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3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

03490031】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人们的欣赏趣味也随之改变。

________。

不是吗?

如今观众看戏颇有观赏古董之感,台下T恤短裙,台上黄袍马褂。

①否则,即便是美玉黄金,失去了时间的浸润,也不过是昂贵值钱的东西而已 ②对于人们的偏好,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人们对旧剧情有独钟 ③著名戏剧家李渔就尝试改编过不少旧剧,并成功地将其搬上舞台,这些剧目红极一时 ④而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更得“易以新词,透入世情三昧,虽观旧剧,如阅新篇” ⑤其实,这并不难回答,观旧剧“如看古董,妙在身生后世,眼对前朝”,就像今人欣赏古董一样 ⑥年代久远的东西总能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才能被称为古董而受到追捧

A.③④②⑥⑤①B.④③②⑥①⑤

C.④③②⑤⑥①D.③②④⑤①⑥

 先谈人们的欣赏趣味在戏剧上发生了变化,之后列举李渔的例子加以说明,在此基础上,分析人们喜好旧剧的原因。

分析原因时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切入。

【答案】  C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拆围过后的洪湖生态环境依旧脆弱,为了使被破坏的植被和鱼类资源尽快恢复,一场生态恢复战渐次打响。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新堤保护站副长曾祥新说,保护区一一方面移植水草,进行生态恢复;

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

此外,每年还设置休鱼湖、人工投放鱼苗等,促进水生物种休养生息。

A.将长江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带进来,在鱼汛期将长江大闸打开,使江水与湖水相互置换

B.使江水与湖水相互置换,在鱼汛期将长江大闸打开,将长江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带进来

C.在鱼汛期将长江大闸打开,使江水与湖水相互置换,将长江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带进来

D.将长江大闸打开,在鱼汛期将长江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带进来,使灌水与湖水相互置换

 “一方面”与“另一方面”属于并列的关系,应该按照先行动后目的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

“在鱼汛期将长江大闸打开”是一个行动,目的是通过江水和湖水的相互置换,把长江中的鱼类资源带进来,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话剧《茶馆(节选)》,完成5~8题。

(18分)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

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

(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

我给三爷拿菜钱去。

(下)

(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

难 民 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王利发 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

难 民 可怜可怜吧!

我们都是逃难的!

王利发 别耽误工夫!

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

(巡警上)

巡 警 走!

滚!

快着!

(难民散去)

王利发 怎样啊?

六爷!

又打得紧吗?

巡 警 紧!

紧得厉害!

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

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大饼,十二点交齐!

城里的兵带着干粮,才能出去打仗啊!

王利发 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

巡 警 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着办吧!

(要走)

王利发 您等等!

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

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

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

(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巡 警 (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

(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门口)

巡 警 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

大 兵 屌!

巡 警 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

王利发 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

(递钞票给巡警)

巡 警 (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谁要钞票?

要现大洋!

王利发 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大洋去呢?

揍他个小舅子!

巡 警 快!

再添点!

王利发 (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

(递钞票)

(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巡 警 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祸!

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

王利发 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

巡 警 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

王利发 对!

您圣明,我糊涂!

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

(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

您搜!

巡 警 我干不过你!

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王利发 您慢走!

(看巡警走去,跺脚)他妈的!

打仗,打仗!

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

5.下列对文段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剧本通过难民、穿着破军装的大兵,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B.剧本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巡警与大兵的对比、难民与王利发的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C.巡警为王利发打发走了难民和大兵,说明巡警对当地的社会治安有着重要作用。

D.王利发“不打发”难民,却把钞票递给巡警、大兵,说明他有欺软怕硬之嫌,也是在动荡社会中无可奈何的举动,作者用批评的笔调表现了他。

E.大兵的行讨和强要,既揭示他们蛮横无理的本性,同时又揭露战乱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灾难。

 B项,谈不上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说法也不正确,反映的是战乱频仍,老百姓受苦受难的现实;

C项,巡警打发难民时态度强横,打发大兵时却毕恭毕敬,欺软怕硬,根本说不上维护社会治安;

D项,“有欺软怕硬之嫌”曲解原文,“批评的笔调”说法错误,作者对其是同情的。

【答案】  AE

6.分别从难民、巡警、大兵三个方面概括故事内容并指出社会状况。

(5分)

                                    

 解答此题时,先要找出难民、巡警、大兵的行为,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最后指出当时的治安状况。

【答案】  本段通过难民的央告,巡警的勒索,大兵的蛮横,反映了由于军阀混战造成社会不安的状况。

7.简要分析巡警这个人物形象。

(5分)【导学号:

03490032】

 可根据巡警对难民、对王利发、对大兵等不同的态度总结,分析出其性格的多面性。

【答案】  首先表现出他凶狠,他一句“滚!

