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5455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6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docx

打包下载春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共33套新人教版

1古诗词三首

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大家了解李白、白居易吗?

喜欢他们的诗吗?

背一背他们的诗。

今天我们学习第1课《古诗三首》。

学生对照课题找出错误,引出“词”。

交流“词”的有关资料。

(二)预习探究。

1.结合学案了解题目与诗人。

2.朗读三首诗词,读准字音,自学生字。

3.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中词语:

高飞尽独去闲厌和青螺旧曽谙红胜火绿如蓝

4.三首诗词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

画出诗句中有关词语。

二、合作交流

(一)知诗人,解诗题。

谈谈你对三位诗人的了解,并理解诗词题目。

(结合学案中的资料链接)

(二)读诗句,正字音。

出示诗句,指名诵读,纠正字音。

(三)抓字眼,明诗意。

1.《独坐敬亭山》

(1)交流重点词意:

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两不厌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2.《望洞庭湖》

(1)总结学法:

交流对《独坐敬亭山》的理解时,我们先交流重点词语,再交流句意,这叫“抓字眼,明诗意”,运用这种方法,交流对《望洞庭》和《忆江南》的理解。

(2)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三、品读体验

(一)品诗句,悟诗情。

1.品读《独坐敬亭山》

(1)结合学案:

从题目中的“独”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安静的环境和孤独的心境。

仔细读诗句,从哪些词句中还能体会到这种安静与孤独?

并说说你的理解。

(2)学生交流。

抓住“尽、孤、闲、只有”体会。

引导朗读:

所有的鸟离开作者的视线,一片孤云也越飘越远,作者是多么孤独啊!

(朗读一二句)

此时此刻,默默陪伴作者的只有一座敬亭山,作者与敬亭山对视,在作者的心中,感到只有敬亭山不厌弃他,他们竟怎么看也看不够,作者终于找到了知音。

一个“只有”我们体会到作者心中的孤独和对敬亭山的喜爱。

(朗读三四句)

(3)总结朗读:

作者通过对众鸟、孤云、敬亭山的描写,描绘了一种安静的环境,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孤寂的心境。

(再一次朗读全诗。

2.品读《望洞庭》

总结学法:

我们在品读《独坐敬亭山》时,揣摩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的心境,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到作者的情感,这叫“多诵读,悟诗情”,我们运用这种学法再读《望洞庭》

(1)品读景物:

作者描写的“湖光、秋月、潭面”,让我们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意境?

(柔和、安静)

(2)体会情感:

在这样一种安静、优雅的环境下,作者遥望洞庭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山水翠、白银盘、一青螺)

作者把洞庭湖比作一个白色的小银盘,把绿树成荫的君山比作一个小小的青螺,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

(3)品读全诗,体会作者广阔的情怀。

(结合学案)

3.品读《忆江南》

(1)品读美景。

朗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读出了什么?

(抓住“火”“蓝”,感悟景色的壮丽和柔美,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2)品读最后一句。

结合学案,体会“能不忆江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江南景色的怀念和赞美)

(3)总结朗读。

的确,江南有好多值得回忆的美景,作者回忆江南,共写了三首词,请朗读另外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读了这两首词,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江南那饱含深情的回忆,让我们再一次深情朗读《忆江南》。

(二)对比朗读,体会诗词特点。

朗读诗词三首,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异同?

(引导:

内容上:

都是写景,借景抒情。

四、巩固延伸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3.积累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众鸟(尽)孤云(闲)(只有)敬亭山---孤寂喜爱

相同:

借景抒情湖光秋月(和)潭面山水翠----安静阔达

江花(火)江水(蓝)----赞美怀念

诗:

句式相同

不同:

形式不同

词:

句式长短不同

教学反思:

 

2桂林山水

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

谈话: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2.板书课题。

生齐读。

简介“山水”合在一起就是指风景,风光。

(二)预习探究。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啊”的不同读音。

2.查字典,结合课文理解“甲天下、无瑕、波澜、嶙峋、危峰兀立”等。

3.放声读课文,桂林山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可以用书中语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二、合作交流

