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2953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7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第一篇鼻科学

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

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

大多数可用闭合性复位法加以矫正。

骨折超过2周者,则因骨痂形成而使复位发生困难,有时需行开放式复位,这种情况较少。

夹覡闾辁駁档驀迁锬減。

【适应证】

1.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鼻骨下陷性骨折和鼻中隔骨折,触诊有骨摩擦感。

2.鼻骨X线片显示骨折错位。

3.如鼻部肿胀严重,须待肿胀消退后,尽早在2周内进行骨折复位。

【禁忌证】

1.无特殊禁忌证。

2.如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应首先处理颅脑外伤。

3.如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外伤后恶化,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在行骨折复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闭合式复位法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视絀镘鸸鲚鐘脑钧欖粝。

(1)单侧骨折:

可将鼻骨复位钳一叶伸入同侧鼻腔内,一叶置于鼻外,将钳闭合,钳住软组织与骨折片,稍加拧动,并用手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复位后行鼻腔填塞。

如无鼻骨复位钳也可用鼻骨膜分离器或钝头弯血管钳代替。

偽澀锟攢鴛擋緬铹鈞錠。

(2)双侧骨折:

可用鼻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下后方,向前、上轻轻用力平行抬起鼻骨,此时常可闻及鼻骨复位声;用另一手的拇指和示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如鼻骨骨折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先用鼻骨复位钳的两叶,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叶,脱位、偏曲之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复位钳向上已达鼻骨下后方时,即按上述方法抬起鼻骨。

緦徑铫膾龋轿级镗挢廟。

(3)鼻中隔须矫正者:

可用两叶较宽的钳子松松夹住鼻中隔使其复位,或在偏曲一侧先填塞,将鼻中隔压向对侧,再填塞对侧鼻腔,必要时在鼻外加以固定。

騅憑钶銘侥张礫阵轸蔼。

(4)伴有鼻中隔血肿者:

应先切开引流并严防感染形成鼻中隔脓肿,然后再复位。

2.开放式复位法做内毗部弧形切口,必要时行两侧内毗部切口并中间连接成H形切口,在直视下根据骨折的情况用电钻穿孔,用不锈钢丝固定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或将两个碎骨片连接在一起,填塞鼻腔。

疠骐錾农剎貯狱颢幗騮。

【注意事项】

1.情绪异常紧张者可给予镇静药。

2.合并脑脊液鼻漏者勿堵塞鼻腔。

3.复位后勿挤压骨折处。

4.昏迷患者,为预防窒息,在填塞前应放入鼻通气管。

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适应证】

1.眶骨骨折伤后当时,或在7~10d内。

2.有眼部症状,包括复视、眼球突出或陷没、视力下降等。

【禁忌证】

1.有严重颅脑并发症者,首先抢救生命。

2.无眼部功能障碍,又不影响眼部外形者不需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眼眶击出性骨折出现眼球凹陷、复视和下直肌嵌顿以及X线片显示眶下壁破坏时,应暂时观察1周,待眶部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

手术进路有四种:

①睫毛下切口进路;②下穹隆切口进路;③上颌窦进路;④眶上颌窦联合进路。

睫毛下切口进路:

在局部麻醉下,沿下睑睫毛下皮肤自然皱褶处做横切口,分离眼轮匝肌至眼缘,横行切开眶下缘骨膜,在眶底骨膜外进行广泛分离,探查眶底骨板找到骨折处,松解被嵌顿的下直肌和其他眶内组织,取自体髂骨,或用钛板进行修复,手术操作须严格保持无菌状态。

镞锊过润启婭澗骆讕瀘。

2.眼眶击入性骨折在全麻下做眉弓外侧切口和下睑缘切口,分离肌层后用剥离子伸入颧弓下方,用力将下陷的上颌骨向前外方挑起,达到满意位置,视情况可用细钢丝或电钻在适当部位钻孔,将眶下缘的骨折片在上颌骨与颧骨之间进行固定,局部皮肤清创,分层缝合。

