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069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气血津液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血津液题库.docx

《气血津液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血津液题库.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血津液题库.docx

气血津液题库

虚劳

一、选择题

1.虚劳证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中冷痛,肠鸣泄泻,甚则完谷不化,

每因受寒和饮食不慎而成,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选用()

A.归脾汤

B.补中益气汤

C.参苓白术散

D.附子理中汤

E.黄芪建中汤

答案:

D

2.在虚劳的病机上,以那两脏占最重要的地位()

A.脾胃

B.肝肾

C.肺肾

D.心肾

E.脾肾

答案:

E

3.治疗心血虚和脾血虚虚劳,需注意配合()

A.温补肾阳

B.补脾益气

C.滋补肾阴

D.温通心阳

答案:

B

4.虚劳的辨证,以哪项为纲?

A.三焦辨证B.卫气营血C.气血津液

D.阴阳气血E.五脏六腑

答案:

D2.3.4.5.

5.治疗心阴虚的首选方为:

A.拯阳理劳汤B.天王补心丹C.附子理中汤

D.右归丸E.瓜蒌薤白白酒汤

答案:

B

6.虚劳的辨证以哪项为目?

A.五脏虚候B.气血阴阳C.气血津液

D.卫气营血E.以上皆不是

答案:

A

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脾气虚型劳病的症侯?

A.纳少B.食后腹胀C.大便溏

D.倦怠乏力E.腰膝酸软

答案:

E

8.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症属虚劳何证型?

A.肝血虚B.肝阴虚C.心血虚

D.心阴虚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6.7.

9.虚劳证心血虚的治疗主方是:

A.四物汤B.当归补血汤C.养心汤

D.归脾汤E.炙甘草汤

答案:

C

10.虚劳证肾阳虚引起的遗精治疗选方为:

A.补中益气汤B.右归丸合金锁固精丸C.肾气丸

D.天比山药丸E.以上皆不是

答案:

B

二、简答题

1.脾气虚虚劳的治法与方选是什么?

答:

治法应健脾益气,代表方为加味四君子汤。

2.在治疗血虚劳病时,除用补血方法外,常配伍补气药,为什么?

答:

因为血为气母,血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而且在中医的长期临床实践中,认为补血不宜单用血药,而应适当配伍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

3.肺阴虚虚劳的主症有哪些?

答:

有干咳,咽燥,咳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

三、病例分析

1.李XX,男,56岁。

1976年肺癌手术后至今,经数次化疗、放疗,自觉全身无力,神疲,动则汗出,时心悸、气短、纳差、腹胀、便溏。

脉弱无力,舌苔薄白。

体检:

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语声无力,动则气促。

双肺未闻罗音。

心率98次/分,律整。

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2000/立方毫米,余尚正常。

答案:

诊断:

虚劳

证型:

气血两虚

治法:

健脾益气,补血养血

方药:

四君子汤合四物汤

2.陈xx,男,56岁,四会中学老师,94年8月入院。

高血压病史23年。

四年前出现头昏眼花,面色无华,腰酸膝软,气短神疲,口干心烦,眠差梦多,发脱齿槁,肌肤干燥,便秘溲量极少,舌淡苔微黄,脉弦数。

体查:

高血压,慢性病容。

高心,冠心,肝硬化

检查:

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征

答案:

诊断:

虚劳

证型:

肝肾阴虚

治法:

滋养肝肾

方药:

杞菊地黄汤

 

汗证

一、选择题

1.战汗的临床表现主要是

A.时时汗出,动辄亦甚

B.睡中汗出,醒来自止

C.大汗乳油,肢冷息微

D.热病恶寒,战栗而汗

E.汗色发黄染衣

答案:

D

2.寒证属营卫不和者,如半身或局部出汗,可用桂枝汤配合下列何方治疗

A.玉屏风散

B.四君子汤

C.甘麦大枣汤

D.当归六黄汤

E.补中益气汤

答案:

C

3.下列哪项不是盗汗的主证?

