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294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XXXX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三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

活动时间

4.13

活动地点

语文办公室

科目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主持人

XXX

主备人

XXX

参加人员

XXX

研讨内容

14蜜蜂

 

 

 

 

 

 

主备人说课

1.本课的字词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识字解词的能力。

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有“实验、推测”等,这些词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采用组块教学的方法,宜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2.细品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文章里有“听说、左右、好像、大概”等词语,表明这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准确。

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表达,看似模糊,实则准确。

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词语时,可以在原文中去掉这些词后对比读一读,再来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从中体会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读中感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实验未出结果时,作者用“好像”“大概”“推测”“可能”这些表示不确定的词;而在得出结论后,作者则用“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等词,前后形成对比,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写清实验步骤。

指导学生默读,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在默读中,边读边思考,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

学习文章时,理清实验步骤,说清楚,说连贯,用简洁的语言写下实验步骤及结论。

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如在学习第2~5自然段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我”做实验的句子或词语。

这样,学生通过默读,初步感知了“我”做实验的过程,同时,通过画句子或词语,对内容进行了梳理。

 

主备人个案

14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辨认”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

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准备

搜集蜜蜂的相关资料;查阅法布尔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辨认”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新知。

师: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

(板书课文题目)

教师指导书写“蜜、蜂”2个字。

2.师: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

对于蜜蜂,你还了解些什么?

教师指名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有关蜜蜂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课件出示蜜蜂资料)4.自读资料袋。

(1)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梳理信息:

作者法布尔的身份、作品、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

4.过渡到课文。

师:

课文《蜜蜂》记录了法布尔一次真实的实验。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交流,促进学生对蜜蜂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自读资料袋并交流,以此为切入点导入课文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积极探究的精神,还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板块二组块理解,整体感知

1.师:

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自己有感触或不理解的地方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12个字。

指名读生字,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词过关。

课件出示:

实验阻力推测沿途尽管陌生准确无误

(3)多种形式检查学习效果。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

(4)结合语境认多音字。

课件出示: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梳理脉络。

师:

法布尔做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填一填表格。

(课件出示表格)

(1)自主填写。

(2)交流反馈。

结合图表,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为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如何让学生从“碎片化”的感知过渡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梳理脉络显得尤为重要。

通读课文的过程,也是语感积淀、发展的过程。

板块三研读课文,了解目的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师:

同学们,关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说法,作者是如何得知的?

(听说的)为了求证这个说法,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

(做了一个实验)

2.小结:

介绍一项实验时,首先要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体会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板块四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蜜”和“密”:

无论是“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下部是“虫”,不是“山”,不要写成“密”。

“辨”和“辩”:

表示“区分、识别”就用“辨”,表示言语辩论就用“辩”。

“检”和“捡”:

用木片标示以便查索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

2.关键笔画提示。

“试”的第四笔是横;“阻”和“陌”两个字,双耳旁都是两笔写成的。

3.小组合作,给字组词。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辨析形近字,加强识记生字,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做到条理清晰。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感受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自然过渡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根据图表和之前在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理一理思路,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课件出示图表)

2.学生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第2课时的导入既要实现两个课时的衔接,又要兼顾语文学科的特性,既复习学过的知识,又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板块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梳理实验过程。

师:

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梳理实验过程,理清法布尔的实验步骤。

可以边读边画出法布尔做实验的句子或词语。

师: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梳理得怎么样。

请同学们对照课件出示的实验过程,看看自己总结得是否到位。

(3)师:

去掉实验的一个步骤行不行?

(4)师总结要点:

介绍一项实验时,先要理清实验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的,然后才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实验过程介绍给大家。

2.法布尔做实验时哪些地方想得很周到?

抓住关键语句说实验过程。

“放在纸袋里”让蜜蜂弄不清方向。

“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别。

“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走了四公里路”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体验想法。

放飞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1)同桌讨论。

(2)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3)展开想象:

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飞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语言的严谨)

(4)指导朗读。

(5)从语段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在实践中通过同桌互说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提高的机会。

板块三品读语言,准确表达

1.体会词语。

(1)对比感悟。

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精准。

课件出示: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2)能不能把“推测”换成“觉得”?

(3)交流反馈。

“推测”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前文介绍了“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因为情况不确定,所以作者用了“推测”一词,这样表达就更加准确了。

2.学法迁移。

文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词语,请大家默读课文,圈出这样的词语,写上批注。

(课件出示句子)

(1)交流反馈。

(2)交流比较,体会词语的准确性。

(3)小结:

文章中“左右、将近、至少”等一类词语,表达的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正确。

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准确。

这体现了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设计意图】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通过对一类词语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表达的严密,感悟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板块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词语盘点。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2.仔细观察。

认真抄写词语。

3.同桌互相评价。

4.课外阅读:

《昆虫记》。

【设计意图】语文课不能只教课文内容,课文只是例子,在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还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语文长江作业》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XXX;

(1)交流法布尔做的实验。

(2)引导关注“无论……总是……”的句式,体会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

(3)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①引导学生抓住“听说”一词,说说体会。

②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XXX;

(1)引导学生试着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实验过程。

(2)指导梳理,归纳要点。

XXXX;

引导学生探究结论:

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呢?

