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3614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21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docx

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概述

一、人体的细胞

人体最初只是一个受精卵。

当精子与卵子融合为受精卵后,不断分裂、分化,逐步形成了一个由一千多万亿个细胞组成的个体。

人体众多的细胞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有机的结合。

每个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既有独立性又是相互依赖的,因而产生了多姿多彩的人体结构和生命现象。

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扁平形、立方形、柱形、梭形、球形和星形等。

尽管细胞的外形可以变化,但每一种细胞都有相对稳定的外形特征。

一般因其所处的环境和功能的不同,细胞的形态有所差异,如红细胞为圆盘形,以便于在血液中流动运输氧气;肌细胞为圆柱形和长梭形,以利于长度变化完成收缩功能;神经细胞常有许多长短不同的胞突,以易于细胞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细胞的特点:

1、细胞的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

2、细胞的大小悬殊很大。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是指包围在细胞外面的透明的薄膜,又称质膜,厚度约为5~10nm。

这层薄膜不仅能保护细胞的完整性,又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感受其周围环境的变化,使细胞产生应答反应。

在电镜下,细胞膜通常呈现两边有深色的暗层和中间夹一浅色的明层、宽度约为7nm的三板层结构(两暗一明的铁轨形状)。

这种三板层不仅存在于细胞膜,而且也广泛地分布于其它细胞器膜,故也称单位膜或生物膜。

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细胞核——人体细胞中除成熟的红细胞外都有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又是蕴藏和控制遗传信息的中心。

它的形态与细胞的形态相适应,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有关(约为细胞质的1/4--1/3),数目也各不相同。

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中央,也有位于细胞边缘的。

细胞间质:

由细胞产生并存在于细胞周围的物质,叫细胞间质(也叫细胞外基质)。

它与细胞共同构成组织。

二、人体的组织

组织:

多细胞人体中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非细胞物质彼此以一定的形式连接,形成具有一定的结构,担负一定功能的单位。

类型: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

结构特点:

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间质构成的膜状结构,被覆在体表或衬在体内的腔、管、囊、窦的内表面以及内脏器官的表面。

功能:

保护、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分泌及感受某些物理和化学剌激等作用。

类型:

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等。

(二)结缔组织

结构特点:

由少量细胞和大量间质构成,分布在各器官或组织之间,是人体体内分布最广、形态结构最多样化的一大类组织。

功能:

具有连接、支持、防御、营养、修复以及物质运输等多种功能。

类型: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等。

(三)肌肉组织

结构特点: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无间质。

肌细胞一般细长呈纤维状,因此也称为肌纤维。

功能:

收缩,如人体躯体和四肢的运动、消化和生殖管道的蠕动、心跳、血液的流动、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排出等。

类型: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

(四)神经组织

结构特点: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功能:

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

三、人体的器官与系统

器官:

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

如:

心脏、肾脏等。

系统:

在功能上相关联的一些器官联合在一起,分工合作完成某种生命必需的功能,这种比器官更高层次上的结构单元称为系统。

脊椎人体包括九类系统。

(一)皮肤系统

结构:

皮肤及其衍生物组成,

功能:

保护身体内部免受机械损伤、防止感染、维持体温等。

(二)骨骼系统

功能:

主要作用是支持身体,同时兼有运动和保护作用。

(三)肌肉系统:

由身体中所有的骨骼肌构成,骨骼肌与坚硬的骨骼或者软骨结构相连,

动身体的某些部分产生运动。

(四)消化系统

结构:

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功能:

完成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五)呼吸系统

功能:

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

O2通过肺泡扩散进入血液,CO2则从血液扩散到肺泡,最终排出体外。

(六)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

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运输物质。

淋巴系统:

由淋巴管、淋巴结及淋巴组织构成。

淋巴系统能进攻外来异物,从而保护机体免受侵害。

(七)排泄系统

功能:

排除废物。

对于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肾脏:

是生成尿的器官,能将含氮的代谢终产物从血液中清除。

(八)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功能:

共同协调机体的活动。

(九)生殖系统

组成:

由生殖腺(卵巢和睾丸)、输精管或输卵管、附属腺体和外生殖器组成。

功能:

产生生殖细胞。

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产生激素,调节生长和发育。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一、骨骼系统

