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2804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docx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

大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

一、农业优势产品(产业)发展现状评析………………………1

(一)农业资源与农村经济基本特点……………………………1

(二)农业生产发展概况…………………………………………3

(三)现行生产布局与发展制约因素……………………………4

二、农业优势产品(产业)演变成因分析………………………11

(一)农业历史……………………………………………………11

(二)农业资源……………………………………………………13

(三)农业经营机制与组织方式…………………………………13

(四)农业政策和农业科技的因素………………………………16

三、农业优势产品(产业)区域规划布局………………………17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17

(二)农业优势产品(产业)区域布局规划……………………18

四、加快农业优势产品(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24

(一)加快农业优势产品(产业)的产业化建设………………24

(二)加快农业优势产品(产业)的标准化建设………………25

(三)加快农业优势产品(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26

(四)增加对农业优势产品(产业)的投入体系及制度建设…27

(五)实行对农业优势产品(产业)相关引导政策和支持政策28

附表格图件…………………………………………………………30

大丰市地处苏北中部黄海之滨,海岸线长112公里,全市总面积2376平方公里,辖14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港口经济区,总人口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是江苏省的农业大县(市),是全国第一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先后获得“全国棉花、粮食、对虾生产先进县(市)”、“全国林业百强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和21世纪典型示范县”、“全国创建卫生城市先进市”等20多个先进县(市)称号,境内还有世界唯一的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农业优势产品(产业)发展现状评析

(一)农业资源与农村经济基本特点

农业资源

大丰属亚热带和温暖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海洋性、季节性,常年日照2267.4小时,年平均气温14°C左右,无霜期218天左右,降水量较充沛,正常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

区域地势平坦,土地类型比较齐全,有耕地、林业用地和塘、海、河,农、林、牧、渔业比较发达。

土地资源丰富,全市耕地124万亩,林地12万亩,水面65万亩,滩涂116万亩,其中潮上带面积30万亩,潮间带面积87万亩,还有庭院占地20万亩。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大都具有开发价值。

现已查明全市生物资源种类达800多种,目前主要盛产棉花、稻谷、麦子、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特产蚕茧、大蒜、百合、薄荷、辣根、药材、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饲养猪、羊、鸡、鸭、鹅、兔、肉鸽及野禽等多种畜禽;沿海滩涂盛产鳗鱼苗、马鳆鱼、梭鱼等鱼及虾、鳖、蟹、文蛤、青蛤、四角蛤、黄泥螺、蛏、沙蚕、泥蚶、紫菜等海淡水产品,基本满足了人类自身生存需要的农产品资源。

大丰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素有“金大丰”之誉。

农村经济基本特点

全市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实践、总结。

通过建设,已初步形成“四大特色”。

1、区域特色。

西部粮油畜禽区,中部蔬菜、蚕桑、大蒜特经区,北部棉花、特禽区,沿海滩涂水产养殖区(如图所示)。

2、生态特色。

全市形成了棉花、大蒜、韭菜、蚕桑、银杏、百合、啤酒大麦、无公害蔬菜、水果等20多个超万亩的规模生产基地,有20个产品被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

1999-2001年,连续三年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认定名牌数列全国各县(市)之首。

3、外向特色。

自1988年被国家列为对外开放县(市)以来,大丰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全市年外贸供货40多亿元,自营出口5000多万元,共有14大类,120多个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欧盟、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米、龙虾、沙蚕等10多个优势产品出口量名列全国前茅,截止2002年底,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

4、产业化经营特色。

一是全市已形成“棉花”(总产全国第一)、“大蒜”(生产加工销售全国第三)、“龙虾”(加工出口世界第一)、“啤麦”(珍丰系列麦芽、啤酒大麦生产加工规模全省第一)、“蚕茧”、“生猪”为重点的农业六大产业群;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全市年销售在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20多家,近年来新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裕华镇三鑫食品公司是以生产加工真空包装“裕华”牌羊肉产品为主的新企业,产品远销上海、浙江等地。

裕华绿丰蔬菜冷藏有限公司,年收购贮藏大蒜苔2500吨,加工蔬菜400吨。

此外还有刘庄扬氏麦仁厂、裕华华阳海产食品公司、草庙盈鑫香精有限公司、鑫三江食品有限公司、宏丰米业、兴谷米业等一大批龙头加工企业。

三是建立了一批农业商品基地和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业社会化服务正在逐步完善。

(二)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开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

