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国殇》鉴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076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屈原《国殇》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屈原《国殇》鉴赏.docx

《屈原《国殇》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国殇》鉴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屈原《国殇》鉴赏.docx

屈原《国殇》鉴赏

屈原《国殇》鉴赏

基本资料

出自《九歌》国殇[guoshmg]

年代:

战国

作者:

屈原

体裁:

楚辞

原诗及注释

原诗:

操吴戈兮被犀甲

(1),车错毂(g®兮短兵接

(2)。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li耳余行(5),左骖(ccn)殪(yi)兮右刃伤(6)。

霾(md)两轮兮絷(zh1)四马(7),援玉枹兮击鸣鼓(8)。

天时怼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一说“子魂魄兮为鬼雄”)!

注释:

(1)吴戈:

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着名)。

操:

持。

戈:

武器名。

被:

通“披”。

犀甲:

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毂:

(gb)车轮贯轴处。

车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战车交错。

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

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

(jmg)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涌上来。

旌:

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流矢在双方的阵地上纷纷坠落,战士们奋勇争先。

矢:

箭。

(5)凌:

侵犯。

躐(li0,音“列”:

践踏。

行(heng):

队伍的行列。

(6)左骖(cn:

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

殪(y1义):

倒地而死。

右:

指右骖。

刃伤:

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

车轮陷入泥中,驾车的四马被绊住了。

霾(me,埋)。

通“埋”,只两轮陷入泥中。

絷(zhi,直);绊住。

(8)援玉枹(f0)兮击鸣鼓:

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

援:

拿着。

玉枹:

用玉装饰的鼓槌。

(9)天时:

天意。

怼(dui)怨怒。

威灵怒:

神明震怒。

(10)严杀:

酣战痛杀。

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2)忽:

指原野宽广无际。

超:

通“迢”。

(13)挟(xie)携,拿。

秦弓:

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着名)。

(14)首身离:

头和身体分离,指战死。

惩:

止。

(15)诚:

果然是,诚然。

武,力量强大。

(16)终:

始终。

(17)神以灵:

指死者的英灵不泯,精神不死。

以,连词,而(18)子魂魄毅兮为鬼雄:

牺牲将士的魂魄都是鬼中雄杰。

子:

指殇者。

鬼雄:

鬼中雄杰。

通假字

被通“披”霾通“埋”反通“返”

译文

手持锋利的武器啊身披坚韧的铠甲,战车相撞,兵器相击。

战旗遮蔽了太阳啊敌人密集似乌云,流矢纷落,士卒争先。

侵犯我方的阵地啊践踏我们的军列,左右战马,或死或伤。

车轮陷入尘土中啊连马脚也被绊住,拿起鼓槌,敲响战鼓。

这战争的激烈啊,

使那苍天都感到怨恨,使那神明都感到震怒,壮烈地被杀尽后尸身被抛弃在原野之上,

出征时就抱着必死的决心,准备好了去不复返,平原渺茫啊,路途多么遥远,

携带着各种兵器,即使身首分离,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确实是既勇敢又有力量啊,始终都刚直强悍而不可欺凌,哪怕身体已经死去啊,这精神将永不消亡。

你们的魂魄即使在那九泉之下啊,也依然是鬼中的雄杰。

赏析之一

全文总述

《九歌》中的《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

据说,诗人是为楚怀王十七年(前312),秦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一役而写(当然,不同的说法也很多)。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一次战役的经过:

将士们身披犀甲,手持吴戈,人人奋勇争先,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

只见战旗遮盖住太阳,战鼓震天动地。

流矢在阵地上纷纷坠落,双方战车交替,车轮深深地陷入泥土中,四匹马挣扎着,还是拉不起来。

由于敌军众多,我军伤亡惨重,左侧的边马倒下了,右侧的边马也被兵刃杀伤。

壮士们身佩长剑,腋夹秦弓,捐躯于寥廓超远的疆场。

诗人热烈地礼赞道:

英雄们真是意志刚强、武力强大,身虽死而志不可夺!

他们死而有知,英灵不泯,在鬼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英雄!

