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4210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

学年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综合测试解析版

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

一、单选题

1.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答案】A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蛋量高,人类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有   (   )

A.生长和发育的特征B.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C.新陈代谢的特征D.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答案】D

【解析】原鸡是鸡形目,雉科原鸡属的1种,又名茶花鸡,为家鸡的始祖,现产于中国的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

东南亚、印度、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等也有分布。

原鸡体型近似家鸡,头具肉冠,喉侧有一对肉垂,是本属独具的特征,和家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为生物的遗传现象。

因为不断的筛选产蛋高的原鸡,有的原鸡变异成产蛋高的鸡,则被人类选中,继续培养,它的高产蛋基因就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这样,有了现在的高产蛋鸡,所以出现了产蛋高和产蛋低的差异,为变异。

点睛:

生物之间的遗传和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

3.如图为米勒在探究生命起源中进行的模拟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④内分离出了多种蛋白质和核酸D.该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合成有机物

【答案】C

【解析】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A正确;

②内模拟了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B正确;

④内分离出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而不是多种蛋白质和核酸,C错误;

该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合成有机物,D正确。

4.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  )

A.小分子无机物

B.大分子有机物C.小分子有机物 

D.原始生命

【答案】C

【解析】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因此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有机小分子。

5.米勒实验为以下哪一项提供了证据(  )

A.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形成生命B.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C.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氨基酸D.甲烷,氨,氰化物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答案】C

【解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

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

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D。

6.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下列植物中最高等的是(   )

A.

向日葵

B.

肾蕨

C.

葫芦藓

D.

海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植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蕨属于蕨类植物,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因此这几种植物中最高等的是向日葵。

考点:

生物进化的历程。

7.一从未受到破坏的沉积岩层的顺序如图所示,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图示可能说明(   )

A.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D.物种B一定生活在水中

【答案】B

【解析】据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可知,物种A比物种B出现得晚,且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由此判断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高等;由于物种B出现在较早的地层里,物种A出现在较晚的地层里,所以物种B比物种A出现得早;由题干可知,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所以物种A不可能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来;物种A和物种B的数量由当时的环境条件决定,二者数量无法从化石上进行比较,B正确。

8.在“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中,米勒认为原始大气可能有的气体是(  )

A.氧气、水蒸气、氨、氢、甲烷等B.氨、氢、氧、甲烷等

C.水蒸气、氨、氢、氮、甲烷等

D.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等

【答案】C

【解析】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

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因此米勒在实验中泵入了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还有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

可见他认为原始大气可能有的气体是水蒸气、氨、氢、氮、甲烷等。

9.下列属于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是

A.恐龙化石B.始祖鸟化石C.恐龙蛋化石D.恐龙足迹化石

【答案】B

【解析】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

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点睛: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始祖鸟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10.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某些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太高B.这些物种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C.生物太多,食物缺乏D.这些生物遗传物质改变太快

【答案】B

【解析】按照达尔文的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当环境发生改变特别是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生物如果没有产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可遗传的变异,就会在生存斗争中被环境淘汰,即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某些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

11.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的结果

D.恐龙的灭绝是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骤变的结果

【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转弯不灵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获食物(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故B不符合题意;小狗的牙齿坚硬并不是长期磨练出来的,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恐龙由于缺乏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导致恐龙的灭绝,因此恐龙的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

A.比较解剖B.化石C.细胞学D.生物化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它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是指构成生物的大分子生物,它们相似和差异的程度,可以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细胞学揭示了生物界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反映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这些证据(包括分类学、遗传学上的证据)的证明面都比较窄。

因此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考点: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13.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为( )

①能人阶段  ②南方古猿阶段  ③智人阶段  ④直立人阶段.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

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南方古猿阶段①能人阶段④直立人阶段③智人阶段。

考点: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4.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   )

A.岩石层B.火山周围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

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

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考点:

原始地球条件。

15.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②生命起源于陆地

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甲烷等

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

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

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

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

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

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

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

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因此在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均正确;②生命起源于陆地的说法错误。