200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8亿元,农业增加值27.4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468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5.8%、6%、5.5%,整个农业生产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特经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根据发展市场农业的要求,放开粮棉面积,着力培育主导产品,农业结构不断调活、调优、调大,形成一批特色规模基地。

全市初步建成了204国道、黄海路、麋鹿路、疏港路、陈李公路沿线五条特色经济带,培植了30万亩“双低”油菜、18万亩大蒜、10万亩棚菜等十大规模种植基地,特经作物常年面积40多万亩,总面积110万亩次,粮经比例调整为13.5:

86.5。

二是畜禽养殖业在农业中比重不断上升。

全市已形成280万只毛兔、78万头三元杂交猪、2680多万羽肉蛋禽、120万只山羊等十大规模养殖基地。

三是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2002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突破20万亩,海水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

全市水产品总量首次突破11.5万吨,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6%,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比上年增加39%和11%。

水产品加工总量1.2万吨,出口创汇超过千万美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

养殖品种不断更新。

从异育银鲫与花白鲢混养发展成南美白对虾和蟹、河虾、鳜鱼等特种水产品养殖异军突起,良种覆盖率已达85%以上;海水养殖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占虾类养殖总面积80%,缢蛏、梭子蟹、脊尾白虾、沙蚕、泥蚶养殖发展迅猛。

我市每日都有100多辆增氧车发往全国各地淡水鱼批发市场,日供水产品量近500吨。

全市高涂养殖异军突起,已发展到2.2万亩。

贝类人工护养基地初具规模,已形成人工护养面积10万亩。

四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71台,联合收割机1016台,小型拖拉机拥有量为10364台,机动弥雾机为70830部,高性能水稻插秧机11台,农用运输车1295台,各种农机具都相配套。

2002年,全市共完成机耕面积118万亩,占可耕地面积97%,机种面积69.4万亩,机收面积76.2万亩,二麦、水稻机收面积分别达93%和95%。

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6.6%。

五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近几年重点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优惠政策,大批农村劳动力纷纷走出田头,离开家门外出打工,投资创业。

到2002年底,全市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1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其中当年新增转移劳力1.6万人,农村转移劳力实现总收入6.53亿元,人平达1172元,占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6.0%。

(三)现行生产布局与发展制约因素

现行生产布局

目前,全市农业优势产品、产业现行生产布局主要是棉花、水稻、蚕桑、蔬菜、林业、畜牧业、渔业等。

现分述于下:

1、棉花产业。

棉花是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大丰棉花总量、收购总量、人均售棉三项指标均列全国第一(详见表一)。

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52万亩,总产4.4万吨,籽棉收购价2.1-2.5元/斤,较去年增加0.8元/斤,棉花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北部(方强、三龙、新丰),如图如示,境内以新双丰公司为龙头,实行轧花、纺织、织布、服装,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2、粮食产业。

粮食生产在我市农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它既是我市传统农业中最大主导产业,又是我市现代农业中最大的交易产业。

2002年我市粮食生产53.6万吨,比上年减少2.7万吨,下降4.8%,其中水稻面积17万亩,玉米面积23万亩,二麦面积13.6万亩。

粮食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刘庄、白驹、草堰、方强、三龙镇等),全市72万人口粮食供应基本上都由该区得到保障,而且每年还能向国内外提供大量的优质商品大米,如宏丰米业有限公司今年建设日产100吨精制大米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年加工能力3000万吨。

该公司为国家出口大米定点加工企业和省政府批准的粮食收购企业及省大米协会会员单位,已向日本、印度、墨西哥、古巴、朝鲜、南非、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销售大米15000吨,并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

另外还带动了粮食加工、饲料企业、酿酒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的发展。

3、蔬菜产业。

大丰市经过种植结构调整,蔬菜面积和总产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对种植业产值的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拉动作用。

2002年蔬菜面积83.7万亩次,比上年增长85.7%,瓜类面积6.8万亩,比上年增长14.7%,薄荷面积6.8万亩,比上年增长49.2%,大蒜面积18万亩。

其中裕华大蒜9万亩,兴办了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吸引3000万元民资,兴建贮藏能力累计达8000吨的恒温保鲜库,开发大蒜特种制品项目,大蒜片、大蒜粉、大蒜酱和大蒜保健品等深受消费者青睐。

