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6856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docx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讲课讲稿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持续辨识、评价和控制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需要控制的危险源,达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3、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有关术语和定义。

4、职责

安全质量部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和检查本程序。

机关/项目部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辨识、评价和控制本部门/本项目危险源,并建立本部门的《危险源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将《重要危险源清单》报安全质量部备案。

5、工作程序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所有进入施工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和访问者);

b、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运输;施工生产作业活动、施工工艺选用等其它辅助活动。

c、所有的施工设备设施运行、维护和保养,包括相关方的设备。

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安全检查表法、系统安全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调查之后作好危险源统计,建立危险源调查清单。

辨识时考虑“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三个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七种类型(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职业病类等;按条件许可时还可分为物理性、生物性、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等)。

可导致的事故类别划分为: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邦、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风险评价

总则

a、风险评价应在危害因素充分辨识的基础上进行;

b、风险评价应为确定设施要求、培训需求和进行运行控制提供信息;

c、风险评价应为建立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d、风险评价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公司建立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为持续改进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提供衡量的基准。

风险评价的依据

a、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

b、危险、危害影响的程度、可能性和规模。

风险评价方法

(一)

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依次划为A、B、C、D、E共5个级别。

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3个级别: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的为“可能”,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小的为“极不可能”,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不可能”。

b、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3个级别:

将会出现多人伤亡的为“严重伤害”,出现轻伤为“轻微伤害”,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一般伤害”。

c、后果和可能性的结合结果对应可得出风险级别:

后果

可能性

极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轻微伤害

E可忽略风险

D可容许风险

C中度风险

一般伤害

D可容许风险

C中度风险

B重大风险

严重伤害

C中度风险

B重大风险

A不可容许风险

表中:

A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即

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

B级风险(重大风险),即

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

C级风险(中度风险)即

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D级风险(可容许风险)即

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E级风险(可忽略风险),即

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

d、风险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已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

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曾经发生过事故或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仍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e、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目标和管理方案;

——运行控制;

——应急程序;

——培训;

——监测和监视;

f、对应风险评价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见《风险控制策划表》。

 

风险控制策划表

风险级别

措施及时间期限

代号

描述

E级

可忽略风险

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体记录

D级

可容许风险

可保持现有控制措施,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但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C级

中度风险

应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B级

重大风险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

A级

不可容许

风险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若即使以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风险评价的方法

(二)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L值—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值—表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值—表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各类事故C值的表示方法:

C1发生人身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C2发生机械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C3发生火灾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C4发生交通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其简化公式是:

D=LEC(C1,C2,C3C4)

D值—表示危险等级划分。

a、为简化评价过程,采用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

具体分值见下表1、2、3: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表1

表2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的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

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

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以下列出人身、机械、火灾和交通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C值(C1、C2、C3、C4)。

 

表3.1发生人身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C1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损失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较重,轻伤数人

1

引人关注,需要救护

 

表3.2发生机械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C2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损失后果

100

1000万元以上

40

150~1000万元

15

30~150万元

7

10~30万元

3

5~10万元

1

0.2~5万元

 

表3.3发生火灾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C3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损失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或100万元以上

40

3~9人死亡或50万元以上

15

1~3人死亡或30万元以上

7

重伤10人以下或30万元以下

3

重伤1~3人

1

人员轻伤

 

表3.4发生交通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C4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损失后果

100

3人以上死亡(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

40

1~2人死亡(财产损失不足6万元)

15

重伤3人以上(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

7

重伤1~2、轻伤3~10人

3

轻伤3人以上

1

轻伤1~2人(财产损失不足0.1万元)

 

b、将被评价的危险源在上述表中对应所得的L、E、C分数值之积为D,D值不同,其危险等级也不同,危险等级划分见表4。

危险等级划分(D)表4

D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c、风险控制

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从表4中查出D值对应的分数值,D≥70的,确定为重大危险因素;D∠70的,确定为非重大危险因素。

评价之后列出一般危险源清单和重要危险源清单。

d、重大风险必须控制,控制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小、隔离、个体防护”的原则,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必须控制。

e、重大风险的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公司确定《重大危害、风险因素清单》,项目部及相关单位,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的《重大危害、风险因素台帐》;

——公司安全质量部通过下发年度计划等文件,提出有关重大风险控制的要求;

——项目部及相关单位针对重大风险控制措施,提供资金、专项技能、防护设施和用品等必要的资源;

——通过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运行控制、应急与响应、绩效监测,落实和改进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更新管理

