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448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docx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专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部最近很火的有声读物《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幸拜读了一下,略有些感悟。

作为一个教师的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第56号教室是美国洛杉矶霍伯特小学的一间极为简陋的甚至会经常漏水的教室,这个班级高达九成的学生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

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位充满爱心和教育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高居全美标准化成绩前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非凡成就。

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雷夫·艾斯奎斯先生。

  读这本书时,总让我联想起之前看过的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

《窗》写的是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的故事。

她在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创办的巴学园里度过了无比幸福的小学生活。

我觉得第56号教室的先生和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

  一、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

  老师说:

“多数教室以害怕为基础,我们的教室却以信任为基础。

”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让孩子们玩信任的游戏,让学生明白:

“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以外,其他事情都可以补救。

”做个公平公正的人,做个细心观察的人,做个以身作则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不轻易发怒、火冒三丈。

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顾及他们的想法,为学生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

老师凭借这些,取得学生的完全信任,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师生之间有了信任作纽带,一切教育问题都会很容易解决。

  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在50个学生眼里,就是一位极为仁慈可信的父亲。

被原来学校逼着退学的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就和小林校长絮叨了四个小时。

而小林校长一次也没露出不耐烦的样子,向前探着身体,专注的听着,这第一次,就让小豆豆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她想,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

小林校长总是对巴学园的孩子说:

“不能欺骗动物,动物很信任你们,如果你们欺骗它们,那它们太可怜了!

”小豆豆恪守着这一点,对她的小狗洛基始终信任,哪怕洛基有时无心地伤害了她,她也对它的忠诚坚信不疑。

对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小林校长对孩子们的信任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他对孩子们的爱,对孩子们心灵的关注,对孩子们的尊重。

他让孩子们不自觉地就把信任放在了他的肩上。

  大育无痕,老师和小林校长内心汩汩流淌的爱,在孩子心中浇灌出信任之花。

  二、教给学生做人之道。

  老师说,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

他用道德发展的六阶段来教育他的学生,这六个阶段是:

  一是我不想惹麻烦;

  二是我想要奖赏;

  三是我想取悦某人;

  四是我要遵守规则;

  五是我能体贴别人;

  六是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一点,类似于我国提倡的‘慎独’)。

  他以此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人生道德的最高阶段,事实上他的学生做到了。

布兰达在路边帮助了一个受伤的陌生人,却一点也不声张;他班的小小莎士比亚队不论到哪里演出,留给人的印象都是谦逊有礼;观看有自己本班参加的比赛时,不论哪一方展现高超的技巧,都会大声喝彩…老师说:

“第56号教室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在一个什么都有只欠仁慈的世界中怀有仁爱之心。

  与老师相比,小林校长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

开运动会时,为了身有残疾的高桥君,他特意设计了适合这个孩子的比赛项目,让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取得了很多项目的第一名,年年都是运动明星。

这不仅教会了高桥君自信,使他再也不会为身体上的残疾而自卑;也教会了其他孩子应该尊重每一个人。

巴学园规定,孩子们可以在游泳池里快快活活的光着身体游泳,小林校长想让孩子明白:

“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

”这样,即使身体有障碍的孩子,和大家在一起泼水玩时,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也不知不觉间消除了。

  三、教给学生生活技能。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能更好的生活。

雷夫老师和小林校长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生活即学校,学校即生活”,这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老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运用多种方式教学生各样的生活技能。

他想方设法买来许多实验器材,在被许多老师忽略的自然课上,认真地指导学生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他丰富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他们班的小小莎士比亚就是专门表演莎剧的,这种戏剧表演中还配有舞蹈、音乐,都是孩子们精心设计的,这个表演队的水平近于专业,经常应邀到各地巡演。

他还教学生打棒球,弹吉他,听摇滚乐。

还教学生如何存钱及谨慎用钱。

还教学生做面具,编线绳,制自画像。

还教孩子如何合理安排事情,如何整理物品……他所授的内容不胜枚举。

而这些,都不是标准化测试的内容,老师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下来,而且做得功绩卓然。

真令人佩服!

当然他并非全才,很多东西他原来一无所知,为了教给学生,他努力自学,查资料,请教专业人士,最终他不仅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更使他的学生们受益无穷。

这也是他的学生日后都大有作为的主要原因吧。

  小林校长在巴学园开设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他教孩子们游泳,教极富节奏感的韵律操,教吃饭散步的礼仪,请附近的农人做“老师”,到田间教孩子们使用农具种庄稼。

更有意思的是,带孩子们去野炊,让大家带炊具、食材,几个人一组,一起做饭,捡柴的,烧火的,切菜的,烧饭的,各显其能,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极大锻炼,而且“乐亦无穷”。

还有,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也是独具匠心,和生活息息相关。

像钻鲤鱼肚子、找妈妈等项目都充满生活情趣,连比赛的奖品都是蔬菜:

一根胡萝卜,一棵卷心菜……想想都觉得有意思,也令人感动!

