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226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docx

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2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

课时2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

2.掌握黑土、林区、湿地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3.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利用问题产生的因果联系,对症分析实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

农业结构比较完整,①耕作业占主导地位。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②甜菜生产基地。

(2)林业

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③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分布:

④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

2.农业布局:

明显的⑤地域性

(1)自东向西可以分为以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⑦农为主的⑧农林、农耕、⑨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

(2)自南向北可区分为

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和⑪农林牧交错地带。

思维活动

1.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商品谷物农业)的经验,该地今后的发展策略是什么?

答案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

二、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主要

方面

存在问题

整治措施

黑土的

开发

开垦后的黑土易遭受冲刷,表土流失较严重,导致⑫土壤肥力下降

实行“⑬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⑭有机肥;植树造林,加强对⑮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的

发展

森林资源减少,⑯森林质量下降

以⑰营林为主,发展速生丰产林;合理采伐,以⑱蓄积量定采伐量;加强⑲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的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⑳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

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

退田;采取

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思维活动

2.东北地区黑土的水土流失除了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之外,还会造成哪些问题?

答案 黑土流失还会造成泥沙下泄,使河床抬高,水库和湖泊淤积,严重影响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使洪涝灾害更容易发生;使平坦的地形变得沟壑纵横,不利于大型机械的耕作;地表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探究点一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布局

探究活动 读教材图4-2-8、图4-2-9、图4-2-10、图4-2-11、图4-2-12,分析下列问题。

(1)简述东北地区农业结构的突出特点,这种农业结构形成的地理背景是什么?

存在哪些问题?

谈谈你对东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2)填写框图,说明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征。

这种农业布局的东西分布主要考虑了哪些地理因素的影响?

(3)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

为什么?

(4)东北地区林业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如何?

主要有哪几大林区?

主要有哪些森林植被类型?

分布在什么地方?

答案 

(1)农业结构特点是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其中耕作业占主导地位。

 地形是这种农业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耕作业是农业中的主体,又有山地、草原、沼泽等发展林、牧、渔业。

存在的问题:

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附加值较高的畜牧业、经济作物等比重较小,整体经济效益低;长期单一经营,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且对市场波动的适应性较差。

 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发挥各类农业资源的潜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适当提高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的比重,促进农业的协调发展。

(2)

东北地区农作物由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3)有道理。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量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4)东北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林木的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和经济林,其中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地区,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山区,经济林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地区。

反思归纳 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及发展方向

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因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区域,不同区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

农业

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区

畜牧业区

地形区

平原

山地、丘陵

高原

自然

条件

①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

②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

④雨热同期

①宜林面积广;

②森林资源丰富

①宜牧面积广;

②降水较多,草类茂盛;③牧草优质

主要问

题及解

决措施

热量不足——改良品种和技术

采育失调、皆伐为主——保育

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

发展

方向

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基地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探究点二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遭受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

2013年8月15日松花江流域出现1998年来最大洪水,截止到2013年8月30日,东北局部地区遭受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800万。

材料二 2013年11月黑龙江省为扎龙湿地从嫩江调水3亿立方米,对保护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近些年来由于上游地区大搞农业开发,大小水库有60多座,使本应进入扎龙湿地的水被大量截流或分流,湿地缺水,导致近年发生多起荒火,丹顶鹤等大型禽鸟的栖息与繁殖受到影响。

佳木斯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官员痛心地说:

“新中国成立前佳木斯地区黑土层在50厘米左右,现在有些地方的黑土层下降到20~27厘米,目前黑土地的土层正以每年0.5厘米的速度流失,50年后部分地区黑土地的土层厚度将为零;新中国成立前肥厚的黑土,现已变成贫瘠的沙石地。

材料三 长期以来,东北林木超采现象十分严重,采育脱节,加上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多种原因,使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东北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既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价值,持久地发挥全国林业基地的作用。

(1)材料一中提到的松嫩流域特大洪灾的出现,与东北地区农业开发是否有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其中东北地区湿地遭破坏有哪些具体体现?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哪些解决措施?

(3)材料三所说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材料中提到的“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如何理解?

答案 

(1)有关系。

农业开发导致湿地减少、湿地功能丧失和退化,这是2013年松嫩流域特大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2)出现的问题:

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黑土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

湿地遭破坏的具体体现: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决措施:

针对湿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应禁止开垦沼泽湿地,将部分农耕地恢复为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

针对黑土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应该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并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针对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应该给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绿肥,并实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3)问题的表现有三种:

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下降、不分树龄地乱伐。

对森林采取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应坚持营林为主,发展速生丰产林,同时合理采伐,促进树种更生,还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保护原生林和次生林相结合的生态环境。

反思归纳 农业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区域开发问题的分析思路

对点训练一 农业生产和布局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2.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第2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对点训练二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黑龙江垦区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垦,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4.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依靠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粮食总产量

C.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

第4题,注意题干是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选项只有D项是产业结构调整。

综合提升

5.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材料一 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

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优势。

(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请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

(4)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案 

(1)水稻 小麦 小麦:

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玉米:

逐步向北部迁移;水稻:

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有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土地肥沃;水资源较丰富。

(3)热量 全球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4)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投入不足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提取信息及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

(1)三江平原成为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区位优势有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有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粮食的商品率高;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2)黑龙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水稻,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是小麦。

