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1235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2

二、脑发育不全护理常规………………………………………3

三、脑性瘫痪护理常规…………………………………………5

四、智力障碍护理常规…………………………………………8

五、言语障碍护理常规…………………………………………10

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护理常规……………………………12

七、孤独症谱系障碍护理常规…………………………………14

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护理常规………………………………16

九、斜颈护理常规………………………………………………18

十、小儿肺炎护理常规…………………………………………20

十一、小儿腹泻护理常规………………………………………22

十二、小儿惊厥…………………………………………………24

 

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

【概述】

儿童康复护理是护理学的一部分,是针对神经及肢体损伤、慢性病和残疾的患儿在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家庭与社会生活、经济状况等方面发生功能障碍或改变时,能够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专业知识服务,积极预防并发症,恢复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并能维持其理想的健康状态。

【一般护理】

1。

入院宣教。

2.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3。

按医嘱进行护理分级。

4。

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5.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

6。

指导患儿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

做好基础护理,协助患儿生活护理.

8.做好皮肤护理,加强二便护理。

【专科护理】

1.评估患儿残疾状况(运动、言语、智力、心理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

鼓励患儿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

3.注意保持良好的体位摆故.

4.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健康指导】

1.根据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患儿的饮食计划。

2.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儿及家属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3.重视患儿个人卫生,指导或协助家属做好患儿卫生。

4.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儿或家属掌握自我护理及功能训练的方法,指导和督促家属协助患儿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5.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及时复诊,按时进入各疗程治疗。

脑发育不全护理常规

【概述】

是指在胚胎期或出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大脑的结构、神经、功能发育不全,临床表现以智力低下或社会适应能力差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一般护理】

1。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2.每周更换床单、被褥等,保持床单元整洁;指导或协助家属及时为患儿更换衣服,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3。

根据坠床和跌倒评估结果,床旁悬挂或粘贴预防坠床及跌倒警示牌。

4。

按照医嘱正确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专科护理】

1。

评估患儿状况(运动、言语、智力、心理等),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指导和协助家属实施患儿康复训练计划,鼓励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

存在肢体运动障碍的患儿,协助做好肢体功能训练,保持肢体良好体位;存在言语、智力障碍的患儿,协助进行言语、智力训练。

4。

熟悉脑发育不全患儿的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智力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护理问题及措施】

生长发育迟缓

相关因素:

与脑损伤有关

主要表现:

大运动、精细动作或精神、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

护理措施:

1。

指导家长根据患儿情况进行运动、言语等方面的训练。

2.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儿与正常儿童一起参加集体活动,预防患儿发生孤独自卑心理,促进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吞咽障碍

相关因素:

1。

呕吐反射减弱或消失;2.感知障碍。

主要表现:

1.吞咽困难、误吸;2.出现呛噎,严重者甚至出现窒息;3.呕吐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护理措施:

1.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吃饭或饮水时保持端坐、头稍微前倾的姿势。

3。

给患儿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

喂饭速度要慢,每次喂食量要少,吞咽后再继续喂。

4。

在进餐前提供适当的休息,注意保持进餐环境安静、舒适;进餐时,避免进行护理活动,减少进餐时环境中会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电视、收音机。

5。

患儿不能由口进食时,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或鼻饲。

6。

在床旁备吸引器,必要时吸引。

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1.对病情及治疗不了解。

2。

理解力、知识水平有限。

3。

缺乏指导。

主要表现:

家属对病情、治疗效果不了解,盲目焦虑、恐惧

护理措施

1.评估患儿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以及对疾病知识的接受能力,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与家属讲解疾病的的现状、进展及转归。

2。

鼓励家属提出问题,耐心给予解答.

【健康指导】

1.指导患儿多饮温开水,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婴儿期或咀嚼功能不好的患儿给予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

实时添加糊状或泥状辅食,如大小米粉糊,蛋黄、香蕉、苹果、蔬菜泥等。

伴有吞咽障碍的患儿,选用宽口径的勺子轻压舌头中下1/3处,少量多次定时喂食,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呛咳和窒息。

2.指导家属掌握患儿皮肤护理的方法。

为患儿勤换洗衣服,保证衣物宽松柔软;及时清理大小便,便后或更换纸尿裤时,温开水清洗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进行安全指导.对于会翻身、会爬、会走的患儿,不要留患儿一个人独处,避免发生最常和跌倒。

4。

做好心理指导。

鼓励家属克服困难树立治疗的信心,坚持给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5.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及时复诊,按时进入各疗程治疗。

 

