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6497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docx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

打造特色小镇,到底该如何走?

当下特色小镇的发展热火朝天,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然而这么多小镇到底该如何走出“特色”呢?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及“三种类型”,这为后续特色小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遵循“3+3”,发展做好“三项指引”,建设分为“三种类型”,抓住产业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成就特色小镇。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层面已经多次发文提到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引爆了各地建设小镇的热情。

据统计,全国各省共159个小镇申报,其中住建部批复127个小镇被评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随着特色小镇发展进入井喷期,部分小镇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如:

同质化发展导致千城一面、小镇产业不足、地产开发痕迹浓重、基建规划标准较低、政府参与过多等。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对后续特色小镇提出“五个坚持”、“三种类型”的重要指导。

发展做好“三项指引”

“五个坚持”指“坚持创新探索、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产业建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市场主导”。

这强调了在后续特色小镇发展中要进行“三项指引”:

(1)申报前做好小镇定位、形态与产业的研究工作,做好小镇周边大环境的研究分析,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力点与特色产业,推动错位竞争、优势互补,避免千城一面与产业发展潜力下降等持续发展问题。

(2)规划上“以人为本”,提高基建建设标准,加强与城市优势资源的联通,打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满足高智人才诉求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小镇空间,削弱城乡资源配置极差。

(3)运营上做好政企分工,依靠市场的力量推进更为高效公平的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提升小镇活力,形成小镇自身经济生态圈,强化小镇竞争力。

建设分为“三种类型”

《意见》中指出,建设特色小镇需要分“三种类型”:

(1)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特色卫星城;

(2)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成为专业特色镇;

(3)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

综合性小城镇。

到底怎么理解这三种类型的特色小镇呢?

对于特色卫星城来说,它的首要作用是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产业,引导人口、交通、制造业向外围城区疏解,缓解“大城市病”。

那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类小镇应该更接近城市中心圈层,现状条件优良,人力、智力、财力等资源优势集中,发展基础好,可以很好地分担城市最中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

一般来说专业特色镇位于城市近郊圈层,近城而不进城,与中心区交通便捷,自身具备更加优良的自然环境,可以承接中心城市外溢的智慧、时尚、金融等新型特色产业。

综合性小城镇最大的特点就是功能复合,这类小(城)镇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受核心城市辐射较小,可依托自身现有自然、产业等资源,同时引进核心城市先进的资源、服务等,完善自身产业链和城镇功能;另一方面,这类小(城)镇还可以升级自身服务类产业,为周边的特色卫星城、专业特色镇提供专业化的配套服务。

另外,我们认为,作为特色卫星城和专业特色镇,除了承接外溢产业、发展自身特色外,还可以作为核心城市特色产业扩大、延展的空间。

也就是说,当城市核心区某类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且还要不断壮大、扩大发展范围时,核心区可能无法承载如此大量的需求,那么这些产业可以往外部特色卫星城或是专业特色镇转移,作为城市核心区的补充和优化升级。

建设主导“两种引导”

据此我们认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主导“两种引导”:

(1)进行方向上引导,疏解城市功能的特色小镇;典型性、标签化的专业特色小镇;辐射农村的综合小城镇。

(2)进行产业上引导,疏解城市功能的小镇产业是核心城市对外分流的产业,要注意与周边其他卫星城形成产业差异;专业特色小镇的产业是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等;综合小城镇的产业更加复合,要营造完整的城镇功能、打造丰富的城镇生活。

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发展实例

我们以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为例,一起来看一看浙江省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出《意见》精神的。

(1)特色小镇的分类

 

以杭州市首批9个省级特色小镇为例,可大致分成以下两个圈层:

市区圈层

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特色卫星城)

西湖龙坞茶镇、余杭艺尚小镇、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专业特色镇)

周边城市圈层

临安云制造小镇、富阳硅谷小镇、桐庐健康小镇(专业特色镇)

对于首批特色小镇来说,分类特征还够明显,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产业选择与地理区位中分析寻得一些规律。

我们发现在市区圈层,主打历史经典产业的西湖龙坞茶镇、主打新兴产业的云栖小镇、基金小镇都位于杭州中心城区边缘,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性格截然不同的小镇呢?

杭州市自身在智慧、金融产业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且呈不断壮大之势,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产业逐渐向外扩散转移。

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卫星城的产业选择规律——优先选择自身产业进行发展,若本身并无特色产业即可承接中心城市的外溢产业,如此

一来不仅扩大了杭州市区优势产业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提高这些产业的实力,还有效地保护、升级了原有的历史经典产业。

对于周边城市圈层也是同样的道理,富阳硅谷小镇距离杭州市区距离较近,主要是为承接钱塘江对岸高新区溢出的智慧产业而重点打造的。

临安云制造小镇、桐庐健康小镇等则是利用自身资源条件,围绕核心产业进行创新升级,实现了专业特色镇的发展之路。

(2)精准的产业定位

梳理这37个特色小镇,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对各小镇支柱产业的科学谋划和审慎定位,37个小镇有37个产业,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每个小镇都很好地践行了差异化发展的宗旨。

将37个具体产业分为旅游、金融、信息经济、时尚、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历史经典产业等7大类产业,其中占比最高的前三名分别为:

历史经典产业、信息经济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浙江特色小镇产业规划遵循“特而强”的原则,一方面聚焦新兴产业,一方面兼顾历史经典产业,在大类产业选择下进行产业细分,从小处着眼,立足特色及差异化,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创新,最终成就小镇支柱产业在特定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及影响力。

 

(3)高品质基建及城乡资源联通

特色小镇承载了除却产业以外的文旅、社区等功能,它颠覆了工业化理念下的产业园区和传统城镇的常规解读,其规划建设秉承先生态、生活,后生产的理念,着力营造小镇优美、舒适、安静、自在的生活休闲空间,挖掘小镇历史文化底蕴,以适应高新产业从业人员的休憩需求和文化需要,是“产城人融合”的复合化宜居产业空间。

分析杭州市的几个省级特色小镇,我们可以看到,特色小镇的打造不仅改善了各地区原有的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了城镇化的质量,还使得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得以在城乡之间实现联通,使得小镇居民在家就能享受到核心城市的资源、服务,实现真正的城乡一体化。

 

西湖龙坞茶镇

交通资源:

•           新建长埭路、上城埭路等9条主干道路,增加停车场。

•           紫之隧道、地铁6号线之江段等交通路网项目加快建设。

余杭梦想小镇

教育资源:

•           未来科技城双语幼儿园(原名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浙江省首家采用国际IB课程,聘请中外教师进行授课的国际学校。

•           未来科技城蔚澜学校(未来科技城第一小学)——由文澜托管的一所一流硬件设施的学校。

•           未来科技城还将建设一个国际教育园,规划有国际化幼儿园、9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外籍子女学校等四所顶尖学校,计划于2018年9月正式招生。

交通资源:

地铁5号线仓前站(预计2019年底通车)

西湖云栖小镇

公共服务设施资源:

加快建设之江医院、和睦家医院(计划)、云谷小镇国际公学等国际化的医院、学校,计划打造全国首个国际性私立大学西湖大学。

 

纵观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我们认为:

特色小镇发展体现供给侧改革精神、引领城乡统筹发展,将是长期持续的发展策略。

随着越来越多小镇的落地,大家在探索小镇发展的道路上,目标将越来越清晰、思路将越来越宽广、形式将越来越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