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7762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

绍兴县稽东镇三年级语文组(裘黎霞执笔)

【设计思想】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共两句,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策略和手段】

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乡镇意见

个人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与诗意反差较大的一幅画。

   2、学生准备:

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

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1)解古诗的作者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

  (3)体会作者的感情;

  (4)感情诵读。

二、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步:

  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三、合作交流

   1、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

全班交流。

[意图:

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

2、诗的大意同学们都已经明确了,请同学们一齐来把《望天门山》朗读一遍。

3、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象一下诗中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4、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与诗意反差较大],你看看跟你脑海中的画面相同吗?

如果不一样,请说说看,有哪些不同?

怎样画更合适?

四、质疑感悟:

1、太阳---------太大

体会“孤帆一片日边来”应从遥远处缓缓驶来

2、山-----------不够高

体会“青山相对出”这“出”是“耸出来”的意思,

3、水-----------不够急

体会江水的气势。

“流”和“回”是说明江流湍急,以至在拐弯处形成巨大的旋涡,然后才滚滚东流的,很有气势。

还有一字更能表达出这种磅礴澎湃的气势。

(断)为什么?

体会天门山“断”而江开。

5、“断”让人联想到上流之水高处汹涌奔突,一旦奔出就如翻江倒海的巨龙,气势雄伟壮观。

此句明写“山”,而实际上写的是水。

只是诗中结尾句老师有些不明白“孤帆”为何不写“孤舟”,“一片”能不能用“一只”?

(提示:

看看船的位置)

感悟远远看不到船,只见到帆。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6、这幅画中由哪些带有鲜明色彩的事物组成?

(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7、看来同学们都不缺少美的眼光,作者用如此精辟的词汇描绘了天门山的雄奇美丽,主要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好!

让我们一齐用激情的朗诵,来表达我们这一共同的情感吧!

五、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

出示:

《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

(也可出示几首)

3、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

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将带你们去各地旅游,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昨天我们已经去了第一站天门山,今天我们要去第二站,就是杭州的西湖。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西湖的风光,开始今天的西湖之旅吧!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诗,介绍作者

1、师:

首先让我们走进西湖,一饱眼福吧!

(播放西湖风光课件、教师简单介绍。

2、师:

西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的,西湖的确很美,在诗人苏轼的笔下更是美得独特。

板书“苏轼”)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苏轼?

(板书:

宋)

3、师:

苏轼曾在杭州做官,他写了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生齐说,师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4、解题:

从题目中,你能了解什么?

5、过渡:

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认识生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诗。

2、师:

同学们在读时有没有发现较难读的字词想找出来提醒大家?

(教师课件勾画重点指导读准字音)其中“亦”和“妆”(师板书)是这课要求大家会认的字,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师:

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是不是能读得更通顺了?

齐读。

4、师:

你们读得真好,如果能够好好停顿,读出节奏就更好了。

老师也想读一读,欢迎吗?

5、师:

这样读会不会好些?

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这首诗在哪里停顿是合适的?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用小斜杠画一画。

6、学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7、齐读。

四、 渗透方法,理解诗句,加深感悟

1、过渡:

同学们真了不起!

已经能将古诗读得流利而富于节奏,可是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我们还必须理解诗句的意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接下来我们一齐学习理解诗句,看看苏轼如何用这短短28个字展示出西湖的美。

2、学习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课件出示。

①   先齐读。

②   提出疑问。

(你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

③帮助解疑。

(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如“潋滟”可结合注释、图画,发挥想象理解:

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光潋滟的画面?

你有什么感受?

读出晴天阳光明媚、波光闪动的感觉。

课件出示;可利用已有经验理解“晴”。

并板书“晴”;诗人如何评价晴天的景色?

板书“方好”。

④再读。

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总结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教师课件出示。

(先读——提出疑问——借助方法解疑——再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知识迁移,利用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5、师:

你读懂了哪一句?

生汇报,师随机问题点拨,加深感悟。

(1)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

①重点指导:

这一句写什么气候下的景色?

诗人如何评价?

(板书:

雨亦奇)奇在何处?

(山色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

想象:

下雨天云雾迷茫的样子你见过吗?

这个时候去看山是什么样的?

读出烟雨迷茫的朦胧美感。

②结合第一句:

想象感悟、理解情感、指导朗读。

前两句诗人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

诗人独独写了水光和山色,是不是除此之外诗人就没看见别的任何景象呢?

假若你现在便是那泛舟西湖之上的诗人苏轼,你还能看见什么画面呢?

相信不少同学曾游过甘棠湖,那时你肯定是在搜索四周美景,眼睛都忙不过来,苏轼也是如此呀,大胆想象一下,他还能看见什么呢?

当诗人看见这丰富而美好的画面,会是什么心情呢?

带着愉悦的心情读。

那晴雨天的西湖是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样美丽呢?

一齐来欣赏——〈晴雨西湖〉。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更喜欢晴西湖还是雨西湖?

为什么?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出你的喜爱。

(强调要突出晴雨天不同的美,要重读‘晴’、‘雨’)

合作读。

(喜欢晴西湖的读第一句,喜欢雨西湖的读第二句)

那么,诗人喜爱的是晴天的西湖还是那雨天的西湖?

为什么?

(正是因为喜爱才能发出这样由衷的赞美!

读!

课件出示前两句)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美这晴雨天的西湖,你会怎么说?

让我们也吟咏出对西湖的赞美吧,读!

过渡:

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是那么美!

这不禁让诗人联想到了古代的大美人西施。

(2)第三、四句

①   第三句,重点:

出示西施图片,师:

西施美不美?

诗人把什么比作西施?

②   第四句,重点:

诗人怎样评价西施的美?

