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31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docx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

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塌的水泥板

作者:

九龙范文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08-5-1911:

04:

41

抗震救灾救人感人事迹:

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塌的水泥板

  新华社电(记者刘海叶建平苑坚)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是本次汶川地震受灾较为严重的乡镇之一,当地80%农房垮塌,目前已造成400余人死亡,被埋人数目前尚无法统计。

13日,记者深入遵道镇采访,发现了3名在抗震救灾中的普通人物,他们用微薄的力量体现着生命的尊严与伟大。

  用身体挡水泥板孩子获救老师牺牲

  汶川地震发生后,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而此时8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除园长在外出差,5名老师都在园内。

此次地震共造成50多名小孩和3名老师死亡,目前仍有两名老师在医院抢救,一名孩子生死不明。

  地震发生后,孩子家长很快就聚集在幼儿园废墟周围,不停地呼喊着孩子的名字,开始孩子们还能在废墟中发出微弱的回应,但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逝去,回应声越来越弱。

家长们也只能无奈地坐在废墟边上,焦急地等待着救援队伍到来。

  幼儿园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的情形,泣不成声。

“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

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幼儿园废墟里,记者看到孩子们使用的小枕头、小盖被,还有散落的一只只小鞋。

人们不愿再去想像当时的慌乱与无助,但正因为有了像瞿老师一样的平凡人,才让更多孩子得救。

  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

  在遵道镇,记者见到了28岁的韩先成,鼻梁上架一副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就是他,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把自己私人诊所里的急救药品拿了出来,为成功救治伤者争取了更多时间。

  作为一名服务农民的私人诊所医生,韩先成3年前曾是当地乡镇卫生院的医生。

地震发生后,没有人来动员,更没有人来要求,韩先成马上赶到镇政府主动请战。

  在韩先成帮助下,一些逃脱灾难但伤势不轻的村民及时得到了初步救治,伤口得到清理、骨折处得到包扎。

从12日下午到13日中午,韩先成已一天没有合眼。

韩先成说:

“伤者太多,有100多名,已用尽我药店里库存的全部急救药品,只剩下一点感冒药了。

”其实我能做的很多乡村医生都能做,只是他们的店铺垮塌,药品被压碎了。

如果我店里的存药更多,如果其他店铺的药品没有被压碎,将有更多人被救。

  为了孩子遗体的尊严老板冒险搬来布料

  当救援队将欢欢幼儿园废墟上一块块砖瓦清理开时,当一具具孩子的遗体被挖掘出来时,大家都不愿再去多看一眼那一张张曾经天真的笑脸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在当地经营布料生意的贺思萍,当时也在救援现场,她亲戚的一名孩子被困在废墟中。

孩子的遗体被一具具抬出,但却无法及时找到为孩子遮盖的塑料布、棉布。

  此时余震未了,楼房随时都有继续垮塌的危险,贺思萍二话没说,冒着生命危险一口气冲上店铺二楼,为救援队搬来了一匹红色呢子布。

平凡的她为无辜的孩子保住了最后的尊严。

(来源:

北京晨报)

 

5.12四川汶川地震感人事迹动人瞬间:

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了4个学生

作者:

九龙范文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08-5-1911:

04:

40

5.12四川汶川地震感人事迹动人瞬间:

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了4个学生

  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

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他只是一位平凡普通的老师,却用自己的双臂护住了四条年轻的生命。

然而,上帝在让她得到那些学生的同时,把她的爱人带走了。

她痛哭的表情,撕扯的动作,都在说着人间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那个词:

爱。

是啊,为了学生的安危,他献出一份老师的关爱;而面对早已在世界那一方的丈夫时,她又是撕心裂肺的痛爱。

地震逃生者讲述经历:

33名学生从救命裂缝中爬出

作者:

九龙范文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08-5-1911:

04:

40

地震逃生者讲述经历:

33名学生从救命裂缝中爬出

  -经历

  “太惨了,太惨了……”,昨日下午,四川北川县曲山小学教师朱贵平双眼布满血丝,声音沙哑,喃喃地向记者讲述前一天中午的惊魂时刻。

  “简直是惨不忍睹”,当他拖着川西地域长长的方言音调说话时,双手总是不由自主抬起,捂住眼睛。

  身下仿佛一股波在翻腾

  朱贵平是北川县曲山小学二年级二班班主任,他记得,12日下午2:

30左右,自己走上3楼教室的讲台,摊开书本,正要上课。

“突然只听到脚下轰的一声,房子轻微地摇晃了一下”,朱贵平回忆。

  “不到一秒钟,我就反应过来”,朱贵平说,他立即大喝一声,“地震了,快往操场跑。

”学生们哗的一下起身,朱贵平拎住一个跑在前面的孩子,冲到门口操场上。

由于教学楼依山而建,三楼和后面的操场正好是平的。

  “幸亏那天没有关教室的门,否则跑不出来几个。

”朱贵平说,约5-6秒钟,班上已经有80%的孩子冲到了操场上。

  朱贵平回忆,到了操场上,感到强烈的震波已经到了,“地动山摇,根本站不稳”,他本能地大喊一声,“快趴下。

  “我也同时趴在地上,身子下面仿佛一股波在翻腾,人好像树叶一样飘起来。

然后只觉得山崩地裂,什么感觉也没有了。

”朱贵平仍记得当时的感觉。

  趴在地上2分钟后,朱贵平清醒过来,“我是近视眼,眼镜不见了,只看到周围笼罩在巨大的烟雾中,我抹了一下眼睛,整个县城已经不见了,没有一栋完整的房子”。

  朱贵平说,他爬起来,看到地上都是翻出来的新土,有的孩子或者老师被压在墙下,有的被埋住双腿。

  “我觉得很无助,那一刻没有人能帮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朱贵平趴在地上,把埋得浅的孩子扒出来,“除了双手,我们什么工具都没有”。

  33学生从救命裂缝中爬出

  应该就在朱贵平要孩子“快往操场跑”的同时,约1公里外,高一男生朱付敏也大喝一声,“快趴下”。

  朱付敏是北川中学高一一班学生,同班女生已经把他当作了英雄。

  女生戴赢赢回忆,12日下午,这个班在新教学楼2楼多媒体教室上美术课。

  “突然只觉得山崩地裂,我们听到有人喊一声,地震了,快趴下,就趴在桌子下面了,然后就是一片漆黑”,戴赢赢说。

  她记得,教室里面当时哭喊声叫成一片,听到体育委员朱付敏大声在黑暗中喊,“男生要坚强,女生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

  几分钟后,同学们慢慢安静下来。

然后有手机的同学打开手机,发现已经没有信号。

同学们用手机照明,发现三楼的楼板已经塌下来,压在教室的桌子上。

  有些没有来得及趴下的同学,已经被压在天花板和桌子中间,“有的死了,有的只有微弱的呻吟”。

戴赢赢说,她邻桌的女生张黎被楼板压住,已经晕死过去。

懂得一点中医知识的她爬过去,使劲掐张黎的人中,张黎醒了过来,但是,“她被压住半边身子,无法呼吸,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又晕死过去”,同学们回忆起张黎的惨状,眼睛噙满了泪水。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朱付敏听到墙外有翻腾的声音,坍塌下来的墙壁上有一个排气扇留下了一个洞,朱付敏对外面喊话,原来是外面的老师和上体育课的高三男生在用手扒墙。

  于是朱付敏和另外一个男生周梁,分别扳住排气扇留下的墙缝两边,半支着身子,使劲拽动。

“拽了好一会儿”,他们终于把墙壁弄出一个一人宽的缝隙,全班33个同学陆续从这个救命裂缝中爬了出去。

  戴赢赢说,他们爬出来后,和几个同学趴在坍塌的教学楼墙缝边,呼唤被压住的张黎的名字,“但是后来她渐渐没有声音了”。

  班主任龙明全满脸悲痛,他的班上65个孩子,完整出来的33个,目前已经确认死亡了8个。

  昨日上午10点左右,在绵阳市九州体育馆,北川县中小学的1004名幸存学生基本都被安置在这里。

体育馆负责人介绍,救灾部门已经给孩子们发放了比较充足的水和食物。

5.12四川汶川强烈地震感人事迹动人瞬间:

副县长全家被埋七口忍痛救人

作者:

九龙范文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08-5-1911:

04:

39

5.12四川汶川强烈地震感人事迹动人瞬间:

副县长全家被埋七口忍痛救人

  北川县城的救援工作目前在艰难地往前走,记者今天在现场目睹了两名幸存者从废墟里被救出来。

救援地点是在北川县县政府的综合大楼里。

这个大楼原本是7层,受地震影响陷入地底下两层,今天早晨,北川县的一名副县长在找人的时候,听到了地震发生前位于第4层的一名幸存者微弱的求救声。

获知消息后,江苏省盐城消防支队的特勤中队及时赶来,从早晨8点多就开始实施救援工作。

  救援队员:

勇敢专业细心

  救援实录:

11点多记者赶到现场,当时,那些特勤队员拼命实施救援。

伤者所在的位置非常危险,无法用大型机械进行援救。

前方救援人员只能像蚂蚁啃骨头一样,通过人工的方式,用所带工具刨了一个洞,一个多小时把这个洞刨开了,有三四十公分的宽度。

刨开以后,救援队员进去,就和伤者沟通,叮嘱他千万不要睡觉,然后故意跟他说话大声喊他。

最后到下午一点十分左右,终于把他从里面拽出来了。

  记者感言:

抢险除了勇敢,除了献身精神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专业技术。

他们用了很多很小,但是很顶事的设备,能把东西给撑起来,避免把人夹住,避免垮塌,把人压着。

还有电动的剪子,一瞬间就把钢筋剪开了。

很多这样非常小巧的设备。

今天是救援行动进行到第四天,可以说这位伤者是挑战了生命极限,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成功将他营救出来,救援队员们很高兴。

  救援实录:

第二位幸存者姓徐。

他的情况比前面那个人的生命体征差一点。

高压60,低压是30,血压情况不太好,心跳120,也属于不太正常。

记者看了一下旁边有位女士在哭,她看了一眼伤者,认出那是她的爱人。

当时就瘫倒在那,嘴里念着感谢解放军,救她的爱人。

她也不断地呼唤着伤者,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住,这位女士一直在焦急地关注丈夫的消息。

救援队员经过艰难地努力,终于把这位伤者给救出来了。

伤者的手动了一下,出来之后,救援人员为他的脸上盖上毛巾,因为他在黑暗中待太长时间,救援人员担心伤者的眼睛被阳光伤着。

特勤队员非常专业,他们在抢救伤员的时候,一只手始终托着伤员的腰往前走。

因为他们担心伤者的腰椎受到伤害。

地震中,腰椎最容易受到损伤,本来受了一点点伤,如果一震的话,就容易导致伤者瘫痪。

  四川北川一副县长全家被埋7口忍痛救人

  感人故事:

记者注意到指挥现场搜救的一位北川县县政府副县长,他的家一共十口人,他父亲过生日的时候家里有七口人,一声巨响,房子垮下来,家人全部压在里面了。

他有一个儿子,还在读书。

为了抢救伤者,他的嗓子已经哑了,他说公务员就应该干这种事情。

  感人故事:

北川县里有一个小学的东区有一个孩子被挽救出来了,是因为三个老师抱在一起,就像窑洞式的屏障,把这个孩子保住了。

老师们为了救孩子全牺牲了。

  记者感言:

北川地区的余震还在继续。

然而,救援人员已经顾不上危险,一直往前冲。

地震是很无情的,人是很渺小的,同时人又是非常伟大的。

我们一队一队的战士拿着各种工具往里冲。

还有15个乡镇,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

有很多战士背着老人,还有一个战士是推着三轮车,拉着一个99岁的老太太往前走。

刚从家里把他们接出来,往安全的地带转移。

一路上,灾民们在往安全的地方走,抢险的人员往危险的地方去,在救人的时候,到处都是丁丁当当的声音。

所以我感到人的精神是非常顽强的,也是非常可贵的。

基本上今天这一块就是这样的情况。

今天已经是救援行动进行到第四天了,对于废墟下急待救援的伤者来说,已经是在挑战生命极限了。

  (后方编辑邓志慧据前方记者连线整理)