A.寐中汗出   B.动则汗出    C.潮热口干

D.两颧潮红    E.脉细数

答案:

B  

4.某男,25岁,风温病后,汗出颇多,内衣皆湿,口干欲饮,手心灼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其病机为:

A.热蒸津液   B.热壅肺气   C.阴虚内热

D.气阴两虚    E.阴血不足

答案:

C

5.汗出恶寒,动则更甚,面色恍白,气短无力,其病机为:

A.营卫不和     B.肺气不足      C.营阴不足

D.阴虚内热     E.湿热内郁

答案:

B

6.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脉缓,苔薄白,治疗宜选用:

A.玉屏风散     B.生脉散     B.桂枝汤

 D.当归地黄汤    E.归脾汤

答案:

C

7.大汗淋漓,声低息短,精神疲惫,四肢厥冷,此乃:

A.自汗  B.盗汗   C.战汗  D.脱汗   E.黄汗

答案:

D

8.下列哪一项不是汗证的基本治法?

A.益气养阴     B.清肝泄热     C.固表敛汗

D.祛邪宣肺     E.化湿和营

答案:

D

9.下列哪些是肺卫不固型自汗的症状?

A.汗出恶风     B.易感冒     C.体倦乏力

D.面色少华     E.苔薄白脉缓

答案:

E

10.半身或局部出汗,时寒时热,恶风身痛,苔薄白,脉缓,选用哪些方药治疗较适当?

A.玉屏风散    B.桂枝汤     C.当归六黄汤

D. 荆防败毒散   E.归脾汤

答案:

B

二、简答题

1.汗证阴虚火旺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答:

其主证是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宜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加减。

药物组成有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

2.自汗、盗汗的辨证总纲是什么?

答:

自汗、盗汗的辨证总纲是阴阳虚实。

一般而论,汗证以属虚者为多。

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火热。

肝火、湿热、邪热郁蒸者多属实证。

病延日久,病情严重者,则易出现阴阳虚实错杂情况。

自汗久病,伤及阴液,盗汗不愈,阳气受损,又可出现气阴两虚,阴阳两亏之证。

邪热郁蒸,病久伤阴,则见虚实夹杂之候。

3.什么叫自汗?

什么叫盗汗?

答:

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排泄异常的病症。

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称为自汗。

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排泄异常的病症。

在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三、病例分析

1.李某某,女,40岁。

近二年来呈阵发性出汗,愈来愈甚,素畏风寒。

诊时见大汗淋漓,

状如水洗,以毛巾拭之,随拭随出,日数次至十数次,每于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加重。

曾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证”,曾服谷维素、vitB1、vitC,扑尔敏、阿托品等,初服有效,继则无效。

现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答案:

诊断:

汗证

辨证分型:

肺卫不固

治法:

益气固表。

代表方药:

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白术、防风、浮小麦、糯稻根、牡蛎、党参、甘草

2.叶某某,男,8岁。

95年4月2号就诊。

患化脓性扁桃体炎,青霉素注射液治疗14天后痊愈,但白天汗自出,动则尤甚,每天需更衣十余次;入夜睡后亦汗出不止,品之淡而无味,胃纳欠佳,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体检:

未发现异常

答案:

诊断:

汗证

辨证分型:

脾肺不足,气阴两虚

治法:

益气固表,养阴敛汗

代表方药:

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黄芪、白术、防风、浮小麦、糯稻根、牡蛎、西洋参、甘草

积聚

㈠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积证的特点?