榿贰轲誊壟该槛鲻垲赛。

【注意事项】

1.骨折复位后适当固定,眶内容应回纳完整。

2.预防和控制眼部感染。

第二章鼻中隔疾病

第一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适应证】

1.鼻中隔偏曲,引起鼻塞。

2.鼻中隔高位偏曲,引起反射性头痛。

3.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

4.鼻中隔前部偏曲,反复鼻出血。

5.鼻中隔偏曲伴有软骨部歪曲。

6.为其他手术作准备。

【禁忌证】

1.鼻腔或鼻窦有急性炎症。

2.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

3.全身疾患,如血液病、梅毒、糖尿病、肺结核等。

4.年龄<18岁,鼻部发育未完全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半坐位于手术台,75%乙醇消毒鼻及面部皮肤,铺消毒巾。

2.切口。

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凸面,在鼻中隔软骨的最前缘行纵行切口,上起鼻中隔最前上部,下至鼻底部。

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直至犁骨。

4.在黏膜切口后方约2mm切开软骨,剥离对侧软骨膜及骨膜,放入中隔扩张器,撑开鼻中隔两侧黏软骨膜。

5.用中隔旋转刀由软骨切口上端与鼻梁平行向后推进达筛骨垂直板,然后向下至犁骨缘再向前拉出,即可切除鼻中隔大部软骨,保留备用。

邁茑赚陉宾呗擷鹪讼凑。

6.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犁骨,骨凿凿去上颌骨鼻嵴。

7.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吸净血液、血块,并取出碎骨片,对合两侧中隔黏骨膜,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

嵝硖贪塒廩袞悯倉華糲。

8.缝合黏膜切口2~3针,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

9.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或膨胀海绵。

【注意事项】

1.黏膜切口不能过深,避免损伤对侧软骨膜。

2.软骨切口应在黏膜切口后2mm,应边切边向上撬。

3.分离软骨与骨交界处,纤维粘连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嵴相连,此时分离应仔细。

4.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于尖锐嵴突处汇合,可减少黏骨膜的撕裂。

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适应证】

1.鼻中隔偏曲,影响鼻呼吸者。

2.鼻中隔偏曲引起反射性头痛。

3.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

4.鼻中隔前部偏曲致反复鼻出血。

5.鼻中隔偏曲引起血管运动性鼻炎。

【禁忌证】

1.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2.全身疾患,如血液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3.妇女月经期。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半坐位或仰卧位,75%乙醇消毒鼻及面部皮肤,铺消毒巾。

2.切口。

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左侧,在鼻中隔软骨的最前缘行半贯穿切口,上起鼻中隔最前上处部,下至鼻底部。

该栎谖碼戆沖巋鳧薩锭。

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直至犁骨。

4.游离鼻中隔软骨。

沿鼻中隔软骨的后上缘及后下缘,即和筛骨垂直板犁骨交界处,直接分离软骨边缘,使鼻中隔软骨与骨部脱离联系,也可在软骨与骨相交处切除2~4mm的软骨条,以达到游离鼻中隔软骨的目的。

然后将剥离子经软骨后缘伸入,分离偏曲凸面侧鼻中隔骨部的黏骨膜。

劇妆诨貰攖苹埘呂仑庙。

5.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犁骨,骨凿凿去上颌骨鼻嵴。

6.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鼻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吸净血液、血块,并取出碎骨片,对合两侧鼻中隔黏骨膜,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

臠龍讹驄桠业變墊罗蘄。

7.缝合黏膜切口1~2针,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

8.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或膨胀海绵。

【注意事项】

1.黏膜切口不能过深,避免损伤对侧软骨膜。

2.分离软骨与骨交界处,纤维粘连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嵴相连,此时分离应仔细。

3.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于尖锐嵴突处汇合,可减少黏骨膜的撕裂。

第三章鼻黏膜炎性疾病

第一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低温等离子射频是将消融的温度控制在70℃以下的新一代消融设备。

控制消融过程中的温度能减少消融过程中对黏膜的损伤,有利于鼻黏膜功能的保留。

鰻順褛悦漚縫冁屜鸭骞。

【适应证】

下鼻甲肥大,以黏膜肥厚、增生为主者。

【禁忌证】

下鼻甲骨性增大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黏膜。

2.用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鼻腔,观察黏膜增生范围和部位,确定消融范围。

3.根据不同设备的输出功率、作用时间及相应的消融范围确定等离子探头插入黏膜下的位置、深度、作用时间及消融点数。

穑釓虚绺滟鳗絲懷紓泺。

4.术毕麻黄碱棉片收缩黏膜并压迫止血。

【注意事项】

1.手术当时无法直视消融范围,需依据经验控制最终消融程度。

2.不求一次到位,以防过度消融。

第二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用机械的方法切除增生、息肉样变的下鼻甲黏膜,增加鼻通气有效截面积。