(一)骨

骨骼的组成:

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结而成。

按部位分为:

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骨成分特点: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大于成年人,容易变形不容易骨折。

卫生:

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

按形态分——长骨:

主要分布在四肢;

短骨:

主要分布在手和足;

扁骨:

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

不规则骨:

如椎骨等

(二)骨的构造

骨膜:

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对骨起营养、生长和修复的作用。

骨质:

即骨组织,分为骨密质、骨松质

骨髓:

红骨髓、黄骨髓

特点:

4-5岁之前全是红骨髓,5-7岁骨髓内逐渐生长脂肪细胞,成年后红骨髓和黄骨髓同时存在。

(三)颅骨

新生儿颅:

前囟:

呈菱形;后囟:

呈三角形

闭合时间:

1.前囟在小12~18个月闭合。

2.后囟部分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疾病诊断:

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

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等。

囟门凹陷多见失水;

囟门凸出多见于脑炎、脑膜炎等。

(四)躯干骨:

包括脊柱和胸廓

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

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

发育特点:

时间较长,11,12—16.17岁才基本定型。

新生儿只有骶曲,一周岁内形成其他三个生理弯曲,7岁颈曲和腰曲才固定,性成熟时腰曲才固定。

14岁前椎间充满软骨,20-21岁以后脊椎才定型。

卫生要求:

在整个儿童青少年时期,要防止学生的脊柱弯曲变形,端正坐立行走的姿势,坚持课间操,其次体育活动和劳动中,负重量不宜过重,练习和劳动时间不宜过长。

胸廓:

由胸椎、胸骨、肋骨共同围成,容纳并保护心、肺,并参与呼吸。

特点:

儿童的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胸骨剑突合成,各部分连接不巩固,20-25岁左右才结合。

卫生要求:

维生素缺乏、呼吸道疾病及坐姿不正确可导致胸骨畸形,影响内脏的发育。

(五)四肢骨:

上肢骨:

较轻、小,关节灵活性大

下肢骨:

较粗大,关节牢固

骨盆:

容纳并保护盆腔脏器——直肠和泌尿生殖器官

足弓:

具弹性,能缓冲行走与跳跃时对身体和脑所产生的震荡。

注意:

儿童的身高主要取决与下肢骨的生长,16-17岁迅速骨化,下肢负担过重促进骨化,雌激素可以促进骨骺的成熟与愈合,影响继续增高。

手骨包括:

腕骨、掌骨和指骨

特点:

1.新生儿无腕骨,以后逐渐发育而成。

2.整个腕骨在11-13岁骨化完成,女孩比男孩提早2年。

3.掌骨骨化在18岁前完成。

卫生要求:

在书写和劳动时,适当安排劳动量,同时,注意腕部和掌指骨骼的锻炼。

小知识:

测骨龄,判身高: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

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足骨:

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骨盆: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结合而成。

女性:

宽而短,与分娩功能有关.;男性:

窄而长

特点:

出生时软骨结合,11-12岁出现骨结合,完全骨化19岁-24岁,是人体骨骼中骨化最迟的部位。

卫生要求:

不正确的跳跃和不良姿势可导致骨盆变形,穿高跟鞋不利于骨盆的发育。

关节的特点: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儿童关节的伸展性及柔韧超过成人,故关节的范围大于成人,但关节的牢固性较差.。

卫生要求:

肢体接触中,注意不要硬拉儿童手臂等,以免脱臼。

注意通过体育锻炼在练习中发展关节的柔韧性。

(六)、肌肉系统

肌肉:

人体共有600多块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儿童稍低,其比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

全身肌可分为:

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人体肌的分布与直立姿势、劳动、情感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特点:

儿童肌肉较成人柔软,儿童肌肉收缩力差,易疲劳,又易恢复;

儿童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但手部的细小肌肉群发育较迟.