背景介绍

此诗是屈原在民族危亡年代所作,爱国主义精神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全诗极写卫国壮士在战斗中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讴歌他们为维护祖国尊严、解除人民灾难而献身的精神。

慷慨悲壮的歌唱,不仅寄托了对阵亡士卒的哀思,而且表达了诗人与祖国同休戚、共命运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激情,有力地说明,诗人和人民大众爱憎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艺术手法

全篇着力描写了复杂、壮阔的战斗场面,将战场上的静物如“吴

戈”、“犀甲”、“长剑”、“秦弓”以及战车、战马、战鼓、战旗等,都进行了动态的描写。

诗人运用富有特色的“操”、“被”

国荡工笔画

(披)、“蔽”、“躐”、“殖”、“霾”(埋)、“援”、“击”、“带”、“挟”等单音动词,分别描摹士兵的装束、动作、士气和战斗的进程,传神地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本色,渲染了战争的残酷。

栩栩如生的描写,为最后四句点晴式的议论文字做了极为形象的铺垫与展示。

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性,在全篇整齐的尾带“兮”字的句式中,有些句内采用对照映衬的手法,从两方面把意思表达得完整而深刻:

“左骖殖兮右刃伤”,表现了在敌众我寡形势下,我方付出惨重代价;“出不入兮往不返”,说明了战士们慷慨出征,义无反顾;“首身离

兮心不惩”,写出了烈士们身虽死而志不屈;“诚既勇兮又以武”,从

精神和武艺两方面评价烈士的勇敢和善战;“身既死兮神以灵”,赞

颂壮士虽死,英灵不灭。

为了求得形象的精确性,诗人用最贴切的语言刻画事物的情状,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表现力是多么惊人。

《国荡》是爱国主义的壮烈诗篇,内容悲壮,现实感强,风格雄浑、刚健,具有崇高而壮丽的阳刚之美;布局谨严,阔大,以短小的篇幅写出了大场面,大气象,成为传颂千古的名作。

赏析之二

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

诗中不仅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

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九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灵,独最后这一篇《国荡》是祭奠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的。

许多学者认为,这和战国时期秦楚战争有关,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

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

屈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本诗的写作从敌胜我败着笔,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

清人蒋骥在《山带阁注楚辞》中论及此篇是指出:

“怀襄之世,

任谗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怨神怒,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

原盖深悲极痛之。

全诗分三节。

第一节描绘车战的激烈场面。

先写楚方士兵的武器和铠甲,后写两军相接,再写敌人的蜂拥和疯狂,最后写楚方士兵的英勇顽强。

这一节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突出了战斗的残酷、士兵的无畏和豪壮的感情。

第二节写楚方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的悲壮场面。

敌人疯狂而且残酷,楚方受创惨重,然而士兵们却英勇无畏,宁死不屈。

“援玉袍

兮击鸣鼓”十分重要。

古代作战,鸣鼓表示进攻。

这说明,楚方伤亡即使如此惨重,仍然一心进击。

楚方将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第三节是对为国战死者的赞颂。

先讴歌战士们远离家乡、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然后赞美战士们刚强勇武、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

感情是凝重、真诚而沉痛的。

写作特点

本篇写作从敌胜我败着笔,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清人蒋骥在《山带阁注楚辞》中论及此篇是指出:

“怀襄之世,任谗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怨神怒,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

原盖深悲极痛之。

本诗分为两段。

第一段写战场激战

第二段热情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

在此诗中,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过程中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过程有同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278)。

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1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原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b)兮短兵接⑵。

旌蔽日兮敌若

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lie)余行(h印g)⑶,左

骖(c6)殪(y1)兮右刃伤⑷。

霾(m3)两轮兮絷(zhi)四马⑸,援玉枹(f0)兮击鸣鼓⑹。

天时怼(dui)兮威灵怒⑺,严杀尽兮弃原野⑻。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⑼。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⑽。

诚既勇兮又以武(11),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12),魂魄毅兮为鬼雄!