(3)黑龙江纬度较高,光热资源不足,这是种植水稻的不利因素;由于全球变暖,黑龙江的热量条件在逐渐增加,从而影响农业生产格局的改变。

(4)东北地区土地面积大,平坦开阔,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故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较高。

东北目前单产较低,增产潜力较大;同时还有宜农荒地可开垦。

而其他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发展等原因,耕地面积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现在单产较高,已没有多大的增产潜力。

但东北还存在明显的缺点,如:

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投入明显不足,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

毫米),回答1~2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火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

但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③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 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的年降水量线可知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夏季风的风向和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

第2题,东北地区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黑土的冲刷和湿地的破坏。

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据此回答3~4题。

3.有关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乙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农→牧

D.该区域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4.促进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甲省是最大的木材调出省,该区大部分是春小麦区。

第4题,对林业来说,因为不合理开发,现在东北地区天然林数量急剧减少,在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森林只呈零星状分布,从而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

因此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要重视人工林的营造,减轻对原始林的压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

A.甲和丙B.乙和丁

C.甲和丁D.丁和丙

6.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湿地破坏后,气温年较差变大,流量季节变化变大。

第6题,三江平原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开发湿地,扩大耕地。

东北地区冻土和沼泽广布。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冻土对东北地区的气候和景观有重大的影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气候的寒冷程度

B.土壤表层经常处于过湿的状态

C.建房时直接建在坚硬的冻土上

D.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

8.沼泽被大量开垦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为丹顶鹤提供更好的栖息地

B.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C.促淤造陆、降解污染

D.提供更多的药材、能源

答案 7.C 8.B

解析 该组题主要考查对冻土和沼泽概念的理解。

东北地区的冻土多为季节性冻土,夏季融化时会导致建在其上的建筑物下陷;沼泽具有调节气候、涵蓄水源等生态功能,大量开垦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增加。

9.读“东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由于各种原因,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被冲刷变薄B.气候干旱

C.微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

(2)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你认为东北林区能够至今保存较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当地的领导,该怎样规划生产,既能利用A平原湿地资源,使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又能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

(4)随着湿地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1)A 

(2)纬度较高,冬季气温偏低,夏季短暂,病虫害少;地处交通不便的山区,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3)在湿地种植芦苇,发展造纸业;发展湿地养殖业;利用湿地特殊的生物品种,发展生物制药;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

(4)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证稳产;大力发展养殖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发展的道路,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开拓第三产业,如旅游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土地开发及保护问题。

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被冲刷变薄。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害虫较难过冬,病虫害少;开发较晚,人口少,故山区林木破坏不严重。

三江平原沼泽广布,沼泽地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不是绝对不能改造利用的,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适当开发利用。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但由于开发中大量生态问题的出现,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乡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

11.关于该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②有利于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③有利于减少农产品深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 ④有利于推动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 ⑤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10.B 11.A

解析 第10题,该乡种植业以种植大豆、玉米为主,且有野猪、狍子、山鸡等特色养殖业,应为松嫩平原。

第11题,该乡发展了多种经营,且对农产品进行了深加工,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此外,农、渔、副业的综合发展,以及合理地利用沼气,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③④无法体现。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13题。

12.限制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13.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

A.①地—水库大坝、②地—果林、③地—耕地、④地—水土保持林

B.①地—水土保持林、②地—耕地、③地—果林、④地—水库大坝

C.①地—果林、②地—耕地、③地—水库大坝、④地—水土保持林

D.①地—耕地、②地—水土保持林、③地—水库大坝、④地—果林

答案 12.D 13.C

解析 第12题,根据经纬度能判断出图示区域是我国的东北平原区,该地由于过度垦殖,不注意环境保护,导致黑土流失严重,大面积的湿地也不断退化。

第13题,①在地势较缓的坡地上,可以发展果林;②地地势平缓,可以发展耕作业;③在河流峡谷出口处,是修建大坝的最优位置,既能保证水库有较大的库容,又能减少大坝修建的工程量;④地等高线非常密集,说明该地地势很陡,则建水土保持林是最好的选择。

14.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

“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南方荒地与北方荒地地形类型的差异,说出“西大荒”与“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是“南大荒”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与海南岛、雷州半岛相比,西双版纳发展天然橡胶生产有何气候优势?

西大荒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过几代兵团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3)简述“西大荒”地区棉花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西大荒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将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4)北大荒地区沼泽广布,已变成“北大仓”,但不少专家指出这种变化的“遗患无穷”。

请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此阐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 

(1)南方荒地以丘陵为主,北方荒地以平原为主。

“北大荒”热量条件不足,“西大荒”水源条件不足。

(2)既不受寒潮影响,也无台风侵袭。

(3)主要因素:

政府政策支持;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农业技术的进步;消费市场区域的拓展;棉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问题:

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消耗大量水资源,水源枯竭导致荒漠化;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4)湿地面积缩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增加;今后商品粮基地建设应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要有计划退耕还湿、还林,恢复植被。

解析 第

(1)题,由图例可知,“南大荒”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南部和海南中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北大荒”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和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西大荒”主要分布在西北盆地边缘山麓地带的绿洲上,水资源的分布与丰歉程度,决定了绿洲农业的区位与规模。

(2)题,西双版纳位于滇南谷地,无寒潮、台风侵袭。

第(3)题,仔细审题:

“棉花生产得以迅速发展”,应从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去分析。

棉花大规模种植会引起绿洲退化、水资源紧张和土壤盐碱化。

第(4)题,沼泽湿地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应停止开垦,并实行生态退耕,恢复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