西施化浓妆美不美?

化淡妆呢?

不化妆还美吗?

为什么?

(大自然所赋予的天生的美)

诗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她不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

怎样读出这种美?

(重读:

总)

③   诗人为什么要将西湖比作西子?

她们有什么相通之处?

(引导理解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不仅因为都有一个“西”字,都具有婀娜多姿的美,最主要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不需外物衬托,不需人为修饰的独特的天然的美!

哪个字最能体现西湖的这种美?

还是一个总字,看起来是在写西施的美,实际上作者是借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总是那么美,一个“总”字将西湖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要这样读——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

所以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得惊喜、得意,我们要这样读——

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读——

6、整体感知

师:

孩子们,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吗?

虽然今天我们不能去到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是诗的美还在于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

师配乐朗读,生闭目想象:

(如时间不允许,则教师配乐读古诗)

这一天,阳光明媚,苏轼与几位好友相约畅游西湖,他们泛舟湖上,饮酒赏景,西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波荡漾,闪烁耀眼,向人们展示着它美丽的风貌。

诗人不禁深深地陶醉了,正当诗人正沉醉于这山水美景,忽见几条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原来下雨了,你再看这雨天的西湖吧,云雾迷茫,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的景致。

最好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是那么美,那么令人神往!

诗人不禁咏出这样的诗句,读——师生齐读。

就让这美景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再读一读!

能背一背吗?

7、小结

利用板书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诗人苏轼带我们领略了西湖的晴姿雨态,同时又用一个奇妙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湖那天然美的神韵。

五、 拓展学习,活化文本,综合发展

1、过渡:

其实不仅西湖美,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再去搜集一些,完成今天的课外作业。

2、课后作业:

选择一首描写祖国某处风光的古诗,用今天学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搜集相关风光图片和文字介绍做成图片集或手抄报。

六、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zhuāng

晴方好

西湖天然美西子

雨亦奇

(注:

《饮湖上初晴后雨》摘自教学刊物上的一篇课堂实录,我觉得整个设计比较好,摘来与大家共分享。

下一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本镇一位年轻教师设计并进行实践的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西湖美,体验诗人的感情。

3.积累学习其他关于西湖的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西湖美,体验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验诗人的感情,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美。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梦想天堂》这首歌,让学生们从歌中体会描写的是个什么地方?

2.师: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人间天堂——杭州,一提到它,就让我们想到了杭州的一个风景名胜地,那就是——西湖。

3.师:

同学们去过西湖吗?

请去过的同学说一说西湖带给你的感受。

师:

西湖很美,不过孙老师挺遗憾的,至今都未去过西湖。

但是,今天呢,我却要带着我们可爱的同学们一起去西湖走走,说不定还会有不小的收获呢!

4.课件展示杭州西湖图片。

师:

西湖美吗?

有一位诗人也对杭州西湖情有独衷的呢,常常会和朋友们一起去那儿饮酒作诗。

想知道他是谁吗?

就是苏轼。

他呀,还有另一个名字呢,——苏东坡。

一次,他照样在西湖边饮酒,起初阳光明媚,他饮酒正兴,可这天呀,说变脸就变脸,马上下起了雨。

这雨呀,并没扫苏轼的心情,反而让他更尽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师:

今天我们就要当一回侦探了,孙老师找到了苏轼当时留下的线索——一首诗,看看我们能从诗中发现什么吧!

二.教授新课

1.课件出示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师:

要当好一名侦探,首先要仔细阅读我们手中的这首诗。

(让学生自行认读这首古诗,在读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师:

“诗”读百遍,其意自现,各位小侦探们,在湖边饮酒的苏轼到底看到了西湖的什么景象呢?

西湖的晴天________________;

西湖的雨天________________。

原来,不仅仅只有晴天的西湖美,雨天的西湖更有一番韵味呢,它带给了诗人许多惊喜,就让我们把喜悦的心情送给晴天,把惊喜的心情送给雨天吧!

都一起来体验一下我们的苏轼先生当时那种美妙的心情吧!

4.I:

师:

西湖太美了,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它带给诗人的是说不尽的美,到底美到何种程度呢?

各位小侦探们,你们能告诉我答案吗?

西湖和西子有何关系呢,为什么要把她们两者写在一起呢?

(要想做好一名优秀的侦探啊,就应该有积极开动脑筋的好习惯。

西湖,西子:

II:

他们之间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很美,西施化浓妆美不美?

化淡妆呢?

不化妆还美吗?

这是一种天生的自然的美。

你们觉得谁给西湖化妆了呢?

谁给西湖化上淡妆,又是谁给西湖化上浓妆的呢?

化上淡妆后的西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

化上浓妆后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呢!

5.I:

谁想来当当雨婆婆和太阳公公呢,给我们的西湖来点装扮吧!

(有感情朗读)

II:

西湖那么美,你们觉得如果西施姐姐知道我们的苏轼先生把西湖比作她的话,她会生气吗?

说说你们的理由吧!

III:

出示课件:

西施姐姐你知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I:

师:

怪不得诗人写这个题目呢,他是说:

()

II:

让我们怀着最美的心情一起与诗人再去走一遭吧,在心中去体验西湖的美吧!

(配乐朗读)

三.出示苏轼的关于西湖的另一首古诗

四.在音乐声中结束,并布置作业

I:

重放《梦想天堂》这首歌,把古诗带到歌声中。

II:

搜集有关描写西湖的其他古诗

【问题探讨】

1、古诗语句含蓄凝练,教学中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冲谈了诗句的灵性,失去了诗的神韵,怎样才能在解读诗句的同时,保留古诗的独特韵味呢?

【参考资料】

1、语文起点网

2、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