【适应证】

下鼻甲肥大,黏膜增生伴有息肉样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

【禁忌证】

未经治疗的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无增生、肥厚的过敏性鼻炎。

【操作方法及程序】

1.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

2.0°或30°鼻内镜检查鼻腔,观察黏膜增生位置,确定切除范围。

3.内镜下用电动吸切器或剪刀切除增生、息肉样变的下鼻甲组织。

4.电凝止血或填塞止血。

【注意事项】

1.切除部位以下鼻甲后端为主。

2.防止骨面暴露。

3.切除范围宜适中,防止过多切除下鼻甲组织。

4.鼻中隔偏曲应先形中隔矫正术。

第三节下鼻甲成形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尽量保留下鼻甲黏膜,缩小下鼻甲体积,以改善鼻腔通气。

【适应证】

下鼻甲肥大,尤其是骨性肥大。

【禁忌证】

未经治疗的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无增生、肥厚的过敏性鼻炎。

【操作方法及程序】

1.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

2.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下鼻甲黏骨膜。

3.下鼻甲向中线移位。

4.于下鼻甲外下缘做L形切口,分离下鼻甲黏骨膜瓣。

5.按需要切除下鼻甲骨及下鼻甲实质。

6.复位并填塞固定黏骨膜瓣。

【注意事项】

1.切除范围适中,防止切除过多。

2.对合切口,防止骨面裸露和延迟愈合。

3.鼻中隔偏曲应先行中隔矫正术。

【治疗原则】

1.明确诊断,确认鼻塞的原因。

2.应全面、定量地评估鼻腔状况和病变及功能丧失的程度,制定总体的治疗方案。

3.先期处理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及病变,如鼻中隔偏曲、过度中鼻甲气化、巨大中鼻甲等;处理鼻息肉、鼻窦炎。

隶誆荧鉴獫纲鴣攣駘賽。

4.慢性鼻炎者应先行保守治疗,使下鼻甲可逆性病变得到恢复。

5.根据下鼻甲病变的情况选择术式,以求最大限度地保留下鼻甲正常黏膜和功能。

6.术前对下鼻甲手术切除的范围进行研究,预测术后效果。

应防止一次过多切除下鼻甲组织引起无法纠正的错误,允许在修正手术时达到最佳疗效。

浹繢腻叢着駕骠構砀湊。

第四章鼻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

第一节鼻腔填塞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鼻腔填塞是用不同的填塞材料填入鼻腔或后鼻孔,压迫出血点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填塞物种类较多,填塞时间也因填塞物的种类不同及出血血管的性质、粗细、部位及患者的状况而异。

填塞物种类繁多,短期填塞可用油纱条,长期填塞可用碘仿纱条。

填塞用可吸收材料有明胶海绵、止血纱布、止血绫等;不可吸收填塞物有膨胀海绵、藻酸钙纤维素材料、水囊、气囊等。

鈀燭罚櫝箋礱颼畢韫粝。

一、前鼻孔填塞

【适应证】

各种鼻腔出血,尤其是鼻腔前部出血。

【禁忌证】

明确的鼻咽部出血。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前鼻镜或内镜检查鼻腔,了解出血部位。

不少患者出血较猛烈,观察较困难。

2.如患者状况许可,有条件应用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鼻腔黏膜以减少疼痛。

3.如观察到出血部位,可用不同的止血材料直接压迫出血点及周围组织,填塞材料可用线栓住并固定于面颊部以防脱落和取出困难。

惬執缉蘿绅颀阳灣熗鍵。

4.如出血创面较大或暂时无法看清出血部位时,可用油纱条填塞。

填塞油纱条时应按顺序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将鼻腔塞紧,以达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和防止脱落。

