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4523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docx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

中学历史教案鸦片战争

【篇一:

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此,中华民族遭受了列强侵略带来的屈辱,也在反抗中开始了民族复兴、融入世界的探索。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和东方农业文明的强烈碰撞,它碰撞出了殖民者的贪婪蛮横,也碰撞出了清政府的愚昧落后。

本课主要讲述了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的第一战,《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2、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而且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对材料处理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生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状况及林则徐虎门销烟有所了解,但对鸦片战争之前的英国情况了解很少。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还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不强。

但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阶段,处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阶段,他们渴望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鼓励,个性意识逐步增强。

3、教学目标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确定的课程内容是: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了解鸦片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

了解虎门销烟,并且在虎门销烟中体会林则徐的爱国情怀。

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看待近代东西方的碰撞,客观的看待战争带来的影响。

4、教学设计思路

《鸦片战争》这一课主要采用大量的史料来指导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的基本方法,更是从这一角度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教育的课程基本理念是普及历史常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得目的。

所以本课基于以上基本理念,把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和人文素养”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基本方法放在重点位置,所以提出了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的是基础知识,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文素养。

二、课标要求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鸦片战争前英国与中国的社会状况,知道战前中国全面落后于英国;认识英国侵华的根本原因;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基础上,获得历史认识的方法;通过分析《南京条约》内容,培养合作探究、研读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理解。

五、教学方法

导学案预习,图片与文字材料展示,问题引导,情感影响,概念解释,概括总结。

六、教学器材

多媒体,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014今年公众人物涉毒丑闻屡见不鲜”(ppt给出材料一),同学们知道毒品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

同学们知道因为毒品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

(同学们回答中英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真的仅仅是因为鸦片吗?

接着教师出示(ppt给出材料二)两组图片,让同学观察归纳近代中国和英国两国的不同,让学生对比,分析,归纳二者的不同,了解中英两国的社会差异。

(约3分钟)

材料一:

北京警方证实柯震东涉嫌吸毒在2014年8月14日被北京警方拘留。

8月29日凌晨1点,行政拘留期满获释的柯震东正式获释。

2014年7月31日,网友微博爆料张国立之子张默吸毒再被抓,随后北京警方证实这一消息。

2014年“6.26”国际禁毒日前夕,导演张元、编剧宁财神(本名陈万宁)先后因为吸毒被警方控制。

被抓后,宁财神一再承认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吸毒行为“表示深切的歉意和懊悔”。

7月6日,宁财神在微博发道歉信,表示已经走出拘留所:

“感谢上苍,在我年近不惑、尚未彻底迷失之前,赐我重生的机会!

——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设计:

从现实的例子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历史科学思维。

材料二:

纺织:

赶路:

设计意图: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中英两国的社会差异。

2、新课讲述

“两国社会发展差异虽然很大,但同学们看地图(出示ppt一张世界地图)两个相距遥远的国家,英国为什么侵略我们国家呢?

”让同学们发言回答(、、、)接着教师用多媒体(ppt)分别给出材料,让学生分析思考回答:

根据材料三回答英国人最需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根据材料四回答:

为什么会出现何种情况?

根据材料五回答:

他们采取了什么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让学生根据材料回答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说出鸦片贸易。

(约5分钟)

材料三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惊人的发展:

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了二十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00万磅。

英国生产的工业品远远地超过了英国甚至欧洲市场的需求。

——引自舒群:

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是否开始于鸦片战争(兼论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材料四1827年以前英国资本家曾多次在广州试销棉纺织品,结果连遭亏折。

1821年运至广州的英国印花布、剪绒、天鹅绒亏本达60%以上,1826年输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他们曾叹息道:

“销售英国棉纺织品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引自严中开《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五到19世纪中叶,中国长达近百年的对西方世界的贸易顺差,造成了世界贸易格局的恐慌性动荡,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长期流入中国。

——引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研究》

设计意图:

出示地图,引发学生好奇,历史与地理知识的链接。

引导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历史问题。

3、用多媒体ppt出示统计图,图片,同学们请仔细观看图片,并且说出鸦片输入对我国的影响。

让学生回答。

“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怎么办?

作为学生、作为官员、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让学生回答。

自然地引出虎门销烟,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源略)。

(约10分钟)

罂粟花:

鸦片输入量:

【篇二:

初中历史优质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优质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

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

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

其目的是什么?

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中国政府态度如何?

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

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

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

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

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

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

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

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

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

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

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

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布禁止南洋贸易,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夷人不许进内,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

到乾隆二十一年,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体恤地处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办法是设立“行商”。

所谓“行商”,就是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

由于清朝体面的大吏们不能直接与未开化的夷人接触,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间接管理办法以免有伤国体。

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甚至见都少见。

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贾府,到宝玉的

屋内,看到大钟摆心里还奇怪为什么把个大称砣挂起来,站在西洋镜前,还不知道那满头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镜云:

人老不知羞,花儿插满头。

因此,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确实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的人广泛接受。

而中国的茶叶、大黄、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

中国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国上层绅士淑女、下层平民百姓的家中。

当时在英国饮茶竟成为一种时尚。

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银钱来到中国购进茶叶。

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

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板书]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

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

鸦片,俗称“大烟”“阿芙蓉”,是由红罂粟的青果汁液,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

红罂粟本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

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

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

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

在当时,每箱(约100斤)印度鸦片成本在20卢比,

而走私到中国出卖,竟可获利100倍以上,达到2000至3000卢比的高价。

在暴利的驱动下,他们所信仰的基督教应有的仁爱精神和作为人应有的良知被泯灭,越来越多的鸦片被输入中国。

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

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

1835年东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对华贸易的专利权不存在了。

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

仅仅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当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已达2万多箱。

