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3436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禁锢(ɡù)   栖息(xī)    谀词(yú)    趱行(zǎn)

B.喑哑(àn)   亵渎(xiè)   恣睢(suī)   面面相觑(qù)

C.庖官(páo)   灵柩(jiù)   狡黠(jié)    细丝锭子(dìng)

D.静谧(mì)   绰刀(chāo) 朴刀(pō)    气吞斗牛(dǒu)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毒胶囊”中的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所以慢性中毒往往以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到不可救药。

B.某医院院长被迫在死者追悼仪式上下跪的视频引发各方关注,医闹闹到如此地步,确实骇人听闻。

C.得知他们是来自杭州的小记者后,浙江的人大代表们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炫耀:

你们真能干!

D.清明节前夕,“代理扫墓”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专家解读清明祭祀文化,直言“代理扫墓”滑稽可笑。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

”这个句子中“幸福”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

B.“五脏六腑、生日礼物、蹑手蹑脚、轻描淡写”这四个短语类型全都是并列短语。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一带一路’建设是举措”。

4.下列对作家作品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的《黄河颂》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B.《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作品,文章语言平和冲淡却字字含情,是一篇足以体现杨绛先生“朴素本色”却“别致耐读”的语言风格的佳作。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中的一首抒情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D.《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二、现代文阅读

(山东省临沂市2019学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把目标立在心中

张 涵

①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每到春天,微信朋友圈总会被“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刷屏。

与此同时,不少年轻人还不忘立下减肥的目标,为夏天“秀”身材做足准备。

②朋友圈“晒目标”“晒梦想”的现象屡见不鲜。

然而,这些曾经信誓旦旦写下的话,最后成功“变现”的又有多少?

随着时间流逝,朋友圈不断被其他动态刷新,那些立下的誓言也被海量信息“拍”在了沙滩上。

③事实上,设定目标的意义不在于告知,而在于督促做事。

④社交媒体普及后,之前隐藏在舞台大幕后的日常生活有了展示的场地,朋友圈的“晒”文化也应运而生。

“晒目标”等现象作为印象管理的一种手段,不仅可以进行“自我展示”,凸显决心和毅力,还可以收获好友的点赞与支持,获得心理满足感。

然而,将目标公之于众,未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有心理学家认为,当别人认可你的目标时,你脑海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已经实现了的幻觉。

⑤决定做一件事容易,真正动手去做却很难。

从“说”到“做”,是一个把想法转变成现实的过程,如果把这一过程看作是化学意义上的元素反应,那么自律则是这场反应的催化剂。

曾经风靡朋友圈的“几个赞就读几本书”的集赞读书活动,唤起了公众关注,却唤不醒摒除喧嚣、安静读书的心;获得了虚拟社交网络中的点赞,却没获得精神世界的食粮。

以为发朋友圈立目标就可以获得他人的监督,殊不知只有自己才能一直监督自己。

⑥当终于着手去实现目标的时候,却发现更难的是坚持不懈。

经常听到身边有人抱怨“今天加班,又没时间去跑步了”“今晚有个饭局,明天再读书吧”“今天出去逛街,改天再背单词吧”……但回过头仔细想想,一天中真挤不出一小时甚至半小时的时间为实现朋友圈立下的目标积累“跬步”吗?

在追逐目标的道路上之所以会退缩、会妥协,是因为对实现目标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

有位大学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每天读书30页,这样坚持一年下来就能读大约一万页,将50本书。

他说凡是按照他的要求坚持读书的学生,最后都成为所在领域的杰出学者。

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年轻人更要养成从“说”到“做”再到“坚持做”的习惯,不仅把目标和梦想立在朋友圈,更要把它们立在自己的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3月27日19版)

5.第⑤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6.第⑥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朋友圈“晒目标”“晒梦想”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设定目标的意义主要在于告知,而不是督促做事。

B.将目标公之于众,不利于目标的实现。

因为心理学家认为,当别人认可你的目标时,你脑海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已经实现了的幻觉。

C.发朋友圈立目标并不能获得他人的监督,只有自己才能一直监督自己。

D.很多人在追逐目标的道路上之所以会退缩、会妥协,是因为对实现目标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张晓风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

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

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

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诉求:

我口渴了。

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

“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个?

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咦?

这一个不能拿吗?

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

这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没什么,我随便拿的。

”我说的是实话。

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

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

“那么多个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个?

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

“这一个,有什么不该拿吗?

”我问。

“大小都是30元一个,这一个,特别小呀!

”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个呢?

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个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

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

如果我此刻行过正午的沙漠,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

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

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

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

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

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

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

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

8.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9.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2)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10.买水果本来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阅读《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后完成问题.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

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

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

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

看到人们碗里满满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

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

那天,我使劲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

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

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厉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

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

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

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

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

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

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

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

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

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喊几声后就不会管我了吧。

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

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有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

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

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

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

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

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

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

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12.文章第③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3.请从修辞角度对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14.“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15.写出⑮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16.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三、句子默写

1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3)故渔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4)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默写完王绩的《野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四、诗歌鉴赏

18.阅读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一诗,完成后面问题。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诗题中所提到的“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2)诗歌的最后一句,有人认为写的是“访隐者不遇”的诗人日暮归来的情景,也有人认为是诗人想象隐者归来的情景。

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五、课外阅读

(一)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籍。

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

“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

”蠡对曰:

“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

“诺。

”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

“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

勾践请为臣,妻为妾。

”吴王将许之。

子胥言于吴王曰:

“天以越赐吴,勿许也。

”种还,以报勾践。

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

种止勾践曰:

“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于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

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种顿首言曰:

“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

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

”嚭因说吴王曰:

“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吴王将许之。

子胥进谏曰:

“今不灭越,后必悔之。

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19.下列句中的“于”与“子胥言于吴王曰”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告之于帝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是因为没有听谋臣范蠡的劝谏而导致兵败、坠入困境的。

B.文种本已说动夫差答应越国的求和,但因伍子胥的劝谏,首次求和未能成功。

C.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和珠宝、玉器。

后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

D.在越王派人求和的整个过程中,伍子胥始终进谏反对,但吴王终究没听他的谏言。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王将许之

②请间行言之

③越以服为臣

④卒赦越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六、作文

23.作文

题目:

目光 (注意:

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24.按要求写作。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不独人也,物亦有之。

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

亲爱的同学,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千秋不移”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            为知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句子默写

1、

四、诗歌鉴赏

1、

五、课外阅读

1、

六、作文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