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8995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课题名称:

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心小学促进辖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农村中心校专业发展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

其他

研究类型:

其他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33721056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人类在进入2l世纪后,世界各国先后进入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已成为经济的核心要素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科技和相应的文化发展有赖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即教育的发展。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在新的世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改革成了一个国家是否得以持续进步的关键。

而各国在积极地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逐渐体认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

与此同时,教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因此,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共同焦点。

各国都把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列为新课题。

联合国教科文“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一2006”把年度主题确定为“ICT与教师专业发展”。

焦建利等(2009)将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以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过程。

其目标在于帮助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师发展,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可以说,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社会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这些年来也一直致力于组织区内广大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以此为平台,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校也于2006年—2010年进行中央电化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民族地区教育应用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子课题《乡镇中心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模式的研究》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选题意义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改变教学方式,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本次选题意义所在。

更重要的是,借助中心校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我覃塘镇中心小学所倡导的农村中心小学运行模式“一个示范——办学示范,四个中心——科研中心、教学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的作用。

(三)、研究价值

1.利用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拓宽教师专业发展渠道。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绩效,改变高耗低效的课堂。

4.利用信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建立和完善教师全员参与的信息技术管理、应用、研究体系。

形成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2.通过中心校的研究示范作用,建立一套利用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之有效模式。

(二)研究内容

1.探索优化借助“广西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高远程培训班”这一活动平台,加快骨干教师成长步伐。

2.探索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探索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有效途径,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3.探索中心校基于本次课题研究,提升各村小教师专业素养,从而带动村小各方面均衡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观点

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平台,促进教师的知识共享,达到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四)创新之处

本课题针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相对较低,培训学习机会较少,学校设施设备相对较落后等这些现状,充分发挥我中心校“一个示范,四个中心”的运行模式,基于教育信息技术这一平台,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此课题的研究,对于广大农村中心小学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选择适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内容,选择恰当合理的信息技术环境,精心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及时总结与反思。

2.中心校统一组织,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

采取固定学习、自行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进行研修提高。

3.发挥各级骨干教师作用,通过他们的讲座、展示课等的辐射作用,带动全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了问题探究、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校本培训以及经验总结法。

以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分析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1.问题探究:

围绕课题的研究内容开展相关学习培训,统一各校认识,形成共识。

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的相互交流、探讨,避免个人少走弯路。

2.行动研究法:

教师可将研究过程中学习的相关理论、技能或方法付之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检验课题研究的实效。

3.校本培训:

以教学岗位为主阵地,学校组织和管理,紧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立足本校、本职、本岗,生成更具实效性的教材、案例。

4.调查法:

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统计,让研究与统计相结合,使研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5.文献研究法。

平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研究内容的最新动态,进行整理分析。

6.经验总结法,在思考研究现象的过程中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总结出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三)技术路线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评述中确立研究起点——分析我镇教师专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调查研究(样本调查和个案研究)获取新的事实结论,制订适合我镇利用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案——从教师个体角度出发,不断反思研究当中存在的问题,随时优化研究方法——搜集各校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确立起点——分析实际——制订计划——反思优化——总结成果)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2013.3—2013.5)准备阶段。

进行调研,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

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

(2013.6—2014.12)研究阶段。

根据前期的调研与分析,制订研究方案,在中心校统一组织下在全镇各校进行研究实验。

第三阶段:

(2015.1—2015.12)反思阶段。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反思我课题组工作,修正不完善之处,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巩固深化成果,鼓励教师大胆总结,形成意见广泛交流。

第四阶段(2016.1—2016.6)总结阶段。

课题组及时整理材料,全面总结,形成课题总结报告,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1.2006年1月,广西小教中心子课题《新教材实施与实验师资培训的研究》获教育厅颁发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2006年10月,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A类立项课题《新体制下乡镇中心小学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顺利结题并荣获广西教科所授予课题成果一等奖。

3.2007年8月,自治区课改A类重点课题《关于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会专家组验收结题。

4.2010年3月,中央电化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民族地区教育应用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子课题《乡镇中心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模式的研究》顺利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电教馆验收结题,研究成果评为优秀奖。

