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8528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docx

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1

附件2:

2017年畜牧业主推技术要点

(一)母猪高产减排配套技术

1.技术概况

母猪是整个猪场生产的核心,目前发达国家猪场的PSY达27头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0头,而国内平均水平在16-18头左右,差距非常大。

提高PSY可在不减少出栏数量的前提下,减少母猪饲养量,从而节约饲料,减少粪便和污水的排放量,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技术要点

(1)母猪多产

饲养高繁殖力的猪种。

猪场可根据生产目的选择,采用杜长大或杜大长等主流杂交模式生产商品猪。

如果猪场目的是生产中高端猪肉产品,可考虑地方品种,以内二元或内三元的杂交方式生产商品猪,亦可达到较好的繁殖水平。

优化母猪群体胎次结构。

母猪2~6胎产仔数较高,7胎以后的繁殖性能开始下降。

较合理的胎次结构为:

1胎占15-18%,2胎占14-16%,3胎占13-15%,4胎占12-14%,5胎占12-13%,6胎占11-14%,7胎以上占10-20%。

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

后备母猪要适时配种,外来品种适宜初配时间220-230日龄,体重达到130公斤以上,性成熟的第2或第3个发情期。

做好发情鉴定,把握好配种时机,对母猪定位栏模式的可采用2头试情公猪复合试情,提高精准度。

开展妊娠检查,尽早发现未孕母猪,及时做好补配。

有条件的猪场应配备妊娠诊断仪,妊娠18-20天可基本确定怀孕与否。

减少母猪流产,加强胚胎死亡三个高峰期的饲养管理,即受精后9-13天、妊娠后约21天和妊娠后期60-70天。

保持安静,防止拥挤、跌倒。

全面推广猪人工授精。

加强公猪精液质量检查,每次配种前要进行精液检查,精子活率<0.6的精液不能使用,母猪一次输精头份应含有效精子数20-30亿个。

(2)仔猪多活

仔猪是出栏肉猪的基础,仔猪饲养过程是技术难度较高的关键阶段,往往易发病,死亡率高。

提高产房小猪成活率的要抓住以下关键点:

做好产房的空栏消毒和母猪上产床前的体表清洁与消毒,减少仔猪与病原菌接触的机会。

初生仔猪尽快哺乳是提高仔猪抗病功能、减少仔猪死亡的关键。

仔猪出生后,在保温箱内干燥一段时间能自由行走后,可以让小猪出来吃初乳,在小猪喝奶前,要挤掉母猪第一次的乳汁。

仔猪保温极其重要。

有条件的产房和保育室采用自动控温系统,多采用垂直通风方式,舍内温度比较均匀。

出生仔猪躺卧处温度要控制在32-34度左右,随着日龄增加逐渐降低,断奶时在25℃左右。

采用仔猪温控饮水器,除保证饮水清洁卫生外,通过自动加热装置将仔猪饮水加温并恒温在30度左右,可明显减轻冷水刺激,减少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发生。

仔猪出生后进行铁剂注射。

注射可分为两次进行,一次在出生后的1-2天中,第二次在10-14日龄,可有效的防止仔猪缺铁。

寄养与并窝。

在规模猪场,寄养与并窝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均匀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寄养的原则是:

“寄强不寄弱,寄大不寄小,寄晚不寄早”。

(二)畜禽养殖节水减排技术

1.技术概况

以生态循环为理念,以源头控制为前提,以综合利用为方向,突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做到全程有效控制,从而达到规模养殖场节水生产的目的。

2.技术要点

改进清粪工艺。

改水冲粪和水泡粪工艺为干清粪工艺,及时、有效地清除畜舍内的粪便、尿液,保持畜舍环境卫生,减少粪污清理过程中的用水,保持固体粪便的营养物,提高有机肥肥效,降低后续粪尿处理的成本。

增加设施设备投入。

一是将传统饮水器改为碗式饮水器或其它限位饮水盘,减少了猪玩水和饮水时嘴角漏水造成的水资源的浪费;二是在喷雾降温时采用自动控制仪表,根据气温设置喷淋时间和间隔时间,改变以往不间断、连续喷淋的做法;三是改造栏舍安装粪尿自动分离清粪系统,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提高工效;四是配备使用压力大,需水量少的高压水枪冲洗栏舍和猪群的转栏消毒,在提高冲洗效果的同时,将用水量降到最低;五是中水回用,循环利用处理后的养殖废水用于养殖场清洗和农业灌溉、达到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水减排的目的。

