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3294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1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docx

煤矿生产能力报告书

前进煤矿

 

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核定资质单位负责人:

核定资质单位项目负责人:

 

湖南省白沙煤电集团

二00六年十月八日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及报告编制人员

 

姓名

单位(部门)

专业

职称

签字

李向国

前进煤矿

地质

工程师

谢奉阶

前进煤矿

采矿

助工

赵昕

前进煤矿

地质

工程师

王汉葵

前进煤矿

机电

助工

朱燕春

前进煤矿

采矿

工程师

刘美光

前进煤矿

通风

助工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

第一节自然属性

第二节矿井建设情况

第三节煤矿生产现状

第三章煤矿生产能力核查计算

第一节资源储量核查

第二节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第三节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第四节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

第五节供电系统能力核定

第六节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

第七节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

第八节通风系统能力核定

第九节地面生产系统能力核定

第十节压风、灭尘、瓦斯抽排、通讯等系统核查情况

第四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第一节各环节能力核定结果分析

第二节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第三节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第五章问题及建议

第一节各生产系统(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建议采取的整改措施

附件:

一、附表:

1、井工矿生产能力核定人员登记表

2、煤矿基本情况表

3、上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煤矿前3年实际产量和后3年预安排产量表

5、上年底套改各类煤炭资源储量表

6、上年底可采储量表

7、主井提升能力核定表

8、副井提升能力核定表

9、混合井提升能力核定表

10、排水能力核定表

11、供电能力核定表

12、井下运输能力核定表

13、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表

14、矿井通风能力核定表

15、采煤工作面通风参数表

16、掘进工作面通风参数表

17、地面生产系统能力核定表

二、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采掘工程平面图(包括后3年的采场接续安排图、表)

3、矿井通风系统图

4、矿井运输系统图

5、矿井排水系统图

6、供电系统图

7、地面生产系统图

三、附依据资料

1、核定生产能力合同书

2、提供资料承诺书

3、依法认定的勘探报告或资源储量核实(检测)评审意见书

4、矿井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改造等设计批文及竣工验收批文

5、年度安全评价结论意见

6、主要设备测定资料

7、发生变化的生产系统(环节)的情况、原因及相关证明文件等

8、改变采掘生产工艺的原因、技术论证、批准文件

9、煤层赋存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原因和证明材料。

四、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表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我公司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019号)的要求,按照《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生产能力核定管理办法及核定标准,采用分专业对矿各生产环节的能力进行测算编写,再集中汇编的方法进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并编写了《前进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依据《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019号)的要求和湘煤规[2006]191号《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了《前进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主要对煤矿的资源储量进行核查,主副井提升系统能力、井下排水系统能力、供电系统能力、井下运输系统能力、采掘工作面能力、通风系统能力、地面生产系统能力进行核定,核定结果参见表。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通过对矿井资源储量、提升、供电、运输、通风、排水、采掘工作面、地面生产等系统的核定,矿井生产能力最大值为65.2万T/a,最小生产能力为30.1万T/a,矿井综合核定生产能力30万T/a(见汇总表)。

前进煤矿生产系统能力核定汇总表

矿井设计能力

2004年矿井核定能力

2006年生产系统能力核定

矿井核定能力

主井提升

供电

运输

通风

排水

采场

地面生产系统

备注

20万T/a

26万T/a

30

33.12

65.26

50.22

30.1

40.8

30.1

50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

第一节自然属性

一、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1、地理位置

前进煤矿位于湖南省耒阳市南阳镇界石村。

矿区交通便利,耒阳市城区有直达矿区的公路,耒水由南向北贯穿矿区,有客、货轮停靠。

煤炭有公路运至公司集中煤仓,集中煤仓有专用自备铁路与京广线相连。

2、企业性质

前进煤矿属于国有全民所有制企业。

3、隶属关系

前进煤矿隶属湖南省白沙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南阳煤业分公司,属国有重点煤矿,现有职工1060人。

公司总经理:

龙绍泉,矿长:

刘江华,总工程师:

李向国。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0万吨/年,目前实际生产能力26万吨/年左右。

矿井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证号4300000220072)、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

G1*******6)、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

4304811500058(1-1)]、矿长安全资格证(证号:

湘煤安第05116号)。

4、地形地貌

井田地面为以山地地形为主,在低洼地区有小量农田。

5、交通情况

铁路有耒新铁路位于井田西侧,经浪石坪车站与京广线接轨;水路有耒河位于井田西侧,下游经耒阳至衡阳与湘江汇合;公路从耒阳市直达前进煤矿。

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井田面积及相邻矿井边界关系

井田位于湖南省耒阳市南阳镇,南起23勘探线,北止37勘探线,浅部以+30老窑境界线为界,深部以最高洪水位的保安煤柱与-400水平所组成的界线为界。

走向长约7公里,面积约6平方公里。

井田位于白沙向斜南段东翼,南邻沈家湾井田,北与淝江井田相接。

附拐点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2911715

38394685

13

2908130

38393770

2

2910530

38394475

14

2907980

38393750

3

2910060

38394740

15

2907200

38393410

4

2910000

38394710

16

2907200

38393200

5

2909985

38394380

17

2908185

38393440

6

2909490

38394180

18

2909120

38393443

7

2909330

38394330

19

2909200

38393350

8

2909240

38394280

20

2909430

38393410

9

2909375

38394140

21

2909400

38393630

10

2908965

38393970

22

2910340

38394230

11

2908420

38393850

23

2911745

38393505

12

2908360

38393950

开采深度:

从+140米至-400米标高

三、井田地质特征及构造、地层、含煤地层

1、地层

井田内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

二迭系上统当冲阶(P2d),龙潭阶(P2L),大隆阶(P2ta),三迭系下统大治组(T1),侏罗系茅岭层(J1)及第四系(Q),龙潭阶为本井田煤系地层,由新到老地层描述如下:

(1)第四系(Q):

表土层、坡积、洪积物,以黄色粘土成分为主,夹有粒度相异,分选及磨园度差的岩石颗粒。

厚0—12.68米。

一般厚3.8米。

(2)侏罗系茅岭层(J1):

本层分布于34线以北及井田东侧,不整合于龙潭阶之上,厚约95米。

岩性上部以粗砂岩为主,下部为中粒砂岩,间夹粉砂岩,具细砂岩条带。

微波状层理发育。

砂岩中夹有烟煤包裸体。

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次含黑色矿物及云母片,厚层状,较坚硬。

(3)三迭系下统在大冶组(T1t):

分布于井田西侧,位于大隆阶之上,呈整合接触,全组厚约400米,根据岩性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灰—灰黄色泥质灰岩与泥灰岩互层;底部与大隆阶顶部常有0.10米左右的灰白色粘土,层位稳定。

中部为灰色纯灰岩,厚约30米。

上部以黄褐色泥质灰岩为主。

间夹灰岩及钙质砂岩。

厚约300米。

(4)二迭系上统大隆阶(P2ta):

位于龙潭阶之上,呈整合接触。

全阶厚约22.61米,岩性为硅质泥岩及硅质灰岩组成,灰黑色、薄层状,网状节理发育,含菊石及腕足类等动物化石。

(5)龙潭上段(P2L2):

 位于下段之上。

呈整合接触(以Ⅶ煤底板砂岩为界)。

厚约217.27米;其岩性有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岩组成。

富含腕足类、瓣腮类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

细羊齿、苛达狄等植物化石(Ⅴ煤顶底板富含有植物化石)。

其中含1—Ⅶ煤层。

Ⅱ1、Ⅵ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Ⅲ1、Ⅴ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其余为不可采煤层。

(6)龙潭阶下段(P2L1):

厚约480米,根据含煤情况以P2Lk41厚层砂岩为界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分以砂质泥岩、粉砂岩及薄层砂岩组成,厚约282.8米,该段可视为不含煤地层。

上部以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厚约198.4米,含8—11煤层,其中8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三层均不可采。

在11煤层底板砂岩中富含大羽羊齿、苛达狄等化石。

(7)二迭系上统当冲阶(P2d):

位于栖霞阶之上,呈假整合接触,全阶厚约180米,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硅质泥岩、硅质岩、上部含铁锰质结核。

2、构造

前进井田位于白沙向斜南段东翼,呈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一般为北北东,倾向北西。

地层倾角40度—70度,一般65度,井田内褶曲发育,断层次之。

(1)褶曲:

-150水平以上褶曲带:

该褶曲带褶曲幅度不大,延展长度不大于500米,仅造成煤层倾角的变化甚至使煤层倒转。

神仙岭隐伏向斜:

位于神仙岭35线以北,被侏罗系砂岩覆盖,全长约2公里。

神仙岭隐伏背斜:

位于神仙岭35线以北,被侏罗系砂岩覆盖,全长约2公里,与上述向斜平行。

麻子坪向背斜:

位于31线附近,对煤层影响较少。

(2)断层:

F1伍家村走向逆断层:

位于伍家村西大冶组地层内,走向N20°E,倾角南东,倾角约40°,落差14-20米。

F2神仙岭隐伏逆断层:

位于神仙岭侏罗系砂岩之龙潭阶中断层走向N10°E,倾向南东,倾角约80°,落差40米,走向长约2公里。

F3九牛岭断层:

位于九牛岭――刘家一线,从35线至32线附近,走向长约1.3公里。

断层走向N25°E,倾角北西。

倾角50—60°,落差33—35米。

F4断层:

位于30—31线间龙潭阶上段地层中。

走向N30°E,倾向南东,倾角倒转,落差约10米,断层走向长约0.60公里。

四、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

1、本井田内二迭系上统龙潭阶上段为主要含煤地层总厚为698.6m,含煤18层(不包括煤层分叉)。

由上而下统一命名为:

1、21、22、31、32、41、42、51、52、61、62、7、81、82、9、10、11煤层。

其中6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21、31、51、81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以下均用2、3、5、6、8煤称之)。

2、2煤层位于龙潭阶上段中上部,上距大隆阶底部一般为72.2m,据《地质报告》和工程揭露的情况分析2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在0.2—2.13m,煤层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厚度变化大,为不稳定煤层。

现保有资源储量为235.8万吨。

3、3煤层位于龙潭阶上段中下部,上距2煤层一般为19.6m,煤厚在0—2.31M,一般厚0.58m,局部含夹矸1—2层,厚0.04—0.42m。

该煤层在整个井田范围内煤层稳定性差,厚度变化大,为局部可采煤层。

现保有资源储量为85.4万吨。

4、5煤层位于龙潭阶上段中部,距3煤层一般为37.48m,煤厚在0.11—3.06m。

穿过本煤层的钻孔有22个,其中可采13层次,不可采10层次。

见老窑4层次。

该煤层厚度变化无一定规律,煤层属不稳定煤层。

现保有资源储量为155.1万吨。

5、6煤层位于龙潭阶上段下部,上距5煤一般为46.11m煤厚由0.84—60.45m,一般厚约6.26m,含夹矸1—2层,厚0.05m—1.05m。

根据钻孔及工程揭露情况分析,煤层在146采区局部不可采外,在井田内其他区域均可采,井田内在34—32线,30—29线存在一厚煤带,其他区域煤厚相对较薄,。

在走向上煤层总的趋势为从北向南煤层变薄,倾向上由浅往深部煤层变薄。

该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现保有资源储量为1411.8万吨。

6、8煤层位于龙潭阶下段,上距6煤层一般为51.62m,煤厚在0.11—5.67m一般厚为1.57m,根据钻孔揭煤情况分析,8煤呈鸡窝状产出,局部地方呈厚煤包,多数区域为不可采,煤厚变化极不稳定。

在整个井田内为局部可采煤层。

现保有资源储量为117.3万吨。

综上所述,6煤层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其储量约占全井田总储量75%,2、3、5、8煤层均为局部可采煤层,稳定性差。

其他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1)煤质

煤层的物理性质:

2煤层为金属光泽,钢灰色,菱形节理发育。

贝壳状断口。

条带状结构明显。

硬度为3,块煤为主,煤岩组份以亮、镜煤为主。

暗煤次之,为亮煤型~半亮煤型。

3煤层为黑色略带金属光泽,质软,粉末状为主,夹块煤。

煤岩组分由暗煤及亮煤组成,属暗亮煤型。

5煤层为金属光泽,颜色、条痕为钢灰色,内生裂隙较发育,由亮煤、镜煤及暗煤互成薄层状,条带状结构,水平层状结构。

硬度为3。

贝壳状断口,以块煤为主,间夹粉煤,为暗亮煤型。

6煤层为金属光泽,颜色、条痕为黑色,硬度小于2.5。

参差状断口,粉末状,煤岩组分主要为暗煤和镜煤组成,属暗亮煤型。

8煤层为黑色,略带金属光泽,条痕为黑色,硬度小,多光滑面,参差状断口,粉末状。

煤岩组分为暗煤,次为亮煤组成,属暗亮煤型。

(2)煤质特征、牌号及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本井田煤层的煤质牌号均为高变质程度的低~中等灰份,低~中等到硫份,高发热量的无烟煤(WY),是优质动力用煤。