手执吴戈锐呵身披

犀甲坚,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

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箭

雨纷坠呵将士奋勇向前。

敌寇凌犯我军阵呵践踏队列,左骖倒毙呵右骖伤于刀剑。

埋定车轮呵拉住战马,拿过玉槌呵擂动鼓点。

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

既已出征呵就没想过要回返,家山邈远呵去路漫漫。

带上长剑呵操起秦弓,纵使

首身异处呵无悔无怨。

真是英勇无畏呵武艺超凡,你永远刚强呵不可凌犯。

既已身死呵将成神显灵,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

⑴国殇:

指为国而战死的将士。

戴震《屈原赋注》:

“殇之义二:

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荡;在外而死者,谓之荡。

荡之言伤也。

国荡,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荡也。

”⑵错:

交错。

毂:

车轮中间横贯车轴的部件。

古时常以之代指车轮。

短兵:

短兵器。

⑶凌:

侵犯。

阵:

军阵,阵地。

躐:

践踏。

行:

行列。

⑷骖:

驾在战车两旁的马。

殖:

死,杀死。

刃伤:

被刀剑砍

伤。

⑸霾:

同“埋”。

絷:

用绳子拴住。

⑹枹:

鼓槌。

⑺天时:

犹言天象。

怼:

怨愤。

威灵:

神灵。

⑻严杀:

犹言“肃杀”,指战

场上的肃杀之气。

⑼忽:

渺茫而萧索。

⑽心不惩:

心不悔。

(11)勇:

指精神上的气势。

武:

指孔武有力。

(12)神以灵:

指为国捐躯的将士

死后成神,神灵显赫。

意谓他们精神不死。

《国荡》是屈原为祭祀

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

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

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

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

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

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

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

的。

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

底下,贝y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

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迸。

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

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

这批神勇的将士,

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

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

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

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

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屈原

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

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坷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

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荡》,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

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

它不是一篇想像奇

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操吴戈兮被犀甲

(1),车错毂兮短兵接

(2)。

旌蔽日兮敌若云

(3),矢交坠兮士争先

(4)。

凌余阵兮躐余行

(5),左骖殪兮右刃伤

(6)。

霾两轮兮絷四马

(7),援玉枹兮击鸣鼓

(8)。

天时坠兮威灵怒

(9),严杀尽兮弃原野

(10)。

出不入兮往不反

(11),平原忽兮路超远

(12)。

带长剑兮挟秦弓

(13),首身离兮心不惩

(14)。

诚既勇兮又以武

(15),终刚强兮不可凌

(16)。

身既死兮神以灵

(17),魂魄毅兮为鬼雄

(18)!

注释:

(1)吴戈:

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着名)。

操:

拿着。

被:

通“披”。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毂:

(g⑪车的轮轴。

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士来往交错。

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

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

(jmg)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

旌:

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

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

矢:

箭。

(5)凌:

侵犯。

躐(li©音“列”):

践踏。

行(hmg):

行列。

(6)左骖(cm):

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

殪(y[义:

缁地而死。

右:

指右骖。

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

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

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

霾(m3,埋)。

通“埋”。

絷(zhi,直);绊住。

援,拿。

玉枹,嵌玉饰的鼓槌。

(8)

援玉枹(f0)兮击鸣鼓:

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

援:

拿着。

枹:

用玉装饰的鼓槌。

(9)天时:

天意。

坠:

通“怼”(dui),恨。

威灵怒:

神明震怒。

(10)严杀:

酣战痛杀。

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2)

忽:

指原野宽广无际。

超:

通“迢”。

(13)挟(音“鞋”);携,拿。

秦弓:

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着名)。

(14)首身离:

头和身体分离,指战死。

惩:

恐惧,悔恨。

(15)诚:

果然是,诚然。

武,力量强大。

(16)终:

始终。

(17)神以灵:

指精神永存。

(18)魂魄毅兮为鬼雄:

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

指战死者。

鬼雄:

鬼中雄杰。

通假字

被通“披”霾通“埋”反通“返”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

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

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

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

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

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国殇》屈原

【屈原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一前278年),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名平,战国中期楚国人。

他生活在楚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怀王和顷襄王时期。

年轻时曾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做过楚国的左徒(官名),

参与国家大事。

他学识广博,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为了振兴楚国,进而统一中国,他积极主张对内任用贤能,修明法度,富国强兵;对外联齐抗秦。