为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每年年初公司职能部门、各项目部应对危险辨识和风险、重大危险源要评审,如有变化应予以更新。

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评价后,由贯标办汇总公司新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应进行评审,以确保其充分性、有效性。

发生以下情况时,相关部门进行危险源的再识别、评价和更新。

a)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b)当施工阶段发生改变、生产工艺、材料、技术发生重大变化时;

c)当公司管理方针发生变化时;

d)当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时。

每年管理评审时,应根据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实现对危害源、重大危害源的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必要时予以更新、补充、改进。

6、记录

危险源调查表

危险源(LEC法)评价表

重大危害、危险因素清单

中铁十二局集团一公司

京沪高铁四标段三项目部

 

危险源调查表

单位:

日期:

年月日

序号

活动点/工序部位

危险源名称

暴露在风险下的人员

危险程序(大、中、小)

影响范围

发生可能性(大中)

风险评估(有、无)

责任部门

是否受控

备注

危险源(LEC法)评价表

单位:

评价主持人:

日期:

年月日

序号

评价

对象

危险源及潜在风险

LEC=D

是否重要风险

备注

L

E

C

D

重大危害、危险因素清单

编号:

序号

工序

作业项目

潜在的危害、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控制方式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1、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事故损失和对环境的影响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单位可能发生的各类环境影响、工伤、财产损失、职业疾病、火灾、爆炸、管道破裂、有毒有害气体以及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暴雨、洪水等)紧急情况。

3、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有关术语和定义。

4、职责

公安分处、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防疫办、物业管理中心按照其业务管理职能,分别负责制定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针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应急准备与响应措施,组织培训、演习并负责施工现场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抢救、抢险、处理、报告等工作。

5、工作程序

应急准备

公安分处、机关物业管理中心、项目部应建立应急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备有能满足应急准备要求的设备、设施及器材,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每年至少组织有关人员检测一次,有检测记录。

针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专门的应急措施或方案,进行演练和培训,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应急预案的编制

公安分处、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防疫办、物业管理中心根据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分别编制应急预案,经部门领导批准后下发执行;项目部根据公司的应急预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工程开工前编制具体的应急措施,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

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可能的事故性质、后果;与外部的联系(消防、医院等);报警、联络步骤;应急指挥、参与者的责任、义务;应急指挥中心地点、组织机构;应急措施。

应急和响应

在应急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紧急措施。

当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苗头或发生事故时,发现者应迅速将此信息传递给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处理。

若事态不能有效控制时,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立即向当地有关部门求援,并进行人员疏散。

在污染、职业健康安全事件有可能对外环境造成影响时,应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与地方环保局、安全部门取得联系,报告事故的状态及有关措施情况。

火灾、爆炸发生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并协助消防部门对事故发生经过进行详细调查,写出事故报告。

发现化学危险品大面积泄漏时,应迅速采取必要的拦截措施,能回收的尽量回收,防止污染面扩大。

若事态状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向专业救援机构求助。

施工现场突然停水、停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损失。

发生塌方、工伤事故、急性中毒,应立即采取措施抢救受伤人员、中毒人员,马上向急救中心求救,并保护好现场,以利于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在应急过程中应组织好现场疏散,减少伤亡,为救援人员提供急救场地,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应急情况的预防措施

对工作场所、生活场所、各种库房等制定预防火灾事故的管理规定,配备必要的灭火设施,对各种电源(闸)等危险源进行标识与控制,绘制人员疏散平面图,制定人员救护方案。

严格对雷管、炸药的管理,由公安分处进行定期检查,炸药库的选址和修建,炸药的运输、贮存管理方式要经当地公安部门批准。

食品原料的采购必须到正规的经营场所采购,食物用具要配备消毒设施,定期对炊管人员进行体检。

文件的评审和修订

事故/事件发生后,责任部门应保护现场及时抢救,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并会同公安、防疫、安全质量部制定纠正措施,并评价相应的风险,经公司领导确认后由相关部门/人员实施。

6、相关文件

《爆炸物品管理规定》

《运行控制程序》

《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7、记录

应急准备与响应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表

紧急情况处理报告书

 

应急准备与响应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表

编号:

单位

应急情况类型

地点

报告人

发生时间

报告时间

应急情况:

 

记录人

年月日

纠正措施:

 

责任人

年月日

验证情况:

 

验证人

年月日

紧急情况处理报告书

编号:

责任单位

责任人/时间

发生地点

发现人/时间

发生原因

采取措施

 

效果

 

结论编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