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3553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小菜佐食资料.docx

五小菜佐食资料

 五 小菜佐食,如府史胥徒佐六官司也。

醒脾解浊,全在于斯。

作《小菜单》。

【译文】

小菜是用来佐食配料,正如官府中各种各样的小官吏辅助六官一样。

小菜能够醒脾胃,去除污浊,作用就在于此。

因此作“小菜单”。

黎平的话:

目前全世界以米饭为主食的人口大概有二十六亿,以面食为主食的人口有二十八亿,主食既可以充饥,又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热能。

虽然如此,但是如果没有各种各样味道丰富的佐食小菜,就算米饭再香,面包再甜连吃几餐也会食之无味,难以下咽。

更何况人的一生每天都离不开吃。

各种各样,不同风味,含有人体所需的不同营养物质的小菜就如同“官府中各种各样的小官吏辅助六官一样”,小菜对人们进主食起促进作用,对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起补充作用。

【笋脯】

笋脯出处最多,以家园所烘为第一。

取鲜笋加盐煮熟,上篮烘之。

须昼夜环看,稍火不旺则溲矣。

用清酱者,色微黑。

春笋、冬笋皆可为之。

【译文】

出产笋脯的地方非常多,以自家园林里烤烘出产的为最好。

取鲜笋加盐煮熟后,上竹笪烤制。

制作时需昼夜不停地来回护理,火稍不旺就会软黄。

加入生抽酱油的竹笋,颜色微黑。

冬笋、春笋都可以作笋脯。

黎平心得:

本篇实际上是讲笋干的制作,通过去壳切根修整,经高温蒸煮,烘干等工序制作笋干成品。

现代的烤炉全电脑控制,预先设置好程序就行了。

不过,仍然有很多人追求传统制作工艺,用竹笪夹住笋片烤,这种方法需要悉心照顾。

也有先烤后晒或烤晒结合的。

【天目笋】

天目笋多在苏州发卖。

其篓中盖面者最佳,下二寸便搀入老根硬节矣。

须出重价,专买其盖面者数十条,如集狐成腋之义。

【译文】

天目笋多在苏州集市卖。

其放在篓中表面的质量最好,二寸下面就掺入老根节的老笋。

必须以高价购买放在面上的数十条笋。

集狐成腋,积少成多。

黎平心得:

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浙皖两省交界处,距苏州水路、陆路近300公里。

清朝时期,主要靠马车或船代步,路途遥远令运输成本增加,使有些商贩在买卖上打主意以次充好。

象袁枚这样的吃货,把每个卖笋商贩篓子中放在最上面做门面的竹笋买了,价格相对高些,质量也是最好的。

我经营的店推出的蟹黄粥,长达十几年名声远播,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尝后曾在香港无线电视台节目中大加赞赏。

其中奥秘就是买蟹时要求供应商把最好的蟹供给我们,价格虽然是比一般高出10%,但带给我们的是源源不断的食客,供应商也乐意长期合作,何乐而不为。

【玉兰片】

以冬笋烘片,微加蜜焉。

苏州孙春杨家有盐、甜二种,以盐者为佳。

【译文】

以冬笋烤制,加了一点蜂蜜。

苏州孙春杨家有咸、甜两种,以咸味为好。

黎平心得:

加蜂蜜烤制冬笋片,必须在火烤后才涂上蜂蜜。

过早涂上是不合理的,因为蜂蜜是过饱和糖,加热至50攝氏度会转化为果糖及酸性物质,口感变差。

袁枚说烤玉兰片加蜂蜜变成甜味,没有直接加盐粉烤出的咸味好吃,道理在此。

【素火腿】

处州笋脯,号“素火腿”,即处片也。

久之太硬,不如买毛笋自烘之为妙。

【译文】

处州所产笋脯,号为“素火腿”,即处片。

放久则干硬,不如买毛笋自己炮制为好。

黎平心得:

处州所产的笋干被称为“素火腿”,又称“处片”,袁枚所在300年前,没有真空包装,也没有冷藏,放久了,或因受潮而发霉、又或因脱水而变硬,很容易变质。

【宣城笋脯】

宣城笋尖,色黑而肥,与天目笋大同小异,极佳。

【译文】

宣城所产笋尖,色黑肥厚,与天目笋大同小异,非常好。

【人参笋】

制细笋如人参形,微加蜜水。

扬州人重之,故价颇贵。

【译文】

把细笋制作成人参形状,微加蜜蜂水。

扬州人特别看重这种笋,所以价格十分贵。

黎平心得:

无论是宣城笋尖,还是人参笋,都属于笋干。

笋干是以笋为原料,通过去壳切根修整、高温蒸煮、清水浸漂、切片成型处理、晒干、整形包装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本篇,“人参笋”属淡笋干,即在制作过程中不加盐,或加极少量的盐。

淡笋干颜色偏肉色,类似田黄石的颜色,可加蜂蜜一起吃。

本篇宣城笋脯,属于咸笋干,即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颜色反而加深。

【笋油】

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作豆腐法,上加一板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

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天台僧制以送人笋油

【译文】

用笋十斤,慢火煮一日一夜,穿通笋节,铺在板上,如豆腐制作的方法,上面加木板压榨,使汁水流出,加上炒盐一两,便成为笋油。

其笋晒干后仍可作脯。

天台僧人常制之以送人。

黎平心得:

笋油,实际上是笋汁。

笋属于低脂,低热量食品。

而且鲜笋含水量较高,如毛竹春笋含水量为90%,冬笋为85%,可以提供大量的笋汁,笋汁可作为清热利尿的饮料食品。

【糟油】糟油出太仓州,愈陈愈佳。

【译文】糟油以仓州出产为好,越陈越香。

黎平心得:

糟油创制人为清朝乾隆年间的李梧江。

《太仓州志》云:

“色味佳胜,他邑所无。

”他在太仓城内开设了多家经营酱铺业的作坊与铺子。

李梧江平素喜欢钻研食品调料。

他用酒浆配以各种香料入缸封藏,数月后,开缸启封,发现这种液体调味品具有酱色、糟香、鲜美等特点,经自己家人与馈赠亲友尝试后,一致反映味道极佳。

于是李梧江再选择香料搭配,再次改进,遂制出了能解腥除异味、提鲜增香、开胃增食的新调味品——糟油。

据记载,糟油由老意诚秘方制造,每次投料后还要渗入适当的糟油底子,即糟油脚。

有人谓糟油之妙,在于它的底子,此乃百余年来长期累积的精华,没有它就没有老意诚的糟油。

太仓糟油,于1816年正式酿制发售,名扬四方,成为官礼。

因慈禧太后爱吃糟油,常派人来太仓采购,故太仓老意诚糟油店中曾有一块“进呈糟油”的金字招牌。

太仓糟油在1914年、1921年、1925年江苏省举办的三次地方物产展览会上,均获殊荣;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时获金质奖章,百余年来,太仓糟油声名远播,畅销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

【虾油】

买虾子数斤,同秋油入锅熬之,起锅用布沥出秋油,乃将布包虾子,同放罐中盛油。

【译文】

买虾子数斤,加上酱油在锅中熬煮,起锅时用布沥出酱油,再用布把虾子包好,一起放入盛油的罐中。

黎平心得:

现代的虾油是一种以鲜虾为原料,经腌渍,发酵,熬炼后形成的鲜美调味品。

袁氏篇中的虾油则是在生晒的酱油中加入腌渍鲜虾一起煮,鲜虾蛋白质变性析出鲜味物质,以增加氨基酸态氮来提鲜,与酱油的环原糖的甜而形成鲜甜味美的虾子酱油。

【喇虎酱】

 秦椒捣烂,和甜酱蒸之,可用虾米搀入。

【译文】

把花椒捣烂与甜酱同蒸,可以加入虾米。

黎平心得:

甜面酱,又称甜酱,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制曲和保温发酵制成的一种酱状调味品。

其味甜中带咸,同时有酱香和酯香,适用于烹饪酱爆和蒸类食物。

加上花椒及虾米,则更加甜辣鲜香。

【熏鱼子】

熏鱼子色如琥珀,以油重为贵。

出苏州孙春杨家,愈新愈妙,陈则味变而油枯。

熏鱼子

【译文】

熏鱼子的颜色如琥珀,以油多者为贵。

苏州孙春杨家所产,越新越好,时间一长则味变油枯。

黎平心得:

熏制品是将原料置于密封的炊具中,利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使原料成熟或产生香味的食品加工方法制作而成的食品。

