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实习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5594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实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园林实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园林实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园林实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园林实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园林实习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园林实习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园林实习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园林实习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园林实习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实习总结.docx

《园林实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实习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实习总结.docx

园林实习总结

园林实习总结

 

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

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

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

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

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从苏州园林说起。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北京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

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

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这么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

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

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

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

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

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

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

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毫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面积约18.5亩。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

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北京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

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

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影楼、水廊等。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

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夏日蕉廊,冬日梅影雪月,春日繁花丽日,秋日红蓼芦塘,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与拙政园不同,留园以石冠云峰最有名,占地约30亩,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拙政园、留园可以说是整个苏州古典园林风格的代表,所有的造园手法和造园工艺都是典型的样式。

当然不同的园林又有不同的园风,拙政园以假山叠石堆砌有名,可谓体积旁大,技巧花样脱俗,形态惟妙、游憩舒适。

留园则有着面积虽小,设计经典,充分利用建筑物,精巧的将园分成互通有力的格局。

是很好利用空间和北京现状表现优美的典范。

也是现代设计师应该很好学习的的一个方面。

狮子林,耦园,仓浪亭也都大同小异,各有特色。

都是古代园林的经典的设计。

而随后我们去的上海则是另一番景象,上海外滩是很前卫的现代建筑设计的代表。

外滩特色建筑群保存至今的共有23幢房屋。

从上海开埠到形成今日的格局,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建筑变迁。

上海外滩矗早期建筑的形式多为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和中西结合式。

到19世纪末,在钢筋水泥框架上发展起来的形式有意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艺复兴式和集仿古典式。

   19世纪中下叶英商怡和洋行率先在外滩北京路口租地,越二年建居住和办公合一的2层楼建筑。

到道光二十九年从洋泾浜到北京路,外滩已有11家洋行建了类似的建筑,这些砖木结构楼房多为英国乡村建筑样式,或者是带有宽大内长廊式阳台的东印度式建筑(券廊式)。

在19世纪60~80年代陆续翻建,出现一批仿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到19世纪末,外滩的建筑已鳞次栉比。

这一时期建筑,尚存的只有33号原英国领事馆。

 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9年)为第二阶段。

随着地价上涨,水泥等新材料的引入,外滩建筑约有近半进行重建,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次在三四层至六七层。

建筑风格上出现了向近代建筑形式过渡的折衷式。

内外装修讲究、设施增多,汇中饭店安装了上海最早的电梯。

这一阶段建筑保存至今的有10幢。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1920~1937年)为第三阶段。

恰和、汇丰、江海关、沙逊等11幢建筑又翻建成高楼大厦。

新建筑特点是体量大,8层以上高层几占一半。

建筑形式出现了立面简洁的早期现代派、许多建筑气派豪华,装饰富丽堂皇,设施更趋完善,出现了上海最早使用冷暖气设备的建筑(汇丰银行)。

这一阶段,除建于民国37年(1948年)的交通银行大楼外,已基本形成今日的外滩建筑群格局。

作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上海,外滩可以作为一个代表。

站在浦江边上,从北到南举目望去矗立在西面一字排开的高高低低、样式各异的建筑物,也真如同参观世界建筑博物馆,凡是形成风格的异国建筑,都可在这里一睹风采。

  1927年重建落成的江海关大楼,从早期的古庙式,到19世纪末期的西洋式建筑,直至今日所见的巍峨雄峙、上有钟楼的英姿,乃为欧洲古典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

外墙用金山石作墙面,东部沿外滩高7层用金山石砌筑,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

望去气魄伟岸,一扫中期西洋式的那种接近庭院式建筑的格局。

上海街面日新月异的建筑,和街面上异彩纷呈的万国店面装饰,将与外滩的高楼大厦万国建筑艺术风格契合得更紧密、更融洽、更和谐。

外滩将率领遍布上海的广大建筑群,形成一个欧陆风格的远东大都市。

   石库门与新式里弄住宅

  上海的民居建筑形式,是适应开埠后市场经济特点的需要而产生的,19世纪后,上海脱离自然经济社会,而跃为开放的国内最大的贸易市场,人口激增。

为此中外业主开始由东到西营造民居。

为提高地皮使用率,采用联排并立、群体集居的方式,设计建筑成上海独有的石库门里弄民居。

随后在此基础上,从20世纪20年代起,又出现了高级新式石库门房屋,但真正代表石库门特点的,还是初期形成的格局,这在上海住房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

上海的外滩建筑设计汇集了世界多种设计风格,是建筑设计的大杂烩,从一侧面反映了欧陆大都市正在行成。

除了这些大面的建筑以外,我们还有幸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和XX年开放的由贝聿名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从中我们不仅感受这些古物的珍贵还体会上祖展现给我们的智慧和大气。

更多的我们还是留意设计大师对于展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特色和高超的技艺。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最为引人注目,在建筑用色上采用黑白灰,符合了当地民居建筑特色,在用材上采用就地取舍,巧妙的利用借景、框景,造景等多种造园方法。

因地制宜,强调建筑与所在环境的融合。

以尊重原有环境,不破坏原有环境为基础;建筑延续传统文脉,充分反映历史特点。

苏州博物馆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忠王府毗邻。

因此,在设计中,怎样使它能很好地融入原有的环境中是设计师最用心去考虑的一个问题。

苏州博物馆中与拙政园相邻的那面墙是整个设计的高潮。

在设计师眼中,这可能不仅是一面墙,墙的另一面就是中国江南文化的一个凝聚地。

她既是一个园林,也是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包揽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全部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怎样通过一堵墙把古今联系起来呢?

