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0009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优秀教案

《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

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难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小昆虫吗?

每种小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

它们的“特异功能”使得它们能“独步天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蜜蜂的世界看一看它有什么特异功能吧!

大家看图片,告诉老师,它叫什么名字,对了,它叫蜜蜂、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课文---《蜜蜂》。

二、新授知识

1、介绍作者,课件显示。

法布尔: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一次他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垒筑蜂和蜂窝。

从此,“虫心”焕发。

他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的记录下昆虫的本能和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

《昆虫记》:

此书真实地反应了法布尔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的观察与实验,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2、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我会认:

大概阻力包括沿途陌生超常逆风而行

多音字:

几乎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几个

我会写:

蜜蜂辨阻跨括

查检确误途陌

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蜂跨阻检陌确

左中右结构辨

上下结构查

识字方法:

加一加:

石+角=确

足+夸=跨

字理识字:

会意字。

表示涉及诉讼的双方。

易写错

辨不要少写成“讠”

巧记:

竖心辨别言辩论,

当中夹瓜是花瓣。

蜂不要写成“山”。

蜜蜂

简介:

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识字游戏:

蜜蜂采蜜

阻力推测遥远陌生

词语解释:

准确无误:

 形容非常精准没有误差。

他拿起弓箭,准确无误的射中了靶心。

本能:

是指本身固有的、不学就会的能力。

我们吃饭是一种本能。

推测:

指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沿途:

沿路,一路上。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与蜜蜂有关的哪个方面的问题?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我想做个试验。

小练笔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A.无论爸爸有多忙,他总是陪着我。

B.无论考试成绩好坏,我总是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默读课文,思考:

为了确认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如何做试验的?

试验过程:

把蜜蜂装进纸袋带到四公里之外

试验结果:

大部分蜜蜂都回到了家。

试验结论:

蜜蜂不是靠记忆力,而是靠本能回家的。

课堂演练

1、划掉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写上正确的字。

推侧(测)摇远(遥)式验(试)

口代(袋)记亿力(忆 )

2、判断对错。

  1.“试验”的“试”读shì,不读shí。

(  )

3、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辨认方向

高声喊道

检查蜂窝

三、课后作业

大家写本课生字,每个写两遍

四、结束语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怀宁县秀山乡中心学校汪雪婷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减少、阻力、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3、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性,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来的。

揣摩语言,体会用词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蜜蜂,今天一群可爱的蜜蜂又飞来了,你们认识它们吗?

谁来读一读?

(开火车读,齐读)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于是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证明(的确如此),且它们靠的不是(超长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二、学习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实验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从中知道了法布尔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的严谨,是一个讲究事实的人。

(课件:

试验目的-试验步骤-试验结论)

(一)试验目的

下面回顾一下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

PPT: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我想做个试验。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试验过程

1.理清条理

法布尔做实验就是要验证蜜蜂是不是能够“无论飞到哪里,他总是可以飞回原处”,这就是他试验的目的。

(在“试验目的”处板书飞回)于是他开始做起了这个实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写法布尔的试验步骤?

(学生默读课文交流)(2-6自然段)。

接下来大家一起浏览实验步骤这一部分。

浏览就是快速的看,不需要一句一句的读,可以大致的看,一段一段的看,带着问题,讲究速度,哪些自然段写“放”蜜蜂飞,哪些自然段写“记”蜜蜂回?

(第二自然段是写放蜜蜂,3-6自然段是写走着与女儿一起记录蜜蜂飞回来的数量。

2.学习“放蜜蜂”。

哪个段落是写法布尔放飞蜜蜂的?

(板书:

放),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有哪些疑问?

读后交流。

预设:

生:

先从自己家的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

师:

然后呢?

放纸袋里

(2)。

师:

为什么用纸袋,而不是用透明的塑料袋呢?

(因为,他认为辨认方面需要看,因此,这里不想让蜜蜂看见外面的东西。

生:

他就想制造难度,看看蜜蜂能不能从任何地方都可以回来。

所以,用纸袋。

师:

你读懂了法布尔的心思。

接下来法布尔还做什么呢?

就像上面的做法,先标上序号,再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默读,标记思考)

生:

叫女儿等。

师:

我标上(3)。

为什么叫她女儿等呢?