大丰银都果蔬食品公司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蔬菜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蔬菜速冻保鲜加工,目前该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800万元,恒温、低温、结冻库房贮藏能力3000吨。

“银都”牌系列果蔬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城市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成为我市发展外向农业的重要基地。

4、林果业。

近几年来,我市实施了沿海生态经济林、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经济林果等四大工程。

2002年林业产值0.98亿元,比上年增加0.12亿元,增长13.5%,水果总产达5.85万吨,比上年增7%。

林果生产初步形成了以沿海、草庙及大中型河堤圩堆为主的用材林、生态林基地,以大中、南阳为主的水果生产基地。

以建设生态林为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林果内部结构,合理配置林业资源,加强林业资源保护,重点搞好基地建设和林业自身建设。

林果业生产布局主要集中在东部(大中、草庙、南阳、沿海滩涂)。

至2002年底全市共有成片造林18.7万亩,农田林网保护面积106万亩,林网控制率达85%,四旁植树保存株数1666万株,活立木蓄积量66万立方米,已建成绿色通道312公里,森林覆盖率达17.6%。

近年来,林果业先后引进黄山栾树、金丝垂柳、喜树、重阳木、淮体杨、日本三水梨等新品种17个,推广应用银杏人工授粉、果树无公害栽培、林业高铲栽培模式等新型实用技术5项。

目前,全市林业产品加工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

到2002年达到8家林木产品加工(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近几年市玄通林产业有限公司的中密度纤维板项目,投资总额15000万元,新建钢结构标准厂房12063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和组织招工人员培训。

上海汇丽集团的天丰公司在我市投资2.2亿元建设年产10万立方米的中密度板和细密度板生产线,并与全市农民签订了10万亩林地生产合同,无偿提供苗木800万株,为我市的千万株意扬工程的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

5、畜牧业。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化经营的新畜牧业生产模式已初具雏型,规模生产优势日益成为广大农民追求的目标。

据调查结果显示:

全市生产规模饲养户已达3210户(规模户的标准是生猪50头以上,羊20只以上,家禽500只以上),其中生猪规模户1060户,生猪饲养量17.4万头,家禽规模户1532户,饲养量1528.7万羽,山羊规模户627户,饲养量43.4万只。

猪、羊、禽规模户饲养量分别占全市生产总量的22.5%、57%、36.1%。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小海、万盈为主的东南片毛兔生产基地,裕华、南阳以山羊为主的中南片的生产基地,小海、草堰以生猪为主的西片生产基地,刘庄、三龙以水禽为主的生产基地,方强、三龙以良种畜禽为主的生产基地。

随着基地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相关的龙头加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小海海虹兔毛加工厂先后投资1300多万元,新上兔毛加工生产线,解决了兔毛销路难的问题,带动养兔专业户4万多户;刘庄肉类食品厂投资300万元,新上麻辣鸡生产线,带动养禽大户5000多户;裕华三鑫食品厂、大中智泰奶牛场的发展带动了养羊、养奶牛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林业产业的进程。

2002年全市共实现牧业产值10.33亿元,较上年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部分达1208.44元,较上年净增266.4元,生产效益的提高也激发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为我市畜牧业生产增添了发展后劲。

6、蚕桑产业。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优势产业,新丰镇裕南村被誊为“全国蚕桑生产”第一村。

多年来,该村通过抓典型引路辐射全村,自发成立了集政策扶持、服务指南、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蚕业合作社,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广大蚕农分户生产、联合经营,大大提高了蚕农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该村有耕地5368亩,其中桑园面积5103亩,占95%,930户村民,891户栽桑养蚕,人均年蚕桑收入4500元。

目前该村蚕桑生产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和市场化的特色,推广了电器化供育小蚕、省力化大棚饲养大蚕,营养钵嫁接体一步成园等10多项新技术。

同时全面推广桑田立体套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土地效益。

近年来还对传统的桑基鱼塘饲养模式进行了技术革新,将桑园成片集中管理,桑叶哺蚕、蚕沙养猪、猪粪养鱼、河泥肥桑,形成良性生态链模式。

在裕南村带动下,我市2002年桑园面积达到8万亩,主要分布在新丰、万盈、刘庄等镇。

产茧总量达9.2万担,平均单价为6.1元/斤,全市总收入5602万元。

7、渔业。

这几年注重结构调整,渔业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其中淡水养殖面积比上年增长11.5%,高涂蓄水养殖面积比上年增长35%,虾类、贝类稳步提高,市场行情较好。