脑性瘫痪护理常规

【概念】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

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一般护理】

1。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2。

每周更换床单、被褥等,保持床单元整洁;指导或协助家属及时为患儿更换衣服,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3。

根据坠床、跌倒等意外评估结果,床旁悬挂或粘贴预防坠床、防跌倒等警示牌。

4。

按照医嘱正确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

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专科护理】

1.评估患儿残疾状况(肢体运动、言语、智力、心理行为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

指导和协助家属实施患儿康复训练计划,鼓励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

协助做好肢体功能训练,保持肢体良好体位;存在言语、智力、心里行为障碍的患儿,协助进行言语、智力训练和心理异常行为指导。

3。

熟悉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智力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4.做好心理护理,对家长及年长儿给予安慰、鼓励,并对脑瘫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进行指导,增强家长及患儿坚持康复治疗的信心,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焦虑症状,尽快进入病人角色。

【护理问题及措施】

生长发育迟缓

相关因素:

与脑损伤有关

主要表现:

大运动、精细动作或精神、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

护理措施:

1。

指导家长根据患儿年龄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训练患儿自己穿脱衣裤、进食及大小便。

2。

鼓励患儿与正常儿童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调动其积极性。

3。

加强心理护理,防止患儿发生孤独自卑心理,促进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废用综合征

相关因素:

神经肌肉障碍导致活动减少.

主要表现:

部分或全身骨骼肌异常容易疲劳;下肢肌或其他肌肉在晚期可出现萎缩。

护理措施:

1.与患儿家属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2。

给患儿家属讲解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儿和家属对受累肌肉进行按摩和被动/主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3.用温水擦洗受累肌肉或肢体,刺激受累肌肉,防止肌肉萎缩。

4。

患儿活动时,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全,无障碍物,以防跌倒,路面防滑,防止滑倒。

吞咽障碍

相关因素:

1.呕吐反射减弱或消失;2.咀嚼肌肌力减弱;3.感知障碍。

主要表现:

1.吞咽困难、误吸;2.出现呛噎,严重者甚至出现窒息;3.呕吐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护理措施:

1。

选择软饭或半流质,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吃饭或饮水时保持端坐、头稍微前倾的姿势。

3。

给患儿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

喂饭速度要慢,每次喂食量要少,交替喂液体和固体食物,让患儿充分咀嚼、吞咽后再继续喂.

4。

在进餐前提供适当的休息,注意保持进餐环境安静、舒适;进餐时,避免进行护理活动,减少进餐时环境中会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电视、收音机。

5。

患儿不能由口进食时,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或鼻饲。

6.在床旁备吸引器,必要时吸引。

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1。

对病情及治疗不了解。

2。

理解力、知识水平有限。

3。

缺乏指导。

主要表现:

家属对病情、治疗效果不了解,盲目焦虑、恐惧

护理措施

1。

评估患儿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以及对疾病知识的接受能力,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与家属讲解疾病的的现状、进展及转归。

2.鼓励患儿及家属提出问题,耐心给予解答。

【健康指导】

1.指导患儿多饮温开水,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咀嚼功能不好的患儿给予配方奶粉、米糊,蛋黄、香蕉、苹果、蔬菜泥等。

伴有吞咽障碍的患儿,选用宽口径的勺子轻压舌头中下1/3处,少量多次定时喂食,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呛咳和窒息.

2。

指导家属掌握患儿皮肤护理的方法。

为患儿勤换洗衣服,保证衣物宽松柔软;及时清理大小便,便后或更换纸尿裤时,温开水清洗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进行安全指导。

指导家长看护好孩子,防坠床、跌倒、烫伤、电击伤及自伤行为的=发生。

训练后观察有无疼痛、关节脱位、骨折、出血、烫伤等。

4.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康复治疗顺利进行。

5.做好心理指导。

鼓励患儿和家属克服困难树立治疗的信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鼓励患儿多与周围的人交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及时复诊,按时进入各疗程治疗。

 

智力障碍护理常规

【概念】

智力障碍(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一般护理】

1。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2.每周更换床单、被褥等,保持床单元整洁;指导或协助家属及时为患儿更换衣服,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根据坠床、跌倒等意外评估结果,床旁悬挂或粘贴预防坠床、防跌倒等警示牌.

4.按照医嘱正确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专科护理】

1。

评估患儿状况(言语、智力、心理行为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指导和协助家属实施患儿康复训练计划,鼓励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根据患儿水平设计游戏场景,协助进行言语、智力训练和心理异常行为指导。

3.熟悉智力障碍患儿的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智力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4。

做好心理护理,对家长及年长儿给予安慰、鼓励,并对智力障碍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进行指导,减轻家属的焦虑症状,尽快进入病人角色。

【护理问题及措施】

社会适应能力缺陷

相关因素:

智力低下

主要表现:

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护理措施:

1。

做好安全和生活护理,患儿的居室应安全、简单、整洁,室内严禁存放危险物品,注意患儿日常生活的照顾.

