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8739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docx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

2017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语言基础〔12分,每题3分〕

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轧〔gá〕账抹〔mǒ〕墙哂〔shěn〕笑酩酊〔dǐng〕大醉

B.觐〔jìng〕见籼〔xiān〕稻阔绰〔chuò〕强〔qiǎng〕词夺理

C.圩〔wéi〕堤讣〔fù〕告誊〔téng〕写唯〔wěi〕唯诺诺

D.赊〔shē〕欠倒〔dào〕戈胴〔dòng〕体大大落〔luō〕落

2.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尽管李娜本人已出面作了澄清,但李娜“打球不代表国家”一事仍继续发酵,昨日网上甚至传出李娜位于汉口江滩的雕像将被搬离的消息。

B.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中国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中国海监船制止,随后双方发生对恃,截至目前,事件不断升级。

C.在有关部门的多次催促下,本次事件的肇事方终于在昨天晚上向受害方表达了愧疚之情,但面对这份跚跚来迟的抱歉,受害方表示不愿接受。

D.目前,河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已经有五分之一进行了留转,传统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逐渐向规模化经营发展,这种静悄悄的变革是河南粮食产量连创新高的强劲动力。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黄昏,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B.为了这区区小事,你们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互相厮打,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C.我们应该努力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否则不学好的话,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汉武大帝》中司马迁居然是长须飘飘的老者,受过宫刑为何还会长胡子?

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审计署发布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审计结果。

报告称,京沪高铁建设项目发现部分采购招投标不标准、部分工程管理不到位、地方截留挪用征地拆迁资金。

B.3月13日,东莞常平发生一起5名偷狗贼持刀砍断狗主人右手手掌案件。

狗主人奉春明被5名偷狗贼砍断右手手掌。

主治医生表示,手掌功能将来最多只能恢复6成。

C.参加这次“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培训的学员均来自华东地区,他们中大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或中层领导,平均年龄40岁,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D.能在奥运会期间举办“北京2008武术比赛”,让全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中国武协将之归功于武术界同仁齐心协力的结果。

二、实用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

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

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

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

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

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

它至少有两大流弊。

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

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浅薄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

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

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

比方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

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

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爆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5.以下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

B.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C.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D.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

6.以下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

C.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

D.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

7.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

B.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

C.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

D.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

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

三、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

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

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

指以语予曰:

“吾将除此而宫之。

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

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

”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③。

余特戏曰:

“姑成之,吾记无难者。

”后四年,来曰:

“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

”噫!

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

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

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

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

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假设彼之难也。

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

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

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

注:

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

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

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

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

慧礼,和尚法名。

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

④孔氏,指孔子。

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

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8.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出而过焉过:

探望B.不以私吾后私:

私爱,偏爱。

C.余特戏曰特:

特意,故意D.而士之行可一乡行:

品行

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愿记以示后之人士大夫之族

B.视其居枵然其后用兵

C.学博而才敏吾尝终日而思矣

D.以彼之材以资政殿大学士行

10.以下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四、〔24分〕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

〔3分〕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

〔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8分〕

惜琼花

张先

汀蘋白,苕水碧。

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

别时携手看春色。

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

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鹜青山极。

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1〕词的开头以“汀蘋白,苕水碧”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简要赏析。

〔4分〕

〔2〕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14.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任选3小题,每空1分〕

〔1〕夫仁者,,。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2〕,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4〕,说尽心中无限事。