贞廈给鏌綞牵鎮獵鎦龐。

【注意事项】

1.通常于填塞后48~72h取出,碘仿纱条可填塞2周后取出。

2.鼻腔填塞后应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鼻腔、鼻窦感染。

3.如无法彻底止血可加后鼻孔填塞或血管结扎。

二、后鼻孔填塞

后鼻孔填塞是用油纱球或气囊经鼻咽部填塞后鼻孔、鼻咽部达到鼻腔止血的过程。

【适应证】

前鼻孔填塞无效、鼻腔后部、鼻咽部出血。

【禁忌证】

明确的鼻腔前部出血。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前鼻镜或内镜检查鼻腔,了解出血部位。

不少患者出血较猛烈,观察较困难。

2.如患者状况许可,有条件应用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鼻腔黏膜以减少疼痛。

3.用1%丁卡因喷口咽部2次表面麻醉口咽部黏膜。

4.用导尿管经出血侧鼻腔插入,经口咽部拉出口腔。

5.将预置的锥形油纱条上方的固定线栓于经口腔拖出的导尿管一端。

6.将导尿管自鼻前孔拖出,将锥形油纱条自口咽推入鼻咽部,向鼻腔前部拉出,前方用纱卷固定结扎,防止填塞物下滑。

嚌鲭级厨胀鑲铟礦毁蕲。

【注意事项】

1.锥形油纱条底端应用粗线固定,以便取出时牵拉用。

2.通常填塞物于填塞后48~72h取出,如用碘仿纱条可填塞1周。

3.填塞后应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鼻腔、鼻窦感染。

4.后鼻孔填塞易引起软腭、腭垂水肿,需注意防止窒息。

第二节血管结扎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对于经反复前后鼻孔填塞及内科治疗无法止血者,外伤或手术损伤大血管出血凶猛者可考虑血管结扎。

因鼻腔血供系颈总动脉,中鼻甲上部为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分布,中鼻甲平面以下为颈外系统供血。

所以常用结扎方法有颈外动脉结扎和筛前动脉结扎。

薊镔竖牍熒浹醬籬铃騫。

【适应证】

经反复前后鼻孔填塞及内科治疗无法止血者,外伤或手术损伤大血管出血凶猛者。

【禁忌证】

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的鼻腔出血。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颈外动脉结扎

(1)患者平卧、常规消毒。

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同侧胸锁乳突肌前缘。

(2)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做6cm长的皮肤切口,中点约平甲状软骨上缘。

(3)切开皮下、颈阔肌,向后牵拉胸锁乳突肌,显露颈血管鞘。

(4)分离、显露颈外动脉,在甲状腺上动脉以上用中号线结扎颈外动脉。

2.筛前动脉结扎

(1)患者平卧、常规消毒。

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同侧鼻根外侧和眶内侧皮肤。

(2)于内眦做弧形切口,在内眦韧带上方将眶筋膜与骨壁分离,深约2.5cm。

(3)显露筛前动脉和神经,丝线结扎。

(4)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分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前者无分支。

2.结扎点应靠近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以减少结扎血管盲端血栓形成。

3.分离筛前动脉时应防止眶筋膜撕裂。

 

第五章鼻炎、鼻窦炎手术

第一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适应证】

1.亚急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

2.通过上颌窦穿刺途径行窦内活检。

【禁忌证】

1.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炎症未控制。

2.鼻腔鼻窦可疑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血管收缩药收缩鼻腔及下鼻甲。

2.1%~2%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棉拭子或棉片置于下鼻道前段顶部穿刺部位,10~15min后取出。

3.一手固定病人头部,另一手持上颌窦穿刺针,拇指和示指固定针管的后2/3处,掌心顶住针柄,针尖斜面朝向鼻中隔,由前鼻孔伸入下鼻道,针尖落于距下鼻甲前端约15cm处,使其紧靠下鼻甲根部,方向斜对同侧眼外眦,稍用力钻动,有落空感即表示穿刺针已经进入上颌窦内。

齡践砚语蜗铸转絹攤濼。

4.拔出针芯,回抽无血,抽出脓液送检,温热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也可根据脓液致病微生物培养药敏实验注入相应抗生素。

绅薮疮颧訝标販繯轅赛。

【注意事项】

1.儿童头部需由家长或其他医务人员固定。

2.穿刺部位及方向要正确,防止刺入眶内或面颊软组织。

3.未能确定刺入上颌窦前,不要进行冲洗。

4.冲洗前务必回吸针管无血方可进行。

5.冲洗时如有阻力,需轻轻变动针头位置重新冲洗,仍有阻力,重新收缩中鼻道后再行冲洗,若阻力仍大,不可勉强冲洗。

饪箩狞屬诺釙诬苧径凛。

6.穿刺后若下鼻道出血不止需用麻黄碱或肾上腺素棉片填塞下鼻道妥善止血后取出。

7.冲洗前后若无必要,尽量不要注入空气,防止气栓形成。

8.穿刺过程中,若病人发生昏厥,必须停止穿刺拔出穿刺针,平卧休息,对症处理。

.