他的政治主张和活动触犯了腐朽贵族集团的利益,受到诬陷和排挤,被昏庸不察的怀王免职流放到汉水北部。

后曾做过负责管教王族子弟的三阊大夫。

顷襄王时又被流放到长江南部。

大约在公元前二七八年,楚都郢城被秦军攻陷。

他看到祖国山河破碎,痛感国家政治黑暗,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于农历五月五日,怀着满腔忧愤,投汨罗江(在今湖南省汨罗县)自杀。

他的作品有《九歌》、《离骚》、《九章》、《天问》、《捂魂》等,大部分是流放中写的。

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楚国的社会现实和楚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深刻地表现了他的进步的政治理想和正直的人生态度,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腐朽反动的政治势力,抒写了爱国爱民的炽烈情怀;激情澎湃,气概非凡,想象奇幻,语言瑰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的光辉起点,刘我国文学的发展声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史记》第八四卷有传。

【国殇原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挚四马,

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国殇注释】操吴戈兮被犀甲

(1),车错毂(gu)兮短兵接

(2)。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lie)余行(hang)(5),左骖(can)殪兮右刃伤(6)霾(mai)两轮兮絷(zhi)四马⑺,援玉枢(fu)兮击鸣鼓(8)。

天时怼(dui)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xie)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

(1)操;拿着。

吴戈;战国时吴国制造的一种特别锋利戈。

谈:

通“披”。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车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率来往交错。

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

短兵;指刀剑一娄的短兵器。

(3)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象云一样聚集在一起。

旌:

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

矢:

箭。

(5)凌:

侵犯。

躐(舱列):

践踏。

行:

行列。

(6)左骖(can):

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肼“骖”。

殪(yi义):

缁地而死。

右:

指右骖。

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

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

霾(埋)。

通埋。

絷(直);绊往。

(8)援玉袍兮击鸣鼓:

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

援:

拿着。

袍;鼓褪。

(9)天时:

天意。

怼(对):

怨。

威灵怒:

神曼震怒。

(10)严杀:

酣战痛杀。

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2)忽:

指原野宽广无际。

超:

通迢。

(13)挟(鞋);携,拿。

秦弓:

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着名)。

(14)首身离:

头和身子分离,指战死。

惩:

恐惧,悔恨。

(15)诚:

果然是,诚然。

(16)终:

始终。

(17)神以灵:

指精神永存。

(18)鬼雄:

鬼中英雄。

【国殇说明】《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是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祭歌。

国殇(shang伤):

指为国牺牲的将士。

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同秦国几次较大的战争,大多是楚国抵御强敌的自卫战争。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威武不屈的崇高品质,给予高度评价,赞美他们活着是人中的英雄,死了是鬼中的豪杰。

热情歌颂了楚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毅的性格。

这首诗尽管是直赋其事,但既有比喻,又有想象,把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融汇在全诗之中。

风格悲壮,情调激昂,是《九歌》中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

【国殇译文】1、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2、手里拿着坚韧的武器身上披这精良的战甲战车与战车之间相互的擦着车轴而过手持着兵器相互厮打在一起飞箭交坠在一起士卒勇猛向前冲侵犯我国的国土践踏我国的队伍战车左边的马被剑射死了右边的马也受伤了战车的两个轮子被埋还有绳子来绊马腿手里拿着鼓槌打响战鼓苍天和愤怒的灵魂都以愤怒将人残酷杀尽

尸首弃原野。

出征的战士带着必死的决心去战斗平原的路弥漫而有

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头和身体即使分离也不改悔实在勇敢

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者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但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是鬼中英雄

读屈原《国荡》有感国荡吴戈兮被犀甲,车

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踹余行,左3参殖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素四马,援玉枸兮击鸣鼓。

天时忍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读过屈原的《国荡》,

我顿时对屈原的那种为国生死存亡的斗志所屈服,眼前顿时出现了古装电视剧中那种万马奔腾,剑光闪闪的宏伟壮观场面所吸引,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郭沫若说过:

“由楚所产生的屈原,由屈原所产生的《楚辞》,无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国统一着的。

”“无论何时何代的中国人,都是在他的伟大影响之下。

”屈原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