(C)

A、积是有形的B、固定不移C、痛无定处D、痛属血分E、为脏病

2、下列关于积聚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E)

A、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B、聚病较轻,积病较重

C、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积证以瘀血凝滞为主D、聚病易治,积病难治

E、聚证与积证是独立的两个病证,不会转化

3、积聚与痞满的鉴别要点是(C)

A、有无胀痛B、有无刺痛C、腹部能否触及包块

D、有无便秘E、是否有压痛

4、患者出现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胀满,苔薄,脉弦,方选(A)

A、逍遥散B、四逆散C、柴胡疏肝散

D、沉香散E、六磨汤

5、患者张某,男性,46岁,有慢性结肠炎病史,时有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脉弦滑,方选(B)

A、香砂六君子汤B、六磨汤C、四君子汤

D、小承气汤E、保和丸

6、患者李某,女性,50岁,有慢性肝炎,查体可在右胁下触及包块软而不坚,固定不移,伴有右胁胀痛,舌苔薄,脉弦,方选(C)

A、木香频气散B、柴胡疏肝散C、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D、四逆散E、逍遥散

7、积证初起,兼有表寒证,症见寒热身痛,苔白腻,脉浮弦大,方选(A)

A、五积散B、四逆散C、逍遥散

D、藿香正气散E、荆防败毒散

8、患者吴某,女性,60岁,腹部触及包块3年,硬痛不移,面黯消瘦,时有寒热,纳减乏力,舌质紫暗,脉细涩,方选(E)

A、香砂六君子汤B、归脾汤C、血府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E、膈下逐瘀汤

9、患者夏某,男性,72岁,右上腹部出现包块2年,坚硬不移,疼痛剧烈,面色萎黄,消瘦脱形,饮食量少,仅进少量稀粥,舌质淡紫,舌尖无苔,脉细数无力,方选(A)

A、八珍汤合化积丸B、八珍汤合五积散C、八珍汤合柴胡疏肝散

D、八珍汤合四逆散E、十全大补汤合失笑散

10、关于积聚治则的论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见于(B)

A、《医宗必读.积聚》B、《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C、《难经.五十五难》

D、《景岳全书.积聚》E、《张氏医通.积聚》

㈡简答题

1、积证与聚证各有何特点?

答:

积证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为脏病,聚证是无形,聚散无常,病无定处,病属气分,为腑病。

2、简述聚证食滞痰阻型的临床特点,治疗大法及主方。

答:

聚证食滞痰阻型的临床特点为腹胀或痛,便秘,纳呆,时有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苔腻,脉弦滑,治疗大法是:

导滞通便,理气化痰,主方为六磨汤。

3、聚证的肝郁气滞型与积证的气滞血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有何不同?

答:

聚证的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特点是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有不适,苔薄脉弦,治疗大法是疏肝解郁,行气,消聚,主方是逍遥散。

积证的气滞血阻型的临床特点是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苔薄白,脉弦,治疗大法是理气活血,通络消积

㈢病例分析

1、王某,男性,32岁。

连续数周每晚进餐后,出现腹中胀满疼痛,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时有呕吐,恶心厌食,嗳腐吞酸,大便秘结2日未解,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滑弦。

中医诊断:

积聚(聚证)

症候分析:

食滞肠道,气机不畅,气聚不散,出现诸症。

食积化热则口干口苦。

舌脉为食浊阻滞之象

证型:

食浊阻滞

治法:

理气化浊,导滞通腑

方剂:

六磨汤加味

大黄10后下、枳实12、槟榔15、沉香9、木香8后下、乌药12、山楂12、莱菔子15、神曲10、

竹茹12

2、赵某,男性,59岁,发现腹部积块近半年,近半个月来发现积块明显增大,硬痛不移,消瘦乏力,纳呆,时有低热,舌质紫暗,见瘀斑,脉细涩。

中医诊断:

积聚(积证)

症候分析:

积成日久,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故见积块明显增大,硬痛不移;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故见消瘦乏力,纳呆;气结血瘀,营卫不和,故见低热;舌脉为瘀血内阻之征。

证型:

气结血瘀

治法:

祛瘀软坚,补益脾胃

方剂:

膈下逐瘀汤、六君子汤

药物:

党参15、茯苓15、白术12、炙甘草6、法夏12、橘皮9、当归9、川芎10、桃仁12、红花8、赤芍药12、五灵脂10、延胡索12、乌药12、牡丹皮12

血证

㈠选择题

1.血证鼻衄“热邪犯肺”型宜选用(A)

A、桑菊饮加减B、犀角地黄汤加减C、银翘散加减

D、白虎汤加减E、百合固金汤

2.患者成某,男,60岁,反复牙齿出血,血色淡红,且每因受热或烦劳引发或加重,齿摇而不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宜辨证选用(A)

A、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加减B、左归饮加减

C、百合固金汤加减D、大菟丝子饮加减E、归脾汤

3.患者江某,男,56岁,近一个月来咳嗽阵作,痰中带血甚或纯血鲜红,伴见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宜辨证选用(A)

A、泻白散合黛蛤散B、龙胆泻肝汤C、小承气汤

D、大承气汤E、百合固金汤

4.张仲景治疗吐血的泻心汤实际上是泻(D)

A、心B、肺C、肝

D、胃E、脾

5.患者胡某,男,40岁,反复呕血达三年之久,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应辨证选用(B)

A、补中益气汤加减B、归脾汤加减C、右归丸加减

D、六君子汤加E、四物汤加减

6.血证肠道湿热之便血宜辨证选用(B)

A、黄土汤加减B、地榆散或槐角丸加减C、白头翁汤加减

D、芍药汤加减E、葛根芩连汤加减

7.患者朱某,男,58岁,近一年来反复发作小便短赤带血,间或伴有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宜辨证选用(B)

A、六味地黄丸加减B、知柏地黄丸加减C、二至丸加减

D、左归饮加减E、右归饮加减

8.历史上最早将各种出血命名为“血证”的是哪一本书(C)

A、《内经》B、《金匮要略》C、《医学正传》

D、《血证论》E、《医林改错》

9.治吐血“三要法”出于下面哪本书(D)

A、《难经》B、《脾胃论》C、《丹溪心法》

D、《先醒斋医学广笔记》E、《血证论》

10.第一本论述血证的专著是(D)

A、《医宗金鉴》B、《医林改错》C、《红炉点雪》

D、《血证论》E、《儒门事亲》

㈡简答题

1.如何鉴别咳血与呕血?

咳血与吐血的鉴别可从病史、先兆症、出血的颜色、伴随症等方面进行。

咳血多有肺痨、久咳、喘证等病史;有喉痒、胸闷、口有血腥味、咳嗽等出血前征兆;血色鲜红,常混有泡沫痰涎;出血后可有数天痰中带血,大便颜色多无异常。

吐血多有胃痛、积聚等病史;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心慌等出血前征兆;血色暗红或呈咖啡色,常混有食物残渣;无痰中带血,但出血后大便呈黑色。

临床鉴别还可借助X光、纤维胃镜等现代检测手段进行鉴别,更能提高鉴别的准确率。

2.简述治疗血证的基本原则?

治疗血证一曰治火,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二曰治气,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三曰治血,如《血证论·吐血》说“则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

3.紫斑如何辨证论治?

①血热妄行证

主症:

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兼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

十灰散

②阴虚火旺证

主症:

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

茜根散

③气不摄血证

主症:

皮肤反复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脉细弱。

治法:

补气摄血

方药:

归脾汤

㈢病例分析

1.患者张某,男,32岁,素喜饮酒,嗜食辛辣,脘腹胀闷作痛,反复发作三年余,昨天饮白酒四两,饭后开始出现呕吐,吐血黯红,夹有食物残渣,伴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曾做过胃镜,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请写出其中医诊断、证候类型、证候分析、治法及方药。

中医诊断:

血证吐血

证型:

胃热壅盛

症候分析:

胃中积热,胃失和降,气血不和,故脘腹胀闷,甚则作痛。

热伤肺络,故吐血色黯。

胃气上逆,故呕血夹食。

胃热耗津,故大便秘结。

血随糟粕而下,则大便色黑。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内有积热之象。

治法: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剂: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药物:

黄芩15、黄连6、大黄10、大蓟15、小蓟15、侧柏叶12、荷叶15、茜草根15、栀子15、白茅根30、牡丹皮15、棕榈皮15

2.患者赵某,女,36岁,平素身体健康,近一周来因连续给学生上课,出现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发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

曾做过胸部透视及血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发现。

请写出其中医诊断、证候类型、证候分析、治法及方药。

中医诊断:

血证咳血

证型:

燥热伤肺

症候分析:

感受风热燥邪,损伤于肺,使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故致喉痒咳。

嗽,痰中带血。

燥热伤津,故口干鼻早。

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为燥热伤津之象。

治法: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方剂:

桑杏汤加减。

药物:

桑叶12、枝子15、淡豆豉15、沙参15、梨皮15、杏仁15、贝母12、白茅根30、藕节30、茜草15、侧柏叶12、银花15、牛子15、麦冬15

 

内伤发热

一、选择题

患者李某,女性,42岁,平常月经量较多。

两天前无明显的诱因,发热。

37.6度

伴有头晕眼花,心悸不宁,身倦乏力,面色少华,唇淡,舌淡。

脉细弱。

证属:

A.血虚发热B.阴虚发热C.气虚发热

D.阳虚发热E.以上皆不是

答案:

A

2.肝郁发热,选方宜:

A.清骨散B.知柏地黄丸C.逍遥散

D.麦门冬汤E.丹桅逍遥散

答案E

3.肝郁发热日久,伤阴明显者,治则宜:

A.疏肝理气B.滋养肝肾,疏肝清热C.清热利胆

D.养阴柔肝E.以上皆不是

答案B

4.对内伤发热的治疗,过多的使用发散药物,可造成:

A.耗气伤津B.伤败胃气C.湿困中焦

D.痰瘀郁结E.以上皆不是

答案A

5.过多使用苦寒药治疗内伤发热,可产生:

A.肺气受损B.肾阳虚衰C.相火亢盛

D.肝阳上亢E.胃气伤败

答案E

6.养阴与退热并重之方,宜首选:

A.知柏地黄丸B.一贯丸C.滋水清肝饮

D.清骨散E.玉女煎

答案A

7.患者刘某,女性,28岁,常觉身热心烦,情绪激动更甚,平时易怒,善太息,

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

A.阴虚发热B.血虚发热C.气虚发热

D.肝郁发热E.瘀血发热

答案D

8.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少寐多梦,颧红,口干咽燥,大便干结。

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属:

A.气郁发热B.气虚发热C.阴虚发热

D.肝郁发热E.以上皆不是

答案C

9.发热时高时低,伴头昏乏力,纳少便溏,气短懒言,平常易感冒。

自汗,舌淡,

脉细弱。

治选何方?

A.参苓白术汤B.四君子汤C.补中益气汤

D.清骨散E.六味地黄汤

答案C

10.发热时高时低,伴头昏乏力,纳少便溏,气短懒言,平常易感冒。

自汗,舌淡,

脉细弱。

证属:

A.阳虚发热B.气虚发热C.血虚发热

D.瘀血发热E.以上皆不是

答案B

二、简答题

1.甘温除热法的意义是什么?

答:

本法是用于治疗气虚发热,其病因是脾胃气虚,中气不足,中阳下陷,虚火内生所引起的,若用寒凉滋腻,或纯用滋阴降火的药物,都会阻遏生机,只有着重扶持脾胃,补益元气,机能达到阳生阴长的目的,甘温之剂能升阳益气,大补脾胃,且甘养温运,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使脾胃元气充足,则枢机运转,清升浊降而热退。

2.内伤发热的基本治法是什么?

