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269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阴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阴阳.docx

《阴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阴阳.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阴阳.docx

阴阳

一,阴阳

 

阴阳是老子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要明白阴阳,首先需要明白“太极”这个概念。

“太极”,就是阴阳和谐共处和平衡统一的状态。

北宋陈景元就说:

“【经】曰‘道生一’,一者道之子,谓太极也。

太极即混元,亦太和纯一之气也”。

上图就是太极,可以看到,阴阳在太极中处于平稳的状态,“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非阴非阳的一个状态。

那么什么是一动分阴阳呢?

当“太极”不稳定了,比如阴盛阳弱,或者是阳盛阴弱的时候,太极的状态就无法保持下去。

也就是说,“动”,是因为阴阳不平衡所致,事实上在“动”之前,阴阳已经不平衡了,“动”是阴阳不平衡的体现。

“动”的幅度越大,说明阴阳越是失衡。

 

先举一个自然的例子。

在老子眼中,“天得一以清”,意思就是,如果天地之间阴阳是平衡的,就是太极的状态,也是“一”的时候,显现出来的气候就是“清”。

清,可以理解为天清气朗。

也就是晴天,万里无云的状态吧。

但是一旦天地之间失衡,比如水分过多,就会下雨吧。

这个下雨,就是天地以“动”的状态,但是这个“下雨”的原因,就是因为天地之间,阴阳失衡。

而且如果失衡越严重,下雨的程度就越不同。

小小的失衡,就是我们说的和风细雨。

如果失衡程度很大,那就是狂风暴雨了。

这个也就是为什么以前一些“国师”们,可以预测天气的原因。

无他,失衡必有“动”。

现在,来举我们自己的例子。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把人的心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是生理需求,第二层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是归宿和爱的需求,第四层是尊重的需求,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有需求,就是要“动”那么这些“动”的背后,反应的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1,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简单来说就是成就感,价值感。

这个被人看做是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一个人要有价值。

人既然活着,那么总要有活着的意义。

成就感来源于:

要做更好的自己,价值感来源于:

要让世界因为你而不同。

或者说因为你的存在,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也一直觉得这个应该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那么要问的问题是:

人生为什么需要意义?

因为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

为什么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

因为害怕毁灭!

存在的反面是毁灭。

如果“存在”和“毁灭”是平衡的状态,那么人生其实没有意义,就是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

那真的是人生如梦了。

但是,“存在”和“毁灭”的平衡已然被打破了,因为我们已然存在了,然后我会死,我们的存在其实是一个倒计时,每天都是在向死亡靠近。

从阴阳来说,“死亡”每天都在侵蚀我们的“存在”,阴的能量每天都在增强,阳却越来越弱。

阴阳失衡。

所以我们需要去证明自己的“存在”,让我们的人生有意义。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证明自己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存在和毁灭的平衡在我们生下了的那一刻已经被打破。

我们每一天都在向死亡靠近,阴盛而阳弱,所以我们才会需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2,尊重

尊重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为什么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呢?

为什么别人的赞美,别人的想法对我们那么重要呢?

“认可”的反面是“否定”。

我们如此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此害怕别人的否定,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个和前面的自我实现有关系的,我们虽然一直都想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想要自己的人生有“意义”,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处于“无价值感”的状态。

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没有能做更好的自己,比如没有为这个世界奉献能量。

等等.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评价不是“中立”的,而是偏于否定,也就是说,大多数的人,都是自卑的。

这就是说,在自我评价这个问题上,不是一个平衡的状态,而是否定和自卑多一些。

正因为此,我们才如此渴望别人的肯定,来让我们的心好受一些。

用别人的肯定来填补一下自己的自卑感。

这个就是尊重的需求动机。

3,爱和归宿

所谓爱和归宿就是希望能够找到某种人、事、物,来寄托心中那种挥之不去孤独感。

孤独就是不被人理解,不被人尊重,好像所有人都不怎么需要你的那种感觉。

我们称之为“空虚”,或者说“寂寞”

我们为什么需要爱?