强化节水意识。

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饲养员的节约用水和环保意识。

养猪场每栋猪舍都独立安装水表,由指定的饲养员去计算每个水表的用水量,通过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解决水的滴漏、过量用水等问题。

(三)发酵床养猪技术

1.技术概况

发酵床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且锯末、稻壳、秸秆、废菌棒及辅料等利用后发酵床垫料可作为有机肥原料,通过种植业得到良好的生态循环利用。

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我省江山、莲都、安吉等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应用。

发酵床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因接触式发酵床模式,生猪直接饲养在垫料上面,在垫料管理和疫病防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多采用非接触式发酵床,非接触式发酵床分为原位和异位,异位发酵床更多地作为中小型规模场畜禽粪污处理、控制污水排放的有效方法。

2.技术要点

发酵床菌种的选择。

发酵床有益菌种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土著菌种,二是商品菌剂。

相对于土著菌种,商品菌剂所含菌种更加丰富,可以和垫料及畜禽粪尿中的有益微生物产生协同功效,发酵降解、消化效率更高,使用也相对简便。

碳氮比。

碳氮比(C/N)是衡量垫料效果的重要指标,维持微生物正常繁殖所需的C/N应不小于25,而畜禽粪便的C/N比较低,介于5-13之间。

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要求选择的垫料原料的C/N比越大越好,木屑、谷壳、香菇和木耳的废菌棒等都是良好的垫料原料。

适宜的pH值。

发酵床功能菌群的发酵一般需要弱碱性环境,pH为7.5左右最为适宜。

含氧量与含水量。

发酵床垫料中的含氧量在5-18%、水分50-60%时较为合适。

温度。

适宜发酵床菌种生活的环境温度为20-40℃。

当发酵床内温度在55℃以上保持3-7天,可基本杀灭垫料中病原菌。

厚度与粒度。

发酵床垫料适宜厚度为60-100厘米,垫料基质有一定的粒度,不能太细。

翻耙频率。

根据饲养的畜禽品种、垫料水分、发酵床的颜色等灵活的调整翻耙频率。

冬季每周一般翻耙1-2次,其它季节每天翻耙1次较为合适,有利于当天产生的猪粪当天翻埋入发酵床,加快降解除臭。

垫料的使用期限。

单纯为了粪污处理而言,以锯末为主的发酵床垫料可以使用2-3年。

但使用时间较长的发酵床垫料会富集重金属等,如作为有机肥使用和进一步加工时要对垫料进行检测评估。

(四)规模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1.技术概况

规模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是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生产、饲养、引种、免疫、用药、诊疗、疫病监测、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蔓延,确保安全生产

2.技术要点

把好引种关:

要确定引种地是否是疫区,必须在非疫区引进种畜禽。

到种畜禽场实地考察,了解其疫病发生情况、免疫接种情况、监测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委托具备一定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确保种畜禽健康无疫。

按照相关程序办理各项手续、证件引进种畜禽,引进后必须对其隔离、观察、消毒。

在隔离期内畜群健康,未出现不良反应,方可混群饲养。

制定免疫方案:

遵照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结合生产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方案,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实行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严格落实免疫工作,尤其是重点动物疫病,要做好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根据免疫抗体跟踪检测结果,制定自己的免疫程序并操作。

做好疫病监测:

养殖过程中通过临床观察以及免疫抗体监测,以检促防。

在发现某些疑似疫病时,要科学、及时、准确采样送检,必要时进行病原学确诊,不可盲目治疗。

否则,延误疫病处置,造成疫情扩散蔓延,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公共卫生安全。

当确诊为常见常发疫病时,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开展紧急免疫接种、消毒离、治疗,必要时淘汰处理患病动物,净化养殖场环境。

确诊为一类动物疫病时,积极配合落实有关单位的处置措施,扑杀疫点内所有病畜、同群畜,对养殖场进行全面严格的隔离封锁、消毒。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和营养方面的优化可降低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使动物生长处于最佳状态,发挥其最佳的生产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抗病能力。

圈舍要保暖、通风、湿度适宜、干净卫生,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要适宜、氨基酸均衡、无变质发霉,饮水干净,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满足生长需要。