答:

解郁,活血,益气,养血,滋阴为基本治法

3.内伤发热调护上应注意什么?

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之品,保暖避风,防止外邪侵入。

三、病例分析

1.伦某,女,32岁,某纺织厂工人,患者长期低热,以午后为甚。

久治不愈。

经西医多方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就诊时症见:

体温37.8度,

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自诉觉口干而不欲饮,无明显的月经失调史,但

每次月经有大量血块,舌青紫,脉涩。

答:

诊断:

内伤发热

证型:

瘀血发热

代表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赤芍、牛膝、当归、川芎、益母草、丹皮、生地

2.李某,女,28岁。

妊娠六个月,因跌倒后流产,出血量较多,两天后觉发热。

体温37.6度。

伴有头晕眼花,心悸,神疲乏力,唇白舌淡,脉大无力。

答:

诊断:

内伤发热

证型:

血虚发热

治法:

益气养血

代表方药:

归脾汤加减

北芪、当归、白术、茯苓、桂圆、阿胶

 

厥证

1.厥证的症候特征是()

A、突然发生的一时性神志异常

B、突然发生的神志异常,短时难以苏醒

C、突然发生的神志异常,醒后遗留肢瘫

D、突然发生的神志异常,一厥不复。

E、突然发生的神志异常,伴口中怪叫

答案:

A

2.气厥实证,厥证反复发作者,治法宜()

A理气解郁,开窍疏肝B行气健脾,补益气血

C理气解郁,益气养肝D疏肝健脾,行气解郁

E益气补血,柔肝养阴

答案:

A

1.患者,突然昏厥,喉中有痰声,呕吐延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象沉滑,其辨证为()

A、气厥B、血厥C、痰厥D、食厥E、暑厥

答案:

C

2.证见:

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微。

急救当选()

A、独参汤B、人参养荣汤C、四君子汤

D、四味回阳饮E、通脉四逆汤

答案:

D

3.厥证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A.醒神回厥

B.行气豁痰

C.补养气血

D.顺气解郁

E.补气回阳

答案:

A

4.李某,女,高温作业时,突然昏仆,面红身热,眩晕头痛,舌红干,脉洪数。

其辨证及治法为()

A.气厥——开窍,顺气,解郁。

B.痰厥——行气豁痰

C.暑厥——清暑益气,开窍醒神

D.食厥——和中消导

E.血厥——开窍,活血,顺气,降逆

答案:

C

7.血厥虚证多发于()

A.情志异常时

B.高温作业时

C.素有咳喘宿痰者

D.失血过多时

E.暴饮多食时

答案:

C

8.气厥实证急救宜用()

A.独参汤

B.牛黄清心丸

C.五磨饮子

D.通关散

E.四味回阳饮

答案:

D

9.下列哪项不是厥证的主要表现()

A.突然昏倒

B.不醒人事

C.四肢厥冷

D.四肢抽搐

E.移时苏醒

答案:

D

10.厥证的共有病机是()

A.气逆于上

B.气随血脱

C.清阳不升

D.内陷心包

E.气血逆乱

答案:

E

11.简述厥证与中风、痫病的鉴别要点。

答:

厥证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其昏倒时间较短,发时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无明显的后遗症。

中风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

素体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舌歪斜、瘫痪失语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瘫痪、失语等后遗症。

痫证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

痫之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发作时间短暂,但发作时常伴有号叫,抽搐,口吐涎沫,咬破舌头,两目上视,小便失禁,且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苏醒缓解后如常人。

此外还可经脑电图检查,以资鉴别。

12.简述厥证的辨证要点。

答案:

(1)辨虚实。

实者,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或挟痰涎涌盛,或身热谵妄,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虚者,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

(2)分气血。

厥证以气厥、血厥为多见,其中尤以气厥、血厥之实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应当注意辨别。

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黯红,脉弦有力。

13.简述厥证的治疗原则及急救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