儿童肌肉发育落后于骨骼,肌肉细长,其力量和耐力都差。

卫生:

按肌肉的发育程度,安排适当活动;

从事力量,速度和耐力的体育训练和劳动锻炼有助于肌肉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从骨骼系统的生理特点来看,需注意的卫生要点有:

1、注意培养儿童少年各种正确的姿势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3、预防骨折、脱臼、肌肉损伤等伤害性事故的发生4、经常晒太阳,促进身体对维生素D以及钙、磷的吸收5、服饰有利于活动和生长发育

二、消化系统

人体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给的。

食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吸收:

经过消化的食物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一)牙:

最坚硬的器官

人一生有两副牙:

恒牙:

6岁左右开始出现第一颗恒磨牙,7~12岁逐个替换乳牙,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17~18岁以后出第三恒磨牙。

牙分为切牙、尖牙、磨牙

牙组织:

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牙周组织:

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二)消化

组成:

消化管:

(口腔、咽、食管、咽)、小肠、大肠

消化腺:

小消化腺、大消化腺

功能:

摄取、消化、吸收、排泄

 

消化管:

【一】食管:

肌性管道,全长25cm

食管的狭窄部:

第一狭窄:

颈部(5cm);第二狭窄:

胸部(18-20cm);第三狭窄:

腹部(1-2cm)

特点:

儿童食道比成年人短而窄,黏膜细嫩,管壁较薄,弹力组织较差,容易受损伤。

卫生:

食物的加工处理及温度要符合儿童特点。

【二】胃

1、形态和分部:

两口:

贲门、幽门;两弯:

胃小弯、胃大弯

两壁:

前、后壁;四部:

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2、位置:

大部左季肋区,小部腹上区

3、胃壁的结构:

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组成

特点:

儿童胃粘膜血管丰富,胃肌层发育较差,胃壁较薄,消化能力较弱,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在胃内滞留的时间较长。

卫生:

年龄小的儿童的饮食的质量和烹调方法应与成人不同。

【三】小肠

由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成,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长5-7m。

上起幽门,下接盲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

小肠壁的构造:

适应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环状襞、黏膜上皮、小肠绒毛——增加吸收面积、肠腺

十二指肠:

介于胃与空肠间,“C”形,25cm

特点:

儿童的小肠比成年人长,吸收能力比成人强。

【四】大肠

分部:

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结构特征: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阑尾和直肠没有这些特点

特点:

儿童大肠相对成人长,蠕动慢容易引起便秘。

儿童少年消化管的特征:

v口腔:

口腔内有牙齿和舌。

人一生中先后出现两副牙----乳牙和恒牙.

v食管:

儿童期食管比成人短而窄,粘膜柔软,管壁较薄且弹力组织发育较差,易受损伤。

v胃:

儿童胃粘膜血管丰富,胃肌层发育较差,胃壁较薄,消化能力较弱,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在胃内滞留的时间较长。

v小肠: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儿童肠道肌肉组织和弹力纤维尚未发育完善,肠的蠕动能力比成人弱,加上植物神经调节能力差,容易发生肠功能紊乱。

v大肠: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残余的水分、无机盐和暂时贮存粪便。

消化腺:

儿童消化腺的特征: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和肝脏,它们能够分泌消化液。

消化液中含有促使食物消化分解的消化酶。

(1)唾液腺

v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可以滋润口腔、湿润与溶解食物,便于吞咽;

v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分解食物和杀菌作用。

(2)肝脏

v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v肝脏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

v儿童的肝脏相对比成人大,儿童肝功能不健全。

v

消化系统的保健:

保持口腔卫生、保护好乳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保持进餐时的愉快情绪、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

四、呼吸系统

人体不断地吸取外界的氧气和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是由呼吸系统完成的。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

组成:

呼吸道:

鼻、咽、喉——上呼吸道;气泡、支气管——下呼吸道

肺:

肺泡、支气管树;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神经

功能:

进行气体交换;肺有内分泌功能

(一)呼吸道

【一】鼻(嗅觉器官)

鼻腔:

●前部有鼻毛——阻挡灰尘

●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保持湿润

●鼻黏膜内血管丰富——加温

特点:

幼小儿鼻和鼻腔相对短小,黏膜柔软,富有血管,鼻道狭窄,容易受到感染,易患鼻炎。

【二】咽、喉:

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部有一对扁桃体,幼儿易感染患咽炎并引发中耳炎。

喉结构由软骨、韧带、喉肌和黏膜构成,喉腔内有一对声带,振动可发音,儿童12岁以后变声。

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声带。

【三】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

上起环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角平面,由16-20个“C”形软骨环构成,分颈、胸二部