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外界应激因素的干扰,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

加强生物安全,可以减少疫病侵入和防止疫病传播,降低经济损失。

生产区严禁外来人员进入,不同功能圈舍要有专人负责,进场要严格更衣、换鞋、消毒,销售人员和外来车辆不得进入;建立全进全出模式,不同功能圈舍要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圈舍、圈舍外环境、生产用具进行消毒,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粪尿污水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不可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否则极易污染水源,甚至造成疫病传播,危害人畜健康。

(五)规模猪场自动化送喂料集成技术

1.技术概况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国外先进的饲养方式、经营理念逐步为猪场经营者所接受,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化的经营,以及劳动力紧张和用工成本的日益上涨,对散装饲料配送及自动喂料系统集成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应用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畜接触的几率,降低防疫的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对于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和现代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技术要点

输料方式的选择:

自动喂料系统输料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索盘式和绞龙式。

索盘式自动喂料系统广泛应用于大、中规模养殖场;而绞龙式具有结构简单、输送距离短、成本低以及不能转弯等特点,主要适用于肥猪舍、保育舍以及鸡舍等的短距离输送。

料塔的选择:

料塔的材质选择很关键,通常要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以免出现饲料变质发霉以及残留等不良现象,推荐选择玻璃钢材质料塔。

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经常观察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特别要注意电机以及链条是否有出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六)秸秆饲料资源化利用技术

1.技术概况

由于秸秆资源化处理利用方法较多,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这里主要介绍秸秆的青贮利用。

稻草、芦笋、玉米等秸秆青贮后可用作牛羊饲料,秸秆青贮的方法有包膜青贮、窖贮等。

秸秆青贮原料一般铡切成3~5厘米(羊2~3厘米,牛5~8厘米),原料水分一般控制在65~75%,通过青贮方法进行加工调制,可有效提高其适口性、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再配合饲喂其他全价饲料,可实现理想的草食家畜饲养效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青贮方法简介

青贮窖法:

青贮窖是最常规的青贮方法,适合于大型养殖场。

选址一般要地势高、易排水、土质坚硬。

圆形或长方形,以长方形为多,永久性青贮窖用混凝土建成,半永久性青贮窖只是一个土坑而已。

容积根据养殖数量和采食量而定,一般羊需要青贮料3.5千克/只天,牛15~25千克/只天。

规格以年需求量、便于机械碾压、易密封、截面小、取用方便为准,一般深3米,高出地面50厘米,池宽3米,背阴处留一斜坡出口,地下留排水口,墙体上窄下宽。

包膜青贮法:

适合于中小规模养殖场,无堆放场地要求,便于异地运输。

通过切碎、揉搓打捆、包膜几个步骤,通常,一般用于切割饲料的粉碎机都可以将青绿饲料切碎,通过打捆包膜一体机对已切碎的青绿饲料进行筛选、揉搓并打成圆捆状,同时对已成型的圆捆包裹绳子防止散捆,之后将捆扎好的鲜秸秆类和鲜草类圆草捆进行自动包膜,可根据所选青贮原料手动调节包膜厚度。

 包膜青贮法使得秸秆新鲜度高,霉变和损失减少,存贮方便,适合中小规模养殖户使用。

3.饲喂措施

精粗搭配:

秸秆饲料净能含量较少,体积较大,单一饲喂无法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必须饲喂一定数量的精料,如玉米面、饼类饲料和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等。

调剂使用:

秸秆饲料饲喂家畜,也要注意调剂使用,不要用单一秸秆长期饲喂,稻草、麦秸等所含的粗蛋白质、钙、磷较少,应与含蛋白质、钙含量较多的豆科秸秆搭配饲喂,不仅可以满足营养需要,而且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青粗搭配:

秸秆饲料中维生素含量很少,含磷量也很低,而青绿多汁饲料和发芽饲料中含量较高,因此,饲喂家畜时,应尽量搭配适量的青绿多汁饲料如白菜叶、胡萝卜和发芽饲料等,以补充家畜的营养需要,促进家畜健康生长。

(七)肉羊全混合日粮机械化配制饲喂技术

1.技术概况

随着肉羊良种化、专业化以及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混合颗粒饲料(TMR)的配制以及科学饲喂技术成为养羊业的新趋势,它将TMR配制与机械化饲喂有机结合,具有省时、省力、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能大大提高肉羊饲养的经济效益。