熏法源于火熟法时期,原是一种古老的贮藏食品的方法。

食品经过烘烤、烟熏,烟中的蚁醛等成分可直接杀死细菌,并使食品中的大部分水分挥发,提高防腐能力。

直至元代,始见于食谱,但仍属制作半成品的方法。

如《易牙遗意》“火肉”、《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婺州腊猪法”、“羊红肝”等。

到了清代,熏制技法已趋完善,成为独立的烹饪方法。

鱼子是雌鱼未受精的卵子。

因为那些卵子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还在雌鱼体内。

熏鱼子要求色香味全,需不厌其烦边熏边涂植物油,还得注意火候。

【腌冬菜、黄芽菜】       腌冬菜、黄芽菜,淡则味鲜,咸则味恶。

然欲久放,则非盐不可。

常腌一大坛,三伏时开之,上半截虽臭、烂,而下次半截香美异常,色白如玉。

甚矣!

相士之不可但观皮毛也。

腌冬菜、黄芽菜

【译文】

腌冬菜、黄芽菜,清淡则味道鲜美,咸浓则味道恶劣。

但是要长时间存放,则非放盐不可。

我曾腌过一大埕,到三伏天时开启,上半埕虽臭烂,下半缸却味香异常,色如白玉,真奇异。

所以看人不能只看外表。

黎平心得:

腌制菜类食品,用盐及密封是关键。

以腌冬菜及黄芽白菜为例,短时间内吃,少盐味就鲜。

若要存放半年或更长时间,则盐用量要合适。

即需要盐的高渗透压作用:

腌制食品食盐浓度为40~150g/L,能产生246.8~925.5kPa的渗透压,而大多数微生物所能耐受的渗透压为30.7~61.5kPa。

当食盐溶液渗透压大于微生物细胞渗透压时,微生物细胞内水分就会外渗而使其脱水,最后导致微生物原生质和细胞壁发生分离,从而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甚至会由于生理干燥而死亡。

所以,利用食盐溶液的高渗透压作用能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

另外,腌制蔬菜时盐与蔬菜的接触要均匀,具体做法是一层菜撤一层盐,还得压实,尽量减少存留空气的空隙,最后放一定重量的石头加压,封住埕口或池面。

袁老先生曾经腌制过一大埕,开启时上半埕明显坏掉了,主要是密封得不好。

【莴苣】

食莴苣有二法:

新酱者,松脆可爱。

或腌之为脯,切片食甚鲜。

然必以淡为贵,咸则味恶矣。

莴苣

【译文】煮莴苣有两种方法。

新酱制的莴苣,松脆可口;若腌制成干,切成食也很鲜嫩。

但是一定要淡为好,咸了味道就坏了。

黎平心得:

莴苣,根据不同食用部位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

莴苣烹制,可荤可素,可凉可热,口感鲜脆,而且所含莴苣素,刺激消化,增进食欲,并有镇痛催眠作用。

莴苣怕咸,烹制时要少放盐才可口。

莴苣叶有点苦涩,但营养价值高于茎部,如胡萝卜素高于9.7倍,维生素C高14倍。

【香干菜】

春芥心风干,取梗淡腌,晒干,加酒、加糖、加秋油,拌后再加蒸之,风干入瓶。

【译文】将春天的芥心菜风干,取梗略加盐腌制,晒干,加酒,加糖,加酱油,拌后再蒸熟,风干之后放入瓶中。

黎平心得:

芥菜,蔬菜类,食用广泛,有叶用芥菜,如雪里红,或茎用芥菜,如榨菜,还有根用芥菜,如大头菜等。

这三类,既可新鲜配菜,也可腌制食用。

种子有辣味,可以榨油或制作芥末。

【冬芥】

冬芥名雪里红。

一法整腌,以淡为佳;一法取心风干,斩碎,腌入瓶中,熟后杂鱼羹中,极鲜。

或用醋煨,入锅中作辣菜亦可同,煮鳗、煮鲫鱼最佳。

【译文】

冬芥又名雪里红,一种方法是整棵腌制,以淡为好。

一种方法是取心风干,切碎,在瓶中腌制,腌后放在鱼羹中食用,十分鲜美。

或用醋煨煮,也可放入锅中作辣菜,煮鳗鱼、鲫鱼时最佳。

黎平心得:

芥菜含有硫代葡萄糖苷,经腌制后会产生挥发性的异硫氰酸化合物等物质,具有特殊的风味和辛辣性,故可作为辣菜调味,与鱼类、肉类同煮,去腥增香。

【春芥】

取芥心风干、斩碎,腌熟入瓶,号称“挪菜”。

【译文】

取芥菜心风干、切碎,腌熟后放在瓶中,号为“挪菜”。

【芥头】

芥根切片,入菜同腌,食之甚脆。

或整腌晒干作脯食之尤妙。

【译文】

把芥菜头切片,和芥菜一起腌,食时十分爽脆。

或有整棵芥菜一齐腌制,晒干后制作成脯,吃起来特别好。

黎平心得:

这两篇中有芥菜及芥菜头,都是制作成腌制食品。

第一道工序先将芥菜心风干,减少菜叶中水分含量,与芥菜头一起加盐腌制。

去盐切片或粒状炒来吃,十分爽脆。

晒干后做成菜脯,另有一番滋味。

【芝麻菜】

 腌芥晒干,斩之碎极,蒸而食之,号“芝麻菜”。

老人所宜。

【译文】腌制过的芥菜晒干后,切得极碎,蒸熟来吃,又叫芝麻菜,适合老人食用。

黎平心得:

芥菜组织较粗硬,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食用纤维素,故有明目、提神的作用,尤适合老人食用。

【腐干丝】

将好腐干切丝极细,以虾子、秋油拌之。

【译文】

将好的豆腐干切成细丝,以虾子、酱油一起拌食。

黎平心得:

豆腐干是豆腐的再加工产品,主要是烘干水分。

咸香爽口,硬中带韧,被誉为素火腿,但钠的含量较高,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应该注意食量。

【风瘪菜】

将冬菜取心风干,腌后榨出卤,小瓶装之,泥封其口,倒放灰上。

夏食之,其色黄,其臭香。

【译文】

把冬菜的心取出风干,腌制后榨出卤汁,以小瓶装盛,用泥封口,倒放在灰上。

这种小菜夏天食的时候,颜色发黄,气味清香。

黎平心得:

鲜冬菜的水分含量还是颇高的,将表面风干再腌,榨出的汁液浓度相对较高,以小瓶装灌,在没有任何保鲜剂的年代,用泥封口,又倒放在灰上,小瓶内缺氧,保质期就相对得以延长。

【糟菜】

取腌过风瘪菜,以菜叶包之,每一小包,铺一面香糟,重叠放坛内。

取食时,开包食之,糟不沾菜,而菜得糟味。

【译文】

把腌好的菜风干成瘪,以菜叶包裹,每一小包,铺上一层酒糟,层层重叠放缸内。

食用时,打开小包取出菜,糟不会沾到菜上,而菜却渗有糟香之味。

黎平心得:

糟菜是用酒糟作为密封,令菜干隔离空气,却渗透酒的香气而成,食用时口味清淡,酒香夹着菜香,别有一番风味。

【酸菜】

鸡皮盖在上面,加一大碗水,放在蒸笼里蒸透,吃时去掉鸡骨、鸡皮。

冬菜心风干微腌,加糖、醋、芥末,带卤入罐中,微加秋油亦可。

席间醉饱之余,食之醒脾解酒。

【译文】

把冬菜心风干后稍腌,加糖、醋、芥末,连卤放入罐中,可以加上一点酱油。

席间酒足饭饱之时,食之可以醒脾解酒。

黎平心得:

酸菜是加入适量调味品封存后自然发酵的一种食品,腌制过程中维生素C被大量破坏,使肾减少结石形成能力降低,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结石,食用时要适量。

解物:

多吃猕猴桃等新鲜水果。

【台菜心】

取春日台菜心腌之,榨出其卤,装小瓶之中,夏日食之。

风干其花,即名菜花头,可以烹肉。

【译文】选用春天台菜心,腌制后,挤出卤汁,装入小瓶中,夏天食用。

风干菜花,也就是菜花头,可以用来烹肉。

黎平心得:

叶菜还是新鲜的好,起码叶绿素及维生素较丰富。

【大头菜】

大头菜出南京承恩寺,愈陈愈佳。

入荤菜中,最能发鲜。

【译文】大头菜出自南京承恩寺,品质越陈越好,在荤菜中配食,特别鲜香味美。

黎平心得:

大头菜一般指芥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蔬菜,原产中国,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

芥菜的主侧根分布在约30厘米的土层内茎为短缩茎,叶片着生短缩茎上,有椭圆、卵圆、倒卵圆、披针等形状,叶色绿、深绿、浅绿、黄绿、绿色间纹或紫红。

大头菜的腌制方法:

头菜起土后先去其须根、洗净后腌制,每百斤头菜用17斤半~19斤食盐,在大池内填一层头菜然后撒一层食盐,踩实,让盐及菜头充分接触,紧密不留空隙;最后用木板,石头压紧;这样连续浸泡四五天,使其咸味均匀。

再然后捞起在太阳下晒干,制成后的头菜香气四溢,色泽金黄。

推荐菜品:

猪肉斩头菜。

做法:

头菜浸泡、冼净、沥干,切碎,落白锅慢火烘干。

肥肉切粒,瘦肉剁碎,肥瘦相当,与头菜拌匀,蒸炉蒸熟。

【萝卜】

萝卜取肥大者,酱一二日即吃,甜脆可爱。

有侯尼能制为鲞,煎片如蝴蝶,长至丈许,连翩不断,亦一奇也。

承恩寺有卖者,用醋为之,以陈为妙。

【译文】

要肥大萝卜,用酱腌一二天即吃,甜脆可口。

有侯尼能制成干鱼状,煎萝卜片如蝴蝶状,一丈多长,连成一串,亦一奇观。

承恩寺有卖萝卜,是用醋调制,时间较长为好。

黎平心得:

萝卜肉嫩多汁,形美色艳,是很好的工艺菜原料,一般酒楼饭店也常以萝卜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餐前小吃,也有雕刻成工艺摆设,做造型点缀。

【乳腐】

乳腐,以苏州温将军庙前者为佳,黑色而味鲜。

有干湿二种,有虾子腐亦鲜,微嫌腥耳。

广西白乳腐最佳。

王库官司家制亦妙。

【译文】

腐乳,以苏州温将军庙前所出的最好,黑色且味道鲜美。

有干、湿两类。

有一种虾子腐乳也很鲜美,略嫌腥重。

广西白腐乳最好,王库官家所制作的也很好。

黎平心得:

腐乳,也叫酱豆腐或豆腐乳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酿造调味品之一。

目前我国各地都有腐乳的生产,它们虽然由于大小不一,配料不同,品种名称繁多,但制作原理大同小异。

首先将大豆制成豆腐,然后压坯划成小块,摆在木盒中即可接上蛋白酶活力很强的根霉或毛霉菌的菌种,接着便进入发酵和腌坯期。

最后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加以红曲酶、酵母菌、米曲霉等进行密封贮藏。

腐乳的独特风味就是在发酵贮藏过程中所形成。

在这期间微生物分泌出各种酶,促使豆腐坯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营养价值高的氨基酸等风味物质。

有些氨基酸本身就一定的鲜味,腐乳在发酵过程中也促使豆腐坯中的淀粉转化成酒精和有机酸,同时还有辅料中的酒及香料也参与作用,共同生成了带有香味的酯类及其他一些风味成分,从而构成了腐乳所特有的香味。

腐乳在制作过程中发酵,蛋白酶和附着在菌皮上的细菌慢慢地渗入到豆腐坯的内部,逐渐将蛋白质分解,大约经过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松酥细腻的腐乳就做好了,滋味也变得质地细腻、鲜美适口。

【酱炒三果】

 核桃、杏仁去皮,榛子不必去皮。

先用油炮脆,再下酱,不可太焦。

酱之多少,亦须相物而行。

【译文】

把核桃、杏仁去皮,榛子不必去皮。

先用油炸脆,再下酱,不可炸得太焦。

加酱多少,根据东西的多少而定。

黎平心得:

核桃、杏仁需去壳落油锅炸,榛子可以连皮炸,原因是榛子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榛子总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7.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9.5%。

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对防治心血管病有很好的作用。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进入人体后可生成称之为脑黄金的DHA,可以提高记忆力、判断力,改善视神经,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若去壳高温油炸,榛子仁不但易碎,且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改变,成为反式脂肪酸,可能对身体有害。

