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502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 苏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化学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精讲苏教版选修5

高二化学专题一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认识有机化合物

二、考点清单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2.理解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

3.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方法

4.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方法

5.掌握有机物分子组成的有关计算原理

重点:

有机物的组成计算及核磁共振图谱的理解

三、全面突破

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1)有机化学的发展

1773年,罗勒首次从哺乳动物的尿中取得了纯的尿素。

19世纪以前人们把自然界的物质分为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类。

1806年,贝采利乌斯(瑞典)首次引用了“有机化学”这个概念,将有机物与无机物断然分开,提出有机物只能在生命力的作用下才会产生(生命力论),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

这种思想一度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1828年,维勒(德国)在合成氰酸铵时意外地得到了尿素,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1848年,葛美林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即研究碳的化学,把有机化学作为化学的一章。

1874年,肖莱马提出了更确切的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学是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1965年,中国第一个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2)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一般指含碳的化合物

注:

CO、CO2、Na2CO3、NaHCO3、CaC2等含碳化合物因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物

(3)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衣食住用行

糖类、油脂、蛋白质、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药物。

(4)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有约三千多万种),但组成元素少(C,H,O,N,P,S等)。

原因:

①C原子自身相互结合能力强

②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单键、双键、三键、链状、环状)

③同分异构现象普遍

(5)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大多数有机物具有:

①易燃,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②绝大多数是低熔点的固体,熔、沸点都比较低

③绝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④有机反应一般较慢,常需要催化剂和一定的反应条件

⑤有机反应的产物复杂、产率低

(6)有机合成材料概况——人工合成材料;

合成材料的原料丰富、制造加工简单,性能千变万化;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粘合剂、涂料也属于合成材料。

2.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1)科学家研究有机物经历了几个阶段

①提纯、分离出纯净的有机物

②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

③设计、合成有机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

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

氧化法:

(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其组成元素肯定有C、H,可能有O。

如何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

设有机物燃烧后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m(C),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m(H)。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

2)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直接法(物质的量法)——直接求算出1mol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即可确定分子式。

充分燃烧0.1mol气态烃A,在标准状况下生成4.48LCO2和5.4gH2O,求烃A的分子式?

C2H6

最简式法:

最简式又称实验式,指有机物中所含元素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

与分子式在数值上相差n倍。

根据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或元素的质量比),求出该有机物的最简式,再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求n的值,即可确定分子式

所以最简式为CaHb,则分子式为(CaHb)n,

n=M/(12a+b)(M为烃的相对分子质量,12a+b为最简式的式量)

3)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

①氧化法:

最早是由李比希于1831年提出。

②钠融法:

确定含有N、Cl、Br、S等元素,氮、氯、溴、硫等元素分别以氰化钠、氯化钠、溴化钠、硫化钠等的形式存在,再用无机定性分析法测定。

③铜丝燃烧法:

确定含有卤素:

火焰为绿色

④元素分析仪

(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原子间——主要通过共价键结合

基团(官能团)———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NH2氨基、-CH3甲基、-

乙基、-

苯基、-NO2硝基等

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方法

核磁共振(NMR)

红外光谱(IR)

质谱法等

①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应用原理

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的有关信号,并在谱图上出现,我们称之为特征峰。

因此,由核磁共振氢谱图上的特征峰可以推知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目。

②红外光谱(IR)

原理:

当用红外线照射有机物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官能团可发生振动吸收,不同的化学键、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中将处于不同位置。

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红外光谱图,推知有机物含有哪些化学键、官能团,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③质谱法

原理:

质谱法是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有机物分子,使之分离成带电的“碎片”,这些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质量,质量不同的离子在磁场作用下到达检测器的时间有差异,其结果被记录为质谱图。

由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确定的质谱图,因此将所得谱图与已知谱图对照,就可确定待测化合物。

④手性分子——手性分子的两种异构体呈镜像对称,像人的左右手一样

手性分子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光通过它们时会发生旋转,即旋光性

(4)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

①化学方程式与反应机理

化学方程式是一个反应的总结果,研究反应方程式就要从微观角度着手,即探讨反应机理(又称反应历程),说明反应是怎么进行的。

以甲烷的一氯取代为例:

Cl2

2Cl

CH4+Cl·→·CH3+HCl

CH3+Cl2→CH3Cl+Cl

②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5)有机化学学习方法

抓结构的学习:

对空间结构、官能团结构的理解结构→性质→用途

掌握一种代表物质的性质能知道一类物质的性质

【典型例题】

例1、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

A、过渡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B、第Ⅲ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C、第Ⅳ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D、第Ⅶ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解析:

对有机物多样性的理解。

有机物是含C的化合物,种类多,数量大。

答案:

C

例2、某有机化合物6.4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CO2和7.2gH2O。

(1)通过计算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O元素?