生:

因为如果蜜蜂飞回来了,要比他走得快,所以要让女儿等。

师:

接下来呢?

生:

走了四公里。

师:

我标上(4),为什么走那么远呢?

四公里的路,比我们学校到学校的距离还要长。

生:

法布尔是想,你不是无论飞到哪里都能飞回来吗?

我就想把你放的远远的,看你行不行。

师:

有道理。

还有吗?

生:

打开纸袋做记号。

师:

我标上了(5)。

为什么要标上记号呢?

生:

我想他一定要做记号,不然的话,家里还有很多蜜蜂,他女儿不知道哪些是他带出来放的呀。

师:

他做记号,这件事情,除了他还会有谁知道呢?

生:

他女儿!

他在让女儿等待的时候,肯定要告诉她。

师:

了不起的发现。

生:

最后还有放蜜蜂,我标出了(6)。

师:

同学们,法布尔带有目的的放蜜蜂,他分为六步来写。

同位商量一下,这六步可以省掉哪一步吗?

生:

(讨论后)都不可以。

师:

这六步可以调换顺序吗?

生:

不可以。

师:

每一个试验过程都是必要的,因为实验实严谨的。

我们从法布尔的六步以及法布尔的这些用意,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生:

做事认真、严谨。

师:

找生再读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

能不能用词语把放飞蜜蜂过程概括一下呢?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捉蜜蜂女儿等走四公里路做记号放飞蜜蜂

师:

看来,法布尔把他的放飞过程写得很清楚,现在能不能不看书,把这六个步骤说清楚呢?

练一练。

师:

谁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这个试验的步骤。

(同桌互说)(请两位学生说)

生:

我先在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接着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最后,自己带着蜜蜂走了两里路,把蜜蜂放了出来。

3.学习“记”蜜蜂回部分。

师:

那作者放掉了蜜蜂后,他看到了什么呢?

生:

他看到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PPT: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师:

除掉“好像”可以吗?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性)

PPT:

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四公里路程很远

装袋子看不见路

刮狂风阻力太大

出示句子,比较:

1.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好像”、“大概”都是作者根据蜜蜂飞行状态做出的推测、猜测、判断,至于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不得而知,除掉是不行的。

所以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大家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

交流。

3.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

那二十只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

4.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蜜蜂飞得很低,要触到地面

结果这些蜜蜂飞回来了吗?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那么他又是如何记录蜜蜂飞回来的数量呢?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完成学习单。

时间

只数

发现者

两点四十分

女儿

三只

法布尔

这张表好填写吗?

法布尔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照时间来写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两只蜜蜂回到了家,是她的女儿发现的,那你们知道这两只蜜蜂用了多长时间吗?

(四十分钟)

只用四十分钟,那他的女儿发现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激动,开心)

出示PPT: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高声喊道: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既然是激动的心情,那读的时女儿发现这两只蜜蜂的时候是什么候也要带着这种心情。

我请同学来读。

既然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就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

为什么?

(不能,因为还不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

那接下来该怎么填?

我们来根据表格法布尔提供数据计算一下多少只蜜蜂飞回来了?

PPT: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这里的“准确无误”是指什么?

逆风有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

沿途陌生的景物有没有使它们偏离一点点方向?

小蜜蜂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当作者介绍到这二十只蜜蜂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会是怎样的一种语气?

(自豪的,肯定的)

课文说它们是确确实实飞回来了,让我们带着这种确确实实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齐读)

(三)试验结论

通过以上的试验,法布尔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实验结论,一起读最后一段。

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靠观察,靠记忆力,而是一种作者,目前还不能解释的本能,(在“试验结论”处板书:

本能)。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只是听说的吗?

此时,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PPT: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大家想不想弄清楚蜜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能力?

我们看看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他得出了什么试验结论?

(齐读)

PPT: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在这个结论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什么?

(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无法解释的是?

(辨认方向的本能)

那到底什么是本能呢?

(生来就有的本领)

比如下雨前蚂蚁会搬家,这是蚂蚁的本能。

再比如人生下来就会哭,这是人的本能。

请同学们阅读学习单上的资料袋,思考蜜蜂还有什么本能?