  想一想,孩子们能够拥有如此多的生活技能,享受如此多的生活乐趣,生活该是多么美妙!

学习该是多么快乐!

  四、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我觉得,让孩子爱上阅读,老师倘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雷夫老师说: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轨的方式。

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热爱阅读是基础。

”他平时给孩子们推荐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阅读方法,开办读书会,让学生写每月读书心得。

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整体素养有很大的提升。

小林校长建的图书室,更是给巴学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处温馨的.精神家园。

图书室里摆满了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孩子们爱读的书,“你们只要喜欢,什么时间去图书室都可以,借回家读也行。

”小林校长说,“请多多读书。

”从此孩子们只要一有空,就往图书室跑,甚至连去厕所都怕耽误时间。

  孩子天生爱阅读,请我们保持他们的天性吧。

热爱阅读的孩子必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在书店的时候看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题目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了想读的念头。

这是管建刚老师这本书的标题。

当听到杨校长跟我们推荐《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

“不做教书匠,做什么?

”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渐渐了解了这是一本针对青年教师的心理而写的书,深入浅出,有如青年教师的“圣经”,一些西方油画的插图更增加了这种感觉。

随着阅读的深入,也开始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书中亲切生动的语言,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

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

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

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

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

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语句,这样深入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语言,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让人激动?

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我很多时候在失败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这本书,给了我启发,给了我无限的鼓舞。

让我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让我有勇气去接受失败,让我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读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

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看“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是呀!

小孩子是无暇的。

我不禁想起我现在的一帮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游戏的快乐情景。

真是一副和谐的画面!

年轻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许多作为教师作为青年应该有的。

突然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这个小孩我一点都不喜欢”,“真巴不得早点送走他们”云云。

刚舒张的笑容立刻收敛了下来。

我在问自己,为什么?

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么?

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丢了教师该有的亲和力。

管校长说:

“教育是朵带笑的花。

”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

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

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

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

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我国古人云:

授人鱼,不如授之渔。

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

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

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比较机械的传授学生以知识。

正的成了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

  《不做教书匠》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

这是最重要的!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和《爱的教育》,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陶渊明说: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

最终达到一种境界:

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

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

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

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

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

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指导意见。

  李海林校长总结的读书方法是:

在身边寻找问题——带着问题读书——通过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用书中找到的观点、立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行为。

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鉴。

  特级教师宋如郊认为:

“读书学习这个过程贵在坚持和得法。

”他总结出一线教师读书的要点:

  第一,读书要坚持这样的习惯:

  1、勤,天天读一点。

  2、博,各种书都看一点;

  3、新,追踪前沿的新信息;

  4、思,回味咀嚼。

勤,是保障;博,是宽度;新,是锐度;思,是深度。

  第二,读书要坚持内化:

  1、由数量上的积累进而形成质量上的积淀;

  2、将资源转化为能量。

即将所读内容有效转化,为己所用,变成自己的专业思想和技能。

  第三,读书要坚持务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即重点要突出,教育理论和本专业的著述是读书的重点,数量上要保证,时间上要倾斜,整合上要优先;

  2、返“本”,即经典著作要常常“回头看”,常读常新,像《叶圣陶文集》这类著作应该多看几遍,每一遍都有新收获。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

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

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

教育需要思想。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

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

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

  教育应从宽容开始。

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

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今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

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高贵!

  《爱心与教育》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

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

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

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一、“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

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

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我的思绪带进了我们班的小班长身上……

  放学了,孩子们陆陆续续背着书包离开教室,我也准备去办公室,子俊却把我叫住了,可爱的小男孩,尽管是班级中的捣蛋王,可是我很喜欢他,天资聪颖,活泼可爱,瞧他神秘的样子,我问他有什么事,他却示意我站到教室门口的那个角落里,还是一副老样子,嘻嘻地笑着。

我亲切地对他说:

“孩子,说吧!

”他双脚不停地搓着地面,天真无邪的双眼看着我:

“老师,班级里安排两个班长行吗?

”我肯定地回答了他。

“那……老师,我能当班长吗?

我想当回班长呢!

”我心里尽管格登了一下,但我答应了他,他鼓足勇气对我说,我能打击他的自信心吗?

但是我如果马上让他当班长,同学们会接受他吗?

其他任课老师会满意吗?

说起我们班级的课堂纪律,所有的老师对他都摇头。

  我拉着他去办公室,他的小手紧紧攥着我的手,我的心暖暖的。

我爱牵孩子的手,小时候老师牵我的手我觉得真幸福,我也想把我的爱传递给我的学生。

他用诚恳的眼神看着我,这次看来是认真的。

也许这一次我能改变他,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蓬勃向上的子俊。

我问子俊:

“平时,老师和同学们推荐的班长具有什么优点?

”他想了想回答了我,一会儿就低头不语。

我把他拉到我的身边,我猜他对自己没信心了。

我在他耳边低语:

“好孩子,别泄气,你有机会,老师会等待!