设计师选择了一幅画——米芾的山水画。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虽然内容一般是名山大川,但寄予其中的更多的是作者的情怀与抱负。

所以,“造园”与“做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这些处理手法,使苏州博物馆恰到好处地融入到苏州这个文化积淀深厚的环境之中。

在我看来苏州博物馆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这了——创造意境。

带着这些深切体会我更能感觉到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园林、高层建筑到博物馆设计的游览流程。

每一处都在召示环境很重要。

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是设计者成功的一半。

而一个好的环境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

可以说这次实习是含金量很高的,因为我们的实习安排很紧,时间又短,地方又多,目的性很强,所以自由性比较差。

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不失的做到了小中见大。

从我们看到的、想到的和体会到的,我们能对设计有个更加全面的细致的认识,身临其境的感受设计带给我们的便利和效益。

从而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出发点。

纪检部部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应用外语系学生会纪检部部长**。

今天,我就这一学年的工作在这里,此时此刻,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激动,首先,要感谢老师们的支持与信任。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这一学年就在弹指一挥间过去了,纪检工作也完满结束。

这一个学年我们谨记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怀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信心,认真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在老师、主席团的帮助和各班、各部门同学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以及本部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纪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肯定。

纪检部对于整个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纪律是什么?

纪律是一种类似于法律的带有强制性的行为准则。

往大里说,纪律所表达的是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统一的意志是用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的。

它的产生,是经过多年经验教训的。

往小里说,纪律用明确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些事可以做,而且应该去做。

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

学期初,学院恢复了早读制度,我们纪检部的工作就压力突然变大,为了能更好的做好纪检工作,我和部里成员一起制定了学生会成员纪律检查表,将学生会成员一起动员起来进行日常的纪律检查,在减小了我部压力的同时还提高了纪检部的工作效率,为了监督学生会成员检查的公平公正性,我们部又制定出学生会成员检查考勤制度,对学生会其他部成员的检查进行监督,杜绝了检查中出现的徇私舞弊现象。

十月底,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我们纪检部的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在运动会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带领我部同学提前察看了坐区,统计了各班应到人数,与各系负责人协商了集合地点。

在运动会开始期间,我们严格控制人员外出。

严查纪律,防止了某些同学外出上网。

提前回家,扰乱秩序等行为!

这一学期我们还迎来了科技文化艺术节,在今年艺术节中,我们部改变了往年没有活动的格局,与副主席**一起举办了海宝杯世博会知识智力竞赛,在赛前我们部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比赛场地,参赛人员的选拔,初赛决赛试题,复习,都由我部负责,在我与部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咱们系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科技文化艺术节期间,我部负责了所有活动的组织入场,及人员安排的事项。

使每次的活动都顺利的圆满完成。

天籁之音外文歌曲大赛每年都是我系的特色活动,我们部负责入场券的发放,安排人员进场,维持晚会进行时的秩序。

以及处理解

后勤年度工作

本年度,在紧张忙碌而又充实愉快中度过。

学校后勤工作服务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学习、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展。

为给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积极协调服务的过程,真可谓有苦也有甜。

后勤以服务性为主,虽然复杂、繁琐,但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搞好后勤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条件。

现就本年度工作做如下:

(1)修订并完善了后勤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努力贯彻、实施。

(2)根据日常教学、师生生活、设施设备维修等方面的需要,及时做好各种物资的采购、发放、余缺调剂和可回收物资的回收工作。

安排相关人员认真、及时地维护、检修好学校的各项设施、设备。

保证全校各项设施、设备正常使用。

(3)学校安全工作能常抓不懈。

平时在消防、食品卫生、水电设施等方面经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认真、彻底的检查,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4)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安全,师生的每次活动,学校的事事处处都有安全因素。

加强与学校物业管理公司的沟通,认真经验,不断改进工作,牢固树立安全教育,人人有责。

对师生人身安全管理加大力度,及值日师生做到在学校有学生就有教师,努力使学校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加强了门卫的职能,实行外来人员来校登记,同时做到在学生离校之后对校园进行巡视检查。

教育师生每做一件事,每参加一项活动都要提高对安全的认识,从平凡的小事讲安全,讲防范,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建立健全各项校舍管理制度。

各功能室、教室、办公室等均有管理制度,并配有专人管理,责任到人。

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回望过去的一年,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离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今后,我一定戒骄戒躁,扬长避短,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勤管理工作中去,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