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6728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范围必修五 一、二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基础知识应用(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模(mó)样迤逦(yǐlì)筵(yán)席酒馔(zhuàn)喁(yóng)喁私语

B.仓廒(áo)连累(lèi)央浼(miǎn)玷(diàn)辱荦(luò)荦大端

C.睥(bì)睨讥诮(xiāo)憎(zēng)恶喧阗(tián)涎(xián)皮赖脸

D.睇(dì)眄衣袂(mèi)叨(tāo)扰遄(chuán)飞力能扛(gāng)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愁怅盘桓贪脏枉法交头接耳人才荟萃鸦鹊无声涸辙之鲋

B.噩梦壶觞篷荜生辉躬逢盛笺没精打采兴高采烈无路请缨

C.通宵拔擢赍志而没战战兢兢唉声叹气天理昭然命途多舛

D.殒首蹉跎安然无恙皇天厚土卷帙浩繁气喘吁吁盛筵难在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天气的恶劣是出了名的,这不,刚才还是一片晴空,现在竟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B.沈从文放弃了文学创作,但在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C.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D.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气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翠翠的爷爷感觉自己已经是日薄西山了,所以他对翠翠的婚事十分牵挂,但他隐隐约约有一种悲哀的感觉,似乎从翠翠身上看到了她母亲的命运。

B.庄子和惠子在濠梁辩论之后,两个好朋友就十几年一直没有见面,直到庄子的妻子去世,惠子和弟子前去吊唁,两个人才又萍水相逢,重新聚首。

C.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恰逢吉时,月亮最圆时刻出现在9月19日19时13分,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而且我国各地都可以观赏到最圆的中秋月,机会十分难得,大街小巷,游人如织,形影相吊。

D.风,不停地吹;雪,不停地下。

他在这寒冷的街头茕茕孑立了两个小时后,还是朝着温暖的家的方向迈开了脚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七八月份正是我国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阶段,然而,入夏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旱情,这不但让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更让农作物危在旦夕。

B.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三教,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他因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

C.肯德基、麦当劳在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终于查明这些过期劣质肉类原料自上海福喜食品公司。

D.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朝代、一个政权兴盛的根本因素,秦王朝到灭亡都没悟出这个真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

——这是讨薪8年未果的民工打出的“最潮标语”,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和媒体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

B.在学校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

一个人学习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C.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对于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亚洲各国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D.世界许多城市,为保证某条街道交通顺畅,也会采取在某个时段限制某些车辆行驶,因此,北京的这项规定也应该是正常的。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论语》中充满温暖的、新鲜的、朴素的、身边一样的小故事。

,。

,。

这就是“子曰: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①而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不是苦行僧的心态

②它告诉我们的首先不是如何安天下

③而是一种乐观、光明、抱有未希望的态度

④也就是说,让自己修炼好,是对社会、家国负责的第一前提

⑤首先是如何修自身

A.②④⑤①③B.⑤②④③①C.②⑤④①③D.⑤④③①②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   ,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④③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9.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归去兮 回  ②或棹孤舟 用桨划   ③善万物之得时  羡慕、喜好  

④复驾言兮焉求 说 ⑤识盈虚之有数 数目  ⑥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自夸 

⑦听臣微志 听说  ⑧穷且益坚  困厄   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应当

A.①④⑤⑦⑨   B.②③④⑦⑧   C.②③⑥⑧   D.③⑤⑥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0—12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

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

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的真诚关爱。

诗人的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

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

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的人性思索。

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

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

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

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

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庸化。

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

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节选自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定》)

10.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标准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

B.“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视十年浩劫,愤怒而又不失理性,强烈渴望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

C.“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

D.“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

”(《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式自由,不落窠臼。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前中国诗歌创新激情缺乏,出现了平庸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越少,缺乏真正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杰作。

B.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C.好的诗歌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

D.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诗意追问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的首先是民族的,只要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

B.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的反映当下生活的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

C.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现实生活中。

D.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经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

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

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

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僚吏郑陶、饶奭①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

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

奭造飞语曰:

“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概不答。

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

加直集贤院。

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

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

概闻,请郡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

逾岁,概始代之。

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

“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③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

”不报。

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

“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乃止。

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

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擢枢密使、参知政事。

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

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神宗赐诏曰:

“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

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

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

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

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

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

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向皇帝上奏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

注:

①奭(shì)        ②请郡:

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③觖(jué):

因不满意而怨恨。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     器识:

器量与见识

B.除天章阁待制     除:

革除官职

C.州城西南薄章江薄:

迫近;靠近

D.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报怨:

报复仇怨

14.以下全都表现赵概是一位“长者”的一项是()

A.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B.①今黜之,何以示天下②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C.①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②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D.①诰死,恤其家备至②概独抗章明其罪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

后赵概斩杀了从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并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赵概编修起居注在先,欧阳修是后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任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

赵概知道后,虽然心有不快,但仍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让贤。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而获罪,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编写《谏林》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

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做了不少对别人有利的事情,连一直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第Ⅱ卷(105分)

四、(23分)

16.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3分)

(2)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向皇帝上奏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5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8分)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

(2),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4)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1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

(2)题。

(7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

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4分)

答:

(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暗 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

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

右上角,写着五个篆字:

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

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

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的。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

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

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

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

石丁是素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留下真的转手出卖。

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

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

且慢!

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的。

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

又回回找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

这样说,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

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

“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

“是!

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

“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

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

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

“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

“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

‘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

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

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

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

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

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说:

“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

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

谢谢。

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

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A.“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上看就是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B.“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语句都是为下文写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笔。

D.“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E.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20.“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这一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胡笛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请结合小说加以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认为小说中胡笛改掉石丁画作中的暗记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看

 法和理由。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

23.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标点、用词等方面存在多处问题,请指出4处并加以改正。

(4分)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

整部丛书经过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600多幅相关图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

需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2012年3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4)改为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据媒体报道,湖南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参照国外成熟义工制度,成立湖南省高校首家“道德银行”,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活动中获得“道德币”,积累道德财富,增强服务意识。

“道德币”的出现,是创新还是作秀?

自“道德银行”创办之日起,各界争议不止。

有人质疑,“道德”意味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道德银行”却通过“道德币”量化好人好事,一存一取之间,似乎“道德银行”催生的“道德富翁”,是功利的产物。

你如何看待呢?

 

1—7.DCBABAC(抓住“不是------而是”“也就是说”“而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等关联词和相关提示语就能排列出正确的语序。

8.【答案】D

本段内容是写文人在困境中保持优雅、闲逸心态的具体做法。

第三空“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是写时间的推移变化,应该接“一弯月儿挂上柳梢”,所以选③;最后一空“只见”对应“不见”,并点出“意境”。

这样锁定C。

本段文字出自李娟的散文《闲逸之美》,找出第三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9.C

10.D(分析不属于文中所说的好诗的标准。

11.C(“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错,文中有“‘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12.A(把必要条件误解为充分条件。

13.B

14.D(“长者”在文中应指“德高望重”“有德行的人”。

A项①表现其深得赏识;B项②表现其卓越才干;C项①表现其对朝廷的赤诚,②表现其坚持正义。

D项正确)

15.B(原文并未提到“心有不快”。

诗词答案:

17.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做的铺垫。

(或:

一切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18.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19.BD

20.

21.①技艺高。

“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去掉暗记而又不着痕迹,与石丁的笔墨如出一辙。

②人品好。

正直、坦诚。

“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赅全。

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