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9396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通过读悟结合,感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感受宋词意境,需要结合作者经历,写作背景,边读边悟,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自身经历不太丰富的小学生而言,理解和领悟时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知道词的大致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解读及问题探究,理解词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品读课文

1、了解宋词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和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情趣等。

宋代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

2、走进作者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人,他力主抗金,后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排挤,最后退隐闲居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已,词的成就最高与苏轼并称苏辛。

3、写作背景

公元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

4、解题

西江月是词牌名,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题目和词牌名用小圆点隔开。

夜是指夜晚,黄沙指的是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道是指乡村道路,题目意思是夜晚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分上阙下阙两部分。

5、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来听朗读音频,注意听清语音和节奏。

6、学习词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读到这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因此想到了什么?

词意: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词意: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词人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感受着田野的一派生机,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啊!

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月夜!

沉浸在喜悦中的作者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猛一抬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意:

看到了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7、再读课文,感受意境。

配乐朗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感情基调是“喜”,因“惊鹊”而喜,因“稻花香”而喜,因忽见“茅店”而喜,等等,现在让我们带着作者当时的心境有感情地朗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随堂练习: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主旨概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作业: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小结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诵宋词,理解词意,体会意境。

学习难点:

能体会夜行路上的恬静自然以及词人喜悦快慰的心情。

【情境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宋词。

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故又称曲子词、诗余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光辉夺目的明珠,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宋词基本分为两大类:

婉约派,其特点是婉转柔美;豪放派,其特点是气象恢弘。

请小朋友们与老师根据朗读停顿符号,一起朗诵这首宋词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

词有结构,通常用“阙”划分。

上阕,就是词的上半段,下阕,就是词的下半段。

 

理解文题:

我们看这首词的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呢?

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标题。

夜行:

是夜晚行走的意思。

黄沙:

是指黄沙岭,在今天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整个词题的意思是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这首词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了解作者:

辛弃疾(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

因为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两人又都是济南人,故两人并称为“济南二安”。

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他力主抗金,曾率领五十人突袭几万人的敌营,那一年辛弃疾22岁。

稼轩词向来被人称为“英雄之词”。

他本人也被后世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创作背景:

辛弃疾力主抗战收复失地的主张,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打击,罢官后,回到上饶带湖新居,并把庄园取名为“稼轩”,自号“稼轩居士”,过退隐生活。

这首《西江月》就是这个期间的作品。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

赏析诗文:

让我们一起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所有的感觉器官,体会夜行路上的恬静自然以及词人喜悦快慰的心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确:

明月是指明亮的月光。

别枝是指横斜突兀的树枝。

鸣蝉是指蝉叫声。

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运用视觉和听觉,把半夜“明月”“清风”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明确:

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以蛙声说丰年,其实是写词人自己看到丰年的喜悦之情。

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

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明确:

七八个,说明是寥落的疏星;两三点,说明是轻微的雨,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相互照应。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确:

旧时是往日的意思。

茅店是用茅草盖的小客舍(shè)。

社林是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土地庙:

中国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多为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

)见:

通“现”出现的意思。

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尽管很熟,可因为醉心于夜色景物,连早已临近的那个茅店,都没有察觉。

“路转”与“忽见”,衬托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到茅店的欣喜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典例精析:

下面,是大显身手的时刻,让我们做一个古诗练习吧!

下列诗句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下阙意境相近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案是C

解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阙,“路转溪桥忽见”一句衬托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到茅店的欣喜之情。

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素养提升:

辛弃疾的词,内容广泛,但以豪放为主,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稼轩词的基本思想。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辛弃疾的豪放词代表作《永遇乐lè·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móu/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xiàng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bìlí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fǒu?

这首词以老将廉颇自比,表达辛弃疾收复中原的坚定决心和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慷慨悲凉,感人心怀。

小朋友,你还知道辛弃疾的哪些词作呢?

快去翻阅《宋词三百首》吧!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

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根据理解填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他与北宋词人()并称“苏辛”;与女词人李清照并称()。

二、解释下列字词在词中的含义。

别枝:

社林:

三、诵读下列句子,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蛙声/一片

D.旧时/茅店/社林边

【素养能力提升】

四、“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

为什么这样写?

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案: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他与北宋词人(苏轼)并称“苏辛”;与女词人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解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

作答此类型题,需要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积累文学常识。

二、

别枝:

指横斜突兀的树枝。

社林: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解释。

作答此类型题,需要理解并熟记词句翻译。

三、

B

解析:

此题考查诗词诵读。

作答此类型题,需要熟悉诗词大意,正确断句诵读。

四、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解析:

此题考查诗词赏析。

作答此类型题,需要全面掌握诗词中心思想,了解每个意象所代表的含义,明确艺术手法的运用。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通过读悟结合,感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感受宋词意境,需要结合作者经历,写作背景,边读边悟,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自身经历不太丰富的小学生而言,理解和领悟时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知道词的大致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解读及问题探究,理解词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品读课文

1、了解宋词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和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情趣等。

宋代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

2、走进作者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人,他力主抗金,后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排挤,最后退隐闲居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已,词的成就最高与苏轼并称苏辛。

3、写作背景

公元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

4、解题

西江月是词牌名,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题目和词牌名用小圆点隔开。

夜是指夜晚,黄沙指的是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道是指乡村道路,题目意思是夜晚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分上阙下阙两部分。

5、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来听朗读音频,注意听清语音和节奏。

6、学习词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读到这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因此想到了什么?

词意: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词意: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词人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感受着田野的一派生机,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啊!