2002年全市渔业总产量11.5万吨,其中海洋捕捞2.0万吨,海水养殖3万吨,淡水捕捞2.10万吨,淡水养殖4.4万吨。

渔业产值10.36亿元,较上年增加0.49亿元,增长5.1%,其中增幅较大的有海水虾、蟹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3.7%,淡水鱼产值4.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5%。

止2002年底,全市有鱼、虾、贝加工企业9家。

近年来,日本振兴商事株式会社与大丰市盛兴水产养殖公司合资开发的沙蚕养殖加工项目,总规模3000万元,目前已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400吨沙蚕加工中心,5000平方米的工厂化沙蚕育苗基地和8000亩的沙蚕增养基地。

盐城海晶集团盐业有限公司与美籍华人方方先生合资开发的龙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外资占50%,去年生产龙虾仁400吨,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

另外,我市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要求又新选培植了日本先锋菠菜、黄皮洋葱、毛兔、辣根、紫菜、早酥梨、棉、菜籽饼粕等10大优势产品出口创汇。

去年全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产品、自营出口额超过2000万美元,占全市自营出口总额45%。

在2001年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我市有20个农产品被命名为中国名牌,获牌数列全国县级之首。

“裕华”牌大蒜、“银都”牌速冻蒜苔被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

止目前我市国家、省、市级名牌农产品有31个,绿色食口已认定14个,待批2个。

(详见表二、三)。

全市名牌农产品、绿色食品在农业中的份额已达到60%左右。

我市“超市农业”成效也较显著。

去年大中镇“麋鹿”牌早酥梨和“银都”牌速冻净菜已顺利进入“家乐福”上海连锁超市,“银都”牌速冻净菜、“刘庄”牌麻辣鸡、“川麋”牌醉螺和醉螃蟹、“天丰”牌优质绿色果蔬产品等二十多种优质无公害农产品进入了麦德隆、华联、农工商、苏果等国际国内知名超市,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

超市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市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水平和农产品竞争能力的提高。

进一步推进了农业外向化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平台。

制约因素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发展、农民增效的形势严峻,压力很大,诸多制约因素表现在:

1、思想不解放。

部分农村干部身上,有的习惯于催耕催种老一套,心想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就是视野不开阔,思维不活跃,盲目乱指挥,一味随大流;有的不推不动,等上级指导,等领导布置,等别人“试验”,瞻前顾后,怕这怕那,错过了机遇等等。

当前在农村群众中存在着思想观念问题,自给自足、小富即安、未富先安的思想,怕苦畏难,怕担风险的思想比较普遍,没有商品化,产业化的观念。

2、农业内部结构还不太合理。

种植业结构仍然偏大,其中粮棉油仍然是大头,农民从特经作物、畜禽养殖和水产业中获得的收入仍然不高。

目前,我市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国内市场时有过剩。

农业标准化工作还刚刚起步,农产品档次还不高,优势还不多,加之农产品质量、价格、残留物等,与发达国家比农产品质量、价格优于我们,短期内国际市场难以打开,给农产品出口将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会导致农民生产性投入下滑,包括消费支出下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村市场的启动。

3、急功近利,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尽管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曾给许多地方带来不少益处。

但也有不少问题。

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尚未理顺,掠夺式经营屡禁不止,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多集中在农业原材料上,技术附加值不高。

泵、闸、站、桥等排灌设施不配套,灌溉动力不足,维修保养不及时,有效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目前全市4000多座桥有902座是危桥。

归根到底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目前困难较多。

一是在“吃饭财政”的形势下,地方财政拿出资金投入农业有相当大的难度;二是“龙头”企业效益低,负担大,难以在政府规定提取的农业基金以外增加“反哺”;三是农户自我积累能力有限,除投入生产费用外不可能再拿出较多的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少数农户虽然有一定数额的余资,但在比较利益和风险意识的驱动下,也是选投非农产业。

4、龙头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强。

首先生产方式上有差异,苏南的企业是社会大分工,大协作下的规模经营,而我们还多是千家万户各自为战的分散经营。

其次苏南是经营规模大,组织严密,管理先进,手段灵活,跨国经营的大公司、大集团。

而我们还多是封闭的,散兵游勇式的提篮小卖,不是为了赚取更高的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满足家庭生活消费。