因为我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我们不想继续那么空虚和寂寞。

那么空虚和寂寞又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这个世界不太理解我,也不怎么尊重我。

为什么需要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尊重呢?

因为我们喜欢自我否定,自卑。

为什么自卑呢?

因为我们没有好好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不满意。

我们为什么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呢?

因为我们面临着死亡的压力。

看到了吗?

其实爱的需求和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是一线以贯之。

爱的需求其实还是来源于自我否定,也就是说,其实一个人他自己无法爱自己,所以需要一个人来爱。

爱的需求是尊严的需求的缩小版,尊严需求是希望别人都尊重他,理解他。

而爱是把这个“别人”的范围缩小到了特定的某个人身上。

如此而已。

4.安全

安全指的就是希望自己平安的活下去。

如果说自我实现的动机是因为死亡在我们靠近,我们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

那么安全的动机就是死亡已经近在眼前了,生死之间的不平衡。

当我们坐在家里的时候,对于安全的需求不强烈的,或者说几乎没有。

因为这个时候,生死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但是如果是在灾难中呢?

比如地震的时候,死亡近在眼前,死亡的可能性远远超过了生存的可行性。

这个时候对于“生”的渴望会被激发。

5.生理

生理需求即是饮食男女。

是我们的生理需求。

当我们累了,渴了,饿了其实都是身体不平衡的反应,更严重就是生病了,生病其实就是身体中阴阳失衡的结果。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病都是因为自身阳气不足,无法满足身体的正常运转所致。

从人生的需求上就可以看到何谓“一动分阴阳”。

正是因为我们身体或者心理上无法维持“平衡”的状态,阴阳失衡,所以我们才会想要“动”。

我们为此,还美名曰,人生的需求或者说人生的意义。

 

二,无为之“动”

接下来专门来说这个“动”。

阴阳失衡,或者说阴阳已分,一定会“动”,因为不舒服嘛。

那么什么样的状态才是舒服的状态呢?

这个很好理解,平衡的状态就是最舒服的状态。

所以这个“动”的目标就是回到平衡的状态。

按老子的说法就是“无为”

“无为”不是不动,而是以“无”作为动的目标。

“无”就是阴阳合一的状态,就是太极。

其实太极有很多的代词,比如“无”就是太极的状态,“一”就是太极的代称。

“无为“的意思就是,要动,但是动的目标是重回平衡,重回太极的状态。

(张老师的无为讲的太复杂了,包括了:

1:

处理一个事物的方式,既然存在无数种可能,因此决策者有必要总是保留最后的选择权。

2:

只在最必要的时候,或者是掌握足够条件的时候,有把握的时候行动,直达目的,一击必中!

在此之前,不要作任何判断和行动。

3:

行动之后,无论是否达到目标,都立即忘掉行动,回到预备的状态。

(功成而不居)

4:

任何手段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不可拘泥曾经有效的手段,以保持最大的灵活性(为而不恃)

5:

尽量避免实行过多的行动,但是必须随时保持对事态的关注,做好行动准备(用之不勤)

6:

所有行动必须依据最符合天道的原则,不能根据主观的情绪和愿望而实施行动。

(道法自然)

7:

作为最高领导,应了解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会对下属产生放大的作用,因此自己绝对不能有固定取向和偏好,不能“为”,但可鼓励和关注下属的“为”,但自己不作方向引导,以避免造成“一体化”后失去)

我认为其中有的解释不是“无为”.

比如“处理一个事物的方式,既然存在无数种可能,因此决策者有必要总是保留最后的选择权”这里是道可道,非常道!

不是对于“无为“的解释,而是对于道的解释。

比如“只在最必要的时候,或者是掌握足够条件的时候,有把握的时候行动,直达目的,一击必中!

在此之前,不要作任何判断和行动”,

如果再行动之前,没有任何的判断,怎么能行动呢?

只有看清楚阴阳是怎么失衡的,才能行动呀!

