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1499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

  

月是故乡明  

二、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1、会写18个生字,会认2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5、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  

6、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重点:

  

1、会写18个生字,会认2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  

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2、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思乡一直是古人乃至今人不变的主题。

体悟乡愁,与作者内心心灵的碰撞,激发我们的建设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古诗词三首》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得思念与热爱。

诗句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尤其是诗人能借助日常生活一些小小的片段——寄家书得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的抒发了自己内心得到感受。

  

《梅花魂》是通过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计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的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眷恋祖国的海外游子的形象。

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得生命之中。

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桂花雨》通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从而体会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小桥流水人家》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通篇全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梦中江南水乡图,也为我们拨动了心底的那根思乡之弦。

  

《口语交计习作一》通过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

习作是想象作文,基于对家乡的热爱与关注,想象20年后回故乡的情景,是本组主题学习的延续。

  

《回顾拓展一》是配合课文的学习内容,结合课内外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回顾与拓展中积累语言,学会表达方法,感悟锤炼语言的重要性。

  

《古诗词三首》3课时  

《梅花魂》2课时  

《桂花雨》1课时  

《小桥流水人家》1课时  

《口语交际及回顾拓展二》3课时  

   

五、教学措施: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本组的诗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因此,感受乡情,体悟乡愁,品味生活,就像是一杯香茗,飘着悠悠茶香,越品情越浓。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语文课堂的的主旋律。

  

2、注意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3、通过反复走进文本,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乡情。

  

4、课件及音乐、图片的使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五古诗词三首

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

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

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

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

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

是呀!

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

记住:

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

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

家乡在哪儿?

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

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

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

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

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

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

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

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

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

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

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诗歌学习的目标是:

“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环节中,我采用的是常规的教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2.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结合重点词的意思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3.指名读,正音:

间、重、还4.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

尽管如此,本环节的教学仍然不能马虎,这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很重要。

6梅花魂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在国外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外祖父的怀念和外祖父思念祖国,眷恋祖国的爱国之心,赤子之情。

    《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文中的外祖父把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与挚爱寄托在爱梅花上。

在他眼里梅花有着坚强不屈的灵魂,他把这种灵魂视为中国的民族魂,并以此鞭策自己,不忘自己是个中国人,表现出他的一颗中国心。

这样的思想要通过抓住外祖父的言行从他“爱图”、“谈图”、“送图”的情景中去体会。

学习目标

①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飘泊、玷污”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③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重难点:

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①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了解梅花的特点。

②自学生字词。

③回忆已在古诗中品味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①(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

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②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③揭题释题。

(教师板书“魂”字)“梅花魂”

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

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

带着“?

”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②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③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④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内主要写了几件事?

(五件事:

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出眼泪。

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e、分别那天,外祖父有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①讨论交流:

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②教师导语:

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同学们,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③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④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默读批注法初读了6课,谁还记得文章写了哪五件事?

(吟诗落泪、弄脏梅图、提起回国、赠送梅图、赠送手绢五件事。

2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写事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为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的学习课文。

二、新授:

1师:

同学们,你们看,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来。

(课件:

梅花图)望着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与外祖父之间的往事。

((学生听,进入情境。

2请大家默读文章所写的五件事,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外公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划完后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4分)(学生用心去读书,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3两人一组汇报句子,一人读外公的表现,另一人读“我”的表现。

(初步感知)

(1)外公落泪我拍手笑

(2)外公发脾气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来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图我不知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绢我不解

(板书五件事)

4从“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

(总结出婴儿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为。

5当时幼小的莺儿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吗?

你是从哪读懂的?

请你从刚才划的外公表现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达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声的朗读。

6请你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来评议。

7全班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要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加以评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比他读得还好,那你就站起来读。

第一件事: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指名读

(2)同学加以评议:

重点体会外公在吟诵诗句时的意境,体会老人思念故乡之情。

(3)你们想试一试吗?

每个人试着读读。

(4)全班齐读,共同体会老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件事: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1)指名读

(2)同学评议:

声不在高,批评的分量重,十分严厉。

(3)带着这样的感情试着读出来。

(4)指名读。

(5)简单评议。

第三件事: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一)

(1)学生读到时出示投影

(2)是啊!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歌颂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

(学生诵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文。

(3)你见过梅花吗?

想再看一看吗?

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梅花,边看边结合着同学们找的的句子、资料和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梅花与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评议,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师边总结边变“愈”字的颜色。

(4)每个同学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5)指名读。

(二)

(1)外公由梅花联想到什么?

(2)自由读外公说的话,想想还有哪些有气节中国人?

(学生反馈,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

(3)在读,读出中国人的气节。

(三)

(1)我们再看13自然段,这是在我即将离开外公时他对我说的一段话,想一想此时的外公应用怎样的语气对我说这段话?

(学生讨论:

语重心长,教育,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期望之情等。

(2)每个人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师生对读,体会外公的感情。

8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

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也可以结合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来谈。

9老人为什么把自己珍爱的梅图送给我呢?

齐读16自然段,思考。

(把他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到祖国)

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有深入的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忆起他生前的五件事,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的感情,也从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归的心。

11学忘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12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

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

最后请大家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板书:

6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因此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课文中重点语句及相关段落进行交流,在引导学生品读词句中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在不同的读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并对课文中人物对话进行分角色读,尤其是读好外祖父的话,从中体会外祖父对梅花特有的情感,进而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朗读有一定的兴趣,读的积极性较高。

             

但也发现个别学生感情读的能力欠缺,特别是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朗读中放不开,交流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以上方面有待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指导,多训练,争取有所改进。

 

7桂花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

桂花:

也称木犀,木犀科。

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

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

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

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

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 花 飘 香 十 里

摇 花 真 像 下 雨

爱 花 赏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教学反思:

<<桂花雨>>一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

这是一篇自渎课文,一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

新课程提倡,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