2.技术要点

饲料配方设计:

根据羊场实际情况,考虑所处生理阶段、年龄胎次、体况体型以及饲料资源等因素合理设计饲料配方。

不同饲养阶段的肉羊根据营养需要,对饲料配方再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饲料配方如下:

青贮玉米65.0%、玉米21.0%、次粉2.9%、麸皮3.0%、豆粕2.0%、菜籽饼4.5%、食盐0.3%、磷酸二氢钙1.0%、矿物质预混剂0.25%、复合多维0.05%。

合理选择TMR搅拌机:

在TMR饲养技术中,能否对日粮进行彻底混合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应根据羊场的建筑结构、羊群大小以及日粮种类等来选择适宜的饲料搅拌设备。

选择适宜的自动发料车:

根据羊场的的结构、喂料道的宽窄、圈舍高度和入口设置等选择发料车的容积以及型号。

通常,4~8立方米容积的发料车可供500~3000只饲养规模的羊场使用,并且可单向发料,也可以左右双向发料。

保持适当的水分:

TMR日粮的水分要求在45%~55%,当原料水分偏低时,需要额外加水;若过干,饲料颗粒易分离,造成肉羊挑食;若过湿,则易降低干物质采食量,并有可能导致日粮的消化率下降。

饲喂方法每天饲喂3~4次,保证料槽中24小时都有新鲜料,要随时观察羊群的采食情况,以保证肉羊的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最大化,减少浪费。

(八)优质牧草种植利用技术

1.黑麦草

生长特点及适应区域:

四倍体黑麦草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宜的ph值为6~7;抗寒性强,冬季仍可正常生长;但耐热性较差,夏季七月份生长缓慢。

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期:

秋播的播种期在9月初至11月中下旬,春播在2月上旬。

我省一般采用秋播,最适播种期在9~10月份,一般播种越早,产草量越高。

播种:

播种方式一般采用散播或条播,播种量每亩为2~2.5千克,约11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并形成株丛,次年5月中旬开花,6月中旬种子成熟。

7~8月生长受到一定抑制,9月中旬后恢复生长。

但在浙江一般作为一年生种。

施肥:

播种前亩施猪栏肥1000至1500千克。

如无猪栏肥等有机肥,可亩施钙镁磷肥25至30千克作基肥。

每次收割以后,应补施少量氮肥,能够加速再生,提高产量。

虫害防止:

出苗后主要有地老虎和螬蛴等危害牧草。

可用敌百虫、百树得等相关药物在天黑前喷雾防治,地老虎可采用灌水方式进行防治。

管理:

播种后应通过查苗、补苗等措施,实现苗全苗壮。

缺苗10%以上时,要补种。

黑麦草苗期杂草一般以阔叶草为主,苗期处理可用阔叶草除草剂在2~3片叶时及时喷洒,对少量单子叶杂草可采用人工的方法去除。

利用价值:

四倍体黑麦草青草产量高,每亩可年产鲜草6000千克以上,当草长到50厘米左右即可进行刈割,一般每年可刈割4~5次,刈割留茬高度为4~6厘米。

刈割时间宜控制在拔节孕穗期之前进行,否则将大大影响产草量和草地寿命。

此草分枝及再生力都很强,产量高,品质好,各种畜禽均可喂食,且适应性强,栽培方便。

2.高丹草

生长特点及适应区域:

适应性很广,既喜南方的温暖气候,也能在北方生长良好,只需无霜期较长都可栽种;种子在12~14℃开始发芽,如土壤湿度适宜,4~5天即可出苗,气温降到2~3℃受冻害;抗旱力强;生长中期需水量大,但雨水过多、湿度过大则易诱发叶斑病;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良好。

栽培技术要点: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高丹草是喜肥作物,只有在高肥情况下才能获得高的生物量,通常使用有机肥做基肥,每亩1000~1500千克,结合耕地翻入土中。

播种期:

当地温稳定在12~14℃时即可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约在四月下旬前后开始播种,最迟不得迟于5月下旬以后。

播种:

一般采用条播。

行距35厘米左右,每亩播种2~2.5千克。

施肥:

除用基肥外,原则上每利用一次,都要使用一定数量的氮肥,一般每次每亩施尿素10千克。

虫害防止:

高丹草糖分含量较高,易遭蚜虫为害,刈割利用做青饲料的田一般不要打农药,若有蚜虫为害,立即刈割利用。

可发生紫斑病,在发病初期用7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或用托布津、多菌灵等防治,一般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20014.3规定的要求。

田间管理:

出苗后如有杂草危害,可中耕1~2次或用化学除草剂灭草,对个别大型杂草应进行人工灭除。

每次刈割后易生杂草,要及时中耕。

利用价值:

高丹草具有较强的耐刈割能力,最适于青饲和制作青贮,适宜收割期为播种后45~60天或植株长至1.2~1.5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刈割,此时干物质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适中,以后每隔25至30天刈割一次。

刈割下来的鲜草应铡短饲喂,有条件时用揉搓机揉搓饲喂最为理想。

制作青贮应在高丹草乳熟期开始刈割,刈割后晾晒一定时间,使水分降到65~70%时青贮效果最佳。

(九)蛋鸭离地网养技术

1、技术概况

蛋鸭离地养殖,就是将蛋鸭养殖从自然水面转移到陆地,利用人工提供饮水或完全旱养进行养殖,并逐步建立污水处理系统,避免养殖粪污对外河水质污染的养殖方式。

目前主要的蛋鸭离地养殖模式有笼养技术和网养技术,网养主要有全旱养和半旱养两种模式。

2、主要网养模式介绍

全旱养模式:

全旱养网养模式适合于规模化养殖场。

鸭舍安装配备塑胶网床、自动喂料、饮水、清粪和消毒系统、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实施封闭式网床平养技术,在栏舍内放置障碍性蛋窝,蛋窝呈长方形,四周高15厘米,窝内铺设10厘米厚草料。

该模式不污染水环境,既节约了运动场地,又清洁了饲养环境,减少疫病传播与扩散的机会,死亡率较传统养殖低。

同时,能够降低饲料、人工成本,管理更方便、更省力。

半旱养模式:

半旱养模式是适合中小养殖场。

鸭场由栏舍、运动场、人工水池、牧草消纳地组成,其中栏舍、运动场均由网床组成。

栏舍和运动场采取网上养殖。

网孔2.5厘米,网架高度40厘米。

栏舍高度2.8~3米。

在栏舍内放置障碍性蛋窝,蛋窝呈长方形,四周高15厘米,窝内铺设10厘米厚草料,并保持整洁。

游泳池呈四方形或者正方形,池壁由砖墙砌成,底部水泥处理防漏,与运动场相接,池深40厘米,冬季3天换水1次,夏天1天换水1次,人工水池中,每1000羽蛋鸭一天约5吨排放水量,排放浓度为COD900毫克/升,氨氮60毫克/升,池水均可直接通过牧草消纳地解决。

通过该技术可节省人工70%、垫料98%、兽药90%。

运动场、栏舍网下鸭粪要利用不同饲养批次间的间隔期予以清理。

一般运动场2批清理1次鸭粪,舍内亦2批清理1次。

鸭粪运送至肥料加工厂加工有机肥,或者堆肥发酵后直接供给蔬菜水果等。

要积极利用运动场雨污水、游泳池废弃水种植黑麦草等牧草,补充蛋鸭营养需要,兼具节约成本作用。

亦可利用鸭场废水种植苗木。

10000羽存栏蛋鸭应当配有2000平方米的水田或池塘用于开展水产养殖或种植水生植物以消纳产生的污水。

(十)蜜蜂快速繁殖与授粉技术

蜜蜂快速繁殖

蜜蜂是群体性的社会昆虫,蜂群就是群体的单位,蜂群强弱决定蜂产品产量和蜜蜂授粉的效率,在蜜蜂越冬结束,蜜源开花前,把加速蜂群复壮,提早进入强盛时期过程和蜂群群势较强时采取人工分蜂的过程称为蜜蜂快速繁殖,蜜蜂快速繁殖要做好调整群势、防治蜂螨、密集保温、奖励饲喂、及时人工分蜂等管理工作。

一是检查蜂群。

春季气候多变,要抓住晴暖无风天气,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时,准备一箱蜜脾和几个空蜂箱或空继箱,以便把抽出的巢脾装入箱内,盖严,给缺蜜群补加蜜脾详细记录蜂群的全面情况。

