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4618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docx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

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

等值线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但无论等值线如何变化,只要理清了其基本原理和规律,

就能够触类旁通,解答一系列等值线问题。

一般来说等压线的判断,首先判断等压线的走向、

疏密、弯曲、闭合中心等反映的地理含义及变化规律,然后根据变化规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等压线就是在地图上由同一时间气压值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一、常用的判读规律

1、大大小小规律

两条等压线之间的闭合等压线圈,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

如右图所示:

1040,甲,10351025,乙,1030

2、高低低高规律

等压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压较两侧地区高,反之偏低。

如右图所示:

甲处的气压值比两侧高是高压脊;乙处的气压比两侧低为低压槽。

3、气压差计算

计算两地的气压差值,可用下面的公式:

-1)d?

?

(n+1)d(n

n为所求地之间等压线的条数,d为等压差。

上图中A、B两地的气压差:

(6+1)×2.5?

?

(6-1)×2.5

12.5?

?

17.5

4、气压值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如上图中的五点气压大小排列应该是:

A,B=C=E,D

二、等压线的应用

1、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

第一步:

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

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

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力大小

同一幅图像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不同图像上,根据比例尺判断气压差的大小。

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

右图中A处的风力大于D处的风力。

3、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的特征

1

?

等压线值大小的确定:

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逆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增大。

?

高气压和低气压位置的确定

北半球:

背风而立,右后方是高压;南半球:

背风而立,左后方是高压。

4、根据近地面等压线判断天气(系统)

?

高压中心—反气旋—四周气流由内向外,中心气流下沉—晴

朗天气。

北半球顺时针,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见南风;南半球相反。

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高压脊—晴朗天气。

?

低压中心—气旋—四周气流由外向内,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北半球逆时针,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相反。

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低压槽—阴雨天气,在温带地区低压槽附近可形成锋面,称为锋面气旋。

甲处为高压中心,天气晴朗;乙处为低压中心形成阴雨天气,并在M、N处形成锋面气旋。

5、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

?

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海洋有高压中心。

亚欧大陆上为印度低压,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为亚速尔高压。

?

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海洋有低压中心。

亚欧大陆上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

c

左图显视为1月气压图;右图显视为7月气压图。

6、根据气压状况判读气温在近地面的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高的地方一般气温低,气压低的地方一般气温高。

7、等压面的判读

?

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等压面的凹凸变化。

?

无论高空或低空,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

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

【等压线判读及应用训练】

【题训1】下图,回答

(1),(3)题

(1)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1012.5B(1017.5、1020

C(1017.5、1015D(1015、1012.5

(2)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南风B(西风C(西南风D(东北风

(3)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汇而降水

2

较多的地方为()

A(?

B(?

C(?

D(?

【题训2】(09年天津文综)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下图)和文字信

息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

b天气的空间变化。

10.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

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题训3】(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图4(b)显示?

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6、7题。

(图4(a)中

A(?

比?

风速大B(?

比?

云量少C(?

比?

气压低D(?

比?

气温高

(锋通过?

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

【题训4】(2013高考题天津卷)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图5~回答10,11题。

(据图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

C(丙D(丁

【题训5】(2013高考题新课标I)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4,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B(偏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3

A(14日14时B(14日19时C(15日4时D(15日11时(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

【题训6】安徽卷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

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

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图14表示2006

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

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10分)

【题训7】11、读图7,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

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

?

?

?

B、?

?

?

?

C、?

?

?

?

D、?

?

?

?

【题训8】(2013高考题安徽卷)(,21分,图12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

灾害实时分布图。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

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10分)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

件。

(11分)

【答案】

(1)西南和东南部都气压高有高压

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

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天气条件:

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

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

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

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命题立意】运用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考查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答地理现象的能力。

4

考点定位:

等压线判读自然灾害的分类及成因

【解题思路】

(1)描述等压线的分布特征应从气压中心的分布、数值的递变规律、等压线的疏密关系上角度分别说明。

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和东南部都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形成条件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沙、尘物质源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

另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地面冷锋的形成与发展等。

3、【答案】6.B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

难。

【解题思路】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断,?

比?

的等压线密集,所以?

比?

的风速大,故A选项错误;?

接近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为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较多,故B项正确;读等压线数值,?

比?

气压高,故C选项错误;?

位于冷锋前的暖气团,?

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

比?

的气温高,故D项错误。

【答案】7.A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

易。

【解题思路】锋面通过?

地时应刮偏西风,从图中可以看出12点之前为偏西风,故A正确。

4、【答案】10.B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是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与风力大小。

【解题思路】当时受风暴潮最严重区首先应是迎风区,从图中等压线可以得出甲风力虽大但是偏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排除A;乙、丙、丁为东南风,其中乙为迎风区,丙丁均为背风区,故选B

5、【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词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考查学生读图判断能力,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我国为北半球,画出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30-45度,可得出6,9时甲地为偏南风,故B项正确。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动态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居中。

【解题思路】据图和所学知识可推断当低压中心控制甲地时可能出现暴雨,由图可知甲地距低压中心以东约100千米多,而题干里已说明该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可算出该低压系统移至甲地需要12个小时多,结合选项可知只有B项符合。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压分布及变化状况,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图示为我国某地区,而且气压低,出现低压中心,故应为夏半年,除D选项意外的时间我国及亚欧大陆受蒙古高压控制,气压由南向北升高,基本可以排除ABC项。

春季,由于东南丘陵比黄土高原纬度低,气温高,加之3、4月份华北平原受冷空气影响频繁,所以东南丘陵4、5月份更易出现低压中心,D项正确

6、【答案】:

B

【解析】据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又根据图中的比例尺,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系统的西侧,通过绘制风向的方法:

先绘制由高气压指向

5

低气压且垂直等于线的气压梯度力,然后右偏,即可看出此时吹东南风。

(即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则可知甲地主要吹东南风。

)【答案】:

C

【解析】30,48小时之间,甲地刚好位于图中低压槽中,故应该有降水天气,选择A错;又因为该地是长江流域,不可能有沙尘暴天气,选项D错;该处为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阴雨雪、降温天气现象,不可能出现暖锋或准静止锋引起的“连绵的阴雨天气”,选项B错;根据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甲地在此期间处于低压(槽)控制,气流向中心辐合上升,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地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

9、【答案】C

【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

10、【试题解析】

【答案】C

【考查的知识点】锋面雨带推移的时间、蒙古高压强盛的季节、台风出现的季节。

【解题思路】

图?

中,陆地低压海洋高压均处于加强阶段,陆地多气旋活动,清明时节雨纷纷,为春季。

图?

中,海洋高压较为强盛,杭州位于气压鞍部,南北两侧风向相反,形成相持的准静止锋,进入梅雨时期,为夏季。

图?

中陆地冷高压强盛,杭州此时低温少雨,为冬季。

图?

中,杭州受台风活动影响,多为秋季。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