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5042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docx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杨宗云

第七章康复医学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自理能力下降:

与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二)、舒适的改变:

与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有关。

(三)、排便模式的改变:

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四)、吞咽障碍:

与球麻痹有关。

(五)、沟通交流障碍:

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六)、不良情绪反应:

焦虑、抑郁、恐惧等。

(七)、潜在并发症:

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梗死、癫痫。

二、护理措施

(一)、急性期的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

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

康复治疗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2、良肢位的摆放:

①主张偏瘫侧卧,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此时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呈伸髋、膝稍屈、踝背屈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②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

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支持)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痉挛期除外),健侧肢体置于舒适位置。

③健侧卧时,偏瘫侧上肢垫软枕,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垫软枕,呈迈步状(屈髋、屈膝、踝背屈90°,患足不可悬空)。

3、偏瘫肢体被动活动:

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肢体主动活动恢复。

同时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

4、床上活动①双手叉握上举运动:

双手叉握,偏瘫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掌指关节之上(Bobath握手),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作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曲、上举运动。

②翻身:

向偏瘫侧翻身呈偏瘫侧卧,双手叉握、伸肘、肩前曲90°,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足踩在床面上,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偏瘫侧上肢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向偏瘫侧转,同时健侧足踏在床面用力使得骨盆和下肢转向偏瘫侧;向健侧翻身呈健侧卧,动作要领同前,只是偏瘫侧下肢的起始位需他人帮助,健侧位的肢位摆放同前。

③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

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以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变换体位,注意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压疮、感染或坠积性肺炎。

6、保障营养和水分供给,加强排泄管理。

(二)恢复期的护理:

1、运动功能障碍的护理:

恢复期待出血控制,梗死、血栓溶栓后,血压、颅内压稳定后应做主动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然后循序渐进地自我进行,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与床边活动、坐位活动、站立活动、平行杠内行走、室内行走与户外活动、步行架与轮椅的应用。

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及时评估训练效果。

2、言语功能障碍的护理:

①失语症的护理:

发音器官锻炼、发音练习、命名训练、读字训练、用语训练、会话训练、阅读训练、听理解训练、书写训练、交流促进法。

②构音障碍的护理:

松弛疗法、呼吸训练、发音器官控制训练、发音训练、言语清晰度的训练、言语节奏的训练等。

3、作业治疗:

①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

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进行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动,避免手部肌肉萎缩。

②运动性功能活动:

训练患者的肌力、耐力、平衡与协调能力和关节活动范围。

③辅助用具或假肢使用训练。

4、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

触觉刺激、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味觉刺激、口、颜面功能训练、进食训练等。

5、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

6、肠道护理和膀胱护理:

排泄训练的护理。

7、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身心放松,要求患者家属和朋友或同事等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

8、特殊临床问题的护理:

痉挛、压疮、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症、再次出血或梗死的预防、癫痫的观察及护理

9、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

跌倒的预防、走失的预防。

三、健康指导:

【健康宣教】

保持血压稳定,控制血脂、血糖;积极治疗心脏疾病;戒烟、戒酒;合理安排工作、避免过度疲劳;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改造家庭中的某些设置,如去除门槛,便器改为坐式,将床高度降至40cm左右,增加必要的扶手等。

第二节脊髓损伤康复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颈脊髓损伤造成四肢瘫痪时称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截瘫。

根据损伤程度的轻重,可分为不完全性损伤和完全性损伤。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自理能力下降:

与运动功能障碍有关。

(二)排便模式的改变:

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三).舒适的改变:

与疼痛有关.

(四)焦虑/抑郁:

与疾病预后差、治疗费用高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啥有关请填

2.深静脉血栓与啥有关请填

3.呼吸暂停;与啥有关请填

4.坠积性肺炎;与啥有关请填

5.直立性低血压;与啥有关请填

6.自主性反射障碍:

与啥有关请填

二、护理措施

(一).体位护理

患者卧床时应注意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尤其注意肩胛骨、肘、指、髋、膝、踝关节活动度的保持。

防止肩内收挛缩、肘屈曲挛缩、髋内收内旋及外旋、足下垂等。

(二).运动系统护理

1.肌力训练:

1级肌力可采用功能性电刺激、被动运动的方式进行训练;2级的肌力应进行助力、主动训练;;3级以上的肌力应进行主动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为了应用轮椅、拐或助行器,应特别重视训练肩带的肌肉,对于使用低靠背轮椅的患者,还需进行腰背肌的训练。

