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3968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docx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

1.1.2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

****人民政府业主单位:

****环卫处

1.1.3选址依据

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

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4、《*****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

5、《****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

6、《关于永定区城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问题的会议纪要》(**阅〔2010〕14号)。

7、《****规划管理局关于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的规划选址意见》(张规〔2010〕29号)。

8、****环卫处与**有限公司签订的工程技术咨询合同。

9、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1.1.4选址原则

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垃圾填埋场选址的主要原则是:

1、填埋场应在城市远期规划区以外,并有适当的距离。

2、填埋场应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和水源的下游。

3、填埋场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垃圾的运输。

4、填埋场应具有适当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满足防洪要求和避免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5、填埋场不应设在国家自然保护区、蕴矿区、文物古迹区和旅游区。

6、填埋场应有足够的容量,可满足设计年限内的垃圾填埋量要求。

1.1.5场址比选内容

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法律、制度、政策、规程及规范,对****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备选场址的技术条件和建设投资进行综合比选。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规模与目标

1、****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规划用地面积300亩。

2、设计使用年限30年。

3、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380吨。

1.2.2备选场址方案

经****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环卫处等单位多次现场勘查,共拟定了五处选址方案。

1、*****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场址

2、*****关门岩村马档口组场址

3、*****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场址

4、*****梳妆塔村苦菜溪场址

5、*****黄金湾场址

1.3问题与建议

1.3.1问题

*****自西向东流经****区,是****城区饮用水源地。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风(NNE),夏季为东风。

因而,****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场址既满足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又满足在水源的下游两个条件不可兼得。

1.3.2建议

****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场址尽量选择在*****市城区段的下游,同时,项目场址与市城区之间应有山峦阻隔,并有一定的保护距离。

1.3.3结论

1、经过实地勘察,*****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黄金湾3个备选场址总库容均在450万立方米左右,能满足****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设计规模要求。

*****关门岩村马档口与*****梳妆塔村苦菜溪2个备选场址总库容均在300万立方米左右,不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要求。

2、经过综合比选,*****黄金湾场址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沙堤旅游度假区距离较近,山体植被丰富,项目建设将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并对下游城市水环境污染较大,不太适宜建设垃圾填埋场。

对比之下,*****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两个备选场址适宜****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埋场项目建设,其中以煤炭湾场址最为适宜。

第二章场址技术条件比较

2.1场址方案比较

2.1.1黄家垉场址

*****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场址,位于****城区东南方,*********城区段下游,铁路以南的山坳,距市城区中心约13.8公里。

1、有利条件

(1)该场址位于*****城区段下游,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2)该场址东、西、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北略倾的U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比较狭小,适宜建设垃圾场。

(3)该场址谷内相当宽阔,山坡比较平缓。

场址占地面积约300多亩,总库容约450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4)该场址山体植被较差,谷内既没有地下水出露,也没有地表水形成径流。

(5)该场址虽然位于城市夏季风向的上侧方,但中间有山峦阻隔,且离市城区较远,有足够的保护距离。

(6)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能够接受。

2、不利因素

(1)在*****城市南环路尚未建设之前,该场址只能依靠现有简易公路实现交通联系,道路狭窄,路况较差,途中还须经过1个城市居民聚集区和2个乡镇居民聚集区,道路拓宽,成本巨大,且环境敏感点较多。

(2)该场址场外道路需经过一个宽约2米,高约4米的铁路涵洞,垃圾运转车辆无法通行,而扩建该铁路涵洞,则需要单独做可行性研究论证,并经广铁集团批准,手续繁杂。

因此,项目进场道路需要从该铁路涵洞以西约500米处的铁路桥下经过,然后新建一条公路,新建及扩建公路总长约4700米。

(3)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有居民24户,其中楼房14户、平房10户,谷底及谷口有农田约28亩,拆迁相对较多。

2.1.2马档口场址

*****关门岩村马档口组场址,位于****城区东南方,*********城区段下游,铁路以南的山坳,在黄家垉场址以西500米处,距市城区中心约13.3公里。

1、有利条件

(1)该场址位于*****城区段下游,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2)该场址东、西、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北倾斜的V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小。

(3)该场址虽然位于城市夏季风向的上侧方,但中间有山峦阻隔,且离市城区较远,有足够的保护距离。

2、不利因素

(1)该场址谷底狭窄,山坡陡峭,场址占地面积约200多亩,总库容约300万立方米,不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2)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有居民约40户,谷口有农田约5亩,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表示不愿接受

(3)在*****城市南环路尚未建设之前,该场址只能依靠现有简易公路实现交通联系,道路狭窄,路况较差,途中还须经过1个城市居民聚集区和2个乡镇居民聚集区,道路拓宽,成本巨大,且环境敏感点较多。