(蜜蜂还会跳舞)

这也许就是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

对于法布尔的这个结论,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开这些疑问?

(认真思考,善于观察,实事求是)(板书)

三、拓展延伸

师:

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

PPT:

课外小知识

师:

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课外再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四、作业超市

1.抄写本课词语两遍。

2.摘录课文中喜欢的句子。

3.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蜜蜂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实验结论

认真思考,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蜜蜂》教学设计

亳州市涡阳县闸北学区中心校卢召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试、验、证、阻”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论、试、验、袋”等14个字。

3、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验证”等词语。

4、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5、了解法布尔,学习他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1、正确书写生字。

2、学习法布尔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

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科学家,他就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法布尔。

(大屏幕出示法布尔的相关文字和照片资料,师介绍)

2、(出示《昆虫记》书的封面图片)瞧,这就是《昆虫记》,现在,我们来

翻开它,去阅读其中一小则。

(板题)

二、自学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一篇关于蜜蜂的课文是《蜜蜂引路》,课文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呢?

(认路本领很高)出示资料袋法布尔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出示默读要求,读后交流主要内容)

2、(师板书:

试验,指名认读这个新词,注意“试”是翘舌)“试验”通常包括过程、方法、结论三个部分。

法布尔的试验,过程是怎样的?

结果是什么?

通过试验下了什么结论?

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你可以边默读边思考:

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第二段写过程,三到五段写结果,最后一段下来结论)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一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写上“听说”这个词呢?

(提问若干学生)是的,法布尔一定要亲自试验一下来验证所听说的,这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实事,非常严谨。

咱们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他的试验过程可以分哪几步,然后想想从他做实验的过程中,又能感受到他是怎样对待科学研究的,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比划出你有感受的句子。

2、试验的过程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放蜜蜂

3、你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什么?

(1)给蜜蜂做记号,是为了区别其他蜜蜂,使试验能真实。

(2)两里多路大约要走多久时间?

要走两里多路才放飞,能使试验更说明问题。

(3)叫女儿在蜂窝旁边等,能准确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4、从试验过程,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研究品质,那咱们就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这一段。

(齐读第二段)

四、自主识字写字

1、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和新词,来,读一读,认一认。

(出示生字认读正音)

2、快速认读14个字,说说哪几个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生交流,师点拨。

4、生练习写字,反馈并纠正。

五、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

(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可以看出。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①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

②做白色记号,是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③在两里外放飞是为了了解蜜蜂认不认得回家的路。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

先读给同桌听。

读时教师适机点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①刚放飞时,恰巧起风了,作者观察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这时,作者想蜜蜂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

说明作者担忧蜜蜂找不着家。

②第二天检查蜂窝时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想到: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回来了。

”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

这些地方要多读,读出感情。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实验结果的?

指名朗读。

(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对“本能”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六、归纳小结。

1.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在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加以归纳。

如,周到严密、多想多思、勇于探索。

七、拓展作业。

1、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

做个小实验来证实。

验证过程中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2、书写生字。

3、课后搜索《昆虫记》,进行阅读。

 

《蜜蜂》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思想教育:

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读读《昆虫记》这本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蜜蜂》。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想法。

2.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2.自由组合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实验的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

(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可以看出。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

做白色记号,是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在两里外放飞是为了了解蜜蜂认不认得回家的路。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

先读给同桌听。

读时教师适机点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刚放飞时,恰巧起风了,作者观察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这时,作者想蜜蜂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

说明作者担忧蜜蜂找不着家。

第二天检查蜂窝时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想到: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回来了。

”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

这些地方要多读,读出感情。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实验结果的?

指名朗读。

(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对“本能”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四、归纳小结。

1.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在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加以归纳。

如,周到严密、多想多思、勇于探索。

五、拓展作业。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

做个小实验来证实。

验证过程中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板书设计:

离家20只

教学反思:

平时不专心的同学能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了;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虽然发言不一定正确,但也在思考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虽然上台有些紧张,声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也能登台展示了。

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吗?

从学生的角度看,这第一课时完全达成了目标,这是好的开始。

但单位时间内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节课也使我产生了些许疑惑:

当学生出现问题或冷堂时,教师该如何指点才能真正体现生本呢?

在今后的生本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