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9158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后生字表里的字。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出示3组词语

  ▲帝国主义列强租界

  ▲闯进惩处吵嚷

  ▲踊跃回答铿锵有力

  2.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

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

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

  

(1)指导写字:

学习“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理解词语:

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3)思考讨论:

  惩处谁?

为什么要惩处洋人?

  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

  出示: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想象、体会妇女的不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

  ▲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抓住“闯进”一词,理解“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入内,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出示视频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3、感情朗读。

  

(1)引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她原指望______,谁知?

?

_______,反而_________。

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四、写话或说话训练。

  

(一)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

想一想,写下来或说一说。

  

(二)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

  (三)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五、总结全文,引发思考。

  六、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中华不振

  第二课时(略案)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

  

(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

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二、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

  

(一)自读阅读链接内容。

  

(二)指名读周恩来写下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三)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周恩来的救国抱负和博大胸怀。

  (四)激情诵读诗歌,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1.人物:

引导学生从“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处体会周恩来还是个善思的人,并学习这种品质。

  2.写法:

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

  3.感悟:

交流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四、抄写生字词:

把文中四个字的词语找出来,抄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上。

  五、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周恩来的其他故事,或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们的成长故事,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关键点: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思路:

通过读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教路:

理清“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字面意思,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教学学路:

让学生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联想。

一、揭题导入。

1、介绍周恩来2.试着读课文。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

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测读,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渎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

3、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读文。

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5、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6、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志向同前两个孩子是不同的,在当时那种背景下,13岁孩子的豪言壮举足以说明他志向的远大。

7、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三、诵读。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学文识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学会用“不但……反而……”说一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这也是本文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准备:

收集补充与课文所处时代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租界和八国联军入侵的一段历史,拉近学生与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为深入体会写人文章,感受人物的思想酝酿情感因素。

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揭题

1、开火车读题。

题目读懂了吗?

重点理解“崛起”。

2、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

周恩来

3、简介周恩来。

课件出示周恩来图片,关于周恩来你知道些什么?

是的,周恩来总理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在周恩来总理写的随笔中,他曾说十二岁那年的沈阳之行,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正是那些年的沈阳之行使他立下了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信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么,在沈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是什么对年少的周恩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呢?

(二)初读课文,梳理大意。

1、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读后请想一想,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的?

3、自学反馈。

(1)认读词语:

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妇女

闯进租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帝国主义铿锵有力

(2)质疑问难:

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重点引导理解以下词语:

帝国主义模范巡警惩处吵嚷铿锵有力

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地方?

(外国租界地)知道什么是“租界”?

(补充资料)

租界:

顾名思义是被租的地方。

而实际上是帝国主义以在我们中国居住和经商为名,用武力威胁和欺骗的方式强迫清政府,允许他们永久或长期(比如30年)占用我们中国的一些地段。

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就叫租界。

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鼓浪屿等16个市区强占有“租界”。

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其领土主权虽然仍属中国,但帝国主义依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清政府的一再妥协退让。

结果在租界的洋人胡作非为,而中国人则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

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3)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4)通过刚才几次的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预设:

不懂:

词:

衣裳褴褛诸生有志者当效周生欺凌

句: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为什么没处说理?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

”租界是中国的地方,而且肇事者是洋人,为什么不敢怎样?

(三)研读1—6自然段

1、自由读,发现什么?

2、课件出示对话,指名分角色读,随机评点:

周恩来的话读出他的疑惑不解,而伯父的话重点指导叹了口气说的话。

3、全班分角色读。

4、“为什么?

中华不振啊!

”中华不振什么意思?

伯父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你们不懂!

那么当时的周恩来懂吗?

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适时地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疑惑不解)

后来在租界里周恩来看到了什么?

伯父的话周恩来理解了吗?

下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重点:

范上下结构

嚷右边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抓住“崛起”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从小立下的誓言。

2、请快速地在文中找出周恩来说的这句话。

并想想他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

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生: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

这是第一处!

还有吗?

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

第二次,周恩来是怎么样地回答?

(铿锵有力)

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回答道——一起读!

4、周恩来是在什么时候说出这句话的?

旨在与同学们对比。

如果学生讲到同学们有的……有的,直接引读周恩来的话。

如果学生仅仅讲到修身课上,魏校长问,那么引读:

那天的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了一个问题——

而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说——

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回说——

5、听这同学们的回答,读着周恩来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

是呀,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却说出如此有抱负的话,真是不同一般哪,其实这掷地有声的九个字背后隐藏着周恩来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二)学习7、8自然段,感受“不振”

1、请自由读7、8两个自然段,走进这个故事中,用心去感受!

2、目睹了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你的心情怎样?

请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师:

看到同学们如此感慨,肯定故事中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刺痛了你的心,请再默读这两段话,把它一一划出来。

3、交流:

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谁的行为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生: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课件出示)

生:

中国巡警。

因为课文中说……中国巡警原本应该惩处肇事的洋人,结果没有惩处肇事的洋人,还把中国妇女训斥了一通。

师:

请你读一读!