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

粗短直;左主支气管:

细长斜

(二)肺

形态: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呈半圆锥形,左肺分两叶,右肺分三叶。

结构:

由支气管树和肺泡组成,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肺,反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呼吸系统的特点:

(呼吸肌力量差,肺活量小,呼吸表浅,呼吸频率快)

1.气管与支气管腔壁成人狭窄,黏膜柔嫩,纤毛运动差,易受感染和损伤。

2.肺弹力组织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比较丰富,充血多,含气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泡的容量和数量逐渐增加。

3.儿童呼吸频率较快,随年龄增长逐渐变慢。

呼吸系统的保健:

用鼻子呼吸;正确擤鼻涕;注意保护嗓音;注意正确的姿势,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学会运动过程中深呼吸;少做带有憋气的力量练习,促进胸廓和肺的正常发育;多做户外活动,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进餐时要小心,不要高声谈笑;注意保持居室、教室的空气新鲜,尽量多吸入新鲜空气。

五、循环系统

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它是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

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

同时许多激素及其他信息物质也通过血液的运输得以到达其靶器官,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因此,维持血液循环系统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1、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不间断地沿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瓣膜是保证血液按一个方向流动的特有结构。

根据血液循环的路线不同,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3、心率、脉搏和血压

心脏每分搏动的次数叫心搏频率,简称心率。

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血压。

血液的组成——血液:

粘稠的液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一半多一点,其余为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和血管(静脉、动脉)

交叉配血实验:

(ppt上)

(一)心脏的位置、外形:

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膈肌上方;形状似桃,大小相当于自己的拳头。

右心房:

与上下腔静脉相通左心房:

与肺静脉连通

右心室:

与肺动脉连通左心室:

与主动脉连通

血管:

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类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去的血管。

——与心室相通

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静脉:

将血液由各器官、组织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与心房相通

特点:

管壁薄、弹性小。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血液与组织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特点:

管壁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非常细(只能允许一个红细胞通过)。

(二)体循环和肺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在心脏内相互连通组成。

v体循环(大循环):

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分支→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v肺循环(小循环):

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枝→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整个血液循环示意图:

(ppt上)

 

(三)心率、脉搏和血压

心率:

心脏每分搏动的次数叫心搏频率简称心率。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就搏动一次。

一般成人75次╱min。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脉搏:

就是动脉的搏动。

(主动脉的搏动沿管壁向远处传播形成)

血压:

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的单位是Pa

◇收缩压:

心脏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到最高值;

◇舒张压:

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到最低值。

☉正常人的血压比较稳定(随年龄变化),安静时测得:

收缩压:

100~120mmHq高血压:

舒张压经常高于90mmHq;

舒张压:

60~80mmHq低血压:

舒张压经常低于50mmHq

(四)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1)儿童心脏的特征:

儿童心肌纤维束相互交织较松,弹性纤维少;

心脏发育不完全,心肌收缩力较弱.

(2)儿童的血管特征:

血管壁薄,血管弹性小;

(3)儿童血液与体重的比大于成年人

(4)儿童心率、脉搏的特点:

年龄越小,每分钟心率、脉搏次数越多

(5)儿童血压比成年人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肺收缩力加强而血管弹力有所下降,血压逐渐升高。

(五)循环系统的保健:

合理营养防止贫血,注意摄入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避免过度或突然的神经刺激,以免影响心脏和血管的正常机能;

儿童的衣服和鞋袜不宜过小,过紧,以免影响心脏活动和血液循环;

应有正常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以利于保护心脏。

六、泌尿系统

绝大部分的代谢产物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人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一)儿童肾脏特点:

儿童肾脏的重量相对地大于成人。

在1岁和12~15岁两个阶段肾脏的发育最快。

就整体而言,儿童的肾功能较差。

(二)儿童肾盂和输尿管特点:

儿童肾盂和输尿管相对比成人宽,管壁肌肉和弹力组织发育不全,紧张度较低,弯曲度大,因此容易出现尿流不畅,致使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三)儿童膀胱特点: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尿总量较多,而膀胱容量小,黏膜柔弱,肌肉层及弹性组织不发达,储尿功能差,所以年龄越小,每天排尿次数越多。