汶川感人事迹【转载】

2008-05-2502:

03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

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大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同是该校老师的邓霞和他们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汶川县映秀镇幼儿园的聂晓燕老师始终守护在垮塌的教学楼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武警官兵用手扒开废墟。

直到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聂晓燕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

“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

“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

”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

”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旁边一位武警战士用安全帽使劲地敲着自己的脑袋,让疼痛阻止泪水倾泻。

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

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

孩子们得以生还,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要不是有谭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

”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流着泪说。

“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谭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看见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生怕学生们不小心摔伤。

”夏开秀老师说。

刘红丽的舅舅仰天长叹:

“谭老师,大好人,大英雄噢!

抗震救灾中,遍地是英雄:

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都江堰向峨乡爱莲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为救学生和老师,自己87岁的老母被压在废墟下无睱顾及;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严胜华、质安科长涂云、参谋刘新岭等人在抢救中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醒来后立即冲向第一线;巨震突袭之时,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正在进行手术的5名医务人员,俯身扑上手术台,用身体护卫患者;成都千名出租车司机自动赶往灾区抢运伤员;绵竹市天池乡农民张吉福徒步求援后又冒死赶回灾区抢险;成千上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战士放弃使用机械,“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用手刨、用肩扛,为废墟下的幸存者打开生命之门;成都一些血站前献血的市民排成长队……

“板荡识英雄”,大灾大难方显大仁大义。

“一起活下去”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身上。

“我心想完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位13岁的小姑娘对记者说,醒来后,她从缝隙里看到外面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

一个声音唤醒了她,那是同学马健的声音。

“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

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

”一边疯了似的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

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已感觉不到伤痛的马健背起孝廉就向门外走去。

刚到门口,扒出孝廉的地方墙壁突然倒塌。

好险!

“如果晚了几分钟,我们两个都出不来了。

记者叔叔,你们一定得帮我给马健颁一个见义勇为奖。

”小孝廉说。

12日晚,脱险后的北川中学同学在校长刘亚春的组织下,男生4人一组,打着手电连夜搜索未脱险的同学,直到晚上三点半余震频发才停下来。

第二天上午,同学们又协助武警救援队搭帐篷,维持现场秩序。

许多学生到13日下午才吃上第一口饭。

同学们从倒塌的校舍中救出了大量幸存者,仅高三3班生活委员申龙所在的小组就救出十几名同学。

同学袁垒一人就救出6名同学,而他自己则因劳累过度,在13日凌晨集合时昏倒在地。

14日转移至绵阳后,袁垒又和另外5个同学成为救灾志愿者。

大震袭来之时,重庆市两个共有55名游客的旅游团队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

“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

庞大的队伍在两名不足1米6的小女子的指挥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边的平坝上。

山石正在滑落,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了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

眼前的世界霎时变成了灰色,10米外的事物已不可见。

前路坍塌,后路阻断,四周是震天巨响,“往哪里跑”成为大家争议的焦点。

“快、快撤,不要留在这里。

”“留在原地,会有人来救我们吧?

”“怎么办、怎么办……”众人心中只浮上了两个字——完了。

自救,势在必行。

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余九冬、刘晓容则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

山下的人时刻警惕着,山上的人牵挂着为他们“站岗放哨”的两个小姑娘。

天刚蒙蒙亮,队伍就踏上“征程”。

倾盆大雨和大地的颤抖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互相鼓励。

绕过一段又一段断裂的公路,狂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

突然,岷江水被强余震激荡而起,两米多高的大浪让大家从“泥人”变成了“水人”。

男人们找来一片塑料胶袋,拆开摊平顶在头上,大家围成一圈,女人和小孩在里面。

余震刚歇,队伍又开拔。

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这支队伍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我们从彼此的依赖、信任、扶持中获取动力。

”余九冬对记者说。

(转)四川汶川地震感人事迹动人瞬间:

震区三日废墟中闪耀着人性光辉

2008-05-2817:

28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新华视点”记者)与死神赛跑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三夜。