,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

〔5〕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西厢记》〕

五、阅读与鉴赏〔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沙枣

高尔泰*

①一天,在一处新工地上午休,我枕着箩筐望远。

望见一棵孤树,突然眼睛一亮。

离得远,看不清。

但我相信,那是沙枣。

②沙枣是多年生沙漠植物,大西北常见。

暮春开白花,香气浓烈。

晚秋枣熟,大小如杏仁,颜色金黄。

皮厚核大,中有淀粉,微酸微甜,多食涩口。

从前在兰州,曾见村姑用红柳筐子提着沿街叫卖。

一碗三四十颗,价一角。

戈壁滩或盐碱地上,不长别的树,唯此偶或有之。

眼下深秋,枣应已熟。

整个下午,我一直在琢磨,怎么得到它

③收工时,日己西沉。

我耽误了一下午,排在了队伍的末尾。

瞅准没人注意,跳到低处伏下。

等队伍走远了,起来猫着腰,向晚霞里那个模糊的小黑点儿跑去。

④碱包松软,一踩一个孔,行进如同跋涉。

我虽来了精神,也还是无力跑快,到达时暮色已浓。

确实是一棵沙枣。

树小,结实无多,但于我已足足有余。

我边采边吃边往身上塞,动作很快。

从破洞塞进棉衣的夹层,可以装许多,装了就往回跑,边跑边吃。

⑤晚霞正在消失,出现了最初的星星。

愈跑愈黑暗,不久就找不到来时脚印了,只能估摸着大致的方向往前走。

走着走着,脚下的土地硬起来,时不时还有枯槁翻转的泥皮发出碎裂的声响。

困惑中,竟然发现,两边都是沙丘。

我大吃一惊,站住了。

⑥沙丘不到一人高,坡度一边徐缓一边陡峭,一道一道如同波浪,没入黑暗之中。

两道沙丘之间,沙子很薄,地面坚实。

这该不是沙漠,是戈壁。

落霞红尽处,该是西方。

那么沙丘是东西向排列的,径直走该能走通。

原以为该往东走,那么顺着走过去就是了。

但是,这又分明是不对的。

因为出工路上,没看到沙丘。

⑦爬上沙丘,也还是望不得更远。

除了天上的星星,没有一丝微光。

除了自己的呼吸。

没有一点儿声响。

只有我一个生物,面对这宇宙洪荒。

一阵恐怖袭来,坐下复又站起。

下了沙丘,又从陡峭的一面,手脚并用,爬上了另一道沙丘。

这毫无必要,因为所有的沙丘,都一样。

⑧须臾月出,大而无光,暗红暗红的。

荒原愈见其黑,景色凄厉犷悍。

想到一些迷路者死在戈壁沙漠里的故事,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机世界的强大,想到故乡和亲人,都没来头。

但我冷静些了,对自己说,你先别急,咱们来想个方法。

我想我迷路应该不远,因为时间很短。

但是没了方位,不远也无法可想。

汗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冰凉冰凉。

幸而没风。

⑨随着月亮越高越白越小越亮,大地上的光影也越来越清晰。

望着望着,发现一条纤细笔直的阴影。

就像谁在银蓝色的纸上,用米达尺轻轻地划了一道铅笔线。

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排碱沟里起出来的土,一路堆了过来。

⑩我知道,我得救了。

⑪沟渠边人们走出来的那条小路,在月光下发白。

我走得很快,边走边吃。

知道队伍移动很慢,估计应能赶上。

万一赶不上,麻烦就大了,急起来,又跑一阵子。

⑫沙枣含碱,吃多了唇焦舌燥。

本来就渴,现在就更难受了。

当然沟渠里有水,但那是碱水.喝不得,只有忍着,走走又跑跑。

本来就虚弱,平时动一下都吃力,而现在,居然还能跑,跑了那么多。

也真是奇了怪了。

⑬新挖的排碱沟中,一发积水映着天光,时而幽暗,时而晶亮,像一根颤抖的琴弦,刚劲而柔和。

沿着它行进,我像一头孤狼。

想到在集体中听任摆布,我早已没了自我,而此刻,居然能自己掌握自己,突然有一份感动,一种惊奇、一丝幸福的感觉掠过心头。

像琴弦上跳出几个音符,一阵叮叮咚咚,复又无迹可求。

⑭拥有了自我,也就拥有了世界。

这种与世界的同一,不就是我长期以来一直梦想着的自由吗?