(2)若有,则该有机物中C、H、O元素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多少?

解析:

有机物中是否有氧元素的判断方法: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

最简式的求法为:

(以C、H为例)

答案:

含有O元素,1:

4:

1

例3、燃烧某有机物A1.50g,生成1.12L(标准状况)CO2和0.05molH2O。

该有机物的蒸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1.04,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解析:

有机物的蒸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1.04,摩尔质量为=29×1.04=30g/mol

n(有机物)=0.05mol

n(C)=n(CO2)=0.05mol

n(H)=0.1mol

n(有机物):

n(C):

n(H)=1:

1:

2

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H2Ox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

14+16x=30,x=1

所以,分子式为CH2O

答案:

A的分子式为CH2O

例4、化合物A、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

A的1H—NMR谱上只有一个峰,则A的结构简式为。

B的1H—NMR谱上有个峰,强度比为:

解析:

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的有关信号,并在谱图上出现,我们称之为特征峰。

因此,由核磁共振氢谱图上的特征峰可以推知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目。

C2H4Br2结构可能有二种,分别是CH2Br—CH2Br,

CH3—CHBr2,前者只有一个信号,强度1:

1,后者有二个信号,强度3:

1(或者1:

3)。

答案:

CH2Br—CH2Br,两,3:

1(或者1:

3)

例5、某有机混合物,由分子式为C3H6O2的两种有机物组成,如果在1H-NMR谱上观察到氢原子给出的峰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的强度是3∶3;第二种情况的强度为3∶2∶1。

由此可判断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写结构简式,在所学有机物范围内)。

解析:

考查核磁共振氢谱图上的特征峰与H原子关系的理解,以及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概念的理解。

混合物是由分子式为C3H6O2的两种有机物混合而成,第一种有机物的1H-NMR谱中有两组信号峰且强度是3∶3,则此中有两种不等性氢原子,每种都有三个等性氢原子,由此得出结构简式为CH3COOCH3。

另一种有机物1H-NMR谱中有三组信号峰,强度之比为3∶2∶1,说明此有机物中有三种不等性氢原子,且个数比为3∶2∶1,由此推测其结构为CH3CH2COOH、HCOOCH2CH3等。

答案:

CH3COOCH3、CH3CH2COOH(或HCOOCH2CH3)

例6、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用电火花点燃完全燃烧后,容器内气体体积保持不变,若气体体积均是在120℃和相同的压强下测定的,这种气态烃可能是

A.CH4B.C2H6C.C2H4D.C3H6

解析:

根据有机物燃烧反应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列出方程式求解。

注意120℃时水是气态。

CxHy+(x+y/4)O2→xCO2+y/2H2O

有:

1+x+y/4=x+y/2

得:

y=4即有机物烃分子中含有4个H的都符合题意。

答案:

A、C

四、应考锦囊

常考点

1.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共性——熔沸点、水溶解性、稳定性等

2.有机物燃烧的有关计算

3.根据核磁共振氢谱图上的特征峰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关键点

1.有机物燃烧的有关计算即是一般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需理清物理量比例。

2.正确理解核磁共振氢谱图上的特征峰与有机物中的H不同化学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本讲小结

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大多数有机物具有:

2.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

六、超前思维(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空间取向有哪些?

2.饱和碳原子和不饱和碳原子的概念

3.有机物的表示的不同方法有哪些?

4.怎样用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来表示常见有机物

5.什么是同分异构体?

6.怎样书写常见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怎样判断同分异构体?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含碳化合物均为有机物

B.易溶于汽油、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C.有生命的地方一定有蛋白质,有蛋白质的地方不一定有生命

D.大多数有机物聚集时,可形成分子晶体,熔沸点一般较低

2.①有机物都是从有机体中分离出来的物质②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共价化合物③有机物都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④有机物都不具备无机物的性质,都属于非电解质。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当前我国环保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

4.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图,它属于()

A.无机物B.烃C.高分子化合物D.有机物

5.能清楚地反映甲烷分子里碳、氢原子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的是()

A.结构式B.电子式C.球棍模型D.比例模型

6.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A.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D.CH4中的四个价键的键角和键长都相等

7.下列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适合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卤素()

A.钠融法B.铜丝燃烧法C.核磁共振法D.红外光谱法

8.化学工作者从反应:

RH+Cl2→RCl+HCl受到启发,提出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获得副产品盐酸,这一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上述反应产物与所得盐酸可能用到的最佳分离方法是()

A.蒸馏法B.水洗分液法C.升华法D.有机溶剂萃取法

9.下列4种变化(一定条件下)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3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B.CH3CH2OH+HBr→C2H5Br+H2O