为什么?

(1)学生交流。

(2)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

请大家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二次复备共案

14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辨认”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

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准备

搜集蜜蜂的相关资料;查阅法布尔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辨认”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新知。

师: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

(板书课文题目)

教师指导书写“蜜、蜂”2个字。

2.师: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

对于蜜蜂,你还了解些什么?

教师指名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有关蜜蜂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课件出示蜜蜂资料)4.自读资料袋。

(1)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梳理信息:

作者法布尔的身份、作品、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

5.过渡到课文。

师:

课文《蜜蜂》记录了法布尔一次真实的实验。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交流,促进学生对蜜蜂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自读资料袋并交流,以此为切入点导入课文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积极探究的精神,还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板块二组块理解,整体感知

1.师:

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自己有感触或不理解的地方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12个字。

指名读生字,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词过关。

课件出示:

实验阻力推测沿途尽管陌生准确无误

(3)多种形式检查学习效果。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

(4)结合语境认多音字。

课件出示: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梳理脉络。

师:

法布尔做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填一填表格。

(课件出示表格)

(1)自主填写。

(2)交流反馈。

结合图表,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为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如何让学生从“碎片化”的感知过渡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梳理脉络显得尤为重要。

通读课文的过程,也是语感积淀、发展的过程。

板块三研读课文,了解目的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师:

同学们,关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说法,作者是如何得知的?

(听说的)为了求证这个说法,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

(做了一个实验)

(1)交流法布尔做的实验。

(2)引导关注“无论……总是……”的句式,体会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

(3)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①引导学生抓住“听说”一词,说说体会。

②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小结:

介绍一项实验时,首先要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体会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板块四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蜜”和“密”:

无论是“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下部是“虫”,不是“山”,不要写成“密”。

“辨”和“辩”:

表示“区分、识别”就用“辨”,表示言语辩论就用“辩”。

“检”和“捡”:

用木片标示以便查索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

2.关键笔画提示。

“试”的第四笔是横;“阻”和“陌”两个字,双耳旁都是两笔写成的。

3.小组合作,给字组词。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辨析形近字,加强识记生字,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做到条理清晰。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感受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自然过渡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根据图表和之前在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理一理思路,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课件出示图表)

2.学生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第2课时的导入既要实现两个课时的衔接,又要兼顾语文学科的特性,既复习学过的知识,又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板块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梳理实验过程。

师:

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梳理实验过程,理清法布尔的实验步骤。

可以边读边画出法布尔做实验的句子或词语。

师: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梳理得怎么样。

请同学们对照课件出示的实验过程,看看自己总结得是否到位。

(1)引导学生试着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实验过程。

(2)指导梳理,归纳要点。

(3)师:

去掉实验的一个步骤行不行?

(4)师总结要点:

介绍一项实验时,先要理清实验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的,然后才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实验过程介绍给大家。

2.法布尔做实验时哪些地方想得很周到?

抓住关键语句说实验过程。

“放在纸袋里”让蜜蜂弄不清方向。

“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别。

“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走了四公里路”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体验想法。

放飞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1)同桌讨论。

(2)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3)展开想象:

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飞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4.探究结论。

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呢?

为什么?

(1)学生交流。

(2)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

请大家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课件出示: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语言的严谨)

(4)指导朗读。

(5)从语段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在实践中通过同桌互说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提高的机会。

板块三品读语言,准确表达

1.体会词语。

(1)对比感悟。

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精准。

课件出示: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2)能不能把“推测”换成“觉得”?

(3)交流反馈。

“推测”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前文介绍了“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因为情况不确定,所以作者用了“推测”一词,这样表达就更加准确了。

2.学法迁移。

文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词语,请大家默读课文,圈出这样的词语,写上批注。

(课件出示句子)

(1)交流反馈。

(2)交流比较,体会词语的准确性。

(3)小结:

文章中“左右、将近、至少”等一类词语,表达的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正确。

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准确。

这体现了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设计意图】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通过对一类词语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表达的严密,感悟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板块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词语盘点。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2.仔细观察。

认真抄写词语。

3.同桌互相评价。

4.课外阅读:

《昆虫记》。

【设计意图】语文课不能只教课文内容,课文只是例子,在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还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语文长江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