(4)该场址山体植被较好,且山谷为当地居民饮用水源地,项目建设需要为当地居民重建取水水源,不符合环评有关规定。

2.1.3煤炭湾场址

*****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场址,位于****城区东南部,*********城区段中下游南部山区,在原三望坡垃圾简易处理场西侧约1000米处的山坳,距市城区中心约5.5公里。

1、有利条件

(1)该场址东、西、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南倾斜的U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窄,适宜建设垃圾场。

(2)该场址谷底宽阔,山坡较缓,场址占地面积约300多亩,总库容约450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3)建设中的张沅公路从该场址附近经过,届时交通条件很好。

(4)该场址由于距原三望坡简易垃圾堆放场仅1000米左右,加上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表示乐意接受。

(5)该场址位于*****城区段中下游,城市夏季风向的上侧方,且距****城区较近,但场址朝向为坐北朝南,其背面所靠山峦自然将其阻隔在市城区范围之外,同时该场址自然水流为由北向南再转东汇入*****城区下游,同样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6)该场址山体植被差,谷内既没有地下水出露,也没有地表水形成径流。

(7)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仅有居民8户,农田约10亩,无经济林作物,项目建设拆迁量少。

2、不利因素

(1)在张沅公路未建成之前,该场址只能依靠现有简易公路实现交通联系,道路狭窄,路况很差,沿途居民较多,存在环境敏感点。

(2)土木溪水厂的饮水通道从该场址库区高端尾部经过,须建设垃圾子坝,将该水管通道隔离在垃圾填埋场范围之外。

(3)该场址内铺设有国防光缆,项目建设需要将国防光缆移位,虽然该国防光缆不在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范围之内,移位成本也不大,但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位申报审批手续。

2.1.4苦菜溪场址

*****梳妆塔村苦菜溪场址,位于****城区东南部山区,建设中的张沅公路三岔隧道东南约3.5公里处的山坳,现有公路距市城区中心约25.5公里,张沅公路建成通车后距市城区中心约15.5公里。

1、有利条件

(1)该场址远离****城区,既能满足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又能满足在水源的下游两个选址条件。

(2)该场址南、北、西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东倾斜的V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窄。

(3)张沅公路三岔隧道贯通后,该场址交通便捷。

(4)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无居民拆迁,谷内仅有一个生猪养殖场及5亩农田。

(5)当地村民对项目建设表示能够接受。

2、不利因素

(1)张沅公路三岔隧道贯通之前,交通非常不便。

(2)该场址位于省道与河流对岸,项目建设需要在河上架设高架桥。

(3)该场址谷底狭窄,山坡陡峭,场址占地面积约200多亩,总库容约300万立方米,不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4)该场址山体植被丰富,周围植被及水原生态非常好,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大。

2.1.5黄金湾场址

*****黄金湾场址,位于****城区东北,*********城区段上游,龚家垴村以北约2.5公里处的山坳,距市城区中心约10公里(其中S1801线7.5公里)。

1、有利条件

(1)该场址位于城市夏季风向下方,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2)该场址东、西、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南倾斜的U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窄,适宜建设垃圾坝。

(3)该场址谷内宽阔,山坡陡峭,场址占地面积约300多亩,总库容约450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4)该场址能利用S1801线,交通便捷。

(5)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无居民房屋拆迁。

(6)该场址所在地龚家垴村群众基础好,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乐意接受且态度积极。

2、不利因素

(1)该场址距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景区仅20余公里,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沙堤旅游度假区仅一山之隔,且位于*****城区段上游,不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2)该场址山体植被丰富,地表水汇集形成径流穿过S1801线后沿公路由东向西流经龚家垴全村,同时山谷为当地部分居民饮用水源地。

(3)该场址进场道路建设须拆迁居民楼房2户、宅基1户,并征收经济林(当地居民在农田里光种梨树)约30亩。

2.2比较结论

1、*****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黄金湾3个备选场址总库容均在450万立方米左右,能满足****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设计规模要求。

****关门岩村马档口与*****梳妆塔村苦菜溪2个备选场址总库容均在300万立方米左右,不能满足规模要求。

2、*****黄金湾场址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沙堤旅游度假区距离较近,山体植被丰富,项目建设将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并对下游城市水环境污染较大,不太适宜建设垃圾填埋场。

对比之下,*****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2个备选场址适宜****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项目建设,其中以煤炭湾场址最为适宜。

 

第三章场址建设费用比较

3.1备选场址建设费用估算

1、估算范围及估算依据

备选场址建设费用估算范围包括土地购置费、场地平整费、基础工程费、场外运输投资、场外公用工程投资、防洪工程投资、环境保护投资、工程其他费以及不可预见费,不包括垃圾运输及填埋处理设施设备费、建构筑物建安工程费、流动资金以及项目运营成本费用。

场址建设费用估算中,土地购置费包括土地费用、拆迁安置费与苗木补偿费,根据****征地拆迁管理及其补偿标准按照《****征地补偿标准》(张政发〔2001〕13号)、《****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执行*****征地年产值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张政办发〔2005〕38号)、《****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张政办发〔2007〕6号)和《****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令第34号)相关规定进行估算。