比如“行动之后,无论是否达到目标,都立即忘掉行动,回到预备的状态。

(功成而不居)”

这里也有问题,行动之后,若是没有达到目标,就是没有回到平衡的状态,要做的不是忘掉行动,而是要审视自己的行动有没有造成更多的失衡。

以便下次行动。

比如“任何手段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不可拘泥曾经有效的手段,以保持最大的灵活性”这个是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释,不是无为的解释

 

道德经中也说了,无为在管理中也可以叫:

“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意思就是高明的管理者,随时注意把持阴阳的和谐平衡和统一,不轻易乱作为,只会在阴阳失衡的情况下做一些补偏救弊的事情,以恢复系统的平衡,避免阴阳的失衡。

这样就可以轻易地管理好国家和人民。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依然达到了平天下的境界。

我们先不谈平天下,就从修身开始,老子也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也就是说,修行从来都是先从自身开始。

所以,我们是要“执一以为自己牧”。

那对我们自己而言,何为“执一以为牧”呢?

这个就是从“分裂”到“合一”的过程。

合一的时候就是太极,就是无,而分裂的时候就是阴阳.

何为分裂?

我们的一切不舒服的感觉,比如悲伤,失落,忧郁,心烦意乱,惴惴不安等等都是分裂的表现。

也就是说,我们的心里阴阳已经失衡了。

我们的日子过得一团糟,不是因为这个世界太糟糕,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失去的平衡。

那么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是圆满的,他世界就是圆满的。

用需求中的“爱”来举例子

前面已经说了,人们需求爱是因为人大多对自己是一种否定的态度,内心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但是却无法接受这种打击,于是渴望被爱,希望自己是被人爱的。

试图用被人爱来证明其实自己对于自己的评价是错误的。

这个就是分裂,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另一方面又希望有人爱。

就像一个女孩照镜子,她自己知道自己其实不怎么好看。

但是又希望镜子中的她楚楚动人。

这样的分裂让人们对爱,既贪婪又恐惧。

会去贪婪那种被爱的感觉,同时恐惧一旦失去了爱,就会显露出那个可怜的,不被爱的,被抛弃的自己。

这个不就是大多数人在“爱”中的状态吗?

这个不就是分裂吗?

如何才能从爱的分裂中,到“合一”呢?

要想“合一”,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分裂的。

“一动分阴阳”,如果要想回到平衡的状态,首先应该知道阴阳已分,自己的心出了问题。

先要知道问题的存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说“爱”,在爱的问题上如此分裂,就是因为人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不值得去爱的。

那么这个是真的吗?

这个时候,需要如实评价自己行为,个性等。

会得出一个中肯的答案。

一般来说,这个答案是符合一个人自己的感觉的。

也就是说,其实很多人是不值得被爱的。

这个答案很打击人,但是其实是真的。

一个人,如果自私,自我,不善解人意,不正直,不善良,不懂得关心和体贴他人,不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凭什么是值得爱的呢?

而以上那些词语,几乎可以用来形容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自己。

如果能够明白并且接受现在的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不怎么样的人,那么在爱情中,对于他人的怨恨就会少很多。

不要怪别人朝三暮四,其实本质是因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接受丑陋的自己,才能知道改变的方向。

当能接受自己其实是丑陋的,不值得被爱的时候,就已经不分裂了。

因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没有人爱,这个是很正常的因果。

没有什么号抱怨,也没有什么好失落的。

不过我们期望更好的合一,满足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愿望。

不愿意仅仅停留在一个低层次的合一的状态。

我们希望自己被爱,那么首先应该变成一个值得被爱着的人。

也就是说,要改变一个人自己对于自己的评价。

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自己对于自己的评价是无法糊弄过去的。

是否值得被爱,你自己一定清楚。

当知道一个人,如果自私,自我,不善解人意,不正直,不善良,不懂得关心和体贴他人,不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其实是不值得被爱的,那么就应该改变自己身上的习气。

做一个正直善良,善解人意,能关心和体贴他人的人。

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

当一个人成为了一个值得被爱的人的时候,他对于自己的评价是自信的,他的心是圆满的。

别人当然会爱他,但是他这个时候不需要用别人的爱来证明自己是值得爱的。

所以在爱情中,就能收放自如,也就是“自在”。

接下来是尊重

人需要尊重的原因,和需要爱的原因很像,都是因为对自己的一种否定。

但是我们很不喜欢这种自我否定的感觉,于是需要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对于自己的评价是错误的。

好像这样就可以自我肯定似的。

中国人好面子,为什么呢?