⑮月冷笼沙,星垂大荒。

一个自由人,在追赶监狱。

〔选自高尔泰散文《寻找家园》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高尔泰:

江苏高淳人,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曾被打成右派,在甘肃酒泉夹边沟农场接受所谓“劳动改造”,期间目睹了大批知识分子的非正常死亡,他自己也差点被饿死。

文革期间又被打倒,平反后曾在兰州教书。

现定居美国。

《寻找家园》是高尔泰先生纪实性回忆散文,本文选自其中的散文《沙枣》第三节,原文照录,是作者在夹边沟农场劳改时期的生活片段写真。

15.如果没有第二段,全文的完整与流畅似乎也不受影响,那么这一段能否删去?

为什么?

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答复。

〔6分〕

16.请解释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我大吃一惊,站住了。

〔2〕沿着它行进,我像一头孤狼。

17.本文多处描写了月亮,请简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6分〕

18.研读最后一段,请结合全文答复:

〔6分〕

〔1〕“自由”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一个自由的人”为什么要“追赶监狱”?

〔2〕“一个自由的人,在追赶监狱。

”这句话警策而睿智,超越了文本意义,饱含着尤为痛切的人生体验和更加丰富的人生哲理。

请从“体验”或“哲理”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9.请根据以以下图表中的数据,提炼其中包含的主要信息,并对所提炼的信息加以点评。

〔4分〕

表一

2010年中国三大富豪排行榜

2010年中国三大慈善家排行榜

排名

姓名

财富金额〔人民币亿元〕

排名

姓名

捐赠金额〔人民币

亿元〕

1

杨惠妍

1300

1

余彭年

20

2

张茵家族

770

2

牛孟依

10

3

许荣茂

550

3

牛根生

6.5

表二

2010年美国三大富豪排行榜

2010年美国三大慈善家排行榜

排名

姓名

财富金额

〔美元亿元〕

排名

姓名

捐赠金额

〔美元亿元〕

1

比尔·盖茨

590

1

沃伦·巴菲特

312

2

沃伦·巴菲特

520

2

比尔·盖茨

258

3

希尔顿·阿德尔森

280

3

乔治·索罗斯

159

〔以上数据来自互联网〕

信息:

点评:

20.仿照下面的例如,自选话题,写一个句子。

要求以“激情”或“行动”为话题,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4分〕

如果不赋予时间创造性的价值,它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青春花瓣,却不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经典语录,往往令读者印象深刻,引发读者深思。

阅读下表,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要求:

⑴符合作品内容和人物思想性格;⑵点评句式相近。

〔6分〕

答:

①②③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语言基础〔12分〕

1.C(A.mǒ—mò,Bjìng—jìn,Ddào--dǎo)

2.A(D、留—流,B、恃—峙,C、跚—姗)

3.D.(A.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在家”和“出门”。

B.厮打——互相扭打,与前面重复;C.否则——如果不这样;D.滑天下之大稽——指非常的滑稽可笑。

4.B(A.缺宾语,最后加“的问题”;C.“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错,去掉“以上”;D.“归功于……的结果”句式杂糅。

二、实用文本阅读〔9分〕

5.C〔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

6.B〔此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

7.D〔A.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

B.原文说的是“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干部甚至于数部”,并不是说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

C.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

三、古文阅读

8.B(动词,私有,作为个人所有)

9.D(D.“以”均为介词,凭借;A.“之”,助词,的/代词,这些;B.“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C.“而”,表并列/表修饰〕

10.B(写艰苦境遇,不是“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四、〔24分〕

11.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

呜呼!