2.做好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时,对患儿只提简单的问题,并经常提示儿童。

要密切关注患儿,多和医生进行沟通交流.

3.做好心理护理,及时与家属沟通,关心、爱护、尊重患儿,切勿歧视打骂。

【健康指导】

1。

指导患儿多饮温开水,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物。

2.指导家属掌握患儿皮肤护理的方法。

为患儿勤换洗衣服,保证衣物宽松柔软;及时清理大小便,便后或更换纸尿裤时,温开水清洗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进行安全指导。

指导家长看护好孩子,防坠床、跌倒、烫伤、电击伤及自伤行为的发生.

4。

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康复治疗顺利进行。

5。

做好心理指导。

鼓励患儿和家属克服困难树立治疗的信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鼓励患儿多与周围的人交流,促进言语、智力恢复。

6.根据治疗要求,指导家长严格遵守智力、言语训练时间,并积极配合治疗室的训练。

7。

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及时复诊,按时进入各疗程治疗。

 

言语障碍护理常规

【概念】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

若儿童无以上明确原因而出现的语言发育明显延迟现象,则称为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或发育性语言迟缓。

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临床上分为表达性语言障碍和感受性语言障碍二种。

前者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后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均受限制。

【一般护理】

1。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2。

每周更换床单、被褥等,保持床单元整洁;指导或协助家属及时为患儿更换衣服,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根据坠床、跌倒等意外评估结果,床旁悬挂或粘贴预防坠床、防跌倒等警示牌。

4.按照医嘱正确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

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专科护理】

1.评估患儿状况(言语、智力、心理行为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

指导和协助家属实施患儿康复训练计划,鼓励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

根据患儿水平设计游戏场景,协助进行言语、智力训练和心理异常行为指导.鼓励患儿说话,成功后给与表扬。

3。

熟悉言语障碍患儿类型及康复治疗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智力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4。

做好心理护理,对家长及年长儿给予安慰、鼓励,并对言语障碍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进行指导,减轻家属的焦虑症状,尽快进入病人角色。

【护理问题及措施】

沟通障碍

相关因素:

语言发育落后

主要表现:

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

护理措施:

1。

指导患儿借助表情、肢体语言为辅助手段进行表达。

2。

鼓励患儿通过复述培训其语言表达能力。

3.提供机会随时体验语言训练成功带来的激励。

4。

通过语言训练纠正发音。

【健康指导】

1.指导患儿多饮温开水,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物。

2。

指导家属掌握患儿皮肤护理的方法。

为患儿勤换洗衣服,保证衣物宽松柔软;及时清理大小便,便后或更换纸尿裤时,温开水清洗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进行安全指导。

指导家长看护好孩子,防坠床、跌倒、烫伤、电击伤及自伤行为的发生。

4.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康复治疗顺利进行。

5.做好心理指导。

鼓励患儿和家属克服困难树立治疗的信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鼓励患儿多与周围的人交流,促进言语恢复。

6。

根据治疗要求,指导家长严格遵守言语训练时间,并积极配合治疗室的训练。

当患儿试着讲话时要专心听,多和患儿交谈,交谈时要有耐心,态度和蔼,语速要慢,语言要简单易懂,尽可能理解并回答患儿提出的问题。

7.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及时复诊,按时进入各疗程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护理常规

【概念】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

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

1。

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2.每周更换床单、被褥等,保持床单元整洁;指导或协助家属及时为患儿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根据坠床、跌倒等意外评估结果,床旁悬挂或粘贴预防坠床、防跌倒等警示牌。

4.按照医嘱正确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专科护理】

1。

评估患儿状况(活动、注意力、心理行为等),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指导和协助家属实施患儿康复训练计划

3.熟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病因及康复治疗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4。

做好心理护理,寻找病因,指导帮助患儿养成良好习惯,指导家长正确认识该疾病,努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帮助患儿进行治疗。

【护理问题】

思维过程改变

相关因素:

神经发育延迟或损伤,遗传因素

焦虑(家长))

相关因素:

患儿常有攻击破坏行为及学习落后

【护理措施】

1.做好心理护理,需要家长、教师、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进行。

针对患儿临床特点,尽可能寻觅、除去致病诱因,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打骂、歧视)),发现优点予以表扬,以提高自尊心.积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为患儿制定简单可行的规矩,培养一心不二用,如吃饭时不看书,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对于一些攻击破坏行为不可袒护,严加制止。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共同教育,持之以恒。

2.药物治疗护理。

指导用药方法、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健康指导】

1.指导患儿多饮温开水,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物。

2。

指导家属为患儿勤换洗衣服,保证衣物宽松柔软;

3。

进行安全指导.指导家长看护好孩子,防坠床、跌倒、烫伤、电击伤及自伤行为的发生。

4.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康复治疗顺利进行.