因为国人几乎都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其实没有什么价值。

但是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都是这样无能而卑微的存在。

所以需要用别人的尊重来找自己其实还不错的“感觉”。

面子就是一块遮羞布,遮羞布下面是什么样的,各自心里清楚,但是都不愿意承认,因为真实的自己太丑陋。

一旦被人落了面子,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扯开了遮羞布一样。

难怪会暴跳如雷。

那么什么是合一呢?

和“爱”一样,首先要敢于把自己的遮羞布给拉开,正视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客观地评价自己,看清楚自己到底向这个世界展示的是什么样子。

懒惰,懦弱,自私,得过且过,不负责任,像这个世界的蛀虫一样。

这样的自己可能会让人哭泣,因为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得到尊重?

能够正视自己,承认自己的丑陋,就能坦然接受别人的不尊重了。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世界就会回馈你什么。

这个是很正常的逻辑。

接下来,如果期望这个世界给予尊重,就要改变这样丑陋的自己,去做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人。

让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这个就是“合一”。

所以对我们自己来说,到底什么是“合一”呢,就是让我们自己的心圆满起来,如果我们期望展现给世界什么样子,就要让自己成为什么样子。

这个叫表里如一。

就是平衡。

相反要是真实的自己和期望的自己不一样,我们就会失落,会难过,会悲伤。

也就是失衡的状态。

所以我们的情绪,就是心给予我们的信号,当有不舒服感觉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心在提醒自己:

“嘿,伙计,我不圆满了,你要想办法呀,赶紧行动一下!

什么是真心呢?

这个不就是真心吗?

每一个人,真心想要的就是一个圆满。

真心希望自己能走在回到“圆满”的路上。

分裂,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从分裂回到合一的状态。

这也是人生真心要做的事情。

可惜的是,我们常常会忽略自己的“真心”。

当我们分裂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方法不是想法子回到“圆满”的状态,而是假装看不见。

所谓的掩耳盗铃。

莫过于此。

比如说当我们“缺爱”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找人来爱自己。

在一场又一场的男男女女的暧昧中,忘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是实在没有人爱,还会用看电视,看小说来给自己的脑袋大量灌水,在“别人的故事”中意淫自己,用幻想来给自己催眠。

比如我们爱面子,喜欢从别人身上找感觉,这个是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了。

听到了别人的“赞美”就觉得自己真的是那样了。

要是没有人给“面子”,也没有关系,可以去听“成功学”的课。

那里有一大堆的人在进行“自我激励”和“互相激励”。

成功学的课程中让人呼喊;“我很棒!

,我爱我自己!

”,不就是在给自己穿遮羞布吗?

这个就是妄心了,“妄心”的意思就是忽视自己真心的愿望,企图用外界的东西来麻痹自己。

真心,需要我们从“分裂”到“合一”,而妄心,则是拼命让自己假装看不见我们已然分裂的状态,不断告诉自己;“我很好,我很好!

自我暗示还不够,还需要用大量的物质,娱乐,来掩饰分裂的状态。

为什么称之为“妄心”呢?

妄,都在字典的解释是:

胡乱,荒诞不合理。

当处于分裂的状态的时候,说明一个人的心,已经出了问题了,阴阳失衡了。

这个时候不去想办法努力让阴阳平衡,而是拒绝相信,拒绝承认分裂的病态,以为不去看它,不去想它,就没事了。

问题是,无论怎么掩饰,分裂就在哪里,一旦安静下来。

分裂带来的悲伤还是会如潮水一般涌上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根本安静不下来,不是他不想安静,而是根本不敢安静。

所以,看到有些人失恋了,然后痛哭流涕的说:

“我是真心的!

,他为什么不爱我!