”“真的?

那就是说我还能当班长!

”他喜出望外。

  从第二天开始,我在各方面帮助他,鼓励他,提醒他,每天放学后都会耐心地跟他交流一次他一天的学习、思想、课堂表现。

这一切,同学们都没有觉察到。

慢慢的,子俊变了,跟以前判若俩人,老师和同学们都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评价越来越高。

他的红花本上也开满了鲜艳的小红花。

在学期第二次评选班干部时以最高的票数摘取班长的桂冠。

他兴奋得蹦呀跳呀:

“老师,我成功了,我终于当班长了!

”我激动抱起了孩子!

  二、“心心相印的教育”

  高尔基说: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陶行知也说过: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四“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中用自己的行动很精辟地诠释了这个观点。

  徐茵是我们班的漂亮女孩,她有舞蹈天赋,幼儿园时一直在学舞蹈,一年级学了一年的拉丁舞,可是现在她嫌苦,不管父母和老师的反对坚决放弃。

舞蹈老师深感惋惜。

学习上也是如此,作业丢三拉四,听写词语紧皱眉头,做作业时叫苦连天,尽管我耐心跟她沟通,可这对她来说都无济于事。

她的惰性导致她成绩不理想。

这次元旦文艺节目表演,我们班级的是器乐合奏《亲亲茉莉花》,有十位同学伴舞,茵茵也是其中一位,她的舞姿最美。

我一直夸奖她,让跳舞的几个同学以她为榜样。

表演前为她换上精心挑选的旗袍,为她梳了最美的发髻,第一个为她化了妆。

高挑的个儿,羞涩的表情,高雅的气质,真是太美了。

当我为其他同学化妆时,她凑到我身边,悄悄地问我:

“老师,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我轻轻地告诉他:

“因为老师喜欢你,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呀!

”她恍然大悟的表情,后来一直坐在我旁边,看我给其他同学化妆,还不时给我帮忙呢。

我心里暗喜着。

精彩的表演让我忘却了排练的辛苦。

演出结束后,她第一个奔到我的身边,我马上竖起大拇指,夸她:

“好朋友,你的表演真出色!

”听我叫她好朋友,她开心地笑了。

  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只要我们单独相处在一起,我就叫她好朋友。

课堂上她会不时传递着她的笑脸,常常听到她响亮的回答,作业不再偷懒,书写端正了,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课、讲故事、一起学英语,我俩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她把苦恼向我倾诉。

单元测试里要求写一篇写人的习作,写一位班级里亲密的伙伴,写一件俩人之间值得写的事,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然后开始写作,都写了班级里的同学。

可她却写了一篇《我的朋友周老师》,从没见过她写得这么真挚感人的作文,以前总是三言两语,草草敷衍了事。

可今天她却另要附页,她把我鼓励的话记得一清二楚,三年级的孩子呀,刚刚练写作,却能通过习作表白心声。

我知道我们的友谊在不断升华,我知道茵茵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不会再停滞不前,一句朴实的“因为我们是朋友”,是一盏帮助她远航的启明灯,她还跟我说,想继续去学拉丁舞,她要把最好的舞姿展示给我这个好朋友看。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

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玫瑰与教育》其实是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

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

该书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写的是一些关于教育体制、名家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随想;“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的自然是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的故事;“日本教育管窥”介绍了自己在日本一些学校的见闻;“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选登了窦老师写的一些读书笔记。

与其他一些书籍相比,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娓娓道来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窦桂梅老师的底线,更应是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的底线。

在我们的工作中,因为种种情形,种种原因,是不是曾经无意中伤害了学生们的心灵呢?

窦桂梅老师甚至考虑到了“不可将竞技的奖

  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

确实,当我们发出一朵小红花的时候,当我们向某些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却也有意、无意中伤害了其他暂时落后或者尚不够积极的同学,只是我们无暇顾及而已。

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灵的沟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选择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保护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自信心,让每一朵花朵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活泼的长大。

  “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有人说,教育是事业,教师是职业。

但教育这一事业却要由教师这一职业来完成。

身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者除了要保护好学生们纯净的心灵,更要扶持他们走上明天的人生路,为了这一目标,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真与那蜜蜂一般,但我们酝酿的却未必是学生们美丽的明天!

现在有些家长、教师、或是学校领导更多地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能考个高分数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其他全都可有可无。

殊不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何来优异的学习成绩?

即使是天分极者,缺少了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或许也能有骄人的成绩,但也必定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所以我们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们要将眼光放到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只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从奴役性学习状态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一习惯的培养是需要我们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与智慧。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积极的,才会是有效的。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了。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是我们极少将这一平凡的职业做到极致。

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从教者走过的艰辛的成长道路;看到了一个教师心中永不言败为着理想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从教者的不普通之处。

窦老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成长历程向我们诉说着、向我们诠释着,普通的你同样也可以变得灿烂。

  人必须始终有一种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