这极不平凡的三天三夜,记者踏着震颤的大地采访,流着激动的热泪写稿。

那一个个救援、自救、互救的动人故事,像擂鼓敲击着心房;那废墟中闪耀着的人性光辉,像阳光照亮了天地,向世界展示着我们民族无与伦比的坚韧和顽强。

  

    遍地是英雄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

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大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同是该校老师的邓霞和他们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汶川县映秀镇幼儿园的聂晓燕老师始终守护在垮塌的教学楼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武警官兵用手扒开废墟。

  

    直到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聂晓燕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

“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

  

    “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

”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

”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旁边一位武警战士用安全帽(公文有约提供)使劲地敲着自己的脑袋,让疼痛阻止泪水倾泻。

  

    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

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

孩子们得以生还,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要不是有谭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

”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流着泪说。

“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谭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看见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生怕学生们不小心摔伤。

”夏开秀老师说。

  

    刘红丽的舅舅仰天长叹:

“谭老师,大好人,大英雄噢!

”  

    抗震救灾中,遍地是英雄:

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都江堰向峨乡爱莲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为救学生和老师,自己87岁的老母被压在废墟下无睱顾及;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严胜华、质安科长涂云、参谋刘新岭等人在抢救中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醒来后立即冲向第一线;巨震突袭之时,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正在进行手术的5名医务人员,俯身扑上手术台,用身体护卫患者;成都千名出租车司机自动赶往灾区抢运伤员;绵竹市天池乡农民张吉福徒步求援后又冒死赶回灾区抢险;成千上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战士放弃使用机械,“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用手刨、用肩扛,为废墟下的幸存者打开生命之门;成都一些血站前献血的市民排成长队……  

    “板荡识英雄”,大灾大难方显大仁大义。

  

    “一起活下去”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身上。

“我心想完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位13岁的小姑娘对记者说,醒来后,她从缝隙里看到外面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

一个声音唤醒了她,那是同学马健的声音。

“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

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

”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

”一边疯了似的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

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已感觉不到伤痛的马健背起孝廉就向门外走去。

刚到门口,扒出孝廉的地方墙壁突然倒塌。

好险!

“如果晚了几分钟,我们两个都出不来了。

记者叔叔,你们一定得帮我给马健颁一个见义勇为奖。

”小孝廉说。

    12日晚,脱险后的北川中学同学在校长刘亚春的组织下,男生4人一组,打着手电连夜搜索未脱险的同学,直到晚上三点半余震频发才停下来。

第二天上午,同学们又协助武警救援队搭帐篷,维持现场秩序。

许多学生到13日下午才吃上第一口饭。

同学们从倒塌的校舍中救出了大量幸存者,仅高三3班生活委员申龙所在的小组就救出十几名同学。

同学袁垒一人就救出6名同学,而他自己则因劳累过度,在13日凌晨集合时昏倒在地。

14日转移至绵阳后,袁垒又和另外5个同学成为救灾志愿者。

  

    大震袭来之时,重庆市两个共有55名游客的旅游团队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

“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

庞大的队伍在两名不足1米6的小女子的指挥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边的平坝上。

山石正在滑落,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了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

眼前的世界霎时变成了灰色,10米外的事物已不可见。

前路坍塌,后路阻断,四周是震天巨响,“往哪里跑”成为大家争议的焦点。

  

    “快、快撤,不要留在这里。

”“留在原地,会有人来救我们吧?

”“怎么办、怎么办……”众人心中只浮上了两个字——完了。

自救,势在必行。

  

    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余九冬、刘晓容则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

山下的人时刻警惕着,山上的人牵挂着为他们“站岗放哨”的两个小姑娘。

  

    天刚蒙蒙亮,队伍就踏上“征程(公文有约提供)”。

倾盆大雨和大地的颤抖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互相鼓励。

绕过一段又一段断裂的公路,狂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

突然,岷江水被强余震激荡而起,两米多高的大浪让大家从“泥人”变成了“水人”。

男人们找来一片塑料胶袋,拆开摊平顶在头上,大家围成一圈,女人和小孩在里面。

余震刚歇,队伍又开拔。

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这支队伍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我们从彼此的依赖、信任、扶持中获取动力。

”余九冬对记者说。

  

    面对巨大灾难的三天三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