到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已高达4万多箱。

英政府仅仅印度鸦片税一项税收就达422万多元。

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

[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

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一下,归纳成几点。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

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

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答案二:

从课本所选的《炮子谣》里可以看出四个字:

鸦片吃人。

正如歌谣所写: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答案三:

《炮子谣》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耗钱毁体。

这从“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二句可以看得出来。

……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

/thread-239162-1-1.html)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

[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看书]……

【篇三: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尚美中学陆旻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

2.能力方面: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树立“论从史出”的观念。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近代中国遭遇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5.重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先后出示)

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

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显示标题)。

[讲授新课]

环节2设问如下:

(屏幕显示)

已知:

中国是一个东方没落的封建国家,英国是一个地处西欧的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已经完成工业革命。

求证:

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必然性。

(出示两幅地图)

美洲:

到19世纪初已经基本独立,新兴的国家难以进入。

非洲:

沿海地区已经被侵占,由于对非洲内陆的不了解,也不敢贸然进入。

大洋州:

路途遥远,而且人口稀少,市场也不够广阔。

亚洲:

已经占领了新加坡、穿越了马六甲海峡、缅甸、阿富汗以及印度的大部分地区。

所以相对来说亚洲较为熟悉,也更加便利。

那么中国能够置身事外吗?

显然不能。

为了学习的方便,

早在1792年马戛尔尼来了,试图通过和平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但遭到了拒绝。

1793年他失望回国,临行前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屏幕显示)中华帝国是一艘破旧的摇摇晃晃的巨大战船,一批有能耐的警醒的值班军官有幸在过去的150年间使其设法浮于水面,并以其巨大的身躯和外表吓住邻居。

但是任何时候只要一位无能的人碰巧的掌握了船上的指挥权,那么这艘船的风纪和安全就会荡然无存。

它可能不会马上沉没;它可能会像一艘失事的船一样漂浮一阵子,然后在不久的将来在岸边撞成碎片。

但它永远不可能在旧的底板上重建起来。

(学生朗读)

这段材料你能得出什么样的信息?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且日趋衰落(学生回答)(填入表格)

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獗,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

……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

四民之首,奔走下贱。

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

----(龚自珍:

《西域臵行省议》)

这段材料你能得出什么样的信息?

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凋敝;吏治十分腐败;国库亏空。

(学生回答)(填入表格)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选自黄梅戏《天仙配》

能够反映出什么经济形态?

经济基础:

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学生回答)(填入表格)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所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

---(摘自乾隆帝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之国书,1793年)

这段材料你能得出什么样的信息?

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学生回答)(填入表格)

那么造成中国人对世界不了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外交:

闭关锁国(学生回答)(填入表格)

关于英国的说明出示几张相关的图片作一说明。

条件已经具备,它的驱动力在哪儿呢?

看材料:

材料:

19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财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我们能够得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何在?

打开中国的大门,把中国边为它的原料市场和产地(学生回答)

因为在正当的贸易过程中并非如英国人所想的那么令人鼓舞。

大家能否利用数学中的不等式来说明:

英国(工业国、机器生产、销售的是棉布等工业品)输华总值<中国(农业大国、茶叶、丝绸)输英总值

问:

为什么在正当的贸易中英国会出现贸易逆差?

购买力低下、自然经济的抵制(学生回答)

英国人是不会甘心的,他们找到了一种武器,那就是鸦片:

(向学生出示图片并介绍鸦片)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

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度、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地。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

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

可见鸦片是一种毒品,世界禁毒组织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请同学们今后要洁身自好,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灾难。

但对英国来说却有极大的好处。

你能够根据材料利用数学的三角形画出英、印、中三地之间的贸易图吗?

英国(获得工业生产的原料和市场,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

资金白银

印度(东印度公司制成鸦片)输入中国(吸食鸦片,大量白银外流)

英国获得了无尽的好处,可是中国人因此而痛苦不堪,鸦片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打出文字和出示图片:

(学生朗读)罂粟花苞米囊子,割浆熬夜诧奇美。

其黑如漆腻如纸,其毒中人浃肌髓,双枕对眠一灯紫,似生非生死非死,耸肩裂嘴鼻流水,见者咸呼鸦片鬼。

富者寻欲甘比匪,贫者贪利不知耻,伦常败坏家室毁。

我们中国人并没有沉睡,一些有识之士昭示世人,痛陈鸦片流毒。

请看林则徐的上书:

鸦片流毒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请大家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归纳鸦片的危害:

银慌、兵弱、政腐、民困

很好。

林则徐在道光帝的支持下,来到了广州,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

出示虎门销烟的画面,视频

英国人终于找到了借口:

义律(被迫缴烟的同时)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

中国政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

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注:

指鸦片)就是一种侵略。

”“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可见禁烟运动成为战争的直接原因,英国对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也是必然的。

1、必然是英国发动(根本原因)

2、必然是一场侵略战争,是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在全球进行对外扩张的结

果。

因此也证明了上述问题。

环节3(战争的过程)

地图动态显示

动态显示:

鸦片战争两个阶段:

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

1841年英军扩大战争——1842年战争结束

设计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忠臣良将,皇帝让你上奏英军的侵略路线图,你该如何描述?

(讨论)

我们知道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军用于陆地作战的军队约4000人,海军舰船军队约3000人,总兵力7000余人。

战争结束时也就20000余人。

且远离本土作战。

而清政府总兵力约80万人,且在本土作战。

其结果如何呢?

失败

为什么说失败是必然的?

(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双方去分析)

环节4小结好,今天的学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总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

结束语:

170多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逐渐强大,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更应该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