(四)儿童尿道特点

儿童尿道较短,黏膜柔嫩,弹性组织发育不完全,尿路黏膜容易损伤和脱落。

而且,女孩的尿道开口接近肛门,不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就容易发生尿道感染而引起炎症。

泌尿系统保健:

1.供给充足的水分

2.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3.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预防尿路感染

3.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七、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调节系统,它由许多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细胞组成,释放的化学物质被称为激素,它直接进入血管、淋巴管内,然后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

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

(一)下丘脑1.位于间脑的第三脑室底,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称为激素之源。

2.是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的控制中心。

3.比如青春期对性腺的调节等。

(二)垂体:

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出生时已发育很好,4岁前和青春期生长最为迅速

功能:

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夜间分泌多)

幼年缺乏生长素——侏儒症

幼年生长素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生长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三)甲状腺

位置、形态:

喉下部与气管上部两侧面,上平甲状软骨中点,下至第六气管软骨前外侧

功能:

分泌甲状腺素——调节新陈代谢,兴奋神经系统,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幼年缺乏甲状腺素——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病

特点:

14-15岁发育最快,常有甲状腺代谢性肿大,尤其是女性。

(四)胸腺

位置:

位于胸腔前纵隔。

功能:

分泌胸腺激素及激素类物质,为机体的重要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功能。

特点:

胚胎后期及初生时,人胸腺约重10~15克,是一生中重量相对最大的时期。

随年龄增长,胸腺继续发育,到青春期约30~40克。

此后胸腺逐渐退化,淋巴细胞减少,脂肪组织增多,至老年仅15克。

(五)肾上腺

由于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故名肾上腺,肾上腺左右各一。

由髓质和皮质组成。

1.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具有调节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功能,维持体内正常水盐代谢,调节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并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过敏、炎症)的难受力。

2.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具有与心血管、淋巴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平滑肌的松弛、肝糖原的分解以及维持体液平衡有密切的关系。

(六)性腺

v主要指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

v睾丸可分泌男性激素睾丸酮(睾酮),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性腺及其附属结构的发育以及副性征的出现,还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v卵巢可分泌卵泡素、孕酮、松弛素和雌性激素。

功能分别是:

(1)刺激子宫内膜增生,促使子宫增厚、乳腺变大和出现女副性征等。

(2)促进子宫上皮和子宫腺的增生,保持体内水、钠、钙的含量,并能降血糖,升高体温。

(3)促进宫颈和耻骨联合韧带松弛,有利于分娩。

(4)促使女性出现男性化的副性征等

特点:

(1)性腺自胚胎4-5周形成。

(2)男孩睾丸出生时已降至阴囊,10岁前生长缓慢。

青春期迅速增大,15岁的少年比7-8岁的儿童重7倍,8-9岁前只分泌少量雄性激素,青春期明显增多。

(3)女孩卵巢青春期以前发育很慢,初潮时为成人卵巢的30%重,青春期以后发育迅速。

18岁可达到成人重量,分泌雌激素,黄体素。

内分泌系统的保健:

保证儿童有足够的睡眠,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为儿童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

儿童的膳食中酌情使用加碘盐;

不盲目服用营养品,防止儿童性早熟。

八、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图):

(ppt上)

 

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循环

心跳加快、加强,冠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皮肤及腹腔内脏外周血管收缩

心跳减慢、减弱,冠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部分器官(生殖器)外周血管舒张

呼吸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消化

抑制胃肠运动、降低紧张性、促进唾液腺分泌黏稠少量的唾液,抑制胆囊收缩

促进胃肠运动、提高紧张性、促进唾液腺分泌稀薄而量多的唾液,促进胆囊收缩

泌尿

肾脏血管收缩、膀胱逼尿肌松驰

膀胱逼尿肌收缩

使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放大,睫状肌松驰

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睫状肌收缩,促进泪腺分泌

皮肤

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代谢

促进异化作用,促进肾上腺分泌,升高敌血糖

促进同化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即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包括一个细胞体和与其相连的突起构成。

突起有两种:

轴突和树突,轴突较长,只有一个,分支少,可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树突很短,呈树状分枝,能接受刺激。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v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