场地平整费主要是土石方工程费,基础工程费包括基础处理费和抗震措施费,场外运输投资包括进场公路、沿线公路改扩建、桥梁架设等投资,场外公用工程投资主要是给排水与供电工程投资,防洪工程投资主要是截洪及雨污系统建设投资,环境保护投资主要是环保监测系统投资。

上述费用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与《*****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配置取费文件、《*****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统一安装工程基价表》相关册及当地类似工程的单位造价指标进行估算。

工程其他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计列勘察、设计和前期费以及建设管理费,计费标准按国家和****的有关规定及实际情况估算。

不可预见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按场址建设总费用的10%估算。

 

2、备选场址建设费用估算

(1)黄家垉场址

该场址建设费用估算详见下表2-1

表2-1黄家垉场址建设费用估算表

 

(2)马档口场址

该场址建设费用估算详见下表2-2

表2-2马档口场址建设费用估算表

 

(3)煤炭湾场址

该场址建设费用估算详见下表2-3

表2-3煤炭湾场址建设费用估算表

 

(4)苦菜溪场址

该场址建设费用估算详见下表2-4

表2-4苦菜溪场址建设费用估算表

 

(5)黄金湾场址

该场址建设费用估算详见下表2-5

表2-5黄金湾场址建设费用估算表

 

3.2比较结论

3.2.1场址建设投资估算比较结果

本项目各备选场址建设费用估算结果如下表2-6。

表2-6场址方案建设费用比较表

3.2.2比较结论

对五个备选厂址进行估算投资比较得出方案三(西溪坪办事处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和方案五(*****黄金湾)两个厂址在估算投资上有较大的优势

 

第四章推荐场址方案

4.1推荐场址方案描述

经过综合比选,本报告推荐*****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2个备选场址方案为****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候选场址方案,其中黄家砲场址为第一候选场址方案,煤炭湾场址为第二候选场址方案。

4.2推荐理由

4.2.1推荐黄家砲场址的理由

1、一旦*****城市南环路建成,道路条件很好。

2、地形条件很好,库区入口较小,库底面积大,周边山体落差较大,总库容超过450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使用30年的要求,并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3、地质构造条件较好,库区周边山体由强风化的页岩构成,地表水汇水面积不大,设计时容易处理,无山洪隐患。

4、场址范围内植被差,主要是零星小灌木,无经济林木,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很小。

5、库区峡口较小,项目运营作业过程中气味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太大。

6、本场址位于*****市城区段下游,且距离****城区较远,中间又有山峦阻隔,对城市水环境和空气环境没有影响。

7、本场址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第二垃圾卫生填埋场,并已经中规院专家论证,选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

4.2.2推荐煤炭湾场址的理由

1、道路条件好,绝大部运输道路是利用国道和省道,进入库区仅需新建公路约1公里。

2、地形条件好,库区入口较小,库底面积较大,周边山体落差较大,总库容约450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使用30年的要求。

3、地质构造条件好,库区周边山体由强风化的页岩构成,地表水汇水面积不大,设计时容易处理,未发现山洪隐患。

4、场址范围内植被差,主要是零星小灌木,经济林木极少,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小。

5、库区峡口较小,能使垃圾处理系统形成自然封闭,项目运营作业过程中气味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不会形成二次环境污染。

6、本场址与原简易垃圾堆放场只有一山之隔,既便于垃圾的集中处置,避免增加新的污染源,又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7、本场址位于****地形图短轴线上,垃圾运输距离短,运输成本地低。

4.3有关部门对推荐场址的意见

4.3.1城市规划部门意见

****规划管理局认为,黄家砲场址场地规模能满足相关要求,山体植被较差,对沿途居民的影响也较小,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第二垃圾卫生填埋场,并已经中规院专家论证,选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

煤炭湾场址场地用地规模大,山体植被差,交通方便,拆迁少。

但该场址与城市距离太近,土木溪水厂的引水渠从场中穿过,对城市周边环境影响较大,还有国防光缆需要移位,不是备选场址中的最佳方案。

4.3.2项目主管部门意见

****环卫处认为,煤炭湾场址场地用地规模大,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场地谷口狭窄,适宜建设垃圾坝;山体植被差,环境影响小;交通方便,拆迁少;距原三望坡简易垃圾堆放场距离近,群众心里接受程度较好;虽然位于*****城区段中下游,城市夏季风向的上侧方,且距****城区较近,但场址朝向为坐北朝南,其背面所靠山峦自然将其阻隔在市城区范围之外,同时该场址自然水流为由北向南再转东汇入*****城区下游,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与煤炭湾场址比较,黄家砲场址场道路交通条件差,拆迁成本高,不是备选场址中的最佳方案。

4.4问题与建议

4.4.1黄家砲场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4.2煤炭湾场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