油炸坚果,通常温度在180-200攝氏度左右,要观察坚果颜色,若肉眼看到近60%熟时,提前捞起,油温的余热足以令坚果熟透。

厨师常有过熟的失手。

【酱石花】

将石花洗净入酱中,临吃时再洗。

一名麒麟菜。

【译文】

把石花菜洗净放入酱中,临吃时再洗。

它的另一个名字叫麒麟菜。

黎平心得:

石花菜不可久煮,否则会溶化,多作凉拌及酱腌。

【石花糕】

将石花熬烂作膏,仍用刀划开,色如蜜蜡。

【译文】花菜熬烂作膏,吃时用刀划开,色如蜜蜡。

黎平心得:

石花菜易煮烂,慢火收汁成膏状。

吃时用刀切开,颜色金黄,软糯如蜜。

【小松菌】

 将清酱同松菌入锅滚熟,收起,加麻油入罐中,可食二日,入则味变。

【译文】把稀酱油同小松菌一起放入锅中滚煮,收汁起锅,入罐中,加麻油作密封,可以食两天,时间太久就会变味。

黎平心得:

松茸含有的主要元素包括:

18种氨基酸、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49种活性营养物质、5种不饱和脂肪酸、8种维生素、2种糖蛋白、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活性酶,另含有3种珍贵的活性物质,分别是双链松茸多糖、松茸多肽和松茸醇等。

【吐蛈】

吐蛈出兴化、泰兴。

有生成极嫩者,用酒酿浸之,加糖则自吐其油,名为泥螺,以无泥为佳。

【译文】吐铁出自兴化、泰兴地区,有初生极嫩者,用酒酿浸泡,加糖后则自吐其油。

名为泥螺,以无泥为好。

黎平心得:

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

泥螺,古称吐铁。

据明朝万历年间“温州府志”记载:

“吐铁一名泥螺,俗名泥蛳,岁时衔以沙,沙黑似铁至桃花时铁始吐尽。

”当今在温州称泥糍,闽南称“麦螺蛤”,因其盛产于麦熟季节。

在江、浙、沪一带称"黄泥螺",因其贝壳为黄色和黄褐色,加工腌渍的卤液亦呈黄色或淡黄色而得名。

潮汕地区的“钱螺鲑”是用泥螺腌制的。

“钱螺鲑”是一种潮汕生腌海鲜。

潮语中的“鲑”是指用盐、鱼露、酱油等腌制的小海鲜。

做法是先用咸水养让其吐沙,再用淡清水养并清洗,然后用酒浸泡,沥干水加糖蒸来吃。

【海蛰】

用嫩海蛰,甜酒浸之,颇有风味。

其光者名为白皮,作丝,酒醋同拌。

【译文】选用嫩海蜇,以甜酒浸泡,颇有风味。

表皮光的叫白皮,切丝,与酒、醋拌食。

黎平心得:

海蜇除了可作为凉拌菜食用,也可炒或烧成菜。

炒海蜇时讲究旺火爆炒,快进快出,保持其质感脆爽。

若与其他食物配菜时,由于其水分多,胶质重,也要最后放入锅中烹煮,否则容易糊化。

【虾子鱼】

子鱼出苏州。

小鱼生而有子。

生时烹食之,较美于鲞。

【译文】

虾子鱼出自苏州,小鱼生下来就有鱼子。

新鲜时烹制而食,比鱼干味更美。

黎平心得:

虾子鱼即草海细鱼,虾子鱼的鱼肚内或口内都有完整的红虾。

这是因为草海细鱼很贪吃,往往肚子里虾子还未消化,嘴上又含上另一只,故任何时候捕的鱼,不是肚里有虾就是嘴里有虾,故得名虾子鱼。

活虾子鱼烹煮而吃,味道非常鲜香,比鱼干好得多。

【酱姜】

生姜取嫩者微腌,先用粗酱套之,再用细酱套之,凡三套而始成。

古法用蝉退一入酱,则姜久而不老。

【译文】选取嫩生姜洗净,稍微腌制,先用粗酱腌,再用细酱腌,共腌三次才完成。

古法用禅衣一个加入酱中,姜则可保持长久不老。

黎平心得:

自古姜是调味食品,是辣味的代表,可以解腥醒胃,也可腌渍蜜制。

姜与辣椒不同,其味清辣,只将食物异味挥散,而不会导致食物混成辣味,宜作荤腥菜的调味品。

【酱瓜】

将瓜腌后,风干入酱,如酱姜之法。

不难其甜,而难其脆。

杭州放鲁箴家制之最佳。

据云:

酱后晒干又酱,故皮薄而皱,上口脆。

【译文】将瓜用盐腌制后,风干入酱再腌,如酱姜之法。

要它甜不难,要它脆却比较困难。

杭州施鲁箴家,所制酱瓜最好。

据说,酱后晒干以后再酱腌一次,所以皮薄起皱,食时香脆可口。

黎平心得:

酱瓜做得好的标准是甜、脆、爽。

通常瓜用盐腌制过会变脆,若不厌其烦再风干,加面酱再腌,瓜会因表皮缺水起皱,更加香脆。

【新蚕豆】

 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

随采随食方佳。

【译文】

取新鲜嫩蚕豆,与腌制的芥菜同炒,非常妙。

蚕豆要随采随吃才好。

黎平心得:

蚕豆含有致过敏物质。

某些人因遗传缺陷,体内缺乏某种酶,在食用蚕豆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及急性溶血等中毒症状,俗称蚕豆病。

【腌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

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译文】

腌蛋以高邮出品为最好,颜色红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欢吃腌蛋。

宴席间他总是先夹取腌蛋敬客。

腌蛋放在盘中,一般是带壳切开,蛋黄蛋白兼用。

不可只存蛋黄,去掉蛋白,这样使味道不全,蛋油也易走散。

黎平心得:

腌蛋,主要是用盐将蛋腌制成咸蛋。

咸蛋是一种风味特殊、食用方便的再制蛋,它是利用食盐的高渗原理,改变原来的性状与风味。

腌制过程中,蛋内脂肪、蛋白质变性,蛋黄浓度增加变稠,逐步凝固,如有弱碱更好,促进大量蛋黄转变为饱和脂肪酸,风味自成一派。

【混套】

将鸡蛋外壳微敲一小洞,将清黄倒出,去黄用清,加浓鸡卤煨就者拌入,用箸打良久,使之融化,仍装入蛋壳中,上用纸封好,饭锅蒸熟,剥去外壳,仍浑然一鸡卵,此味极鲜。

【译文】

把鸡蛋外壳敲开一小洞,将蛋白、蛋黄倒出,去掉蛋黄,将保留蛋清加入煨好的浓鸡汁,用筷子搅拌,使之融合。

然后装回蛋壳之内,用纸封好小洞,在饭锅上蒸熟,剥去外壳,依旧像一只完整的鸡蛋。

这种方法味道极鲜。

黎平心得:

我曾用此法作改良版。

把倒出的蛋黄加肉碎、菇屑等调味料,拌匀重入蛋壳里,再将蛋清倒入摇匀,味道更丰富鲜美。

【茭瓜脯】

茭瓜入酱,取起风干,切片成脯,与笋脯相似。

【译文】

把茭瓜放入酱中腌制,取出风干,切片成脯,与笋脯相似。

黎平心得:

一个不错的餐前小吃。

【牛首腐干】

豆腐干以牛首僧制者为佳。

但山下卖此物者有七家惟晓堂和尚家所制方妙。

【译文】

豆腐干以牛首僧人所制的为好。

山下卖豆腐干的有七家,只有晓堂和尚家所制作的最好。

黎平心得:

豆腐干俗称:

豆干。

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咸香爽口,硬中带韧,久放不坏。

豆腐干是佐酒下饭的最佳食品之一,也便于旅途食用和食用携带。

豆腐干有卤干、熏干、酱油干等,是宴席中拌凉菜、炒热菜的上乘原料。

豆腐干的制作工序包括:

备料,磨浆,煮浆,凝固、划脑、上包、浸泡、煮干。

【酱王瓜】

王瓜初生时,择者腌之入酱,脆而鲜。

 

【译文】

王瓜刚长出时,选择小的易腌,脆而鲜。

黎平心得:

与上篇“酱瓜”方法一样。

【点心单】

梁昭明以点心为小食,郑傪嫂劝叔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