(一)交流字音。

1.学生谈易读错的字音。

2.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3.补充“啊”的读音变化规律。

前字韵母

“啊”的发音

举例

a、o、e、i、ü

ya

真绿啊、真奇啊

u、ao、ou

wa

 真秀啊

n

na

 真险啊

ng

nga

真静啊、真清啊

 

(二)汇报词语的理解。

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词语。

(三)交流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漓江的水______、______、_____,桂林的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美景让人仿佛走进了_______的画卷,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

三、品读体验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小结:

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

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二)观赏漓江的水。

(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中的漓江水,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突出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秀丽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1)学生自由读。

(2)出示学案上的三个句子,指名读,哪句话写的更具体生动,为什么?

(3)生回答,师归纳:

第三句既用了形象的比喻,又用了排比的写法,突出了漓江水的三个鲜明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思考: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1)学生再读课文,体会。

(2)交流、总结。

(对比的写法,突出漓江水的独特美,的确天下第一。

4.朗读并背诵

(二)观赏桂林的山(品读第三段)

1.学生结合学案:

对比第二自然段自学桂林的山。

2.交流:

(1)用排比和比喻的写法写桂林山的特点。

师借助图画等资料帮助体会:

嶙峋、罗列、兀立,引导“桂林的山真险啊,好像一不小心就栽倒下来。

”一句的体会。

(用联想的手法突出桂林山的险)

(2)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桂林山的奇、秀、险。

3.朗读并背诵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学生想象画面。

2.结合学案:

学生读课文,体会第四自然段与上文的联系。

3.交流、总结。

(总结二、三自然段,呼应开头,突出桂林山水风光特点,写出了游桂林山水的感受和乐趣。

四、巩固延伸

1.背诵全文。

2.积累描写山水的词语与语句。

3.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山:

奇秀险

甲天下

画中游

水:

静清绿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

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

2.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作者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大家去过武太的凤凰溶洞吗?

说说溶洞的景色。

2.板书课题,齐读、释题。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游哪里?

(“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2)介绍作者叶圣陶。

(二)预习探究。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结合学案先找关键词语)

二、合作交流

(一)小组交流词语。

1.学生谈易读错的字音。

2.互相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二)集体交流。

1.指名读自己感到难读的句子。

(重点指导长句的朗读)

2.指名出示自己画的路线,集体订正。

(指导找出有关标志词)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通读全文,理清条理。

1.读课文,按照游览的路线标出相关的段落。

2.指名读表示路线的有关语句。

引导:

表示路线的句子不仅点名了地点,而且与溪流有关,试着将有关地点和溪流的句子连成一段完整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公路盘曲而上,一路上迎着溪流,那溪流是从洞里出来的。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是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过渡:

作者游览的双龙洞是指哪一处呢?

(引出内洞)双龙洞内有怎样的景观呢?

三、品读体验

(一)品读内洞景观。

1.提问:

内洞有怎样的景物?

请默读找出有关语句,并用一句话用上“首先、其次”说说洞内景物。

2.指导学生准确概括景物:

首先是两条龙,其次是石笋、石钟乳。

3.品读句子。

(1)出示描写石钟乳、石笋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理解“名目、变化多端、形状各异”,你觉得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有什么特点?

(美丽、奇特)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形状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从带点的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朗读体会)

过渡:

是啊,内洞景色奇特、美丽,值得观赏。

其他地方的景色也是可以欣赏一番的。

请你找到值得欣赏的景色,读读语句,找找词语,品品这些词句,体会景色的美丽。

总结学法:

找句子—理解词语---体会感情---朗读体验

(二)学生默读课文其他段落,独立品读。

(三)学生交流重点语句,师引导:

1.途中景色: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是什么意思?

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眼前一片明艳”?

(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景色的美丽)

(2)“一路上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从“迎”字上你知道了什么?

“时而……时而……”说明了什么?

溪声为什么时时变换调子?

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欢快的心情)

2.外洞:

“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了什么?

由此你想到什么地方?

(感情朗读,体会外洞的宽敞)

3.由外洞进入内洞: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稍微、一点儿”说明什么?

