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6038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1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3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docx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

项目特性表

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一、项目概况

1.建设规模

hm2

571.35

即8570.19亩

(1)土地整理

hm2

532.77

即7991.52亩

(2)村庄整理

hm2

38.58

即578.67亩

2.投资预算

万元

2150

3.新增耕地

hm2

16.46

即246.9亩

4.新增耕地率

%

3.10

5.项目性质

示项目

中央、XXX、南谯区三级投资的土地整治示项目

6.地貌类型

低山丘陵

江淮低山丘陵地貌

7.建设期

1

二、建设容

1.土地平整

(1)田面平整

万m3

(2)废弃坑塘、沟渠

万m3

(3)表土剥离

万m3

(4)土地翻耕

万m3

2.农田水利工程

(1)电灌站工程

泵站

修缮,归并或者新建电灌站

泵房

引水渠护岸

m

老虎庄水库、合山水库、团结水库等水库中的引水渠较长,500m左右

(2)输水工程

新建斗渠Ⅰ(1,3-16)

m

新建斗渠Ⅱ(梯形土渠)

m

灌溉农渠(60U型槽)

m

灌排农渠(60U型槽)

m

(3)排水工程

排水农沟(底宽0.5m深0.8m的梯形土沟)

m

排水斗沟(底宽0.5m深1.2m的梯形土沟)

m

(4)水工建筑物

涵I

涵II

涵III

涵IV

涵V

涵VI

下田涵

2114

D200铸铁管

m

368

斗门

86

农门

346

毛门

1038

涵I

22

阀门井

3.道路

新修田间道

m

4381

泥结碎石路面,宽4m

维修田间道

m

7863

新建生产路

m

27647

泥结碎石路面,宽2m

维修生产路

m

7863

4.电力工程

10kv线路

km

5.35

380v线路

km

4.5

5.农田防护工程

农田防护林

12244

6.设备购置

(1)I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

19

新塘村7台,秋桐村12台

(2)变压器

10

新塘4台,秋桐6台

配电柜(400*600*2200)

19

室外变压器(S11-50KVA)

10

配电箱(包括计量装置)

10

用户分界负荷开关

10

负荷控制

10

电表箱(包括电表)

10

三、村庄整理

1、组数

新塘村6个组,秋桐村12个组

2、图斑面积

hm2

57.10

3、新增耕地面积

hm2

55.0

4、新增耕地率

%

96

四、综合经济指标

1.投资标准

元/亩

1819

2.年效益

万元

3620

3.静态投资回收期

8

 

可行性研究摘要书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X沙河镇南谯区沙河镇秋桐村、新塘村

土地整治项目

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公章)

项目申报单位:

XXX土地整治中心

项目联系人:

联系:

通讯地址:

XXX中都大道中安大厦4楼土地规划科

邮政编码:

329000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基本情况(公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

通讯地址:

市区裕民东里甲1号

邮政编码:

100029

编制单位的项目负责人

基本情况

项目所在地(市)、县(市)

XXXXXX

项目区四至

项目区北部与黄泥岗镇唐庄村相邻,西部与金牛村相邻,南部与秋桐隔二道河为界,东部与来安县交界。

项目区经纬度坐标围:

东经118°17′12.7″~118°19′15″,北纬32°25′51″~32°27′57″。

所在图幅号为I50G085069、I50G086069、I50G086070。

项目申报类型

示建设项目、重点

项目性质

土地整治项目

土地权属情况

集体所有

地貌类型

项目所在县自然地貌

丘陵

项目区微地貌

丘陵

项目建设规模

571.35hm2(即8570.19亩)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整治总面积为571.35公顷(即8570.19亩),其中土地整理建设面积为532.77公顷(即7991.52亩),村庄整理的面积为38.58公顷(即578.67亩)。

对土地整理部分,耕地403.67公顷,占75.77%,水域和水利建设用地90.27公顷,占16.94%;农村道路26.42公顷,占4.96%;其它土地(设施农业用地和田坎)11.85公顷,占2.23%;其它草地0.56公顷,占0.1%。

项目所涉与行政乡(镇)、村

沙河镇新塘村

预计新增耕地面积

17.71公顷

新增耕地率(%)

3.10

项目建设期(年)

1

项目投资估算

2150万元

土地整理亩均投资(元/亩)

2690

建设任务

(1)土地平整工程对未利用的荒草地进行平整、翻耕,变成水浇地;对地块相对集中,高差0.5m左右的田块按一定的设计高程进行归并,由小田块变成较大的田块,提升耕地质量。

对部分废弃的坑塘进行填埋,蓄水作用较大的坑塘进行清淤。

(2)农田水利工程对现有电灌站进行全面维修(泵房、进出水管、电力设施、引水渠硬化),现有破损的斗台渠进行修缮,适当的布设农渠;合理地配置交叉建筑物(涵、闸、桥等)。