5。

做好心理指导.鼓励患儿和家属克服困难树立治疗的信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6。

根据治疗要求,指导家长严格遵守训练要求,并积极配合治疗师的训练。

7。

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及时复诊,按时进入各疗程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护理常规

【概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SpectrumDisorder),是根据典型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既包括了典型孤独症,也包括了不典型孤独症,又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症状.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它是一种先天精神疾患,和后天家庭教养无关。

典型孤独症,其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主要体现为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都具有本质的缺损。

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

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

不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

【一般护理】

1。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2.每周更换床单、被褥等,保持床单元整洁;指导或协助家属及时为患儿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根据坠床、跌倒等意外评估结果,床旁悬挂或粘贴预防坠床、防跌倒等警示牌。

4。

按照医嘱正确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专科护理】

1.评估患儿状况(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等),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

指导和协助家属实施患儿康复训练计划

3.熟悉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康复治疗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言语训练等的协调工作。

4.做好心理护理,指导家长正确认识该疾病,努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帮助患儿进行治疗.

【护理问题及措施】

社会交流障碍

相关因素:

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主要表现:

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

护理措施:

1。

与患儿谈话时尽量使用简单明确的言语,培养患儿的理解能力。

2。

孤独症患儿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的要求,有时用尖叫和发脾气来表达,为防止这种情况,不要在患儿尖叫或发脾气时满足他的要求.

3.进行语言训练。

4.让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

鼓励患儿和外人交流,和同龄人玩耍,让他和正常人一样建立社交关系。

【健康指导】

1。

指导患儿多饮温开水,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物。

2.指导家属为患儿勤换洗衣服,保证衣物宽松柔软;

3。

进行安全指导。

指导家长看护好孩子,防坠床、跌倒、烫伤、电击伤及自伤行为的发生。

4。

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康复治疗顺利进行。

5。

做好心理指导。

鼓励患儿和家属克服困难树立治疗的信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鼓励患儿多与周围的人交流,促进言语恢复。

6.根据治疗要求,指导家长严格遵守训练要求,并积极配合治疗师的训练。

在与孩子一起活动的时候,父母除了充当活动的配角之外,还要参与其中。

这样对指导和训练自闭症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儿童走出孤独具有特殊作用。

和患儿交谈时要有耐心,态度和蔼,语速要慢,语言要简单易懂,尽可能理解并回答患儿提出的问题.

7.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及时复诊,按时进入各疗程治疗.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概念】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类由于基因缺陷所导致的肌肉变性病,以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基因缺陷的不同,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晚不同,可以早至胎儿期,也可以在成年后。

患儿体检除肌力和肌张力减低外,常可见腓肠肌肥大。

肥大的腓肠肌触之质地较硬,缺乏肌肉的弹性,是由于其内充填了大量增生的脂肪结缔组织,故称为假性肥大。

随病情进展,肌无力症状越来越重,大约12岁左右患儿失去独立行走能力.

【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2。

每周更换床单、被褥等,保持床单元整洁;指导或协助家属及时为患儿更换衣服,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3.根据坠床、跌倒等意外评估结果,床旁悬挂或粘贴预防坠床、防跌倒等警示牌。

4。

按照医嘱正确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

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专科护理】

1.评估患儿状况(运动能力、动作的协调性,步态、Gower征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指导和协助家属实施患儿康复训练计划,鼓励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和被动训练。

协助做好肌肉功能锻炼,上下肢以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活动为主,每日3〜4次,以防止垂足、垂腕、爪形手、爪形足、关节外翻及其他畸形发生。

保持肢体良好体位.

3.熟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的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4。

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开导,悉心关爱,通过热情周密的服务,让患儿振奋精神,树立信心,战胜疾病,促进疾病的康复。

【护理问题及措施】

躯体活动障碍

相关因素:

肌无力、肌肉萎缩

主要表现:

运动能力较同龄儿差,动作不协调、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龄儿童。

患儿逐渐出现步态异常,行走摇摆,俗称鸭步,上楼困难,蹲下起来困难。

从平卧位起来时,患儿往往先翻身呈俯卧位,先抬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