师:

一个“不但……反而……”道出了一个是非颠倒的事实。

还有谁想读!

师:

这个她字你读得很特别!

为什么?

师:

又是一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事实。

你能用上“不但……反而……”来表达吗?

我听出了你的忿忿不平!

谁还想读!

师:

中国巡警的行为深深地刺痛我们的心,更刺痛了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周恩来的心!

一起读!

还有谁的行为刺痛了你的心?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课件出示)

生:

洋人。

师:

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谁还想读!

听得出来,同学们对“得意扬扬”这个词很有感触。

从“得意扬扬”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

这个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洋人太令人气愤了!

一起读!

读着读着,这句话中刺痛你的心的仅仅是洋人吗?

生:

衣衫褴(lán)褛(lǚ)(——贫穷)哭诉

师:

她会哭诉些什么呢?

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

中国妇女的一声声哭诉刺痛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

谁来读一读!

中国妇女的这一声声哭诉更刺痛着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周恩来的心!

一起读!

谁来读一读。

师:

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刺痛了你的心,你也想读读的?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

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

“紧握着拳头”你读懂了吗?

可他们这么做了吗?

引读:

在外国租界里……

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

师:

还有哪里也刺痛了你的心?

谁还想读?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

这街道是谁的呀?

可现在两旁行走的却——

4、当周恩来刚到东北,听伯父说起租界的事时,一连串的问题使他疑惑不解,可是现在目睹了这一幕一幕,又早已有一个个“为什么”在他胸中激荡。

谁能替他问一问?

(联系7、8段)

师:

为什么?

为什么?

一起读!

出示伯父的话。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板书)你体会到了吗?

5、让我们一起合作读7、8自然段,再来体会体会。

正因为中华不振,这一条条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

正因为中华不振,那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在哭诉着什么,而大个子洋人则——

正因为中华不振,原本应该为妇女讨回公道的中国巡警不但——反而——

正因为中华不振,围观的中国人都——但是——只能——

(三)走进内心,回归“崛起”

1、师:

因为中华不振而引起的一幕一幕每天都在租界上演着。

你看——

(出示地图)这些蓝色的部分都设有租界!

(课件出示事例)!

在这些租界里——

看着这一幕一幕,作为中国人,你的心能平静吗?

而亲身经历这样一幕的周恩来更是心潮澎湃。

读——从租界回来后……

他到底在想什么呢?

请你联系修身课上的回答写一写。

2、反馈。

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想了很多很多,他想……他想……他想……

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纸,读一读吧!

3、周恩来是这样想的,因而在一次修身课上,他这样清晰而坚定地说——

他这样铿锵有力地说——

4、他不仅这样说,他也是这样做的,在少年时代,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青年时代,他为中华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老师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也都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一句誓言吧!

四、提出综合性学习要求

同学们,读了周恩来总理小时侯的故事,我们深有感触。

在这个单元里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来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中华不振”,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

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周恩来吗?

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回答,老师相机作点拔。

  3、老师用课件补充资料,让学生对周恩来有个整体的了解。

  1898年生于江苏淮安,年轻时曾赴日本、法国留学。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忙碌。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任总理,为了让国家强大,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他鞠躬尽瘁,直到逝世前的几小时还在坚持工作。

周总理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4、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去看看十二岁那年,周恩来经历了什么。

  揭题,板书。

注意“崛”字,“中华”就是指中国,“之”就是的,题目意思连起来说就是“为了中国的兴起,昌盛而读书。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

  崛起、帝国主义、沈阳、模范、疑惑不解、惩处巡警、吵嚷、衣衫褴褛、轧死、撑腰、惩处、肇事、诸生、踊跃、铿锵有力、效仿、欺凌

  3、找与课题中华崛起相反的词语。

(中华不振)

  哪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

我们请同学们静下心来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划一划,不要满足于找到一处地方,尽量把课文读完,联系起来考虑。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交流,谈体会。

  预设:

  ▲“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了可糟了。

没地方说理去!

  “为什么?

中华不振啊!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1、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中华不振。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嘿!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1、老师抓住“闯”字,指导朗读,体会租界的不合理。

  2、抓住“大不相同”:

租界是什么样的,别处又是什么样的?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风人群中有个衣衫褛的妇妇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1、你读了这段话,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妇女在哭诉着什么呢?

巡巡警是怎么训斥的?

  3、假如你就是围观的中国人,你紧握的拳头最想做什么?

  四、拓展延伸,强化感悟

  1、师:

中华不振啊!

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

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群情激愤?

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

  出示一组图片,配乐,老师配音。

  2、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请你们代少年周恩来说话……把这些想法写下来!

  3、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

  五、总结全文,深化课题。

  1、师:

是啊!

同学们的话都写到周恩来的心底里去了!

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会清晰而坚定地回答——

  当同学们都在为明理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的时候,小小年纪的周恩来就坚下了自己的想法——

  12岁那年的沉思决定了周恩来一生的道路,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振兴中华!

  同学们,你为什么而读书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