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5216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集

第一组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从古至今,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在本组诗歌诵读部分,我们将走进“唐宋八大家”的诗歌中感受其独特的韵律美,朗朗上口,余音袅袅,读来恍如静夜听雨,声声入耳,又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

1、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简单注释】

书:

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

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茅檐:

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成畦(qí):

成垄成行。

护田: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将:

携带。

绿:

指水色。

排闼(tà):

开门。

闼:

小门。

送青来:

送来绿色。

【诗文大意】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诗人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

2、渔翁

【宋】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简单注释】

傍:

靠近。

西岩:

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

汲(jí):

取水。

湘:

湘江之水。

销:

消散。

亦可作“消”。

欸(ǎi)乃:

象声词,指桨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

下中流:

由中流而下。

无心:

形容白云自由自在地飘动的样子。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而出岫。

【诗文大意】

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诗歌赏析】

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在这首诗中,作者摄取渔翁一天的日常生活,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淡淡几笔,就描绘出一幅闲适恬淡的艺术境界,反应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复杂思想感情:

他既愤世嫉俗,但又感到离群孤独,想以超然的态度来解除自己的精神苦闷。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郡(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永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其诗风格清峭,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3、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简单注释】

刘景文:

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

擎:

文中指举,向上托。

盖:

文中指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君:

文中指你,指刘景文。

橙黄橘绿时:

指秋末冬初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也指硕果累累的秋天

【诗文大意】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那秋末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4、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简单注释】

已而:

不久,一会儿。

吟啸:

吟咏长啸。

芒鞋:

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

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一蓑(suō):

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

微寒的样子。

萧瑟:

风雨吹落的声音。

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天气和晴朗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诗文大意】

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携带雨具的人已经先离去了,同行的人都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所以写了这首词。

不必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徐行。

竹杖和草鞋轻快胜过骏马,谁会怕!

披一身蓑衣,任凭一生风雨。

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寒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诗歌赏析】

作者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此词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颇值得玩味,此词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简单注释】

左迁:

贬官。

侄孙湘:

韩愈的侄孙,韩湘。

封:

这里指谏书。

朝奏:

早晨送呈谏书。

九重天:

代指皇帝。

路八千:

泛指路途遥远。

弊事:

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肯:

岂肯。

衰朽:

衰弱多病。

惜残年:

顾惜晚年的生命。

拥,阻塞。

汝:

你,指韩湘。

应有意:

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瘴江边:

充满瘴气的江边,指贬所潮州。

【诗文大意】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

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

“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

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

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

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

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外集》十卷等,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等。

 

6、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简单注释】

候馆:

迎宾候客之馆舍。

征辔(pèi):

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

泪水充溢貌。

粉泪:

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

平坦开阔的草原。

【诗文大意】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我肝肠寸断,泪流满面,别上楼去倚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诗歌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醉翁亭记》、《朋党论》、《秋声赋》等,作品收入《欧阳文忠公集》。

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简单注释】

将晓:

天将要亮了。

篱门:

篱笆的门。

迎凉:

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三万里:

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

指黄河。

摩天:

迫近高天,形容极高。

摩:

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

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

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

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

胡:

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

远眺南方。

王师:

指宋朝的军队。

【诗文大意】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诗歌赏析】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

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

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

“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

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

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8、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简单注释】

题:

写。

临安: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dǐ):

府邸,旅店,客栈。

这里指旅店。

休:

暂停、停止、罢休。

暖风:

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游人:

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直:

简直。

汴(biàn)州:

即汴梁,北宋京城。

【诗文大意】

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地呈现在我眼前。

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

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

他们简直把暂时脱身的杭州,当成了如梦般繁华的汴州!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作者针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失地的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歌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作者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第二组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孔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

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9、生而知之者

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

“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

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

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

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

俗话说:

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10、益者三友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注释】

(1)谅:

诚信。

(2)便辟:

惯于走邪道。

(3)善柔:

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4)便侫:

惯于花言巧语。

【译文】

孔子说:

“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

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11、天下有道

孔子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

孔子说:

“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

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

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

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评析】

“天下无道”指什么?

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

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

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第三组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根据音乐性质,《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共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通常称为:

赋、比、兴。

12、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①,无食我黍②!

三岁贯女③,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④,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⑤?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⑥。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⑦。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⑧?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⑨。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⑩!

 

【注释】

①硕鼠:

大老鼠。

一说田鼠。

②无:

毋,不要。

黍:

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③三岁:

多年。

三,非实数。

贯:

侍奉。

④逝:

通“誓”。

去:

离开。

女:

同“汝”。

⑤爰:

于是,在此。

所:

处所。

⑥德:

恩惠。

⑦国:

域,即地方。

⑧直:

“值”。

⑨劳:

慰劳。

⑩之:

其,表示诘问语气。

号:

呼喊。

【译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

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

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

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

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品析】

这首诗纯用比体,全诗三章,意思相同。

前两句直呼剥削者为“硕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

“无食我黍(麦、苗)!

”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

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

”诗中以“汝”、“我”对照:

“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

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

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

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

13、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①,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②!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③!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④,俾无訧兮⑤。

絺兮绤兮⑥,凄其以风⑦。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⑧。

 

【注释】

①衣、里、裳:

上曰衣,下曰裳;外曰衣,内曰里。

已:

止。

②曷:

何。

维:

助词。

已:

止。

③亡:

一说通忘,一说停止。

④古人:

故人,指已亡故之人。

⑤俾:

音bǐ,使。

訧:

音yóu,同尤,过失,罪过。

⑥絺:

音chī,细葛布。

绤:

音xì,粗葛布。

⑦凄:

凉而有寒意。

凄其,同“凄凄”。

以,因。

⑧获:

得。

【译文】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

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

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品析】

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所以,自古以来从这方面来表现的悼亡诗很多,但第一首应是《诗经·绿衣》。

14、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②,中心摇摇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④?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⑤。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注释】

①黍稷:

音shǔjì,两种农作物。

黍,黄米;稷,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离离:

行列貌。

②行迈:

行走。

靡靡:

行步迟缓貌。

③摇摇:

形容心神不安。

④此何人哉:

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

⑤噎:

音yē,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译文】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品析】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

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

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

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15、国风·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①,不可休思②;

汉有游女③,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④,不可方思⑤。

翘翘错薪⑥,言刈其楚⑦;

之子于归⑧,言秣其马⑨。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⑩;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⑾。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①乔木:

高大的树木。

②休:

息也。

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

息:

依《韩诗》当作“思”:

语助词,与下文“思”同。

③汉:

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

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④江:

江水,即长江。

永:

水流长也。

⑤方:

桴,即筏子。

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