迫形势,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与材料反映的改革背景不符,排除。

答案:

B

9.(2018·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高三调研)下表为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对比表。

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背景是(  )

东北

华北

上海

长江流域

华南

1895年

1.7

5.2

51.1

2.1

39.9

1931年

17.0

17.1

34.2

13.7

17.9

A.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均衡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东北、华北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增长快,这和1895~1931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华北有关,A项正确。

进出口贸易值占中国百分比不能反映中国在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排除B。

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均衡发展无关,排除C。

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没有涉及经济危机的信息,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10.(2018·衡水质检)1935年4月成立的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其所办各厂矿,分布均远离沿海,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国民政府的着眼点是(  )

A.发展经济以便剿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B.为应对日本扩大侵略作持久抗战准备

C.加强中西部开发以改善民族工业布局

D.与地方实力派争夺利益与经济主导权

解析:

1935年日本已经开始侵华,材料中国民党重工业厂矿的分布,说明是为了对付日军侵略作持久抗战的准备,故B项正确;湖南和陕西并不是红军长征所经过之地,故A项错误;改善工业布局不是当前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当前主要任务是抗日,不是争夺经济主导权,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2018·苏州市高三调研)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

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

“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故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故B项错误;官僚资本垄断经营的政策也不等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故选C。

答案:

C

12.(2018·上饶高三调研)下面为张汀的漫画《解放道路上的障碍》,登载于1947年的《东北画报》。

这里的“障碍”主要是指(  )

A.四大家族的官僚统治

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美蒋之间的友好通商

D.美日组成侵华联合战线

解析:

根据漫画信息,画上的中国人民正挥棒打向标有“蒋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字样的毒蛇,可见作者的寓意是指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阻碍中国人民的解放,故选B。

A不对,漫画中仅提到“蒋”即蒋介石,没有强调四大家族。

C不对,作者所说的“美蒋之间的友好通商”实际上是揭露美蒋勾结、美国的对华侵略。

D不对,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已经投降,美国占领日本,1947年时美日不可能组成侵华联合战线。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018·咸宁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学者李长莉在对近代国内外的货品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后总结道:

洋货高档精致,价格偏高,国货低档粗糙因而价格低廉。

使用洋货还是国货就成为区分上下阶层和贫富的一种外在标志,洋货成为高档时尚流行和品质的符号和标志。

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如荣氏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大生毛纺厂的“魁星牌”棉纱等。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

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

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洋货与国货质量上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

(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10分)

(3)对比今昔中国百年之发展史,在对待洋货问题上,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表达民族情结?

(6分)

解析:

(1)问,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手段上分析原因。

(2)问,从材料二中的近代抵制洋货运动发生的时间(间隔)、斗争目标、性质规模等方面归纳概括特点所在;依据材料二中“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五四期间”“‘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以后”“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分别归纳出抵制洋货运动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3)问,要站在中国融入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角度,理性地看待抵制洋货运动,并注意正确区分近代历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和当今抵制洋货思潮,最后还要提出自己对待洋货的正确态度。

答案:

(1)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生产工艺不断成熟,洋货产品质量比较高;中国传统自然经济下,家庭手工业大量存在,生产手段落后,部分产品粗糙;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阻碍下,民族工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或中国处于传统经济向近代工业化的转型期,起步晚,发展慢)

(2)特点:

与政治运动(事件)有关;充满爱国色彩(属于反侵略运动);规模比较大(群众性强);比较频繁;以抵制英美和日货为主。

(任意四点即可)

作用:

抵制洋货运动,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从而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洋货还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最为集中的表达方式,痛斥外国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有利于增强国人的爱国意识。

(3)表达:

抵制洋货毕竟是国家虚弱之时的非常规办法。

在当前中国融入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浪潮中,片面强调抵制洋货不仅缺乏理性,而且会影响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

应该积极融入世界,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发展自身力量,通过提高民族品牌竞争力来捍卫民族尊严。

14.(2018·宁夏银川高三段考)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与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12分)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14分)

解析:

(1)据材料一可知,1895~1900年,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当时属于甲午战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政治: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

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状况可知,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占比大增,结合所学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知识即可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一分为二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

答案:

(1)政治: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

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影响:

政治:

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思想: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地位:

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