”难民自动散去;

其次他狡猾贪婪,他借势两次勒索王利发,打发不了大兵,便主动帮大兵要钱。

8.对下面两句舞台说明,结合人物形象进行解释。

(4分)

a.大 兵 屌!

b.王利发 您慢走!

(看巡警走去,跺脚)

 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舞台说明的含义及作用,然后结合语句进行分析人物行为反映的个性特征。

【答案】  a.说明大兵的贪婪和蛮横;

b.表现了王利发无奈的愤怒。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曹禺传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

他曾把一篇未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

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

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

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

好长的时光啊!

猛不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我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

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

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

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

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

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他写出《雷雨》时才23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阶段,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

他从来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

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把一些人看成是“不幸者”,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

这些抑压的愤懑情绪在他心中激荡着、积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

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类的书,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

他在《雷雨·

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

“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

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激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雷雨·

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

这可以说他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

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深刻地为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

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他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为他天才地感到了,即使连他的不可理喻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神秘的吸引”,以及对宇宙的憧憬,都道出了他创作的真相。

但是,《雷雨·

序》贯穿的一个主要点,是这样一句话: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是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水伴随着人物和场景的诞生,是情感酿成“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是情感酿成戏剧中的氛围和情境。

不论他称它为情感、情绪也好,或者称它为“野蛮的情绪”“原始的情绪”也好,但都是他创作中所强烈感受到的。

他曾这样说:

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

9.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导学号:

03490033】

A.曹禺创作《雷雨》时,正处在人生的朦胧阶段,并没有什么高度自觉的创作使命和明确的创作目的。

B.曹禺在创作《雷雨》之前,已经有过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创作准备,对人物和世态已有过思考。

C.曹禺在开始创作《雷雨》的时候,即受一种情绪激流的推动,要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发泄被抑压的愤懑。

D.《雷雨·

序》道出《雷雨》创作的关键,那就是曹禺天才般地感受到创作的精髓和创作的规律。

E.本传记围绕曹禺创作《雷雨》的过程,重点介绍了曹禺的创作动因、当时的实际思想,对我们深入理解《雷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A项,原文表述为“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阶段”,并非曹禺。

C项,原文为“也许写到末了……社会”,并非创作之初即如此。

D项,这并非创作的“关键”,而是创作的真相。

【答案】  BE

10.在《雷雨·

序》中,作者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这句话是否自相矛盾?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解答这类看似“矛盾”的题目时,需要认真阅读文本内容,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含糊”和“明确”的含义。

【答案】  这句话并不矛盾。

“含糊”是指“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明确”是指“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

他虽没有故作高深地谈创作的法则、创作的理论,但创作的规律、创作的精髓,却深深蕴藏于其中。

11.本文前半部分大量引述曹禺未曾发表的手稿,后半部分则较多引述《雷雨·

序》,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4分)【导学号:

03490034】

 解答此题时,需要认真审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文本对“手稿”与“序”的写作侧重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

【答案】  手稿朴实、真切地记述了《雷雨》创作前的基本动因,作者的酝酿和准备过程;

序言则较理性地阐述了创作时作者的情感、思想,创作的纲领、规律等,二者起到一种互为补充、相互印证的作用,不可偏废。

12.《雷雨》的形成是情感的激流推动着曹禺创作的结果,换而言之,即《雷雨》是强烈情感的产物。

但也有人说,创作需要冷静,需要理性。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探究。

 这是一道探究型题目。

解答此题时,既要立足文本内容,又要高于文本,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回答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示例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缺乏情感的作品肯定感染不了人。

作家的创作,只有饱含情感,倾注一腔深情,才有可能真正感染读者。

在这个方面,曹禺堪称典范。

(示例二)创作当然需要冷静,需要多点理性,作品才有深度,才更有魅力。

如果一味地听任感情泛滥而不加控制,那作品就会汪洋恣肆而不可收拾,成为滥情之作。

(示例三)感情与理性在创作中并不矛盾。

用感情为理性增加感染力,用理性为感情的抒发保驾护航,二者就会相得益彰。

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

13.下图是一个网友拍摄的一名女孩在大雨中为素不相识的残疾老人撑伞的画面。

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20字左右。

【导学号:

03490035】

 认真阅读题干,观察画面,可提炼出画面的要素:

大雨、老人、女孩、伞。

然后选择合理的叙述方式,尽量生动地将这些要素描写出来。

注意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20字左右。

【答案】  倾盆大雨中,一个残疾老人坐在木滑板上,手脚并用,艰难地行进;

旁边,一名身穿短袖上衣的女孩为他撑起了一把雨伞。

只见她右手持伞,身子向老人一边弯下去。

雨伞罩住了老人,让他免受淋雨之苦,而女孩的整个身子都暴露在了雨中。

女孩就像一位天使,苦了自己,保护了残疾老人。

14.对下面每组提供的《雷雨》原稿与对应的修改稿,认真阅读,说说修改后的好处。

03490036】

(1)原稿: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修改稿: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修改后的好处:

                                     

(2)原稿: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

我不会那样傻的。

我难道不知道这样的母亲只能给自己的儿子丢人吗?

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

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

 解答此题时,注意:

(1)句中周朴园对过去事情的淡化和极力掩饰的心理;

(2)句中鲁侍萍性格的矛盾。

【答案】  

(1)“提起来吧”语言啰嗦,而且有从旁促使别人注意或指点别人的意味。

“提了吧”有淡化事态的意思。

(2)原稿表明她自惭形秽,自轻自贱,这与侍萍奋力抗争、自尊自重的性格不相符。

15.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元宵节和中秋节的对联。

上下联各为七个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03490037】

玉宇无尘  万家箫管 几处笙歌 银花有焰

万家春 乐中秋 留朗月 千顷碧

 根据对仗和内容相关的特点,先将四个四字短语、四个三字短语分别配对:

“玉宇无尘”对“银花有焰”,“万家箫管”对“几处笙歌”,“万家春”对“千顷碧”,“乐中秋”对“留朗月”。

再将两组四字短语与两组三字短语衔接:

“玉宇无尘千顷碧”“银花有焰万家春”“万家箫管乐中秋”“几处笙歌留朗月”。

然后根据节日特点和对联上联尾字为仄音、下联尾字为平音的特点,将这四句组成对联即可。

【答案】  元宵节:

玉宇无尘千顷碧 银花有焰万家春

中秋节: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箫管乐中秋

四、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认为学习书法应力求创新,他曾经告诫后学者:

“似我者俗,学我者死。

智能手机厂商小米高管在回击小米的产品抄袭“苹果”一事时表示,“苹果”的iPhone6也借鉴了台湾HTC的“设计语言”,他说:

“我们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得到了现有伟大产品和伟大设计的启发。

在如今的世界,谁不会这样做?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指导】 材料给了两段话,第一段强调要“创新”,第二段强调要“借鉴模仿”,由此可以确定“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是“创新与借鉴模仿”。

可考虑的角度较多,可从“创新”入手,可从“借鉴模仿”入手,也可从“创新与借鉴模仿”的关系入手。

从立意来看,“创新”较容易写,但不易出新;

“借鉴模仿”较难写,但容易出新。

写作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写作能力进行选择。

单元综合测评

(二)

(时间: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异日图将好景

B.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C.一尊还酹江月

D.赢得仓皇北顾

 “尊”同“樽”,酒杯。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03490093】

A.东篱把酒黄昏后  把:

持,端起

B.有暗香盈袖盈:

充满

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尚:

尚且

D.舞榭歌台榭:

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尚:

副词,还。

3.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都门帐饮无绪

A.嬉嬉钓叟莲娃

B.多情自古伤离别

C.大江东去

D.樯橹灰飞烟灭

 例句,名词作动词,设帐;

A项,名词作动词,采莲;

B项,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

C项,名词作状语,向东;

D项,名词作状语,像烟一样。

【答案】  A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任选3道)

【导学号:

03490094】

(1)_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3)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4)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  

(1)重湖叠

清嘉 

(2)山头斜照却相迎 (3)休说鲈鱼堪脍 (4)有暗香盈袖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9分)

满 江 红①

柳 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

平生况有云泉约④。

归去来,一曲仲宣⑤吟,从军乐。

【注】 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②长川:

即下片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

一事无成。

④云泉约:

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

⑤仲宣: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

《乐府解题》曰:

“《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歌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如修辞手法,色彩变化,观察视角,写作顺序、动静关系、实虚关系等。

然后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赏析即可。

【答案】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

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

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

然后写了动景:

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

“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