5.2010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顺利通过验收结题,并荣获一等奖。

6.2011年5月,贵港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结题,并荣获一等奖。

(二)主要参考文献1.焦建利,《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2007.1;2.焦建利、汪晓东,《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远程教育杂志》2009.1;3.唐名丽,《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广西教育学院》2010.6;4.付庆华,《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版》2011.5;5.叶澜,《教师的角色与教师的发展新探》,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6.赵勇,《教师应当掌握怎样的技术》,《中国远程教育》,2003.5,(34-35);7.顾小清,《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方法》,《电化教育研究》,2005.2,(35-36);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一)负责人主要学术经历黄展永 覃塘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专科  41岁黄展永,主管全镇教育教学工作。

广西县级培训机构小学语文学科校本研修引导者,覃塘区首批名师培养对象。

组织实施了中央电教馆子课题《乡镇中心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模式研究》和市级课题《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先后参与《新体制下乡镇中心小学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学校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课题研究。

先后有《如何解决小学生习作难的问题》、《<绝句>教学设计》等多篇论文(或教学设计)发表于《广西教育》《基础教育研究》等省级刊物上。

2009年—2013年先后指导四名骨干教师参加广西省级课堂教学比赛均荣获最高奖项。

可以说其本人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培养了多名骨干教师,能胜任本次课题负责人研究工作。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韦德孙,中心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广西首批名师长培养对象。

主持过多个课题研究,如《新体制下乡镇中心小学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探索了农村中心小学“一个示范,四个中心”运行模式,为广大农村中心小学的运行提供了帮助。

多篇论文在各种省级刊物上发表,较有较高的研究实践水平,在贵港市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覃健,中心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2004年以来,主持或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工作,如主持《学校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与发展的行动研究》等课题研究实践工作,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目前其主管全镇德育工作,在抓好师德师风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黄世宁,中心校数学辅导员,小学高级教师。

先后参加了《学校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撰写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参加课题论文评比获奖,指导多名骨干教师参加市、省级课堂教学比赛均荣获较好名次,具有较高的理论实践水平。

陆映全,小学高级教师。

主管中心校的电教工作,同时主管全镇教育信息技术工作,能确保本次课题研究的技术支持。

多年来一直奋斗在第一线,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先后参与《学校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参加各级评比均获得较好奖项。

叶晓,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广西首批名师培养对象,2010年春季期参加广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荣获特等奖,同年秋季期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荣获二等奖。

如今担任我校语文教育科研工作,参与了省级课题《学校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等研究工作,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各类教育报刊杂志上。

其本人既有参加全国及各级各类教学大赛的丰富经验,又有比较高的科研能力。

(三)组成结构   课题组成员年龄在30—45之间,属于中青年教师,正是出成绩的较好时期。

他们当中有中心校校长、副校长、辅导员、骨干教师,从上而下,都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利于组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研究活动。

成员当中,都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综合素质比较高。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研究资料。

我校多年来一直组织进行多项各级课题研究工作,有中心校管理职能方面,有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提高老师专业技能方面,有德育方面,研究面广量多。

这让我们在教育科研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科研发展的路子,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课题实验中成长起来。

(二)研究经费。

我中心校每年都拨出专项经费投入课题科研工作。

同时由于本课题为中心校牵头,全镇13间村小参与,因此,一些活动经费也相应由受益村小分担。

我中心校将从人、财、物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硬件投入:

150000元;2.师资培训:

60000元(每年2万,3年共6万)3.专项培训:

10000元 ;4.课题经费:

10000元。

 合计:

23万元(三)研究时间:

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四)所在单位条件。

我中心校领导对本课题实验极为重视,校长、副校长均为本次课题研究的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

中心校现各种网络信息设备均比较完善,教师人均一台电脑。

各村小也基本做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都配备有电子白板。

同时,通过这几年我中心校实施“一个示范,四个中心”的运行模式,已经在全镇各村小间树立起了较高的威信,使中心校对各村小的管理能做到“政令畅通”。

另外,经过新一轮的课改,许多教师深感自身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使本次课题研究工作有了较深的群众基础。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