点睛:

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

16.中华人民族称为“龙的传人”,其实我们人类的祖先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D.古猿

【答案】D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17.我国金鱼的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产生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金鱼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D.金鱼内部斗争的结果

【答案】B

【解析】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

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

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

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难以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

18.雷鸟羽毛的颜色可根据季节改变,冬天和夏天颜色不一样,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解释,这是(  )

A.环境进化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生存竞争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B

【解析】雷鸟的羽毛颜色是一种保护色,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其中光照的影响更强。

到冬天,光照时间变短,短到一定程度之后,雷鸟受其影响开始慢慢换成白羽,以便使自己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更难被发现,光照时间变长之后便会刺激雷鸟再次换羽,春天变成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适应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所以属于一种保护色,利于捕食和躲避敌害。

因此冬天的雷鸟羽毛颜色和雪地颜色很相似,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点睛: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19.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产蛋量高.原因是(   )

A.适应环境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存竞争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遗传下去。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人类根据各自的喜好和需求,对不同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逐渐选择,并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通过遗传使这些被选择下来的性状不断地积累加强,就逐渐地形成了现代品种多样的家鸡。

因此家鸡的这种形成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的选择者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不是人。

20.通过对各种生物化石的研究不可以证实(   )

A.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B.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一次出现的

C.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

D.生物的进化顺序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

【答案】B

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

21.有“中生代“化石之称的爬行动物是(   )

A.金丝猴B.白鳍豚C.扬子鳄

D.朱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点评: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22.下列属于人类的是(   )

A.南方古猿

B.森林古猿C.现代类人猿

D.黑猩猩

【答案】A

【解析】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点睛:

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直立人。

23.下列化石能作为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证据的是:

(     )

A.鱼类化石B.恐龙化石

C.始祖鸟化石D.蕨类化石

【答案】C

【解析】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

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24.下列动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   )

①蝗虫;②蛔虫;③水螅;④草履虫;⑤沙蚕;⑥青蛙

A.④②③⑤①⑥B.④②③①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D.④③⑤②①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皇朝属于节肢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沙蚕属于环节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动物类群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

单细胞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动物的进化。

25.不符合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

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从个体小到个体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

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考点: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二、非选择题

26.原始生命起源于_________物质;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_________做基础.

【答案】

(1).非生物

(2).证据

27.如图表示在A,B,C三个不同岩层中都发现了生物化石,请分析回答:

(1)在________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比较简单、低等。

(2)在________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比较复杂、高等。

【答案】

(1).C

(2).A

【解析】试题分析:

(1)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2)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考点: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28.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装置模拟原始大气环境.他向装置中输入________ 中可能具有的气体,采用________ 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结果得到了多种_________等有机小分子.

【答案】

(1).原始大气

(2).火花放电(3).氨基酸

【解析】米勒的实验如图,

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

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

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29.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

(2)与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____.

(3)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________.

【答案】

(1).F

(2).A(3).F

【解析】试题分析:

(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E→A→B;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2)从图中得出F→E→D→C,因此与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C.

(3)根据分析可知:

从图中得出F最古老,应出现最早.

故答案为:

(1)F;

(2)C;

(3)F

考点:

生物进化的历程.

3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美国《科学》周刊刊登了该杂志评出的2000年十大科学成就,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名列榜首.

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主要由美、日、德、法、英等国科学家共同参与.1999年9月,中国作为唯一发展中国家加入了这一研究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在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成功绘制出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之后,2001年2月12日,六国科学家又联合宣布,他们又绘制出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人类基因图谱.基因测序结果表明:

人类大约包含3万到4万个基因.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生命科学又向纵深迈进了一步,其重要性不亚于人类登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

研究人员曾经预测人类约有14万个基因.但科学家这次研究确定了人类基因约为3万~4万个,只有酵母菌的4倍,果蝇的2倍,比线虫也仅多1万个基因,数量少得惊人.研究表明,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菌同源.人类17号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几乎都可以在老鼠11号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