”就可以大笑了,什么真心,是妄想用别人的爱来证明自己不是不值得爱的罢了。

还有看到那些精美的奢侈品的广告,告诉你说;“XXX,高贵的你,值得拥有!

”也可以大笑了,这个广告的潜台词就是:

“快来买这款遮羞布,你可以假装你很高贵!

 

最后就要说到人生终极需求——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来源于存在和消亡的不平衡。

因为害怕自己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些证明自己存在的事情。

成为更好的自己,以及奉献自己的能量就是证明的方法。

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从时间上证明自己的存在,因为有时间所以可以改变。

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是不一样的,就是证明了从昨天到今天这段时间的存在。

而奉献自己的能量则是从空间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个世界因为我而变得更好,就是我给这个世界的“痕迹“,在这一个空间里,世界因为我而不同。

这个就能证明“存在”。

纵然我们每一天都在向死亡靠近,“阴”的力量越来越大,但是如果我们自己能每一天都变得更好,每一天都能向这个世界多奉献一点东西,这个“阳”才能强大一些。

 

这也也是一个从分裂到合一的过程。

当我们拒绝接受自己每天的“存在”都在被削弱的时候,我们是分裂的,唯有接受自己的“不存在”,去创造自己的“存在”的这个过程才是“合一”的过程。

有人会说,不对!

这样还是会痛苦的呀,因为让自己变得更好以及奉献自己的能力是没有上限的,一个人会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而且永远会觉得自己奉献的还不多.比如乔布斯,他是想要改变世界呀,但是不是把自己累死了吗?

还有那些很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的人,很多人不是也后悔说自己为什么不用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陪伴家人呢.

是这样的,自我实现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生的终极需求,就是因为其背后没有其他的东西了.我们每天都在向死亡靠近,我们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就是我们生命的动力。

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好,奉献自己也好,都是证明自己存在的一种手段。

但是这些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把手段当做了目的,自然会被其所累。

比如一个人如果他认为人生目的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会被累死的,而且永远也达不到这个目标。

这个不就注定了一生痛苦吗?

还有如果一个人认为人生的目标只是奉献,他也会被累死。

而且这样的生活一样的麻木不仁,如行尸走肉,唯一的区别在于名头上好听一些。

那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呢?

应该是证明自己的存在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

这是一个觉知的过程。

存在需要被证明吗?

我现在不就存在吗?

存在,本来不需要被证明,但是如果人无法体验到存在的时候,就需要证明。

我存在在哪里?

我存在在这个世界里面,存在在变化中,存在在别人对我的需要中。

存在在自我认识中。

人来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体验到“存在”的。

存在和死亡的差别就是“有时间可以改变”,所以我们能从改变自己以及改变世界的过程中体验到存在。

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以及奉献自己的过程中体验到自身的存在。

自己不是一个静止的,没有生命的行尸走肉,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

从存在中,我们能感受到喜悦与平静,因为存在而喜悦,即使在走向死亡的路上也是平静的。

 

很多人做什么都不痛快,玩也不痛快,学习也不痛快,工作也不痛快。

其实本质不是他们做错了,而是他们将生命附于这些事情,这样本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再浪费生命。

玩也是浪费,学习也是浪费。

本质的原因就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将生命放在外物上,而不是用外物来辅助心的回家。

其实变成更好的自己,或者让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更美好,不是因为心灵的高尚,而是这样做,我们才能体验到“存在”,这样的生活是完完全全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完成自己来到世界的使命。

有时候想到当年在牢狱里面的革命烈士,面对严刑拷打,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出卖自己认为是希望的组织。

曾经我认为他们的坚持是被某些组织给利用了,是在做无用的牺牲。

但是现在,我佩服他们,我佩服他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最残忍和痛苦的环境中,没有放弃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他们坚持了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所以他们的意义不在于对于国家做了什么,而是在于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人应该怎样活着。

人生最重要的是体验到自己的存在。

一旦能体验到“存在”,那么阴阳就平衡了,消亡和存在互为阴阳,能从自身的存在中感受到消亡,能在消亡中体验存在。

这个就是生命!

也许你会说,我知道自己存在啊,那是不是就什么都不用做了?