再次是农产品标准和质量上有差异,苏南农产品标准质量和检验体系健全,而我们长期以来还是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较普遍。

5、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弱。

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能全面跟上,不配套。

对农民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和调控机制,不能有效的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影响农业优势产品健康发展。

综合以上因素,必须深刻认识,千方百计地解决各种新问题新矛盾,艰苦创业,大力发展优势产品、产业,走出一条具有大丰特色的经济腾飞之路。

二、农业优势产品、产业演变成因分析

大丰农业优势产品、产业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农业资源、自然条件、农业经营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政策、科技市场、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人为因素,既有共性的原因,也有各自的特殊性,现分析于下:

(一)农业历史

大丰市(县)农业的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1917年前,以盐业为主的萌芽开发时期。

大丰市成陆年代较晚,据史料记载,1023年-1027年建成捍海埝(即范公堤)。

说明900多年前串场河以东地区尚是汪洋大海,而成陆只有三圩。

到1880年-1890年,整个大丰基本成陆。

1917年,大部分土地以烧盐为主,小部分土地种粮菜。

第二个时期,从1918年到1949年,为农业开发初期。

1918年张謇等人开办垦植公司,是大丰农业真正开发的重要标志。

垦植公司创办人为了解决南通大生纱厂纺织原料,逐步在斗龙港以东投资开始了废盐兴垦植棉。

斗龙港西由于地势低洼,当时受东台、兴化农业影响,也逐步废盐兴垦种粮。

这时全县农业的发展就由原来的盐业为主单一经营,逐步转变为盐、粮、棉等相结合的多种经营。

第三个时期,1949年到现在为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农业以大量的支持,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由于党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依靠和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合理调整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改进耕作技术,推广优良品种,防治作物病虫害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大丰县相继被国家确定为优质棉和优质啤酒大麦生产以及省定点的蚕茧、生猪、水产品五大生产基地。

90年代,积极推进多种形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实施“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大力引进、推广、运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引导农民解放思想,增加投入,切实抓好粮棉生产,大力发展养殖业,进一步加快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和较大幅度地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培植优势农产品,曾在1996年-1998年大丰市是全国产棉冠军市(县),也曾面临过农产品产得多、养得多、卖不出、卖不好的尴尬局面。

(二)农业资源

1、土地资源:

我市有丰富土地资源,耕地面积124万亩,人均耕地1.73亩,是全省和盐城市的1.88倍和1.78倍,是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

但由于成土时间短,只有近百年历史,属盐渍冲积沙土,虽经改良,土地质量不高,有机质含量低,理化性差,已围48.7万亩滩涂,急需淋盐洗碱,培土改良,近期效益很低,资金缺口很大,荒地和未围滩地有待开发。

2、水资源:

大丰境内水域宽阔,水网密布,沟河纵横,水域面积15.6亩,可利用水资源36.6亿立方米,其中降雨经流11.46亿立方米,地下水0.133亿立方米。

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最大年降雨量和最小年降雨变幅达1372毫米,五年一遇丰水年和枯水年降水量变幅为385毫米,有大旱大涝不常有,小旱小涝年年见的特点,而且常出现旱中有涝,涝中有旱,交替转换的现象。

3、气候资源:

大丰气候资源充足,自然灾害频繁。

光、热、风资源比较充足而又配合协调。

主要集中在4-9月份,这期间正是农作物旺盛生长季节。

气候条件适宜喜温和中温作物的生产,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的发展均为有利。

但是农业灾害发生频繁,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波动,如1990年15号台风造成大面积小麦倒伏,1991年特大洪灾,1994年特大干旱,1995年三麦冻害以及近年来的龙卷风、冰雹袭击等特大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是制约我市农业优势产品、产业的“瓶颈”因素。

(三)农业经营机制与组织方式

1、农业经营机制整体呈现以开放型为取向的开放半开放和封闭共存的特点。

一是开放型的农业经营机制。

农业发展按照人流、特流、能流和科技流的流向,坚持实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式生产经营机制,做到尽可能多的合理流量,使生产要素与农业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农产品商品量的不断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这种农业经营机制已经在大丰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代表着农业生产经营机制改革的方向,并在农业建设中正在有序地组织和发展。

二是半开放型的农业经营机制。

随着农村由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移过程中,使广大农民逐步认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再不能持续下去了,要得富,既要爱田头,又要跑码头(市场)。

于是镇、村、组与农户种(养)植业商品生产有机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