第二节鼻内镜检查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适应证】

1.疑为鼻炎、鼻窦炎或鼻中隔偏曲不能明确阻塞部位或分泌物来源。

2.原因不明、部位不详的鼻出血。

3.不明原因的嗅觉障碍。

4.鼻腔、鼻咽部新生物或可疑病灶者镜下探明原发部位、浸润范围并进行活检。

5.鼻腔异物镜下探取。

6.寻找脑脊液鼻漏部位。

7.配合鼻腔鼻窦手术及观察术前、术后改变。

鼻内镜手术后的复查。

8.任何其他检查如X线、CT等发现有鼻腔异常者。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取平卧位、坐位或半坐位均可,检查前用1%~2%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棉片充分收缩麻醉鼻腔黏膜。

烴毙潜籬賢擔視蠶贲粵。

2.自下鼻道进镜依次观察下鼻甲前端、下鼻甲全表面、下鼻道、鼻泪管开口、上颌窦副口、鼻中隔,到达鼻咽部,观察鼻咽顶、咽隐窝、圆枕、咽鼓管咽口,边退镜边向上观察蝶筛隐窝、上鼻道、嗅裂,观察中鼻甲、中鼻道、钩突、半月裂、上颌窦自然孔、额隐窝。

鋝岂涛軌跃轮莳講嫗键。

【注意事项】

1.充分收缩麻醉,轻柔操作,保护黏膜。

2.按顺序逐一部位全面观察。

第三节鼻窦负压置换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适应证】

亚急性、慢性鼻窦炎。

【禁忌证】

1.急性鼻炎、鼻窦炎。

2.鼻出血。

3.鼻部手术后创口未愈。

4.严重高血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擤出鼻涕,0.5%~1%麻黄碱收缩双侧鼻腔黏膜,使窦口开放。

2.病人仰卧,肩下垫枕,伸颈垂头,使颏部与外耳道口之连线与床面垂直。

3.自治疗侧前鼻孔滴入含有相应抗生素的温热0.5%麻黄碱生理盐水2~3ml。

4.以与吸引器相连的橄榄头塞入治疗侧前鼻孔,同时指压另一侧鼻翼使该侧鼻孔封闭。

5.嘱病人连续发出“开、开、开”的声音,同时开动吸引器,1~2s后迅速移去橄榄头,松开另一侧手指,如此反复6~8次。

撷伪氢鱧轍幂聹諛詼庞。

6.治疗完毕,患者需头部处于直立位至少15min,不宜擤鼻或弯腰。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术前充分收缩鼻腔黏膜。

3.吸引器负压不要超过24kPa(180mmHg)。

4.术后保持头部直立位。

5.2~4d治疗1次,4~5次为1疗程。

第六章鼻内镜下鼻窦及鼻中隔矫正术

第一节鼻内镜鼻窦手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适应证】

1.慢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

2.鼻中隔偏曲。

3.肥厚性鼻炎或泡状中鼻甲等导致鼻阻塞者。

4.脑脊液鼻漏修补。

5.鼻腔、鼻窦异物及前颅底异物。

6.恶性突眼、眶内脓肿或急性眶内出血。

7.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

8.鼻腔、鼻窦及鼻咽囊肿和良性肿瘤。

9.慢性泪囊炎、外伤性泪囊炎及泪囊异物或泪囊黏液囊肿。

10.蝶鞍区占位性病变。

11.局限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或可疑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探查等。

【禁忌证】

1.伴急性传染病、血液病或严重心血管病等全身疾病,且未良好控制。

2.侵犯广泛的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熟悉解剖,在内镜下必须熟悉鼻腔内立体视野下的解剖结构才能进行手术,否则易发生错误或不必要的损伤,术者最好能先做尸解训练后,再进行临床实践。