五、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情况

矿井地处丘陵,井田西面有耒河自南向北流过,除此之外无大的水体,地貌最高高程+302.1m,地层岩性为弱透水性,无含水层。

但地表浅部受新老小煤窑无序开采而破坏严重,地表水常常通过塌陷区、裂隙带及小煤窑渗入井下,成为井下主要补给源,使矿井水文地质复杂化。

矿井采空区极易积水,工作面开采时常发生局部突水,给矿井开采带来困难,属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

矿井最大涌水量1200m3/h,最小涌水量140m3/h,正常涌水量280m3/h。

2、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2煤层顶板一般厚为3.5~2m的细砂岩,个别为11~12m的粉砂岩。

底板厚为0.50~3m的粉砂岩,其下为石英砂岩。

3煤层顶板厚层状泥岩,底板为泥岩及粉砂岩,岩石硬度较少较松软,具膨胀性。

5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厚为0.2~2m,间接顶板为细砂岩,厚8~12m.。

底板为粉砂岩厚为0.5~2m,其下为细砂岩。

6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厚0~5m,其上为细砂岩、粉砂岩,机械强度和抗压强度中等。

底板为细砂岩及粉砂岩。

8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底板为细砂岩,个别地方为粉砂岩。

矿井瓦斯:

根据近年来瓦斯监定,该井田为低瓦斯矿井。

煤尘与煤的自燃:

本井田内无煤的突出和煤的自燃现象。

地温和地压:

井田内无地温地压异常带,一般都是正常增减。

第二节矿井建设情况

一、设计时间及单位

前进矿井由湖南省煤炭设计院于1974年3月设计。

二、立项、批准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

前进井1976年9月开始建井,1983年移交生产,矿井设计能力为20万吨/年,原批准核定生产能力26万吨/年。

三、技术改造、整合改造或该扩建设计生产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通过矿井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矿井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

矿井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与竣工验收情况见白沙能源生技[2005]52号《关于对前进煤矿矿井改造设计的批复》及白沙能源生技[2006]54号《关于印发前进煤矿矿井改造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结果的通知》。

第三节煤矿生产现状

一、主要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开拓方式,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

矿井在煤层底板中布置运输大巷、总回风巷,再布置溜煤上山、轨道上山连通运输大巷与总回风巷,在溜煤上山两侧布置工作面进行生产。

矿井采用立井双罐混合提升方式,全能立井担负全矿的煤、矸、设备、材料的提升和人员的升降;矿井采用机车运输,井下现有5台ZK7-6/250机车,三台运行,两台备用,运输大巷均采用24kg/m的钢管,一吨标准矿车运输煤、矸;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其电缆规格为KYJV22-120×3-400M;矿井采用对角式通风方式,主井设在井田中央,风井布置在井田的两翼。

矿井实行普采,采用风镐落煤,电溜子运输,机车运煤,采场采用单体配铰接梁或π梁支护,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前进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立井布置在井田中央。

现生产水平为-120水平,回风巷布置在±0水平,其延伸水平为-250水平,深部水平为-400米水平。

前进矿井划分为-120水平、-250水平、-400水平。

现生产的水平为-120米水平,-120米水平划分为126、146、166、116、136、156采区。

矿井采用斜切分层的方法逐层往下布置工作面开采煤层,每分层厚度为3-5米。

二、通风方式

矿井采用对角式通风方式,实行分区通风,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方法。

三、现主要生产煤层、采区、工作面情况

矿井主要生产煤层为6煤层,6煤为急倾斜煤层,无煤层自燃和煤尘爆炸危险。

现生产采区为13、14、15采区,11、12已经开采完毕,16采区即将进行开采,各采区均不同程度受到小煤窑侵蚀,从巷道揭露煤层来看,16采区的煤层厚度不及其它采区,局部地段煤厚不足3米。

现正在开采的工作面情况为:

13采区有1363工作面、1365工作面,1362复采工作面,1364复采工作面;15采区有1566工作面;14采区有1461工作面、1464-44米分层工作面,各工作面开采情况良好,但煤厚变化较大,局部煤层变簿。

四、近年生产完成情况

近几年产量呈递增趋势,2003年产量为24.12万吨,2004年为25.48万吨,2005年为25.65万吨。

五、煤炭资源回收情况

矿井由原来的木支护逐步改变为金属支护,现煤巷基本全部采用金属支护,岩巷全部实现锚喷支护,近几年精采细挖,分层厚度为3-5米,矿井的资源回收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0%,特别在1362、1364工作面实行复采,资源回收率又上一个台阶。

六、今后三年的生产接续安排

现146采区-36米水平以下尚有较多储量,136采区即将采至-72米水平以下,156采区北翼已经开采至-72米水平,156采区南翼尚未开采,二水平的延伸接替近三年难以完成,今后三年的接替安排为:

2007年开采的工作面为1463、1464,1461、1462、1363、1365、1364、1566N、1561、1563、1661、1662工作面;2008年开采的工作面为1463、1464、1465、1466、1365N、1364、1366复采、1564、1563、1663、1664工作面;2009年开采的工作面为1465、1466、1366复采、1365S、1563、1565、1566南、1665、1666工作面,各年度的计划产量均为30万吨。

 

第三章煤矿生产能力核查计算

第一节资源储量核查

一、资源储量估算截止日期、选取的主要参数及工业指标、估算结果

1、工业指标

名称资源储量估算采用指标

最低可采煤层厚度(米)0.6

最高灰分Ad%:

40

最高硫分St、d%:

3

最低发热量Qnet、d(Mj/kg)22.1

2、主要参数

Q=S÷sina×m×ARD

Q-----资源储量(万t)

S-----立面积(Km2),估算的储量块段为规则的几何图形,则用相应的公式计算,若为不规则的图形,则用求积仪来计算其面积

sina-----倾角正弦值,煤层倾角采用块段平均倾角

m-----煤厚(m),煤层厚度采用块段分布的煤厚点的加权平均值,大于块段平均煤厚3倍以上的特厚煤厚点,采用块段煤厚算术平均值代替该煤厚点,再进行加权平均

ARD-----煤层视密度(t/m3),为1.45t/m3

3、截止2005年底,前进煤矿保有资源储量2005.4万吨,累计探明储量2326.0万吨,累计采出量277.9万吨,累计损失量42.7万吨。

二、煤层赋存条件,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及原因说明:

该矿井煤层主采6煤,根据工程揭露156采区的29勘探线至28勘探线煤层将逐渐变薄,局部地方不可采,根据工程揭露146、166采区煤层厚度比过去计算资源储量时所采用的煤层厚度小,因此实际的资源储量也将比现在计算的有所减少。

前进煤矿资源储量增减变动情况:

A、85年注销122采区2煤储量8.8万吨

B、储量增加10.8万吨。

其中采勘对比煤厚增加14万吨,91年1262工作面报损2.7万吨,84年水文地质损失0.5万吨。

三、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1、资源储量计算范围

前进煤矿资源储量计算边界为:

南起28勘探线,北止37勘探线,开采上限为+30m,下限为-400m,范围拐点坐标(表)面积6平方公里,煤层最低可采厚度0.6米,计算开采深度为-400米。

2、依法认定的资源储量

2004年8月25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以湘评审[2004]024号文《湖南省耒阳市白沙矿区前进井田前进煤矿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批准前进煤矿2003年底界内保有资源储量1682.66万吨,2005年底保有资源储量2005.4万吨,累计探明储量2326.0万吨,累计采出量277.9万吨,累计损失量42.7万吨,资源回收率为88.7%。

3、矿井剩余服务年限计算

a=G÷(KB·A)

式中:

a——前进矿服务年限

G——前进矿2005年未-400米以上保有可采储量(万吨),根据2005年度前进煤矿储量报表及《湖南省耒阳市白沙矿区前进井田前进煤矿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对照新标准进行套改,而后按照采区设计回采率进行计算得出保有可采储量898.0万吨。

KB——储量备用系数,前进煤矿拟调整的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地质条件复杂,属地质条件复杂15~30万吨/年的小型煤矿,KB取1.5。

A——前进煤矿拟调整的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于是a=8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