从“要是……准会”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体会孔隙的小、险)

(2)“怎样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说明什么?

这句话是有什么特点?

(体会设问的作用,朗读感悟船小。

(3)读本段完成练习,体会孔隙的小和险:

(课件出示)

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孔隙容得下______________小船进出。

是这样小的小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船进出时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洞时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都可以看出孔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配乐(画)朗读全文。

四、巩固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

3.当一个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双龙洞。

板书设计:

途中-----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美)(宽)(小、险)(美、奇)

教学反思:

 

4﹡七月的天山

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激情导入:

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七月的天山。

(板书课题)七月正是盛夏,盛夏的天山该是怎样的?

(学生想象)

2.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地阅读导读部分,看看课文中要求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3.明确目标:

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按什么顺序写的?

画出你喜欢的优美语句并抄写下来。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跳读课文。

2.交流。

(l)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雪水、森林、野花)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找出标志词句。

(有山外到山内)

小结: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依次向我们展现了天山晶莹的雪水、绵延无尽的原始森林、五彩缤纷的野花,那优美的语句把我们带进了美丽如画的天山,让我们再细读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感受天山的美丽。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1.学生读优美语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重点品读:

(1)品读写雪水的语句: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学生自由品读。

(2)品读写森林的语句: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这句话中你认为那些词用的准确?

为什么?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品读写花的语句: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3.我们通过读优美的语句,再一次感受到了天山的美景,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悟、美的欣赏,放声朗读全文吧!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总结:

我们读写景的文章,就要抓住景物去体会,细读写景的句子,体会到语言的贴切、形象、生动,就能感受景物的特点,这样读文章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我们用这种方法读下面的短文。

2.学生读短文,思考短文写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抱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3.交流。

板书设计:

进入天山雪水(银链莲花)

再往里走森林(聚散日影)

天山深处野花(锦缎霞光彩虹花海)

 

教学反思:

 

5中彩那天

编写教师单位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2.体会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活的现状。

2.收集有关赞美诚实、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激趣导入

1.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

2.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明确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默读课文。

思考: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二、合作交流

(一)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二)检查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

拮据维持生计精湛器重

梦寐以求馈赠道德难题迷惑不解

号码橡皮痕迹

1.跟小老师读、个别读、自由读、齐读

2.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拮据”,板演“痕迹”等。

(三)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四)集体交流:

1.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

(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2.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质疑。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文中是谁做到了诚实、守信?

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

他是怎样做的?

三、品读体验

(一)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

1.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

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2.自读自悟,圈画有关词句。

3.交流汇报。

(1)抓相关词句,探寻“难”的原因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

是留还是还?

我们先来探寻留车的理由有哪些?

句子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重点品读“拮据”)

句子二: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重点品读“梦寐以求”)

指导朗读。

(2)扣重点词句,品析“难”的表现。

句子一:

“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重点扣住描写神态的词:

“神情严肃”)

句子二: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重点扣住描写动作的词:

“赶”)

句子三: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重点扣住“擦”字,进一步体会父亲的抉择之难。

(二)学习表达,深化理解。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从这一个“擦”字,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现在咱们反过来想一想,在擦去K字的时候,父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什么样的动作呢?

心里想些什么呢?

咱们试着写一写。

父亲终于拿起了橡皮,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归中心,升华情感。

1.那么是什么让父亲作出还车的最后决定呢?

(诚实,有信用。

2.“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你怎样理解母亲这句话的?

3.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1)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四、巩固延伸

1.小练笔:

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

想一想,把它写下来。

(1)学生写,师巡视。

(2)学生汇报读,师及时评价。

2.诚实守信是美德,拥有这一美德就拥有了一笔财富,正因为如此,有了许多教育人们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你们都知道这方面的哪些名言警句呢?

板书设计:

5中彩那天

道德难题

中彩→神情严肃

﹨ 诚实  /

﹨有信用/

↘↙

高兴

教学反思:

 

6*万年牢

编写教师单位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2.体会“万年牢”的深刻含义,理解文中三处提到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歌曲《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一)激趣导入

1.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

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

 

2.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明确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默读课文,课文三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