踪飯梦掺钓貞绫賁发蘄。

2.内镜和手术器械同时通过鼻阈后,钳头并不在视野中,寻视中易损伤出血而影响手术。

要求内镜先进入鼻腔,然后手术器械沿镜杆进入视野。

婭鑠机职銦夾簣軒蚀骞。

3.内镜下手术配合,要多次反复练习后才能熟练掌握,30°内镜应为首选用镜,其视野宽,死角小,手术适应性强,一般无须频频更换其他角度内镜。

譽諶掺铒锭试监鄺儕泻。

4.微创概念与功能保存是内镜手术的灵魂。

在清除病变,建立引流通道时,必须保存正常的组织结构,保护鼻黏膜功能。

术中的操作方法及程序,应根据手术适应证和目的来认真选择。

俦聹执償閏号燴鈿膽賾。

一、钩突切除术

钩突切除术(又称筛漏斗切开术)是鼻内镜下行中鼻道手术的基本步骤。

【适应证】

1.钩突畸形、生理性肥大或息肉样改变,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引流者。

2.半月裂及筛漏斗中有息肉或瘢痕粘连或其他局限性病灶。

3.为开放筛漏斗,进一步为鼻额裂、筛窦或上颌窦手术提供进路。

【禁忌证】

1.急性鼻炎和鼻窦炎者。

2.中鼻道有占位病变,钩突窥视不清者。

【操作方式及程序】

1.仰卧位头抬高30°。

2.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3.鼻腔黏膜以1%鼻卡因(加1‰肾上腺素)表面麻醉,收缩血管2次。

4.用0°或30°镜确认钩突后,用钩突切开刀,在钩突前下方紧贴鼻腔外侧壁骨刺入,贯穿整个钩突进入半月裂或筛漏斗中,前上到鼻额裂,后用咬骨钳咬断前端,取出钩突。

缜電怅淺靓蠐浅錒鵬凜。

【注意事项】

1.术中必须完全切除钩突,如有残留视为手术不彻底。

2.中鼻道宽畅者慎用此手术,避免中鼻道过宽引起干燥结痂,不利于引流。

3.术中出血,可用双极电凝止血。

4.如中鼻道有小息肉,瘢痕等病变一并处理。

二、筛窦手术

【适应证】

1.慢性筛窦炎、息肉、囊肿、良恶性肿瘤。

2.前筛窦病变影响额窦、上颌窦通气引流者。

3.外伤性纸样板骨折。

【禁忌证】

原发于筛窦恶性肿瘤已广泛侵及颅底,眶及其他鼻窦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手术包括根治性和功能性两种。

1.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鼻腔黏膜以1%丁卡因(加1‰副肾上腺素)表面麻醉和收缩血管。

3.先在0°镜下做钩突切除,咬除筛泡,开放前筛窦。

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是否做中、后筛窦开放术。

在咬除筛窦气房时,注意勿损伤筛窦顶壁(前颅底)、外壁(纸样板)及前中筛窦之间沿颅底走行筛前动脉和筛板。

骥擯帜褸饜兗椏長绛粤。

4.上颌窦口可酌情扩大,尽量保留中鼻甲。

5.如筛窦有慢性化脓性炎症,并伴有息肉样组织,影响上颌窦、额窦和蝶窦引流者,应对筛窦做根治性切除,但对筛顶及黏膜病变轻微者,应予保留,以恢复筛窦的通气与引流。

癱噴导閽骋艳捣靨骢鍵。

【注意事项】

1.眶板附近凸出的滑车凹棘,不要误认为筛泡损伤。

2.筛顶色黄,触及甚痛,为术野上界。

3.勿伤及上颌窦前方骨质坚硬的鼻泪管,处理鼻丘气房时,不要穿入泪囊。

4.筛漏斗过浅者,勿穿入眼眶。

5.术中如有出血,应寻找出血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三、上颌窦手术

【适应证】

1.慢性复发性上颌窦炎保守治疗无效者。

2.上颌窦真菌病。

3.上颌窦息肉、囊肿。

4.上颌窦良、恶性肿瘤,未侵蚀破坏骨壁者。

【禁忌证】

病变已超越上颌窦骨壁范围的良、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