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1762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docx

秋季学期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

教学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计算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学习乘、除法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熟记并能正确应用。

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编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用了乘法和除法穿插安排的方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在单元结束时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左右,平均正确率94%;能应用学国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出发的含义。

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活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所有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求商。

进度安排:

7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2课时

7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1课时

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练习1课时

8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2课时

8以内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1课时

9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练习2课时

乘法口诀表1课时

连成、连除和乘除混合1课时

表内乘、除法练习1课时

表内乘、除法复习1课时

乘、除法实际问题复习1课时

检测评析2课时

机动2课时

第一课时: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得基础上,自编7得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2.正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回列竖式计算一位数乘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挂图、卡片、小三角形

一、谈话导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口诀

出示由五块三角形拼成的小鱼拼图,共4条小鱼。

△△△△△ △△△△△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提问:

“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表示什么?

2、师:

老师拼的小鱼好看吗?

你能用7个三角形也摆一个图案吗?

学生摆一摆,再集体展示。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准备题。

A、师:

刚才小朋友都用7个小三角形摆了一个小船、一条金鱼……,它们都是1个几?

B、师:

那么每次都加1个7,请你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好吗?

(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7

C、比一比哪些同学加得又对又快!

再集体校对

D、教师指14、28、42的格子问:

这里表示几个7,为什么?

2、摆一摆

A、要求摆一条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

板书:

7×1=7

师: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你会根据这个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编好后提问:

这里的一、七、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B、师:

如果我们要摆2条这样的小船要几个三角形?

摆3条、4条……7条呢?

你们能想办法算出来,并编出乘法口诀并完成书上填空吗?

要求:

小组里商量一下应该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想想三角形不够该怎么办?

3、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4、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

2条小船是几个7?

要用多少个三角形?

怎样列式?

怎样编口诀?

”学生回答后,教师卡片出示。

要求:

其它小组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介绍吗?

学生进行介绍,教师板书。

1个77×1=7一七得七

2个77×2=7二七十四

3个77×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7×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7×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7×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7×7=49  七七四十九

5、揭题

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

7的乘法口诀。

6、熟悉口诀

A、齐读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

并小组讨论思考: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表示什么?

第2个数呢?

最后一个数呢?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为什么口诀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得数却一个比一个多7呢?

B、集体交流。

C、师:

怎样记住7的乘法口诀呢?

给你时间,你能很快背出来吗?

试试。

生:

交流方法并表演背。

师:

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

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

D、师生、生生对口令。

如:

一七()()七四十九

7、用一句乘法口诀,你还会计算另一个乘法算式吗,是哪个呢?

生:

三七二十一可以计算7×3=21,还能算出3×7=21……

小结:

在乘法里,由于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因此,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的积。

三、巩固提高

1.做教科书第70页上面“想一想”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提问:

观察每组题目,你发现什么?

想想理由是什么?

2.做教科书第71页上面“想想做做”第1题

校对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上下有什么联系?

3.完成第2题

4.读口诀编乘法算式。

“想想做做”第3题。

5.口算比赛(想想做做第4题)

6.看图写算式。

“想想做做第5题”,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正确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评评自己学得怎么样?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6、7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

20÷5=  36÷6=  7×3=  5×7=

7×4=  24÷4=  18÷3=  7×7=

3÷3=  6×7=  30÷6=  12÷2=

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

2.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

小结: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是:

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3.引入新课。

教师: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

用7的乘法口诀怎样求商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教师设置情境,出示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图:

一共有几朵花?

如果每7朵扎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3)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8÷7=28÷4=

(4)教师: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这两道题的商吗?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交流、讨论,并在教科书上例2的空格里填数。

指名让学生说用口诀计算28÷7=4、28÷4=7的过程。

(因为4和7相乘等于28,所以28÷7=4、21÷7=4。

教师板书:

28÷7=4  想:

(四)七二十八

28÷4=7  想:

四(七)二十八

(5)总结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师:

比一比28÷7、28÷4与20÷5、36÷6,思考: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

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2.做教科书第72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的第一组,核对时指名学生说出想法,再集体讲评。

突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直观感知,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4,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然后列式解答,集体校对。

2、做想想做做5、6题时,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同桌互相说题意。

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要总结的?