(3)田间道路工程项目区机耕道已被村村通工程硬化,对现有田间道进行修缮,并根据具体田块新建田间道。

进入具体田块的生产路,进行修缮和新建。

(4)景观工程对主要田间道两侧沿常年主风向垂直的方向布设农田防护林。

项目预期

目标

(1)项目区经整理后,新增耕地605.5亩,新增耕地率为3.45%。

(2)田、水、路、林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配套成网,整齐划一。

(3)完善田间道路、电力系统和水利配套设施,全面推进机械化操作,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4)土地整治后,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和提高耕地质量等措施,项目区耕地将建设成为高产标准农田。

(5)为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农村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项目预期

效益

(1)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的综合治理,将项目区整理成高标准、高质量的耕地,能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并以项目区为依托,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搞好科学种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改变以前靠天吃饭的局面,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推动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示作用。

项目区整治后,当地农民在良好的生产条件下耕作,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有利于推广农业科技,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密切干群关系,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2)经济效益

根据整治后的种植结构和预测产量,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643.39万元,静态回收年限为4年(不含建设期)。

项目区村庄整理后,将集约节约每一寸土地,

另外考虑到项目实施后,实施良种良法等直接经济收益和因此而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间接经济收益,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

(3)生态效益

通过土地整治,改善了项目区灌溉条件,农作物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将工程节水、田间节水、农艺节水等节水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田园化生产格局,大大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将使农业生态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该项目规划实施后,水资源将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促进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不但可补充地下水源,而且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在临界水位以下,改善地下水质,防止地下水水质恶化。

项目总投入情况

土地整理部分总投资为2150万元,其中中央投入1075万元,XXX财政投入537.50万元,南谯区配套投入537.50万元。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项目背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09、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加大对土地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投入,连片推进,稳定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进一步发挥农村土地整治综合效能和作用。

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是未来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甚至是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

XXX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集中大量资金,集中投入到土地整治项目中去,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大滁城副中心”发展战略地提出与实施,要求从空间上重新合理进行用地布局,尤其是合理确定建设用地空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空间。

保护农益、推进新农村建设、维护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等民生工程实施以与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建设生态保护区,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更为严格地落实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协调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关系。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正在成为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已逐步形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工协作、项目运作”的良好态势。

南谯区是全省较早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的县(市、区),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土地整治建设经验,已出台一系列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人力基础,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制度保障。

为了更好地贯彻XXX财政厅、XXX国土资源厅关于XXX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建设前期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XXX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建设总体方案》,根据XXX“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调查研究、总结近几年来南谯区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和农村土地整治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市国土资源局南谯分局制定了《南谯区土地整治示建设方案(2010~2012)》,并确定腰铺镇姑塘村土地整治项目、章广镇孟洼村土地整治项目、珠龙镇木庄村土地整治项目、沙河镇新集村土地整治项目、黄泥岗镇广山村土地整治项目、珠龙镇珠龙村土地整治项目、沙河镇秋桐村、新塘村土地整治项目等7个示项目。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需求量增大,耕地在不断减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难以保持,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通过规模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促进南谯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实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

(2)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土地综合整治是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特别是基本农田整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格局,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可以有效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土地综合整治是适应新时期建设高效农业、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容。

(3)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针对南谯区吃饭和建设之间的矛盾,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挖潜,新增部分耕地指标,并腾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可为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基层配套设施建设留出空间,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挂钩管理创造条件。

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的“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可以有效的协调处理“既要保护耕地,又要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扩需保增长

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缓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的有效途径。

从长远看,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于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5)为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用地空间

南谯区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用地保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对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尤其是占用耕地指标的管理越来越严格,XXX确立了“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用地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所需的用地指标可以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来解决。

因此,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用地空间。

(6)落实XXX委.省政府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扩大田块规模,提高田块规整程度,改善农田耕作条件,从而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地位。

(7)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a)社会认识程度

通过近几年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南谯区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南谯区、沙河镇、新塘村各级领导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认识日益提高。

逐渐明确了土地整治就是要为本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保障节约用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b)政策措施

XXX出台了《XXX农村土地整治工程规划(2010-2020年)》、《XXX千村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10-202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区规划》、《国家粮食安全工程XXX新增220亿斤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等一系列规划或者发展纲要;市也制定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南谯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与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南谯区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XXX千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实施方案(2010-2020年)》等,实施基本农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耕地保护,实施村庄整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规模化农田整理和整村推进土地整治示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项目区耕地总量增加、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c)资金保证措施

该项目由中央、XXX、南谯区三级投资,三者的投资比重分别为50%、25%、25%。

三、项目实施条件

人员条件

1)由南谯区土地整理中心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工作,并与项目承包单位签订土地整治项目承包合同,双方承担项目的经济、技术和法律责任。

2)项目的组织机构按三个层次设立:

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南谯区国土、财政、农业、水利、交通和电力等相关职能部分与县政府的主要领导组成,县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国土工作的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项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项目实施建设。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指挥部),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统一领导、督促项目实施。

