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9435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docx

09下马原试题及答案

09-10学年上学期马原考试试卷汇总

一、辨析题:

(每题10分)

1.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答:

错误。

主要矛盾解决了之后,会有其他次要矛盾中的一个变为主要矛盾,而且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也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实践活动才能解决,而不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2.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

错误。

无论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差别在正确的认识如实地反映了客观存在,而错误的认识歪曲地反映了客观存在。

3.我们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

错误。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固然会阻碍其发展,而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需要,而不是任意地变革。

4.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价值,而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答:

错误。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5.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答:

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能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如果用它作标准,即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正确与否,这种做法在哲学上是不成立的,陷入了主观标准论,也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冲突。

6.“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答: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不是有道理我们要经过分析。

当我们在求真时,即在认识论的范畴内,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有一个,不可能有多种说法(因为多种说法中有些是对立的,而不是一元多样的说法)都符合,所以一般来说,只有符合本来面目的那种说法才是对的。

而当我们讨论善的问题时,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同,此时,由于价值的主体性特征,不同的主体其所谓善自然是不同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可能的。

7.生产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等同的。

答:

错误。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显然不是一回事。

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指的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答:

错误。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而不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答案要点】这是马克思关于意识的本质的正确观点。

(2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论是正确的、错误的甚至是荒诞的鬼神观念,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种反映。

(4分)而这种反映,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创造过程,具有能动性。

意识的形成过程,正是人脑对客观存在进行抽象概括、加工制作的过程,即改造物质的过程。

(4分)

10.作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问题。

【答案要点】此判断错误。

(2分)作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指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谁决定谁、谁是第一位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两张截然对立的观点。

(4分)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4分)

11.在劳动力市场上,根据“等价交换”原则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商品,因此在劳资之间不存在剥削关系。

【答案要点】此判断错误。

(2分)在市场上,劳资之间的交换是“等价交换”,但是按照劳动力的价值来交换的,并非是按照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交换的。

(4分)资本家雇佣劳动力后,占有了劳动者创造的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所以存在着剥削关系。

(4分)

12.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由雇佣工人创造的,与流通过程无关。

【答案要点】此判断错误。

(2分)剩余价值确实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2分)但对于资本增值的整个过程而言,还必须经过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两个过程,因此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和实现阶段,也很重要。

所谓“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6分)

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答案要点】这是列宁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正确观点。

(2分)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4分)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人们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更重要的表现在以这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

客观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是从来就有的,而客观世界的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都是人类创造的,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打上了人类意志的印记。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4分)

1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答案要点】判断正确。

(2分)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在生产过程中结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4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每一种现实的生产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

(4分)

15.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答案要点】判断正确。

(2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二者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4分)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的价值由其交换价值表现出来,而货币出现后则由货币的数量来表现,称之为价格,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4分)

16.作为抽象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一方面转移了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另一方面创造出了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答案要点】判断错误。

(2分)作为劳动二重性的一个方面,抽象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且会创造出大于劳动者自身价值的价值量,但与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无关。

(4分)转移旧价值的是具体劳动,不仅如此,作为二重性另一方面的具体劳动还生产出了新的使用价值,即商品本身。

(4分)

-------------------------------------------------------------------

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18.因为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所以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

1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21.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答: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哲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

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由资本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发、工人运动发的发展和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的结果。

22.因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所以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重要。

答: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两者没有谁比谁重要之分,认为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重要犯了唯理论错误,在实际生活中会导致教条主义。

23.有用就是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虽然真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但内容具有客观性。

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一个典型,这是一种错误的实用主义观点,这是从根本上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

有用即是价值,价值具有多元性,而真理具有一元性,两者不能等同起来。

24.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发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它能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通过这些调节作用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价值规律这些这只“无形的手”作不用不是万能的,它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如可能导致垄断的产生、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必须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加强宏观调控。

 

马克思主义是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因此它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最终完成。

答:

命题错误。

马克思主义虽然是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但他不是人类哲学思想的最终完成,因为,人类社会自身的运动发展没有停止,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也将随着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小提琴。

答:

命题正确。

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在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先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落后,有的可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如18世纪末的法国比照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比照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都是商品。

答:

命题错误。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

二者是相互排斥的,对同一个人不能同时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价值。

一种物品尽管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价值。

一种物品即使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而生产的,也不能成为商品。

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发展起来的,垄断的形成就意味着竞争的停止。

答: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只要商品经济存在,竞争就必然存在。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第三,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行业、部门和企业,进入完全垄断的状态。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在竞争目的、手段、范围、领域具有新的特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否定了人的能动性.

