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9024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docx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总磷的测定喹钼柠酮容量法

 

XXXX有限公司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

 

项目名称:

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总磷的测定喹钼柠酮容量法

HJ545-2017

负责人:

审核人:

日期:

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总磷的测定喹钼柠酮容量法HJ545-2017

方法验证能力验证报告

1、方法依据及适用范围

本方法依据是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总磷的测定喹钼柠酮容量法HJ545-2017,本方法能力验证应随标准更新而更新。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总磷的喹钼柠酮容量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总磷的测定。

当采样体积为18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2mg/m3,测定下限为8mg/m3;当采样体积为4.5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7mg/m3,测定下限为28mg/m3。

2、方法原理

气态总磷被溴化硝酸吸收液吸收并氧化成正磷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喹钼柠酮反应,生成黄色的磷钼酸喹啉((C9H7N)3H3[PO4·12MoO3]·H2O)沉淀。

沉淀经过滤、洗涤后,溶解于已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完成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量计算气态总磷含量。

3、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3.1试剂和材料

3.1.1水:

无二氧化碳水,用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3.1.2钼酸钠(Na2MoO4·2H2O)。

3.1.3柠檬酸(C6H8O7·H2O)。

3.1.4氢氧化钠(NaOH):

优级纯。

3.1.5硝酸:

ρ(HNO3)=1.42g/ml。

3.1.6盐酸:

ρ(HCl)=1.19g/ml。

3.1.7无水乙醇:

ρ(CH3CH2OH)=0.79g/ml。

3.1.8溴水:

ω(Br2)=3%。

3.1.9喹啉:

ρ(C9H7N)=1.09g/ml。

3.1.10丙酮:

ρ(CH3COCH3)=0.79g/ml。

3.1.11邻苯二甲酸氢钾(C8H5KO4):

基准试剂。

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放在干燥器中备用。

3.1.12硝酸溶液:

1+1。

量取250ml硝酸加入250ml水中,混匀。

3.1.13溴化硝酸吸收液:

3+1。

于吸收瓶中加入30ml硝酸溶液,再加入10ml溴水,此吸收液临用现配。

3.1.14喹钼柠酮溶液:

3.1.14.1称取70g钼酸钠溶解于100ml水中。

3.1.14.2将85ml硝酸加入150ml水中,称取60g柠檬酸溶解于上述溶液中。

3.1.14.3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地将溶液3.1.14.1倒入溶液3.1.14.2中。

3.1.14.4在100ml水中加入35ml硝酸和5ml喹啉。

3.1.14.5将溶液3.1.14.4倒入溶液3.1.14.3中,于暗处放置12h后,用4号玻璃砂芯漏斗过滤,于滤液中加入280ml丙酮,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此溶液可避光保存6个月,如发现聚乙烯瓶有明显胀气,应重新配制。

3.1.15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c(NaOH)≈0.3mol/L,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3.1.16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c(HCl)≈0.1mol/L,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3.1.17酚酞指示液:

ρ=10g/L。

称取1g酚酞溶解于100ml无水乙醇(3.1.7)中。

3.1.18甲基橙指示液:

ρ=0.5g/L。

称取0.05g甲基橙溶解于100ml水中。

3.1.19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

0.45µm,抽滤用。

3.1.20醋酸纤维微孔滤膜:

0.45µm,去除颗粒物用。

3.2仪器

3.2.1氟离子选择电极1台,型号:

XXXX,检定有效期限,XXXX,测量氟离子浓度范围满足(10-5~10-1)mol/L。

3.2.2离子活度计或精密酸度计:

精确度为0.1mV。

3.2.3烟气采样器:

流量范围0~1L/min。

3.2.4玻璃砂芯漏斗:

4号,孔径5~15µm。

3.2.5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瓶:

100ml,要求玻板2/3面积上发泡微细而且均匀,边缘无气泡逸出,在流量为0.5L/min时,其阻力应在(5±0.7)kPa。

3.2.6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4、样品采集及测定

4.1样品采集和保存

4.1.1样品采集

按照GB/T16157进行样品采集。

在1h内,按等时间间隔采集3~4组样品,每组采样串联两个内装40ml溴化硝酸吸收液的吸收瓶,将滤膜置于滤膜夹内,接装在吸收瓶前以去除颗粒态磷。

为防止强氧化性吸收液腐蚀采样器,在流量计量和控制装置与吸收瓶中间连接一个内装40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缓冲瓶,吸收瓶放置于冰水浴中,采样装置见图2。