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每2处1分,共3分。

12.①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

〔“丐”“卒”各1分,整句意思1分〕

②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

〔“被”“材”各1分,反问句式1分,整句意思1分〕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客居南京,慧礼和尚跟着我在一起。

我赴扬州任职后,慧礼也得到了龙兴寺的寺舍,和他的徒弟每天在寺内讲习他师父的佛经。

我曾经外出来南京,探视他,见寺内有数十间低矮的房屋,上面破下面有洞,从旁边走出看后院,都长满了荆棘,看不见院墙。

慧礼指着后院对我说:

“我将要除掉这些荆棘,在这里建造房屋。

即使这样,等房子建成了,我不会把它作为我子孙后代的个人所有。

一定会找个能继承我衣钵的人,托付给他。

愿意记录这件事来传给后人看,使他们不能占为私有。

”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

我故意取笑他说:

“姑且等到建成了,我再写记也不难。

”以后四年,慧礼来我这里,说:

“以前想要建造的房屋,总共一百二十间,依靠州里蒋氏的帮助,都已经建成。

你何不写文章呢?

”咦,为何他有这般才能?

13.〔1〕【答案例如】描绘出了一幅明丽的画面:

汀上蘋花盛开,洁白似雪;苕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

〔4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抓住所给的景物的特点,大体把握其基调,如由“白”与“碧”可知此景为乐景,此情为乐情,然后对意境或图景的特点加以概括,再用简略的语言把意境或图景描绘一下即可。

〔2〕【答案例如】比照。

〔1分〕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比照,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比照,将怀人的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

〔3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作答时,应先点明表达技巧,通过上下片内容来看,此词主要通过春与秋的比照、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落寞的比照表达了怀人的思归之情。

14.〔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日月忽其不淹兮恐美人之迟暮〔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4〕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5〕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

五、〔22分〕

15.〔6分〕

不能删去。

〔1分〕这一段看似闲笔,其实表达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正是作家匠心所在。

〔1分〕作用:

〔1〕这一段为下文觅食沙枣的情节做铺垫;〔2〕沙枣“含淀粉”、稀有及廉价的特点,与下文“我”冒险觅食的情节形成因果及比照关系,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3〕给文章增添了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

〔“作用”共4分,答对一条给2分、两条给3分、三条给4分。

意思对即可。

16.〔4分〕

〔1〕“我”在黑暗中迷路,望着没有方向的沙丘十分恐惧,不敢再往前走。

〔2〕沿排水沟单独行走,“我”感到孤独,同时感受到自由的可贵,心中不免激动。

17.〔6分〕

〔1〕暗示时间由黄昏到黑夜,为“我”的迷路做铺垫,渲染“我”担忧落伍的恐惧心理;〔2〕月光使“我”从迷路到得路,推动了情节发展,增添了文章波澜;〔3〕月亮使大戈壁滩由黑暗转而空旷,映衬出人的渺小和孤独,也使“我”体会到梦寐以求的自由,从而拓展了文章的意境。

18.〔6分〕

〔1〕第一问:

“我”离开队伍到大戈壁滩寻找沙枣,摆脱了集体的摆布。

第二问:

黑夜降临了,如果再不归队,就可能因迷路和寒冷、恐惧而面临死亡的威胁。

〔2〕提示:

这句话之所以“超越了文本意义”,是它揭示了人在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矛盾。

如果谈“体验”,可以结合生活,阐明人在追求自由时如何陷入了更为深重的桎梏;如果谈“哲理”,可以从关系型的两方面入题,比方个人自由的追求与社会惯性之间、人的美好愿望与人本身局限性之间等,可理解为人在试图打碎枷锁的同时,其实是在形成新的枷锁。

这是一道开放性较为明显的试题,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大致在范围之中,表述基本准确流畅,即可给总分值。

六、

七.21.【提示】这是一道较为简单的材料作文题。

题目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对未来的分析与思考,重点是说:

“未来”到底会怎样,是很多年轻人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由此可知,立意的重点是“未来”。

可直接从材料最后一句出发,思考“未来是怎样的”,宽泛立意“未来的样子”,也可从细处人手立意“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学校”,从自己出发立意“未来的我”。

另外需注意的是,对于未来的思考应是积极的。

此类题目,在文体的选择上比较灵活。

写议论文的话,要先确定论点,然后围绕论点举出恰当的事例,做到论证条理清晰,逻辑分明;写记叙文,则可讲述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具体描述未来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