2.维持关节活动度:

瘫痪肢体的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应在人院后首日进行,每日2次,每次10分钟以上。

每个关节在各轴向活动20次,每个肢体从近端到远喘关节方向进行。

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应注意:

在脊柱仍不稳定时,对影响脊注稳定的肩、髋关节应限制活动;颈椎不稳定者,肩关节外展不超过90°;对胸腰椎不稳定者,屈髋不宜超过90°;由于患者没有感觉,应避免过度过猛的活动,以防关节软组织的过度牵张损伤。

3.垫上训练: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翻身,向左侧翻身时,先将右腿放在左腿上,向左翻转上身成半侧卧位,扭转身体呈俯卧位。

坐起训练:

摇起床头,逐渐增加角度和时间,一般隔1一2天增加10度。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坐起,如头晕可再放低,注意保护,防止歪倒及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利用吊带练习坐起。

截瘫患者的起坐顺序为靠坐一扶坐—自坐一床边坐。

能保持坐位10分钟时可坐位进餐。

4.坐位训练:

让患者坐在床沿,双手放在同侧大腿上,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找到平衡点后,鼓励患者维持平衡,同时要注意保护安全,静坐时间为15一30分钟。

5.站立训练:

应尽早使用起立床进行站立训练,倾斜的角度可以每天逐渐增加,以不出现头晕等低血压症状为度。

下肢可用弹力绷带,腹部可用腹带,以增加回心血量。

早期运用起立床能够调节血管紧张性,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6.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的基础是坐位训练、站立平衡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和髋、膝、踝关节控制能力训练。

对于以上关节控制肌力经过训练仍不能达到3级以上水平者,必须使用适当的支具以代偿肌肉的功能,可先在平衡杠内训练,逐步过渡到助行器或双拐行走。

在站立和步行训练中需选择适宜的下肢矫形器。

7.转移训练:

包括帮助转移和独立转移。

根据位置变化可分为水平转移、向低处转移、向高处转移3种,具体应用于轮椅与床、床和地面等之间的转移。

具有坐位平衡和双侧股三头肌功能的患者可训练主动转移,先训练轮椅与床的水平转移。

但使用轮椅进行转移前,一定要先刹车;转移前应先移去靠床一侧的扶手;抬臀的同时躯体应前倾低头,以保持重心平衡。

8.轮椅训练:

一般C7水平或更低的完全性损伤患者可以使用手动轮椅;C5、C6的完全性损伤患者主要以电动轮椅为主。

靠背的选择非常重要,手动轮椅一般靠背的高度不超过两侧肩胛下角的高度,使患者在推动轮椅时靠背不会碰到肩胛骨而影响上肢活动;靠背的高度与患者的躯干平衡功能有关,躯干平衡功能越差,所需要的靠背越高。

9.作业治疗:

仰卧时可折纸玩具、编织;乘轮椅后可行坐位套圈、投球游戏;用起立床练站时可于站立时做些手工艺制作,并进一步进行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后期宜进行体育和娱乐活动,如轮椅乒乓球、举重等,对于增强体质、心肺功能和情绪改善均有好处。

10.ADL能力训练:

根据患者损伤平面及程度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练患者的上肢穿衣、进食、入厕、修饰、洗澡等日常生活活动。

(三).神经源性膀胧的护理

1.留置尿管护理:

1)尿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以防止尿液反流,并离地悬挂。

2)每2周更换1次尿管、每天更换尿袋1-2次,严格无菌操作。

3)每日行尿道口护理2次。

4)放尿时尽量避免污染接头处。

5)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量、颜色、性状、有无絮状物。

6)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大于2000ml。

2.清洁间歇性导尿:

1)制订个体化的饮水计划:

控制液体的摄人量为1500一2000ml/d,包括三餐的摄水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膀胱过度充盈膨胀(膀胱容量应控制在500m1以下),具体方案为:

早、中、晚各400ml;10时、16时、20时各200ml,晚8时至次晨6时,不再饮水。

2)操作者可是患者自己也可以是医护人员、家属或陪伴。

3)严格掌握导尿间歇时间:

每4-6小时导尿1次,每日导尿不超过6次。

如果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l00ml以上,残余尿量300ml以下时,每6个小时导.l次;如患者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量200ml以下时,每8小时导尿1次;当残余尿量小于100ml或为膀胱容量20%以下时,方可停止导尿。

4)尽可能减少尿导损伤:

尿管应充分润滑,整过操作过程应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5)每次导尿都应彻底排空膀胱:

在导尿成功后,应保持尿管的位置,直到尿液全排出,之后不应立即拔除尿管,应在缓慢拔除尿管的同时,屏气增加腹压或轻压膀胱区,以使膀胱彻底排空,没有残余尿存在。

6)一次排尿不能超过800ml,以免腹内压突然下降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三).神经源性直肠的护理

1.饮食的调整:

均衡饮食,增加纤维的摄取,多进食蔬菜、水果,注意油脂补充,不要进食辛辣食品。

2.液体量的摄入:

成人每日应摄取2000--2500ml的液体(清洁间隙导尿患者除外),清晨饮水可刺激肠蠕动。

3.灌肠疗法:

便秘早期可用生理盐水l000ml、肥皂水l000ml、甘油200m1,10%甘露醇溶液200ml等灌肠液,用灌肠器滴注或注射器缓推,帮助排便。

4.药物的使用:

可使用大便软化导泻剂如液状石蜡、甘油及开塞露等塞肛,也可遵医嘱口服杜秘克等导泻剂。

5.排便反射训练:

上运动神经源性直肠可建立排便反射,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促进排便反射的建立,一般在餐后30一45分钟为宜,坐位是较为理想的姿势,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可按升结肠横结肠一降结肠(右下腹一上腹部左下腹)的顺序行腹部按摩,也可行环形肛周刺激。

而下运动神经源性直肠,则需手工清除大便。

(四).皮肤完整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指导或协助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必要时1小时翻身1次,采用轴线翻身法,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保护骨隆突处,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必要时可垫海绵被褥、水褥、气垫床等,使支持体重的面积宽而均匀,对易受压部位可用护架抬高被褥,以免局部受压。

2.坐位时每15分钟进行减压动作,以缓解对尾骨和坐骨的压力。

如在轮椅上左右各侧靠30秒或在轮椅上用双手撑起30秒。

3.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擦洗干净;床铺须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上,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以免擦伤皮肤。

4.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温水擦浴或用湿热毛巾行局部按摩。

5.防止冻伤或烫伤,避免皮肤受损。

6.增进营养的摄入,在病情许可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强机体;抗能力和组织恢复能力。

(五).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肺部感染与肺不张是四肢瘫早期的主要死因。

由于四肢瘫可致呼吸肌麻痹、吸量减少及排痰不畅,容易诱发肺部感染。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流、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采用湿式清扫。

2.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进行呼吸训练、胸廓扩张运动训练等。

3.至少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1次,以助排痰。

4.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行雾化吸人稀释痰液、解除气道痉挛。

5.对痰液较多、咳痰无力的患者可采用体位引流的方法排除痰液。

(六).自主性反射的预防及护理

自主性反射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膀胱和肠道的扩张、便秘、膀胱的感染、压疮、疼痛等,因此,自主性反射的预防主要为上述相关因素的预防。

特别要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手工清除大便时动作要轻柔;及时排空膀胱,插尿管时动作应轻柔。

一旦怀疑自主性反射发生,应立即抬高床头以降低血压缓解头痛、并检查和排除一切可能的诱因。

(七).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突然起立或变换体位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变换体位时动作应慢,起立时应逐渐增加角度,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低血压时可抬高双下肢,使用弹力袜及腹带。

(八).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压力治疗可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应注意监测四肢的周径,当单侧肢体肿胀、怀疑血栓形成时,应严格患肢制动、保暖、抬高患肢,注意观察肢端循环情况,行血管彩超检查。

确诊后继续患肢严格制动,严禁患肢的被动按摩,并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患者突然发生气促、呼吸困难、胸背部疼痛等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九).疼痛

中枢性疼痛治疗效果较差,而对于因长期使用轮椅引起的肩关节、腕关节等部位的疼痛可通过理疗等方法缓解。

三、健康指导:

健康宣教】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是终身的,必须将SCI的基本知识、生活自理所需的技巧教给患者及其照顾者,特别是对不完全性损伤患者自我护理知识与技巧的掌握,如清洁间歇性导尿,对提高其功能独立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对感觉障碍的患者,需教给患者及照顾者基本的皮肤保护与护理知识,以预防压疮、皮肤感染及损伤。

