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191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docx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1.陈涉世家

注释:

1.尝与人佣耕:

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2.辍耕之垄上:

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

动词,去、往。

3.怅恨久之:

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怅,失意,不痛快。

4.若:

代词,你,指陈胜。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6.二世元年:

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7.发闾左适戍渔阳:

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适(zhé),通“谪”,适戍,发配去守边。

8.皆次当行:

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9.屯长:

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0.亡:

逃跑;逃走。

11、举大计:

发动大事,指起义。

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12、等:

同样。

13、死国:

为国事而死。

14、苦秦:

苦于秦(的统治)。

15、以数谏故:

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

数,屡次。

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16、上使外将兵:

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上:

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17.、项燕:

战国末年著名将领。

18.、怜:

爱戴。

19、诚以吾众:

如果把我们的人。

诚:

果真,表假设。

20、唱:

通“倡”,首发。

21、宜多应者:

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宜:

应当。

22、足下:

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3、卜之鬼乎:

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24、念鬼:

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2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

丹,朱砂。

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

书,写。

王,称王。

26、置人所罾鱼腹中:

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罾(zēng):

鱼网。

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27、固以怪之矣:

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

以,通“已”,已经。

28、间令:

暗使。

间,私自,偷着。

29、之次所旁丛祠中:

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次所:

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

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30、旦日:

明天,第二天。

31、往往语:

到处谈论。

32、指目: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3、将尉:

押送(戍卒)的军官。

34、忿恚尉:

使尉愤怒。

35、笞:

用鞭、杖或竹板打。

36、剑挺:

拔剑出鞘。

37、召令徒属:

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38、公等:

你们诸位。

公,对对方的敬称。

39、藉第令毋斩:

即使能免于斩刑。

“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40、十六七:

十分之六七。

4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宁,难道。

42、受命:

听从(你的)号令。

43、袒右:

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44:

祭以尉首:

用两(尉)的头祭天。

45、蕲:

今安徽宿州南。

46、符离:

今安徽宿州。

47.徇:

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48、行收兵:

行军中沿路收纳兵源。

49、比:

等到。

陈,秦时县名,今河南淮阳。

50、守令皆不在:

郡守、县令都不在。

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51、守丞:

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

52、谯门中:

城门洞里。

53、三老:

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

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54、被(pī)坚执锐:

披着铠甲,拿着兵器。

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

被,通“披”,穿。

坚,指铁甲。

锐,指武器。

55、社稷: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

56、号为张楚:

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

一说定国号为“张楚”。

57、刑其长吏:

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

刑,惩罚。

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

“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

”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

“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涉长叹一声说:

“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

“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

”陈胜说:

“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

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

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讲得对。

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

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

“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

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

”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

“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

”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

“大楚将兴,陈胜为王。

”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

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

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

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

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

(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

“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

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

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部属的人都说:

“愿意听从您的号令。

”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

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

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

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

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

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

守丞不能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

乡官、乡绅都说:

“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

”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

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主题:

《陈涉世家》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

文中真实、完整地记述了爆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表现了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唐雎不辱使命

注释:

1.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2.易:

交换。

3..其:

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无义。

4..加惠:

给予恩惠。

加,给予。

5.说:

通“悦”,高兴,愉快。

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故,所以;错意,置意;错,通“措”,安放,安置。

7.请广于君:

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扩充.

8..与:

通“欤”,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9..直:

只,仅仅。

10.怫然:

盛怒的样子。

11公:

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谓。

12.布衣:

指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3.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4..庸夫:

平庸无能的人。

15.士:

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6.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17..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18.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仓,通“苍”,苍鹰

1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于,从。

20.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21.秦王色挠:

秦王变了脸色。

挠,屈服。

22..长跪而谢之:

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如果跪着则耸身挺腰,身体就显得高(长)起来,所以叫“长跪”。

谢,认错,道歉。

23.谕:

通“喻”,明白,懂得。

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

“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安陵君说:

“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虽然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安陵君)希望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

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

”唐雎回答说:

“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

“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

“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勇士,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个时候。

”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主题:

文章通过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他维护国土完整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3.隆中对

注释:

1.对:

回答、应对。

2.陇亩:

田地

3.好为《梁父吟》:

喜爱唱《梁父吟》

4.莫之许:

就是“莫许之”。

莫,没有人。

之,代词,代“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

许,承认,同意。

5.谓为信然:

说是确实这样。

谓:

说。

信然:

确实这样

6.器:

器重、重视。

7.谓:

对……说,告诉。

8.与俱来:

与(他)一起来。

9.就见:

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就,接近、趋向。

10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致,招致、引来。

11宜枉驾顾之:

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枉驾:

屈尊。

顾:

拜访。

12诣:

去,到。

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13凡:

总共。

14.乃见:

才见到。

15.因屏人:

叫旁边的人避开。

因:

于是,就。

屏:

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16.汉室倾颓:

汉朝的统治崩溃。

汉室:

指汉朝。

倾颓:

(统治)崩溃、衰败。

17.奸臣窃命:

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

奸臣:

指董卓、曹操等。

窃命:

盗用皇帝的政令。

18蒙尘:

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19度德量力:

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20信:

通“伸”,伸张

21.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用:

因此。

猖蹶:

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22.然志犹未已: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

犹:

仍,还。

已:

停止,罢休。

23.计将安出:

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计:

计策。

出:

产生。

24自董卓已来:

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

25众寡:

人少。

意思是兵力薄弱。

2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27.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挟:

挟持,控制。

令:

号令。

诸侯:

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28.争锋:

争强,争胜。

29.国险而民附:

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30.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

31.利尽南海:

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

利:

物资。

尽:

全部取得。

32.此用武之国:

这是用兵之地,国:

地方。

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

3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

殆:

大概。

资:

资助,给予

34.天府之土:

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35.殷:

兴旺富裕。

36.存恤:

爱抚、爱惜。

恤:

体恤、体谅。

37.总揽:

广泛地罗致。

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38.岩阻:

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39.戎:

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40.夷越:

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41.政理:

政治。

42.身:

亲自。

43.箪食壶浆:

用箪筒(盛着)粮食,用壶(装着)美酒。

44.日:

一天天。

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

“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

”刘备说:

“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

“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南阳(南阳郡,今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一代)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

“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

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

“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人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从弱者成为强者,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

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

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

“好!

”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

“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

”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主题: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3.出师表

注释:

1.崩殂:

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2.秋:

3.殊遇:

优待,厚遇。

4.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张,扩大。

5.光:

发扬光大

6.恢弘:

发扬扩大,用作动词。

7.引喻失义:

讲话不恰当。

引喻:

称引、譬喻;喻:

比如;义:

适宜、恰当。

8.宫中:

指皇宫中。

府中:

指朝廷中。

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臧否:

善恶。

10.作奸犯科:

作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

1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

有司:

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

刑:

罚。

12.内外异法:

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

1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

14.简拔:

选拔。

15.遗:

给予。

16.悉以咨之:

都拿来跟他们商量。

悉,全部;咨:

询问,商议,征求意见

17.必能裨补阙漏:

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bì):

补。

阙,通“缺”缺点,疏漏.

18.性行淑均:

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善;均,平。

19.优劣得所: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0.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忠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1.卑鄙:

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2.猥: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23.驱驰:

奔走效劳。

24.后值倾覆:

后来遇到兵败。

25.尔来:

那时以来。

26.临崩寄臣以大事:

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

27.夙夜忧叹:

早晚忧虑叹息。

28.不毛:

不长草木,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29.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

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

钝:

刀刃不锋利。

30.攘除:

排除,铲除。

31.斟酌损益:

(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损:

除去。

益:

兴办,增加。

32.慢:

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33.彰其咎:

揭示他们的过失。

彰:

表明,显扬。

34.咨诹善道:

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诹,询问,咨询。

35.雅言:

正言。

翻译:

先帝开创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一分为三,蜀汉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关键时期啊。

然而侍卫大臣在皇宫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这都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

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言劝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他们的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评定他们的奖惩,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

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再实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端正,通晓军事,在从前试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所以大家商量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

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又遇上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命令,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我接受任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担心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并率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

我希望竭尽我有限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迁回旧都洛阳。

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有所兴革,进尽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如果您能这么做,那)我就感恩戴德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将要远离陛下,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不止,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

主题: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折。

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4.词五首

1)望江南温庭筠

主题:

本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的内心感情。

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翻译:

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靠着楼望江,凭靠栏杆远眺江面。

大江之上,千帆驶过,偏偏不见心上人的归舟,夕阳西下,我脉脉无言地望着东流江水悠悠不尽的流着,(失望之情涌上心头)愁肠寸断在长满白萍的小岛上。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主题:

本词一方面表现出词人平息外患,捍卫边防,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出此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旧戍边地的征夫的同情。

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

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

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主题:

全词记叙一次冬猎的盛况,表达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戍边抗敌的热切情怀。

翻译: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

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

为了酬报太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