C.nCH2==CH2→

D.CH4+Cl2→CH3Cl+HCl

10.用18O标记的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O存在于乙酸乙酯中

B.反应中浓硫酸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

C.18O存在于水中

D.若与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11.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液是()

A.乙酸乙酯和水B.四氯化碳和溴

C.苯和溴苯D.乙醇和乙酸

1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H4B.C2H4C.C2H2D.C2H6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用电火花点燃完全燃烧后,容器内气体体积保持不变,若气体体积均是在120℃和相同的压强下测定的,这种气态烃是()

A.CH4B.C2H6C.C2H2D.C3H6

*14.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CO2和3.6g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B.混合气体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乙烷D.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烯

15.室温下某有机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8,已知该有机物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47.37%,氢的质量分数为10.53%,其余为氧,试分析说明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A.C3H8OB.C2H6OC.C3H8O2D.C4H8O2

16.1mol的某烃完全燃烧,需9.5mol的氧气,则这种烃的分子式为()

A.C3H8B.C4H10C.C5H12D.C6H14

17.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该有机物分子中C、H、O个数比为1∶2∶3

B.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1

C.有机物中必定含氧

D.无法判断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18.某期刊封面上有如下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

图中“棍”表示单键或双键或三键,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球棍模型图可代表一种()

A.卤代羧酸B.酯C.氨基酸D.醇钠

19.下列物质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A.塑料B.淀粉C.聚乙烯D.油脂

**20.一定质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的产物为CO、CO2和水蒸气,此混合气体质量为49.6g,当其缓慢经过无水CaCl2时,CaCl2增重25.2g。

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为()

A.12.5gB.13.2gC.19.7gD.24.4g

二、填空题

21.从①CH3CHO②CH3CH2OH③CH4④CH3COOC2H5⑤CH3COOH⑥C2H4⑦C2H2⑧C6H6⑨葡萄糖⑩油脂中,选出适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序号填入空格。

(1)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3)能跟Na2CO3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4)能发生加聚反应的是;

22.乙烯、乙炔、丁二烯、甲苯和苯乙烯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充分反应。

(1)若烃与氢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说明该烃分子结构存在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烃与氢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说明该烃分子结构存在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苯乙烯与H2完全加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2.3g某有机物A完全燃烧后,生成0.1molCO2和2.7gH2O,测得该化合物的蒸气与空气的相对密度是1.6,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的结构简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质子核磁共振谱(PMR)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研究的化合物分子中:

所处环境完全相同的氢原子在PMR谱中出现同一种信号峰:

如(CH3)2CHCH2CH3在PMR谱中有四种信号峰。

又如CH3-CHBr=CHX存在着如下的两种不同空间结构:

因此CH3-CHr=CHX的PMR谱上会出现氢原子的四种不同信号峰。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化学式为C3H6O2的物质在PMR谱上观察到下列两种情况下氢原子给出的信号峰:

第一种情况出现两个信号峰,第二种情况出现三个信号峰,由此可推断对应于这两种情况该有机物质的结构式可能为:

(2)测定CH3CH=CHCl时:

能得到氢原子给出的信号峰6种:

由此可推断该有机物一定存在种不同的结构:

其结构式为:

三、实验题

*25.如图在试管甲中先加入2mL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克无水乙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乙中加入5mL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甲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左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试回答: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本实验反应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

(3)试管甲中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4)该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是,其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原因是

(5)试管乙中饱和Na2CO3的作用是。

(6)写出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计算题

*26.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现取3gA与4.48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

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3.6g,碱石灰增重4.4g。

回答下列问题:

(1)3g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D

D

C

D

D

B

B

B

C

C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A

AC

C

D

D

C

B

B

21.

(1)④⑤⑩

(2)①⑨(3)⑤(4)⑥⑦

22.

(1)苯环、甲苯

(2)2个双键或一个叁键、乙炔或丁二烯(3)1:

4

23.C2H6O

24.

(1)第一种情况对应的结构简式为CH3COCH3,第二种情况对应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OOH或HCOOCH2CH3

(2)两,

25.

(1)分层,上层收集到无色油状液体,有香味。

(2)有机反应物沸点较低,减少反应物挥发,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3)制得反应物乙酸,同时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吸水促进平衡向正向移动。

(4)冷凝回流反应物;防止产生倒吸现象;

(5)溶解乙醇、除去乙酸、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

(6)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26.

(1)n(H)=2n(H2O)=0.4mol

n(C)=n(CO2)+n(CO)

(2)3gA中,n(H)=0.4mol,n(C)=0.15mol,

n(O)=2n(CO2)+n(CO)+n(H2O)-2n(O2)

=2×0.1mol+0.05mol+0.2mol-2×0.2mol

=0.05mol

所以,n(C)︰n(H)︰n(O)=3︰8︰1

A的分子式为C3H8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