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体验”到了存在,一个人就不会问出诸如以上的问题。

体验到存在是一种很高程度的“合一”,生和死的合一,真正体验到的人,按佛家来说,就是证得了“佛”的果位。

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对于佛来说,人生没有意义,因为他已经体验到了。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人生一定有意义,我们还在体验的路上。

那么在这样的人生中,人和人的关系应该怎么处理呢?

比如爱人之间,不应该是互相找感觉,用婚姻来约束对方一定要爱你,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值得爱的。

应该把对方看做是同伴,在这段关系中,自己能不能成为更好的人,能不能让对方因为自己而更幸福。

展现给对方你最希望存在的样子。

在这样的改变中,发现自己的“存在”。

 

还有亲子关系,孩子不是谁的所有物。

他有自己的人生需要去体验。

不应该被任何人约束。

其实我们更像是人生之路上的前辈,能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他真心要做的事情,把我们体验“存在”的经验告诉他,以助于他能在人生路上更好的体验到他的“存在”。

听过一句吧,叫: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

有的人不在乎因果,听到这一句,就一笑而过。

然后在生活中乱作一气,结果婚姻和亲子关系都一塌糊涂。

有的人惧怕因果,一天到晚求神拜佛,祈求自己能结善缘。

有的甚至因为八字不合,和自己的男友或者女友分手。

有的想要宝宝有一个好的出身时间而选择强行破腹取子。

这两种行为都是错误的。

真正要有的是“不昧因果”,比如婚姻,现在中国的婚姻状态确实堪忧,男人找不到好女人,女人也找不到好男人。

所以很多人,觉得自己命苦,从而忧心忡忡。

其实如果真的是恶缘相聚,又如何呢?

一段不好的关系难道阻止了你证明自己的“存在”吗?

在不好的关系中,你还是可以做最好的自己,以最好的状态来改变这段关系。

也许会有苦难和痛苦,但是如果你能改变这一切,那么这些苦难和痛苦都会成为你存在的证据,因为你的“存在”,改变了这一切。

难道还不够伟大吗?

比如孩子,现在的教育问题也是很多人头痛的问题。

生怕孩子未来不好。

但是孩子是来讨债的又如何?

难道这个就会阻止你成为好的父母吗?

你向一个孩子身上灌注的心血,你为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证明你的“存在”!

所以怕什么呢?

至于孩子未来的造化,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有他自己的命运需要去体验,他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人生功课。

到了那个时候,父母能做的唯有放下。

 

三:

已经知道了阴阳失衡的时候需要动,而且动的目标是平衡,是太极。

那么具体来说,怎么“动”才能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回到太极的状态呢?

动的轨迹就是“道”

何为“道”

道,其实解释起来没有很复杂,动的轨迹就是道。

比如我现在在伦敦,我要去上海,我会选择做飞机。

那么飞机运行的轨迹不就是道吗?

那叫航道。

奥运会上刘翔的跨栏,那个不也是道吗?

那个叫跑道。

以上两个例子是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道。

动的轨除了有能看见的还有看不见的。

因果之间的联系就是道的一种。

比如我想要好的身材,于是我每天会去健身房,一天一天我的身材逐渐变好。

因为我锻炼了,所以我的身材变好了,这其中的联系就是“道”。

因果可以想成一个轨迹,尽管看不见,但是轨迹是存在的。

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其实是很多很多的“线”交织而成的,这些线就是道,当我们触碰了这些线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因缘产生,这个就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所以,道德经中有说: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感觉老子似乎在写这一句的时候,脑海中也是把世界想象成又无数的线而交织成的,尽管看不见,但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其中。

 

1,天之道和人之道

所有的动都是“道”,但是不是所有的“道”都能使失衡的阴阳,回归到平衡的状态。

道德经中有天之道和人之道的区别。

道德经中是这样说的: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補之。

故天之道,损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馀。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

唯有道者乎?

简单一点说,就是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当阴阳失衡的时候,要么是阴盛阳衰,要么是阳盛阴衰。

这个时候天道的法则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