第三节颈椎病康复护理常规

颈椎病由颈椎间盘、椎间关节的退变刺激或压迫其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肌肉等组织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依其临床表现分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护理措施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舒适的改变与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有关。

(二)自理能力下降与神经根、脊髓受压程度有关。

(三).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疾病反复发作有关。

(四)跌倒的危险与椎动脉受压程度、快速扭转头部有关。

(五)相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如何预防颈椎病的方法和相关药物用法的知识有关。

二、护理措施

1、颈椎病的护理常规:

(一)颈部制动:

用颈托固定:

指导患者正确佩戴,早期观察有无不适,如疼痛、麻木加重等,轻微不适应需坚持,2~3天能适应。

(二)牵引:

牵引中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停止牵引或调整牵引的重量,防止皮肤受压,可用棉垫保护。

(三)合理用枕:

枕高10~15cm,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和保暖性。

仰卧时,枕头置于颈后部,枕头高度以患者拳头直径为宜。

侧卧位时,枕头高度以患者肩峰至同侧颈部的距离为宜,置于肩以上,使头部与床平行,颈椎保持中立位。

(四)颈部保暖:

睡眠和外出时颈部应避免冷风的直接侵袭,注意颈部保暖,冬季可用围巾保护。

(五)物理疗法的观察及护理

(一)颈部医疗体操

1.姿势: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

2.注意事项:

颈椎病锻炼方法有多种,掌握不适度,不但不能起到巩固疗效的目的,还会导致病情复发,所以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要点:

1)慢:

运动时动作尽可能慢,防止头晕、头痛。

2)松:

运动时,颈部肌肉一定要放松,尽量不用力,使肌肉各关节得到舒展,促进气血流通,加快康复。

3)静:

排除杂念,专心练习,怡然自得,可对身心健康起到良好调节。

4)恒:

锻炼要持之以恒,每天3次,每次应尽量量力而行,练习后自我保健按摩,如捏一捏,点按风池、大椎、肩井穴,必会有满意效果。

3.颈部医疗体操锻炼方法。

①双掌擦颈十指交叉于后颈部,左右来回摩擦100次。

②左顾右盼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

③前后点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④颈项争力两手紧贴大腿两侧,两腿不动,头转向右侧时,上身转向左侧,头转向左侧时上身转向右侧,各10次。

⑤摇头晃脑头顺时针旋转5次,再逆时针旋转5次。

⑥头手相抗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⑦翘首望月头用力左旋,并尽量后仰,眼看左上方5秒,复原再反方向5秒双手托天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

(二)、夜间疼痛护理技术:

湿热敷、中药局部放松、红外线照射、灸贴持续作用。

三.健康指导:

【健康宣教】

1.保持正确的姿势

(1)坐位工作应尽量避免驼背、低头,不要伏在桌子上写字,看书时不要过分低头,尽量将书和眼睛保持平行(有可能应做一个20°~30°的斜板放书)。

(2)看书、写字、使用计算机、开车等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工作50~60分钟,做1~2分钟头颈部活动或改变姿势。

(3)行走要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坐要坐直,不要躺在床上看书,因在床上看书很难保持正确的姿势。

(4)喝水、刮胡子、洗脸不要过分仰头,缝纫、绣花及其他手工劳作不要过分低头,看电视时电视机应放在与眼睛同一平面上,时间不宜太长,隔30~60分钟做颈部活动3~5分钟,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头部逆向和顺向转动运动。

(5)切菜、剁馅、炒菜、洗碗等家务劳动,时间不宜太长,要经常改变姿势。

2.避免诱发因素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在短期内难以根除,故平时应加强颈椎病的预防。

诱发因素除外伤外,常见的还有落枕、受凉、过度疲劳、强迫体位工作、姿势不良及其他疾病(如咽喉部炎症、高血压、内分泌紊乱等)。

3.防止外伤

设法避免各种生活意外及运动损伤,如乘车中睡眠、急刹车时,极易造成颈椎损伤,故应尽量避免,坐车时尽量不要打磕睡。

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头颈部发生外伤后,应及时去医院,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4.家庭牵引指导