每组样品以0.3L/min的流量采集,采样10~15min。

采样结束后,立即切断采样管与吸收瓶中间的气路,防止倒吸,并密封吸收瓶出入口,避光运回实验室。

4.1.2全程序空白样品

将同批次两支各内装40ml溴化硝酸吸收液的吸收瓶带至采样现场,不与采样器连接,采样结束后带回实验室待测。

4.1.3样品保存

样品采集后,于0~4℃避光保存,一周内测定。

4.2样品测定

4.2.1试样制备

分别将每组采集的两个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合并,倒入250ml烧杯中,在通风橱内加热蒸发,浓缩到10ml左右,使之完全氧化,再加入盐酸,继续赶溴,直至溶液呈无色。

加入10ml硝酸溶液,用水稀释至约100ml,盖好表面皿,加热至沸,在不断搅拌下加入45ml喹钼柠酮溶液,继续加热,保持微沸1min,取下烧杯,静置冷却至室温,用抽滤装置过滤,并用水洗涤沉淀至中性。

浓度低于28mg/m³的样品,将3~4组吸收液全部合并(相当于采样18L),倒入500ml烧杯中,参照上述方法制备成一个试样。

4.2.2实验室空白试样制备

取同批次、同体积吸收液,按照与试样制备相同的步骤进行实验室空白试样的制备。

4.2.3全程序空白试样

将全程序空白样品,按照与试样制备相同的步骤进行全程序空白试样的制备。

4.2.4试样测定

将沉淀和滤膜移入250ml锥形瓶中,用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边加边摇待沉淀全部溶解后再滴加5.00ml,准确记录所加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

加入50.0ml水和2滴甲基橙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准确记录所滴加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体积。

4.2.5空白试样测定

按照与试样的测定相同的步骤测定实验室空白试样。

4.3结果表示

当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总磷含量小于100mg/m³时,结果保留至整数位;当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总磷含量大于等于100mg/m³时,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5、方法能力验证

5.1标准曲线测试

 

表5-1标准曲线

标准溶液(mL)

含量(mg)

吸光度(A-A0)

回归方程

5.2方法检出限

根据方法的要求,对空白样品平行测定7次,测试结果和检出限、测定下限统计结果见表5-2。

表5-2检出限、测定下限测试结果

样品名称

浓度(mg/L)

测定

结果

1

2

3

4

5

6

7

平均值(mg/L)

标准偏差

(mg/L)

检出限(mg/L)

测定下限(mg/L)

5.3方法精密度及正确度

按标准曲线相同步骤,对标准溶液配制成的已知低、中、高3种浓度样品各平行测定6次进行精密度实验,方法精密度测试结果见5-3

表5-3精密度及正确度测试结果

平行样品编号

标准样品1

标准样品2

标准样品3

测定结果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平均值

(mg/L)

标准偏差S

相对标准偏差RSD(%)

相对误差RE(%)

5.4实际样品测试

对实际样品按照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的条件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下:

表5-4实际样品测试结果

样品类别

试样1

试样2

试样3

检测实例

测定结果(mg/L)

测定结果

1

2

3

4

5

6

平均值

/

标准偏差

加标回收率(%)

97

6、结论

6.1人员培训、设施和环境

在进行方法验证前已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能力培训,同时设施和环境条件等均满足方法要求。

6.2方法检出限验证

按照样品分析的步骤,对样品平行测定7次计算方法检出限,满足方法关于质量控制的要求。

6.3方法精密度及正确度验证

使用标准样品分别平行测定6次进行精密度及正确度实验。

标准样品6次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相对误差满足方法关于质量控制的要求。

6.4实际样品测试

对实际样品平行分析6次,6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加标回收率范围,满足方法关于质量控制的要求。

通过实验验证,本实验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器设备、试剂材料、方法性能指标(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正确度)均能满足方法特性指标要求。

附表、实验室基本情况

附表1参加验证的人员情况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或职称

所学专业

从事相关分析工作年限

附表2使用仪器情况登记表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仪器出厂编号

性能状况

(计量/校准状态、量程、灵敏度等)

备注

附表3使用试剂及溶剂登记表

名称

生产厂家、规格

纯化处理方法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