答:

错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并不是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上层建筑只要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起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进步作用。

答:

命题错误。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只有当上层建筑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是促进成产力发展的,那么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则是进步的。

反之则是落后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都是商品。

答:

命题错误。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

二者是相互排斥的,对同一个人不能同时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价值。

一种物品尽管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价值。

一种物品即使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而生产的,也不能成为商品。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此观点正确。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科学预见到了“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的趋势。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不以任何人、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

任何国家都只有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

单个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正确。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它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所以,单个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5分)又因为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本不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必然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的增加(5分)

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人的意志是否坚强。

[答案要点]错误。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

人们进行活动的动机和实现动机的意志,对于活动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能否取得预期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人们的动机和意志。

(5分)只有人们的动机和意志符合客观实际及其发展规律,并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才能保证人们的活动目的得以实现。

否则,即使动机善良,意志坚强也会事与原违。

(5分)

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答案要点]正确。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具有不同思想、目的、动机的人的“合力”构成的。

个人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

但是,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

(6分)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答案要点]不正确。

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多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既有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物质要素,也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5分)但是,最终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只能是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他因素的作用都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的。

(5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案要点]社会意识虽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在发展变化上具有不同步性.社会存在变化以后,同原有的社会存在相联系的社会意识不会立竿见影地全部消失,在一定的时期内,旧的社会意识依然存在,并阻碍社会的发展.但是,旧的社会意识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存在的进一步的变化,旧的社会意识或迟或早总要消失.

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答案要点]新旧事物有着根本的区别,新事物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但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扬弃,即批判地继承.新事物在抛弃旧事物的糟粕的同时,批判地继承了积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并把它们作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如果绝对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失去联系,新事物就失去了得以产生的基础,更谈不上发展.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都是商品。

答案要点:

错误。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或者说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为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

商品的价值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即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7分)劳动产品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是商品,才具有价值。

所以,不能因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劳动,就认为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都是商品。

(3分)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答案要点:

一定的社会形态是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统一体。

(3分)

人类历史是人自觉创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当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人们必将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变革陈旧的社会形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形态。

(4分)但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生产力,从而人们也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3分)

------------------------------------------------------------------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唯一的。

答:

错。

2分。

实践标准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

2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真理标准论,区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分。

同时列宁指出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承认这一点,就会在无限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检验真理,真理是一个过程,检验真理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样,就不至于使认识凝固,就不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3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因而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

错。

2分。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3分。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3分。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使无产阶级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分。

无论正确的思想还是错误的思想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

对(3分)。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分)。

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来自客观世界,只不过,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颠倒的反映(4分)。

劳动是一种能按价值出卖的商品。

答:

错。

2分。

劳动是人们运用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劳动不能成为商品,劳动能形成价值,但它本身没有价值(2分)。

这是因为,当工人和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发生关系时,劳动并没有开始,而当工人进入工厂开始劳动时,是在资本家的监督管理下进行的,已不能被工人作为商品出卖(2分)。

其次,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那么劳动的价值由劳动来决定,是同义反复(2分)。

最后,如果工人能按价值出卖劳动,资本家按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制定工资,而资本家就得不到剩余价值,资主义生产也就不能存在。

所以说劳动不是一种能按价值出卖的商品(2分)。

实践的标准只有不确定性。

答:

错。

2分。

实践标准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

2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真理标准论,区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分。

同时列宁指出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承认这一点,就会在无限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检验真理,真理是一个过程,检验真理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样,就不至于使认识凝固,就不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3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答:

错。

2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尽管存在国有企业,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定并实施经济计划,但都不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内部的阶级关系。

4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不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4分。

商品价格的变化是商品价值的反映。

错。

2分。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价值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3分。

但是,价格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商品供求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涨落,使价格背离价值,与价值不一致。

又例如,货币价值的变化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3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整,也会影响商品价格的水平。

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商品价格的变化都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化引起的。

2分。

---------------------------------------------------------------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反比,所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对自己是不利的。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分)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3分)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缩短单位产品的生产时间,而出售时仍然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得报酬,就有可能得到超额利润,对企业是有利的。

(3分)

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政权理论的核心,所以中国要永远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分)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无产阶级专政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3分)我们今天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为了将来进入无阶级社会创造各种条件,而不是让无产阶级专政永世长存。

(3分)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反之,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分)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之付出了劳动,也是无用之物,没有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所以,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3分)但反过来说,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就是错误的。

因为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3分)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答: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4分)

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导致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也就是事物发展过程出现质变的飞跃;新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6分)

“有用就是真理”。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分)

有用是符合主观需要的属性,属于主观范畴;真理是符合实际的认识,内容具有客观性。

(3分)“有用就是真理”,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3分)

劳动创造价值,付出劳动的产品必有其价值。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分)

劳动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分,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

(3分)一种产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之付出了体力和脑力劳动,也是无用之物,没有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分)

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暴力革命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答: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4分)

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和和平的两种形式。

(3分)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但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曾认为,英、美有可能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

(3分)

-------------------------------------------------------------------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

这一说法不准确(2分)。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2分),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3分),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