(1)牵引带应柔软、透气性好,颌枕连结带、悬吊带要调整为左、右等长,使枕、颌及左、右颌侧4处受力均等。

(受眨压.影响头部血液回流。

(3)牵引绳要够长(约2.5m),要结买。

牵引架的固足要可靠。

(4)牵引重物高度以距地面20~60cm为宜,即患者站立后重物可落在地上。

悬吊的绳索要在患者手能抓到的范围。

(5)自我牵引时要特别注意牵引的角度。

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指腰椎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舒适的改变: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所致的疼痛有关。

(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感觉运动功能下降有关。

(三)焦虑/恐惧:

与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有关。

(四)潜在并发症:

骨折、跌倒、坠床、压疮、失用综合征。

(五)相关知识缺乏:

缺乏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和有关药物的用法。

二、护理措施

(一)制动卧床休息:

剧烈疼痛时应卧硬板床休息,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仰卧位时应在双下肢下面垫一软枕,侧卧位时应使腰椎在同一水平线上(在腰后垫一枕头)下肢保持稍屈髋屈膝。

俯卧位时床垫要平整。

(二)疼痛护理:

制动、冷疗、间断加压包扎、光疗法、电疗法、传导热疗法

(三)红外线照射

将红外线插上电源,调节时间20分钟,高温,确定工作;选择舒适的体位,暴露疼痛部;将红外线灯放在距疼痛部位约20~30cm的距离;在照射过程中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照射完毕后整理床单位,收拾用物。

(四)背部支架(腰围)的佩戴

指导患者正确佩戴腰围。

腰围佩戴时间为3个月,每日大约佩戴13小时,卧床时取下腰围。

患者不能过分依赖腰围,应根据腰背肌力量缩短佩戴腰围的时间,长时间佩戴腰围可致腰部力量减弱和腰肌萎缩,反而产生腰背痛。

(五)正确的上下床姿势

俯卧位上下床:

松解鞋带,面向床面两手伸直支撑床面,先抬起靠近床边的腿(患腿)放在床上,两手下滑将整个身体平放于床上,再抬起另一条腿放于床上,翻身平卧,下床姿势相反。

仰卧位上下床:

松解鞋带,坐于床沿,双手伸直放于身体后面支撑上身,慢慢躺下,起床时也应用胳膊支撑上身起床。

(六)正确的下蹲拾物方法

{先靠近物体,患腿在前、健腿在后,健腿微屈身体重心下移,腰部保持直立蹲下拾物。

(七)正确提物姿势

先下蹲的,腰部保持直立位,然后双臂握紧重物后起立,转身时,身体和物体一起转动,不可旋转腰部。

三、健康指导:

请补充。

第五节肩周炎康复护理常规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一种疾病,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即50岁左右多发,因而有“五十肩”之称。

另因大多有运动功能障碍,故亦有“冻节肩”(frozenshoulder)之称。

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活动受限、怕冷。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舒适的改变:

与肩周炎所致的疼痛有关。

(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与运动功能下降所致有关。

(三)焦虑/恐惧:

与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有关。

(四)相关知识缺乏:

缺乏如何预防肩周炎的知识及有关药物的用法。

(五)潜在并发症:

骨折、失用综合征。

二、护理措施

(一)相关知识缺乏:

缺乏如何预防肩周炎的知识及有关药物的用法。

(二)持重摆动练习:

持物重量1~2.5kg为宜,可选用纱袋或其他合适的重物。

练习时间开始可短一些,每节大约1分钟左右,以后可逐渐延长,切忌操之过急,尤其在急性期。

预备:

两腿开立同肩宽,健侧手扶椅或桌子,身体前倾90°左右,患侧手持重物,腕关节放松动作:

1.持重松弛:

患侧肩做向上的耸肩运动,将重物上提,重复16-20次。

2.前后摆动:

患侧手持重物有节奏地前后摆动,幅度逐渐由小到大,持续时间由短到长,以摆动后不引起疼痛为宜。

3.左右摆动:

患手持重物进行有节奏的左右摆动。

次数同上。

4.环绕摆动:

患侧手持重物,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摆动。

次数同上。

(二)肩部的徒手操作:

1.背墙外旋(屈肘甩手):

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F活动。

2.面壁爬墙:

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a度,在墙上做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3.体后拉手: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托。

4.越头摸耳:

患者屈肘,手指从患侧耳朵向上,越过头顶去摸健侧耳朵,或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