二是调整群势。

蜂群越冬以后,往往形成强弱不均的情况。

如果全场蜂群群势都在5框蜂以上,可到1个月蜜蜂更新以后再调整。

如平均群势是5框蜂,但强弱相差悬殊,就需要调整。

方法是:

下午蜜蜂停止飞行时,从蜂多的蜂群提出带蜂巢脾,轻轻放入弱群的隔板外。

注意不要把蜂王提出,次日在蜜蜂活动前把这脾移到隔板内。

三是防治蜂螨。

大蜂螨可寄生在蜂体上越冬,春季蜂群有幼虫时,它们就潜入大幼虫房内产卵繁殖,为害蜜蜂。

蜂王产卵以后,到第9天就会有封盖子,所以必须在幼虫封盖前抓紧治螨。

用杀螨剂连续防治2~3次,隔2天一次。

将未经治螨处理的少量封盖子脾提出,割去房盖处理。

四是缩小蜂巢。

蜂王产卵,蜜蜂育虫以后,蜜蜂就将育虫区的温度保持在32~35℃,蜂巢内外的温差加大,巢温容易丧失。

浙江地区春季多寒潮和连阴雨,通常给5框蜂的蜂群留2个脾,3框蜂的蜂群只留1个脾,使蜜蜂高度密集。

压缩成1个巢脾的蜂群,大约经过7日,2个脾的蜂群,大约经过10日,在2个脾上都产上七成卵以后,再陆续加蜜粉脾扩大蜂巢。

五是奖励饲喂。

调整蜂群的当天傍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

在调整蜂群时,使蜂群有贮蜜2~3千克,不足时补加蜜脾。

在巢内有一定贮蜜条件下,奖励饲喂才能刺激蜂王产卵。

六是饲喂花粉。

在当地最早的粉源植物开花以前的20~30天,开始喂花粉,可以促使蜂群大量育虫;使蜂群迅速发展壮大。

每群每次喂花粉糖饼300~500克,摊在蜂巢上部的框梁上,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或者蜡纸。

隔5~7天喂一次,连续喂到有天然花粉为止。

七是扩大蜂巢。

待天气转暖,蜂数增多时,把巢脾加在蜂巢内的第二、三位。

以后每隔5~6日加1个脾,再后隔3~4日加脾1个。

加到10个脾时,停顿一段时间,待蜂群发展到10框蜂8框子时,加继箱。

八是人工分蜂。

当蜂群群势较强,蜂场需要繁殖新蜂群时,在蜜蜂出巢前完成分群。

准备好分群用的洁净空蜂箱放在分蜂群旁边,打开分蜂群,挑选出含封盖子数量较多且很快可出房的封盖子脾,连蜂带框直接放入空蜂箱中;将有王台的巢脾分到新分群中,选择1个健壮王台留下,其余王台去除,对有蜂王的群内,王台必须全部清除,新分蜂群如果没有王台或蜂王,可以从其他交尾群中提取蜂王,介绍入群;原蜂王留在原群中,同时插入1个~2个巢础框。

蜜蜂授粉

蜜蜂授粉技术分为自由式授粉和温室授粉,自由式授粉是指在授粉植物开化期,将蜜蜂运至田间、果园或牧草留种地等授粉地,任蜜蜂自由地为植物授粉。

温室授粉又称强制性授粉,是指将蜜蜂强制性控制在一定空间的温室或纱笼内,为某种植物授粉。

普及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对于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效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5%,棉花增产12%,油菜增产18%,尤其是大棚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将大幅减少化学坐果激素的使用。

自由式授粉:

自由式授粉蜂群的管理同一般蜂群的管理有相同处,但授粉蜂群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应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特点及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温室内授粉:

温室内授粉蜂群管理不同于常规的蜂群管理。

既要搞好授粉,又要使蜂群能不断地繁殖下去。

温室内不仅空间小,而且高温、高湿,要使蜂群适应温室内的生活环境,蜂群的饲养技术上与大自然的饲养技术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是防潮湿。

将蜂箱放在干燥处,以免温室内过大的湿气侵袭蜂群,蜂群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状态,以防高温闷热时对蜂群造成的危害;

二是补充无机盐。

及时给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