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9025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知道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以及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

(重点)

3.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阅读教材P86~P87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问题

(1)概念: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原因:

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强度日益增大,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2.类型——按性质分类

主要类型

表现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正误判断: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  )

(2)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雾霾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  )

(3)沙尘暴发生时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属于大气污染。

(  )

【提示】 

(1)√ 

(2)√ 

(3)× 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而导致的,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教材整理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阅读教材P87第3段~P93,完成下列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1)成因:

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2)表现:

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成因:

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

(2)表现: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

(3)后果:

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正误判断:

(1)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生或循环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枯竭。

(  )

(2)土壤污染后只危害农作物。

(  )

【提示】 

(1)× 虽然可再生资源具有再生能力或者可以循环利用,但是可再生资源的补给、再生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资源枯竭问题。

(2)× 土壤被污染后,污染物可进入农作物体内或水体,然后通过食品、饮用水、水生生物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合作探讨]

黑土主要是在半湿润地区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形成的,黑土土层深厚,疏松多孔、富含腐殖质、土壤肥沃,是世界上最好的土壤之一。

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总面积73万多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只开垦了约40万公顷黑土地,现在已开垦了近400万公顷,昔日的“北大荒”变为了“北大仓”。

探讨1:

举例说明“北大荒”转为“北大仓”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提示】 黑土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探讨2:

推测上述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 人口增加导致的过度开垦。

[核心点击]

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如下图所示:

2.具体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

(1)人口压力

(2)资源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

问题

区别

联系

含义

产生机制

表现方式

环境污染

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的环境质

量下降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大气污染、水

体污染、土壤污染

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坏

固体废弃物

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土

地荒漠化

土地盐碱化

大气增温、臭

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体验评价]

1.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

C表示__________系统的反馈作用,D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乱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排放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土地沙化,农业减产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中A箭头由人类系统指向环境系统,说明人类作用于环境,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B箭头由环境系统指向人类系统,说明人类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由于人类过度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且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因而出现了环境问题。

人类的不同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用于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反馈于人类。

【答案】 

(1)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 (3)环境污染

(4)A.②③B.①④

C.⑤⑥D.⑦⑧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合作探讨]

网购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消费方式,国家××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快递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快递包装物料的极大消耗。

探讨1:

快递包装物大部分是用难以降解的塑料做成的,快递包装物如果乱丢弃属于哪种污染?

【提示】 固体废弃物污染。

探讨2: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提示】 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核心点击]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华北平原的春旱

土地资源短缺

生态退耕、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

草场退化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西气东输”的东部输送地区天然气短缺

生态破坏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

巴西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

物种减少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及农药化肥残留

淮河水污染、太湖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

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体验评价]

2.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

(1)~(3)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D.泄露的石油

(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赤潮的主要形成原因,即海水富营养化和气温高。

(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B项正确。

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三项。

(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

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

第(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

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

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

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

【答案】 

(1)B 

(2)C (3)C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自然资源衰竭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2.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D.生物污染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第2题,全球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

【答案】 1.D 2.A

对点训练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分析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完成3~5题。

【导学号:

64490081】

观测

日期

北京市各项污染物污染指数

二氧

化碳

一氧

化碳

臭氧

二氧

化氮

可吸入

颗粒物

2月16日

111

77

20

99

138

3月2日

61

32

19

39

105

3月16日

32

19

31

22

500

4月2日

56

32

49

79

260

4月16日

18

21

32

40

324

5月2日

37

25

51

44

76

3.上述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污染物是(  )

A.臭氧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4.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

①冬季燃煤取暖 ②汽车尾气排放 ③北京春季干旱

④冷锋活动频繁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5.为降低以上首要污染物,北京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

A.限制使用私人汽车B.控制城市发展速度

C.减少城市人口数量D.大力开展绿化工程

【解析】 第3题,酸雨的形成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有关。

第4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观测时段内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这是由于观测时间是在北京的冬春时节,此时气候干旱,且多大风,造成地面尘埃多。

第5题,大力开展绿化工程可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

【答案】 3.B 4.B 5.D

我还有这些不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业分层测评(十三)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获取 ②F表示生产消费 ③H表示废弃物排放 ④H表示生活消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④

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 第1题,该图表示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图中E表示资源获取,F表示生产消费,G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获取物质和能量,H表示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当中去。

第2题,在E表示的资源获取过程中,人类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 1.B 2.D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之一。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4.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

【解析】 第3题,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

第4题,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则是人口多,增长快。

【答案】 3.B 4.A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导学号:

64490082】

5.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5题,①为火山喷发释放二氧化碳,②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③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④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

目前人类影响到的环节主要是植被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以及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

第6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答案】 5.C 6.A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

8.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物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导致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有三个:

一是草地变旱地;二是压缩草场面积,牧场超载;三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可推知该区域的环境特征是干旱,故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8题,由图可知,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农作物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环境问题,故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答案】 7.C 8.B

9.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64490083】

(1)图中甲、乙、丙、丁图例各代表一类环境问题。

请将甲、乙、丙、丁填入下列环境问题的括号内

A.酸雨危害(  )B.森林锐减(  )

C.水土流失(  )D.水体污染(  )

(2)环境问题乙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最为严重,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目前在欧洲表现最突出的是__________,分析其多发的原因。

(4)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对生物多样性威胁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甲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应是森林锐减;乙在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处,应是水土流失;丙分布在降水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东南地区,应是酸雨;丁主要在江淮下游地区,应是水体污染。

(2)题,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最为严重,主要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因素,植被破坏严重。

第(3)题,欧洲工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排放酸性气体多,气候湿润,水汽充足,易形成酸雨。

第(4)题,森林破坏,会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答案】 

(1)丙 甲 乙 丁

(2)黄土高原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

(3)丙 欧洲经济发达,能耗大,排放酸性气体(SO2)多,且降水丰富,多酸雨。

 (4)甲

[能力提升]

10.下图表示我国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及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以百分比计)的时间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

B.90年代主要因为毁林开荒,打坝淤泥

C.90年代后,主要因为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本建设

D.主要由于在居民点附近过度放牧

【解析】 从20世纪90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是自然原因;90年代打坝淤泥会保持水土;黄河流域的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本建设是黄河增沙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  )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

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

12.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林B.退耕还湖

C.退耕还牧D.毁林开荒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知,该地区径流减少率、水蚀减少率逐年增加。

说明该地区植被逐年增加,雨水下渗增加,河流含沙量降低。

注意图中表示的是径流减少率和水蚀减少率。

第12题,退耕还湖可减轻该地区的旱涝灾害,退耕还牧可减少沙化现象。

毁林开荒会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 11.D 12.A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

64490084】

(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造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严重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为主,冬季采暖期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_______污染最为突出。

【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我国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成因等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地表植被稀疏 过度放牧、破坏植被、过度开垦

(2)四川盆地 酸雨 湿润多雨 以燃煤为主

(3)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4)淡水资源短缺 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变率大,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

(5)燃煤 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