县国土资源局担当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履行项目法人职责,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任务,并落实土地开发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决策。

资金条件

项目总需要投入1643.39万元,其中中央投入821.7万元,XXX财政投入410.85万元,南谯区配套投入410.85万元。

基础条件

(1)交通条件:

项目区距沙河镇公2km,距市区仅15km左右,距市40km左右,104国道、蚌宁高速由北向南贯穿项目区,对外交通十分优越。

此外,区级公路X001线、X002线都能进行项目区,项目区有成形的村村通公路,路面宽3.5m,完全能满足项目区施工要求。

(2)水电供应:

农村电网已完成,项目施工可就近从分布在项目区的8个变电台站接引。

二道河由东北入境,横穿项目区,从西南方向出境。

此外,项目区有大小小的坑塘近百个,也可提供部分水源。

施工用水基本没问题。

(3)建筑材料:

项目区所在地砂料、水泥、钢材、木材等主要建筑材料可就近购买(距沙河镇仅2km)。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考虑到项目区农作物生长周期、项目区气候与工程特点,该项目从2011年2月到2011年12月,初步安排如下:

1)计划2011年2月中旬,完成委托监理,接受质量监督和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落实施工队伍以与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施工队伍进场、实现项目区的通水、通电、通路;

2)2011年2月~2011年3月,完成土地平整工程;

3)2011年2月~2011年7月,完成农田水利工程;

4)2011年9月~2011年11月,完成田间道路工程;

5)2011年12月底完成初验、整改任务、竣工验收工作。

五、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主要结论:

(1)本项目符合有关政策法规

项目严格按照《关于抓紧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皖土整办【2010】2号)的要求,完全符合《南谯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XXX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南谯区沙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2)各级领导重视、项目建设经验丰富

本项目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市国土资源局南谯分局对本项目给予了足够重视,沙河镇政府积极收集项目所需的资料。

另外还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行统一管理,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项目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

在项目涉与镇进行土地整治,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优良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能保证土地整治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且项目区所涉与村是南谯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新农村建设已初显成效。

(4)效益显著

对项目区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6.46hm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从而进一步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蓬勃发展。

项目估算投资1643.39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8年(含1年建设期),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要求。

本项目符合国家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法律法规,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项目的实施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实施上有保障,建议立项。

建议:

(1)项目区建设意义重大,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

(2)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并要严格按规划设计进行建设施工,保证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

(3)项目区土地整治、配套设施建设投资大,应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农民认识土地整理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和投入工程建设中来。

(4)本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应该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做到专款专用,收支明确。

(5)做好土地权属的调查登记工作,拟定合理可行的权属调整方案和工作程序,做好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6)协调各相关部门,为工程建设提供条件。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1.1项目提出的缘由

根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有效的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利用的客观控制和计划管理,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结合XXX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建设占用耕地的实际情况,为实现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按照《关于抓紧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皖土整办【2010】2号)、《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XXX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政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踏踏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顺应当地人民群众对土地整治的强烈要求和致富奔小康的迫切愿望。

市国土资源局南谯分局(下文简称南谯国土分局)于2010年6月制定了《XXX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2010-2012年)示建设方案》,初步确定了南谯区沙河镇秋桐村、新塘村土地整治项目等7个土地整治项目。

南谯区是国家确定的产粮大县(区),但农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体现在:

a)耕地后备资源少,开发难度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南谯区由于农业历史悠久,耕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后备资源非常有限。

根据《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南谯区开发后备耕地的潜力只有186.42公顷,主要分布在章广、沙河、珠龙等镇。

在现行规划实施的几年已经开发了大部分,剩下的可开发资源就更加少了。

这些剩下的后备资源由于基础相对薄弱,开发利用的难度也较大。

b)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

现有农田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长久失修,普遍存在安全隐患,不能对区域的灌溉和排水进行有效调配。

二是农田路网混乱,缺乏统一规划,占地面积大,田块与田块、田块与居民点之间的连通性差,农业机械进出难,农产品运输难。

三是农田防护林网不成体系,不能有效改善农田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c)田块零碎,机械化程度低。

现状田块支离破碎,分割严重,农田区域存在较多废沟废坑塘、零散村庄与其他废弃土地,田间作业效率低,机械化农机具和先进种植模式难以推广应用。

d)土地生态恶化,质量下降

南谯区丘陵岗地所占比例较大,无计划盲目开荒,造成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壤养份流失,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e)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

南谯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利用现象尤为突出。

2005年全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335.22平方米/人,高于XXX239.41平方米/人水平,更高于国家150平方米/人的标准,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潜力较大。

土地整治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的质量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特别是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以与大幅度提高农民收益,因此,此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将土地开发作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活的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为使项目区土地开发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并节约投资,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谯区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积累了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整治的技术和措施,而且群众自发地以自筹资金、自出劳力等形式,在项目区外的一些地区通过修渠、建蓄水池,平整土地,已经取得显著实效,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经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需求量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