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布置:

“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十一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一第1—6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口诀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乘除法练习

1、练习六十一的第1题

学生集体背诵口诀。

2、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

3、第3题

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

4、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

出示:

7×()=()

先让学生填,反馈后:

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

出示

(1)÷(7)=7?

让学生辨析,纠正。

3、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4、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第5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练习十一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的练习十一第7-10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基础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

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

2、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对比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区别?

并具体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第9题。

着重引导学生学生理解“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这一条件的含义。

借助实物演示加以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4、第10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重点搞清楚右边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

2、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8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6—77页。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

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

在四人小组里相互合作完成。

谈话:

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每人再拼两个这样的大正方体。

学生拼完后,相互检查。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谈话:

你们小组的同学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或算一算,摆这样的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

摆3个呢?

……摆8个呢?

2、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

请大家把表格填完整,尽量自己填。

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

3、提问:

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

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

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写。

4、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5、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几句好记?

你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记住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1

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提问: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

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指名在班上交流。

2、想想做做2

独立在书上填写。

订正后提问:

你是怎样填写的?

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讨论:

我们可以怎样记住那几句难记的口诀?

3、想想做做3。

谈话:

看看题中的两个小朋友,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

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

活动结束后提问:

你们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

有特殊情况吗?

4、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订正。

5、想想做做6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

6、学生独立填写想想做做第7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想想做做第4题。

教后小记:

 

第六课时:

用8的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用8的口诀求商,教材第77—78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4的图,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

师:

这是一条漂亮的花边,长16厘米,如果我们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第段长多少厘米?

平均剪成8段呢?

学生小组交流后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小结: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相关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完成,时间两分钟。

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2.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完成后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

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

教材79页的练习十二。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第1题。

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

可以分小组背,同桌背。

二、完成第2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由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校对。

三、完成第3题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

4、完成第4题,学生观察图,独立填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5、完成第6题。

读题审题。

问题:

(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

(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

找已知条件,停车场收费标准:

小汽车4元面包车6元货车8元

让学生再提出问题。

6、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7、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5题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9的乘法口诀,教材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图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奖吗?

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2、引导思考。

看看,每一行有几格?

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

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10少几?

一行是几个9,比10少几?

两行是几个9,比20少几……九行呢?

3、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填表。

(第80页)

(1)学生尝试填表。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6、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

7、刚才小朋友观察讨论得很认真,下面给积极动脑筋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

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出色就从盒子里拿一课智慧星。

8、填口诀。

9、集体订正。

10、提问:

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三、尝试练习

完成试一试。

你都用哪句口诀?

四、巩固练习

1、游戏:

对口令

2、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课后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

6、作业布置:

“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页的练习十三。

教学三维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9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生生对口令。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4、第2题,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二、综合练习

1、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小结:

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联系情境图中的信息进行思考,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完成后组织学生比较这几道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谈话:

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5、作业布置:

练习十三第3题。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鸽子在干什么?

信件太多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那你知道这些信件应该分别送到哪里去呢?

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任务完成的最出色!

二、整理乘法口诀表

1、让学生先想一想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再仔细观察书上这幅图,想一想,自己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填。

2、小组讨论:

怎样填写比较快?

3、学生独立填完口诀表。

4、独立思考:

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5、小组内交流,用规律帮助记忆。

6、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牌游戏

(1)规则:

同桌各出1-9中的一个数,一起说出这两个数相乘的的积。

(2)学生活动,完成第1题的填空。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对。

3、学生同桌进行比赛,完成第3题。

4、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桃子、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

让我们起航吧!

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吧!

二、新课

1、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

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

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

快来试试吧!

2×3×4

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

提问:

谁会读这个算式?

(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同时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

你们算得很好!

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36÷4×3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

同桌讨论。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

看看又有谁来了。

小熊要来考考你们了。

48÷6÷2=      8×3÷6=

指名读题,并写在书上。

3、小结。

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

板书: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指名讲讲每组三道题比较后发现了什么?

2、游戏:

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5题,女同学做右边的5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

交换题目,再比一次。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愉快的参加了快乐岛的数学游园会,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太棒了。

谁来讲讲今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了什么?

你又知道了什么?

5、作业布置:

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

练习十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页的练习十四。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

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

二、口诀

1、指名背。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三、乘、除法口算练习

1、请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再说说积是18、36的乘法算式。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学生采用游戏方式完成。

3、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引导学生结合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4、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5、学生口答第6题,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