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月夜!

沉浸在喜悦中的作者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猛一抬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意:

看到了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7、再读课文,感受意境。

配乐朗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感情基调是“喜”,因“惊鹊”而喜,因“稻花香”而喜,因忽见“茅店”而喜,等等,现在让我们带着作者当时的心境有感情地朗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随堂练习: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主旨概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作业: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小结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了解词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词的大意,想象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词的大意,想象词中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词的魅力。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宿建德江》,诗人描写了月夜的景色,相信大家已感受到了诗人那淡淡的愁绪。

辛弃疾也用这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写法,写下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

1、教师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首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

孩子们很厉害,一下子就发现它们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前者是愁,后者是喜。

其次是体裁不同,前者是诗,后者是词。

词包括词牌名和题目。

词的句式长短不一,所以词又叫长短句。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词的大意。

2.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鹊:

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

同“现”。

我们以前在哪些语句中也学过读“见”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听取:

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

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

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

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让几名学生说说词的大意。

5.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

四、品读词,读中悟情,欣赏词的意境

1.默读,想想作者因何而喜?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一二句

理解别枝:

飞离栖息的树枝

喜鹊会做什么呢?

你能不能再来描述一下这幅美景呢?

师引读:

清风、明月、悠远恬静。

好一个迷人的夜色。

齐读

鸟鸣蝉噪,彼此呼应,静而不寂,充满活力。

小结:

这样的夜色,静中有动,以动衬静,这样的写法,这样的诗句,我们很熟悉,你是否想起曾经学过的诗句。

置身在这样的山路之中,你就是辛弃疾,你的心情如何?

(舒畅、喜悦)

带着这份好心情齐读。

②三四句

诗人听着蝉鸣虫唱,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徐徐凉风,多么的惬意啊!

深深地吸一口气。

闻到了什么?

师:

你想到了谁说丰年,会说什么?

引读:

人人都在展望丰收,都流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悦,带着这种喜悦,读三四句。

小结:

蛙声本无意,作者心有情。

诗人企望国泰民安,读出诗人的这份期盼、喜悦之情。

3.学习下阙

六月江南,天气多变,引读: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

雨,悄悄的来了,诗人此刻最需要干什么呢?

(对,躲雨)穿过田野,转过小溪,猛然抬头,熟悉的旅店就在跟前。

指名读三四句,读出了什么?

师:

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路在溪桥一转弯,旧时的茅店出现在土地庙旁的树林边,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此时,诗人心头怎单单是一个喜字,用一条成语来形容。

4.生读诗句,说画面

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夜空之中,像一个碧玉盘,把金色的月光洒向大地。

半夜了,一弯新月悄悄地爬上树梢,把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

圆圆的月亮高高的挂在山腰,那银色的光辉把整个大地都照亮了。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小结:

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

2、课外收集辛弃疾的诗词。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别枝惊鹊\/热爱大自然

稻花香里一喜

茅店忽见/\关心农民生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体会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

2.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收的思想感情。

3.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能体会词中描绘的意境。

4.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积累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背诵。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词句,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质疑、展示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师:

多媒体课件

生:

查阅诗人辛弃疾的相关资料,了解诗词背景,查阅了解关于“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明珠,不管时间流逝了多少年,它独有的魅力总使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我知道你们会背许多股市,但是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首词,请齐读课题。

2.同学们在读题目时,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了一下?

(引导学生回答关于“词”的知识)

二.回顾学习诗词的一般方法: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2.小组汇报,出示课件,生齐读。

3.今天我们就用学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辛弃疾的这首词。

三.学习诗词

(一)知诗人,解诗题。

要想读懂诗词,首先要对其背景、作者有所了解,哪个小组能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师评价补充:

你从题目中发现了什么?

(二)读准确,读通顺。

1.轻声自读,划分节奏。

2.指名读,相机纠错。

3.按节奏齐读。

4.师范读。

(三)明诗意,悟诗情。

1.理解词意。

生讨论,总结方法:

结合注释,逐词逐句理解,合理的想象,小组互助补充。

2.质疑解释,共同解决疑难。

3.小组汇报对上阕的理解和感受。

(1).重点词语:

别枝惊鹊鸣蝉

(2)说说诗意,读一读,品一品。

(3)品读:

鹊儿为什么会惊呢?

“说丰年”的是谁?

说了些什么?

(思考、讨论)

(4)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辅导多种形式读。

4.学习下阕

(1).说说下阕的意思。

(2)穿越时空与诗人同行,到黄沙岭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想象)

(3)你从“七八个”“两三点”读出了什么?

(4)悟诗情:

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小组讨论、赏析重点词句。

你最喜欢哪句诗?

写批注感悟。

(四)诵诗句,背诗篇。

1.师生共读。

2.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闭上眼睛背诵,想象画面。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诗词?

2.出示《游山西村》和辛弃疾的另一首《清平乐村居》,比较朗读,简单赏析。

3.积累,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4.推荐观看电视节目《诗词大会》。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景情

乡村夏夜热爱、喜悦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通过读悟结合,感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感受宋词意境,需要结合作者经历,写作背景,边读边悟,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自身经历不太丰富的小学生而言,理解和领悟时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知道词的大致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解读及问题探究,理解词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品读课文

5、了解宋词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和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情趣等。

宋代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

6、走进作者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人,他力主抗金,后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排挤,最后退隐闲居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已,词的成就最高与苏轼并称苏辛。

7、写作背景

公元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

8、解题

西江月是词牌名,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题目和词牌名用小圆点隔开。

夜是指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